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30, 2013

2013受难日晚礼拜的开场白,原稿


受难日晚礼拜的开场白,原稿

(看这个稿子,就会发现我真的是个不会照稿子念的讲员。)

 

曾经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家,他的人生曾经历过辉煌。遵照父亲的命令完成了法律学的学位,在廿五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全国出名的音乐家;然后靠着个人的天份和才干,自费出国留学,到世界上最好的学府去深造。生于德国,在意大利留学,最后到了当时最为富有的英国工作,在辉煌的时候他入了英国籍;他曾经在不同的国家都得到过赞美和鲜花。现在他五十多岁了,昨夜的辉煌已然逝去。

独自蹒跚在泰晤士河边,虽然刚刚从中风中恢复过来,但艰难的并不只是身体的活动;昨日的铅华已经退去,用于养老的投资因为剧院的破产一文不留;除了讨债的,在街上已经无人注意这位孤单无助的老人。

曾经绽放过的花,如今已经枯萎。压伤的芦苇、将残的灯火,还能延续多久?

教堂的钟声响起,回荡在日落黄昏的都市,那是提醒人们早早休息不要错过转天清晨的礼拜。这钟声将老人家从漠然中唤醒,带着沉重的步伐走回自己栖身的陋室。那是1741822日,周六的黄昏。

在他的桌子上放着一位朋友寄来的稿子,那位朋友叫查理Jenmens,他是位有钱的作家,请这位老人帮助谱曲,以此来周济这位孤傲的老人。他将圣经中从旧约到新约中提到有关基督(希伯来语叫弥赛亚)的生平列出来,请他来谱曲。老人家打开这个稿件,第一行就是“安慰、安慰,要安慰我的百姓”。谁是“我的百姓”?这位老人想起年青时在德国教会里面司琴的情形,想起少年时的信仰;而这些年间他在个人的追求中,在鲜花和掌声中已经淡忘了。“安慰我的百姓”,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出现在他的心中;是啊,祂是我真正的安慰和依靠。他被圣经的话深深感动!灵感之泉再次涌流。

此后的廿四天里,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一口气写出了这本《弥赛亚神曲》;当他写到《哈利路亚》的时候,是跪在那里的,他自己说“我好象看到天开了,听见天使正在天上赞美上主,看见救赎之主的荣耀”。这部《神曲》成为他生命全新的开始,那一年他五十六岁。此后他的创作进入了又一个境界,他不再是为了名气、金钱、鲜花而创作,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得到上帝的喜悦。我们今天提到享德尔,提到他的音乐,大部份都是他经历了这一次人生的转折的后的作品。

《弥赛亚神曲》自出世之时,就不断地引起大家的热爱,甚至当年英国的皇帝在听到《哈利路亚》一曲的时候,主动站立起来,向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致敬;在享德尔在世的时候,每年英国只允许演奏一次,在复活节期,由享德尔一人指挥,直到他去世为止。这几百年来,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传唱着。

1859年伦敦的亨德尔100年逝世纪念会时,合唱团高达 2765人、乐器460件。1869年在美国波士顿「和平日节庆」演出时,更曾有过一万人大合唱「Alleluia」、500件乐器伴奏的记录。在美国普林斯顿的西敏寺音乐学院,常常邀请普林斯顿附近的居民,自备乐谱参加大合唱,英国的伦敦也常有此盛况,人数有时多达2000人,没有听众,因为每个人都是来歌唱的人

华人教会在三十年代有人将弥赛亚的中译本译出。但在文革时几乎全部被毁。文革后有人将藏匿的歌谱献出翻印;印量很少,其中的一本在我的手中(1987年)。

我盼望每一位基督徒都能了解熟悉这部伟大的作品,伟大的音乐会提升人的心灵;当今华人教会被各种灵歌小调所占满的时候,我们信仰的层次就仅停留在那上面了。这次我们教会的肢体们仅仅前后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这次音乐的崇拜,是我们教会的第一次;其中我们多有退缩和迟移。我到今天早上才敢发出邀请,因为一直很怕,很怕我是太冒进了一点;但上帝是看我们的内心,讨上帝的喜悦不是要用我们的才华,而是我们向上帝的心。如果我们有一颗愿意的心、事奉的心,祂会将各样丰富的才华和恩赐加给我们。

