Thursday, March 2, 2017

三言两语(元月30日):使徒行传第五章

 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之死 (特别回应主日学习班)

使徒行传第四章出现了凡事公用的场景,这段短暂的场景曾经成为欧文的梦想,也大大地感动了马克思,是当代乌托邦的来源。只是这个场景很快就逝去了,外在的逼迫、内在管理的不足都是无法继续的原因;透过这惊鸿一窥的时代让我们预见到了天堂的美景。

在满得恩典的祝福之下这样的场面是可能发生的。因为恩典对于人最大的影响和改变就是“人生中心的掉转”——从自我中心转变成以神为中心。每个罪人的悔改归正都是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当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上帝成为他生命的中心,而教会也自然成了他在世界生活的中心;所以人们将自己的产业变卖全部交给教会,是恩典临到一个时代的外在可见的标记。(我们华人福音教会本身就是有一个活活的这样的见证,在此不复多言。)
“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内中心没有一个缺乏的……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徒四32-35)

我们许多的争论多是聚焦在“物质、财富”,但这里实际是讲到恩典进入人心之后对整个群体的转变。在这个前题下再看“”亚拿尼亚与撒非喇之死“”就会免去一些误解。

亚拿尼亚与撒非喇之死的根本问题是在于他们“欺骗上帝”,是他们自己内在的问题引来了这个后果。

五章8节使徒彼得问她:就是这些?五章4节也说:不是你自己的吗?不是你作主吗?

自我中心是自私的根源,而自私并不可怕,在这里可怕的是自私的人要表演成为一个慷慨的人,这种内在与外在的不一致才是最为至命的!昨天我发的帖子《胡须》里面说过,撒但形象本身就是“矛盾”的;而圣经给我们讲到地狱也是有“不死之虫”、“火”和“墨黑的黑暗”的,这些互相矛盾的东西都聚集在了一起,所以当人活在内在的不一至和矛盾中的时候已经在“地狱”里了。

当人诚实地对主说“我信,但我信不足”的时候耶稣仍然帮助他(可九24);如果亚拿尼亚夫妇可以诚实地说,我们愿意奉献但却不舍得全部拿出来想为自己保留一点,他们一定是不会死的。可是他们明明是留下了一些,却说已经全部献上了;虽然旁边的人看不出他们的假冒,但看人心的上帝却知道每个人向祂的心,所以他们因为“欺骗上帝”受到刑罚,当时就死掉了。

每个伟大的时代开始都有人因为无知、自是被神所击杀,神以祂的神圣和威严提醒所有圣徒要活出与恩典相称的生活来!

亚伦的两个儿子在供职的第一天就因为不照“规矩”,向上帝献了凡火而被击杀(利十);乌撒在约柜运进耶路撒冷的中途因为无知(不知道上帝的律例,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而被击杀(撒下六);代表民众呼声的可拉一党人的结局(民十六)。这些与亚拿尼亚夫妇之死是完全相同的情况。

或许会说那些都是在旧约,为什么新约也会这样?
因为圣经是一本不是两本,新约和旧约是延续性的,不是分开的。上帝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不改变的。

上帝不改变,那为什么今天许多期骗上帝的人没有死?
时间没有到!如果你看启示录,上帝给教会的信就知道,祂仍然愿意每个人都能悔改,不断地给我们机会,不断地等候我们。只能说我们更多地在上帝的恩典中,同时也告诉我们因为给的恩典多,未来的审判将会更为产格。

惧怕,第五章11节说到教会内外的人都惧怕。今天的教会有没有让人有“惧怕”的感觉呢?我们是不是努力地让人感觉“舒服”还是感觉“敬畏”呢?这是我们都要反省的。 (怕死的一定是活人!)


后记
记得当年在神学院时和唐院长聊天,他提醒我说不要被人的才华和工作效果所迷惑,事奉上帝的重点是心灵。而如果一个人里面有“私心”就全完了。

还说,懂得怕的总是有救的,如果人不怕上帝了,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私心会产生自义、虚伪、狡诈等等一切的罪恶,而结局就是死!有的会象亚拿尼亚夫妇当即被击杀,有的会等到最终白色大宝座的审判。使徒行传第五章提醒所有神家中的儿女,要向主诚实,要甘心的献上,要名实相符。

 最后再补充一个小故事,也是院长说的。
一个人礼拜时计划奉献五元,但在传奉献袋的时候,他不小心放错了(美元纸币大小是一样的),放进了一百元。你说他实际奉献了多少元?
A、100元;B、5元

如果他发现放错了,会后找执事要求将那一百元纸币归还给他,你如果是执事会不会归还?

有兴趣的朋友,请写留言,告诉一下你的回答。谢谢


以马内利

宫景耀 牧师
2016年元月30日

原创,欢迎转发,请不要改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