在此要特别感谢每一位参与的同工同道,也要感谢今天晚上与我们在一起的弟兄姊妹和朋友们。虽然我们好象蹒跚学步的婴孩,但我们却是在一同见证上帝的奇妙恩典,见证我们自己的成长,也是见证这间小小教会的成长。我也要特别感谢司徒仲达弟兄,上帝为我们预备的是超出我们所想的。同时也是提醒我们,我们所有的潜力和可能有多大。

盼望我们的歌声能带给我们教会一次特别的崇拜,在这个受难日的晚间,让我们回顾基督耶稣为我们所成就的应许。并且预备我们的心在末后所剩不多的年日里面好好事奉主、爱主,预备面对主耶稣基督的再临,与我们复活得胜的救主面对面的团聚!

愿主基督耶稣祝福带领下面的时光!阿门

 

(钟声响起,开始今天晚上的音乐崇拜)

 

宫景耀 牧师

2013年三月29日 草拟

 

Friday, March 29, 2013

历史上的今天,2013受难日的教会家信


华人基督福音教会的会员、同道和朋友们

 

平安!

 

历史上的今天是基督受难的日子。这一天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那非法的审判发生在深夜,那公开的刑罚是在同样黑暗的白日。这一天没有光,如同要来的某一天“三光要退缩”一样。因为审判全地的主成了被审判者,而那将要被祂所审判的却坐在了审判席上。

 

从周四的晚上到周五黄昏被称为“受难日”,这是基督在地上最痛苦的日子;日前与一位姐妹交谈时,她提到看《基督受难》这部电影的感受时说“单从人的角度来看,基督耶稣所受的痛苦也是很多常人从来不曾受过也未曾想象到的”,何况当初在这个星球上曾经受难的不仅仅是个三十岁的木匠,而更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道成人身所经受。与主同钉的一个犯人就看出了这一点,他说:我们所受的都是我们的罪所带来的报应,但这个人却没有一点过犯,他所受的本不是他应当承受的刑罚。

 

以赛亚说: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拯救。基督受了本不应当受的痛苦,而那些痛苦原来是我们众人应当或早或晚要面对和承受的;所以这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因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和死亡也成为全人类最光明的一天,因着基督的受难全人类有了机会和希望,我们从此可以回到上帝的面前,而不用再担心受到可怕的刑罚。任何一个罪人可以透过基督耶稣随时回到上帝的面前。慈爱的上帝在爱罪人的时候祂还是公正的么?公义的上帝如何能够容忍罪人?这一切的困难都在十字架上得到了解释:因为上帝的爱祂差儿子来寻找我们,因为上帝的公义祂的儿子替我们最痛苦地死在十字架上。这就是福音,是两千年来教会不断传扬并且为之生为之死的伟大信息。

 

这一天,一方面我们要回想基督所走过的痛苦艰难和死亡,另一方面我们要找回到我们的盼望和救赎;一方面是受难之日,另一方面也是欢喜的“好日子”(好星期五, the Good Friday)。

 

今天晚上,我们在礼拜堂特别准备了一次音乐晚礼拜。大约七点左右开始,九点前后结束;晚礼拜之前我们可能会准备一些甜点,特别是给孩子们和一天没有吃饭的朋友的;因为礼拜结束之后我们会有晚餐,请大家预留出时间与肢体、同道和朋友们一同分享在基督里的恩典。

 

这是我们的一次冒险,也是一次尝试,因为今天晚上我们全场将以享德尔的《弥赛亚神曲》的曲目作为我们的向主献唱的诗歌。过去的一个月里面教会诗班的成员和准备献唱的肢体全心全身的投入在音乐中,这些肢体是最先被上帝的奇妙伟大的爱所感动和引导。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是音乐专家,也没有进行过什么正规的声乐训练,但我们却能够大胆地去歌唱甚至很多声乐专家也不敢唱的《弥赛亚神曲》,因为我们愿意在主面前去努力、尝试和提高。我们中虽然有能力的不多,有才华的不多,但我们却都有一颗爱主、事主的心,我们愿意将最好的奉献给主,所以我们就要努力做到在我们水平中最好的、甚至是超出我们的水平的努力,然后将之献给主。因为太难了,我们中间曾有过许多次的迟疑,甚至有放弃的想法。

 

其实整个过程中最受痛苦和折磨的应当是我们的司琴:司徒仲达弟兄。他虽然是沉默的弟兄,但在音乐上是极力追求完美的司琴。我记得廿五年前我第一次开始在天津唱弥赛亚神曲的时候,教会中根本找不到司琴可以弹奏,每年都需要特别邀请天津音乐学院的周小静女士来教堂弹琴。而上帝在这们这个小小的教会里面却早就准备了最好的司琴,相信大家应当会看见上帝对我们的恩典与预备是多么的丰富!也许很多教会(特别是美国人的教会)里面有很我声乐的专家级会友,但如果没有司琴,想唱这么精典的《神曲》仍然是不可能的。同时也给我们看见我们未来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之大,我们当如何向主大大张口呢?

 

我们目前的歌唱水准只能是在初级,会让很多专业人士受折磨。我也在想,如果享德尔今天晚上来参加我们的晚礼拜,坐在下面,他会如何感觉呢?(不过他一定会在天上,在父那里看到我们今天晚上的崇拜)哈利路亚!他一定不会因为我们的技巧、音准和旋律而痛苦甚至气恼;反而因为我们能够透过他的音乐而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而再次向主下拜而感恩的。

 

昨天晚上我也对我们参加献诗排练的肢体们说:我们要不怕唱的不好、唱错了、唱的不准,一方面我们所选的这些独唱曲,很少会有人有机会听到,除非是专家级的,并且熟悉全本《弥赛亚神曲》的人士才能听得出我们唱的准或不准;但是同时,不要忘记,如果一个有水平能够听得出我们的缺点的人,当他听到我们的歌声时,决不会在乎我们的缺点,因为他可以听出我们的真诚、我们的投入和我们对上帝的爱,这比任何的专业技巧更加的重要。

 

我期待着今天晚上看到大家,期待着在我们的礼拜堂里充满了中文《弥赛亚神曲》的美好旋律,更是期待着每一个人在这个即是受难又是得胜的日子里,手牵手来到永生上帝的面前,将我们所有的、最好的全然奉献给主。让我们众人一同来见证上帝在我们中间的作为。成全我们、成就我们向祂的信望与爱!期待着大家的出现,并期待着神迹的发生!

 

2013年的受难日,

愿 基督十字架上的光再次照耀在我们的心底,并反映在我们的面光之中,显明在我们脚踪所及之处!

愿 我们的教会能够不断地彰显基督的同在和荣耀!

愿 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祂的教会!

 

以马内利

 

宫景耀 牧师

2013329日星期五临晨一点

(受难日晚礼拜的曲目和参加献唱的名单将印在今晚的礼拜程序单上,请收藏)

ps: 邮件有可能漏发,若你想起那位本教会的同道、会友和朋友,可以将此邮件代为转发。谢谢!

 


 

 

 

*********************************************************

为主寻回失丧的灵魂,建立并陶造圣徒

Reaching the Lost and Equipping the Saints

************************************************

Chinese Christian Gospel Church

10200 SW 107th Ave., Miami, FL 33176

305-498-2927


 

 

Wednesday, March 27, 2013

喝咖啡,但不喝星巴克的咖啡!!

因为星巴克的总载公然支持同性恋,甚至叫嚣说那些反对同性可以不用去星巴克,不买星巴克的产品和股票。

从今天起决不踏进星巴克的大门!也不买星巴克的任何产品。

自己磨咖啡豆,煮咖啡。

其实在迈阿密唯一去星巴克的机会就是去书店看书写文章的时候,因为星巴克和B&N书店是捆绑在一起的;如果不喝咖啡,书店里面阅读区的小桌和小椅子就不让用。看来我需要再找别的地方去写作了。不知道哪位能够提供一下?!先谢了。

说到唱咖啡,在迈阿密最好的是古巴咖啡,浓浓的一小杯,比杯子还小的一小盅,一口喝下去会心慌手抖的。因为太强了,所以我一般只选半杯咖啡半杯奶的Cortadito,一杯只要一元钱,站在走廊外面喝,感觉有点象在国内坐在马路边喝大碗茶一样。如果是在餐厅里面饭后点这个咖啡,可能就要双倍的价钱了,还要再加上小费。这个也算是迈阿密的一景了。因为这样的咖啡满街都可以找到;只要你看到任何一家古巴餐馆有一个开放对外的窗口,窗口边上一个大的冰水筒,就一定可以买到,随到随煮,绝对是新鲜浓烈的。我常常会在早上到教会对面邮局旁边的那家古巴餐厅买Cortadito,然后带回办公室;每次服务生一看到我就会笑,因为四五年了,这个名称我的发音永远不准,那个r-ta是小舌音,也许学过法语或是挪威语之后才能发这个音吧。总之,对他们来说我的发音一定好笑,并且每次他们一定会同样来帮助校正我的发音,而且每次都需要校正。

后来如果早上时间来得及就不去买咖啡了,因为还是自己在家里煮最经济,Costco一大包两磅的咖啡豆十五元,可以喝很久;虽然没有古巴咖啡的浓厚,但因为是自己现磨现煮,香味还是足够的;喝上一大杯,让自己从昏眠中清醒过来。有时再装上一杯带在车上,一边开车一边喝。
到了办公室之后就不喝咖啡了,因为喝多了不好,如果能够想得起来就泡杯茶。常常是到了下班时候,才想起来茶还没喝。

总之,从今天开始决不让星巴克赚到我一厘钱!


3-27-2013

Tuesday, March 26, 2013

向主诚实!

2012-03-26

这两天读《使徒行传》,重温了教会是如何开始的。温故知新,回顾一下历史,总是会带给我们面向未来的勇气和智慧;特别是圣经中历史性的书卷,这些书卷不只是表述了历史,更为重要的是那个“读史”的眼光。这也正是史学界永远解决不完的争论之源。

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历史,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族群中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答案。所以读史书,除了那些具体的事件之外,就是读作者的“历史观”。所以看圣经,特别是看圣经中的历史书,除了让我们熟悉“圣经故事”之外,就是要我们明白什么是“上帝的历史观”;因为只有上帝的历史观是不会随着明风而摇动的。当你知道这一点之后,就不会问说“为什么我们要读《列王记》而不读中国的《史记》?”这样的问题了。

昨夜读到第五章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夫妻的事件,又引起了进一步的思考。因为这一段时间在朋友圈中,很多人都看了好莱坞歌剧版的《悲惨世界》,为其中的情节和歌曲所感动。于是将这些全混在一起去思考。

《悲惨世界》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印象中好象是黑白的,而且很长很长的电影;后来在中学的时候又读了小说本的中译,四大本厚厚的,看得似懂非懂,不过记住了一些在电影里面没有的情节,比如冉瓦让如何跳进大海逃亡。信主之后再回头看的时候,却发现里面的深刻,特别是神学性的深刻。如果从诚实的角度来说,警长沙威是一个诚实的人,是一个表里如一有内在的一致性的人;所以他的一生是简单的,可以一眼看穿的一生。甚至他最后的死,也是简单一致的死。但他最大的矛盾之处就是在于他只看到地上的“法律”,却并没有看到天上的“法律”,甚至他的死亡都还是在用地上的“法律原则”来处理天地之间在法理上出现的冲突。所以他是“悲惨世界”中真正最悲惨的人!

而在这部作品中表面上最不一致的就是主人公冉瓦让,他的一生是不断在各种复杂的冲突中渡过的;人间法律的正义让他成为恶魔,马得兰主教的“谎言”却是他重新做人的开始;他是被人厌恶和追捕的囚犯,又是受人敬仰的市长大人;他是父亲,又不是父亲,是朋友,又不是朋友。法理上的正义与天道中的恩典,伴随他走过了这个“悲惨世界”,但最终他坟墓上无字的十字架却显示出他最终是安息在那永恒的天城。

沙威警长最后被吞没在“悲惨的世界”中,而冉瓦让却不过是“悲惨世界”中的过客。

沙威是个诚实的人,诚实的让他没有灵魂,他成了工具,悲惨世界中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或者可以称他为“忠实的走狗”;所以他是最最可怜的悲剧人物。

可是那些善良的人却最留下了“不诚实”的记录。用世界的法律来看,马得兰主教可以定他伪证罪,而且是他在没有任何胁迫的情况下;面那个从不撒谎的修女,她的谎言可不只是欺骗政府官员这么简单,而是明显的“包辟罪”,甚至可以再加上“宗教的伪善和假冒”的罪名。

当我们为雨果的作品留泪的时候,其实应当知道他带来的神学性、法理性的挑战是远超我们所能想像的。

今天当我们成为基督徒以后,我们所鼓励的基督徒生活会不会不知不觉间将我们推向“警长沙威”的角色呢?

文革时在天津蓟县的基督徒被迫害,让他们在地里面干活,他们因为要“顺服掌权者”,有人最后累死在地里。那是我曾亲耳从他们的家人那里听到的。我当时就想,如果他们若有机会成为“警长”,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官员呢?

“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卫兵因格·亨里奇受到审判。因为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企图翻墙而过的青年克里斯·格夫洛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卫兵仅为执行命令,别无选择,罪不在己。然而法官西奥多·赛德尔并不这么认为:“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最终,卫兵亨里奇因蓄意射杀格夫洛伊被判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释。”这段在网上流传的旧闻,成了《悲惨世界》的现代版(变体)。所以如所罗门所说“日光之下无新事”。

在这一系列的思索之后,再看使徒行传第五章,撒非喇和亚拿尼亚夫妇,问题就又来了。因为故事很简单,他们欺骗了教会、欺骗了使徒,但为什么他们的“谎言”即刻带来如此可怕的后果呢?很多人的解释是,因为初期教会是特别圣洁的,有圣灵特别的同在,所以他们的欺骗自然带来了上帝的审判。

我不反对这样的解经;但我却并不认为这是绝对唯一的理解。因为我们不需要迷信说某一个时代的教会是最最最最正确、光荣的;每个时代教会都有她的强项和弱项,这个在启示录二章三章已经说过了。所以使徒时代的教会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教会,从保罗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差不多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所有教会内部、外部的问题在使徒时代都有出现过。

而亚拿尼亚夫妻的案例似乎是个孤案,此后并没有类似的情况再被记录,这就有几个可能:也许是此后的教会就“完全了”,这种可能是可以否定的;也许是类似的事情太常发生了,只记录一个精典案例就够了,这有些可能;也第三种可能是,之后这样的事情不常出现,不再引起人们的注意,或是没有那么“轰动”。不管是什么可能,我个人理解的是这两个人的审判没有“耽延”,他们是立时受了审判;而其他人是要等到将来面对主的时候再审判。加尔文曾经说过:如果每件事都立时得到上帝的审判,那我们就要怀疑末日大审判的必要性;但如果每件恶事在人间都看不到即时的报应,我们就会怀疑上帝的公义与公正。

亚拿尼亚夫妻的案子如果在人间,真的是不够成死罪的,所以有人为他们觉得冤枉;但在上帝那里,任何的罪都够成死罪。所以上帝的法律其实永远是比人间的法律更严苛、更无情。一旦人干犯了天法,后果是大过犯了人间的法律。耶稣提醒过祂的门徒“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但那能将我们灵魂送入地狱火湖的(上帝)正是我们要怕的”;有古人说过“不怕上帝的人,什么都怕”。

亚拿尼亚与撒非喇的死,并不是因为他们欺骗了教会和使徒,而是照彼得所说的“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上帝了”。欺骗上帝是人类最愚蠢的事,因为我们的头发祂都数过的,有什么是上帝不知道的呢?

回过头来再读《悲惨世界》,我们看到的是两个标准共行在这个世界,人的标准和上帝的标准;如果不认识上帝,就不会明白那“更高的法则”。因为当我们强调“恩典”二字的时候,绝对是来自“更高的法则”;而上帝之所以能够有权力“法外开恩”同时又不影响法律的公正,这只有回到基督的十字架前才能明白;十字架的代死,成为“法外开恩”的根本。因为法律总要求公正的审断,所以“偷一块小面包”,就是偷半块面包甚至更进一步说,就是你“想过”要偷一小块面包,已经足够接受“终身服苦役”的审判了。因为罪的本质是没有大小的。

但马得兰主教可以承担罪的后果,并饶恕了偷走他差不多全部财富的冉瓦让,不是因为法律的正义,而是十架恩典的爱;正是这个爱,寻回了一个失丧的灵魂。

想起当年在神学院里面讨论这个问题时的情形。老校长最后举了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实话”什么是“真话”:当纳粹官兵敲开大门,问你“家里藏有犹太人么?”,你怎么回答?因为实情就是有几个犹太人藏在后面。如果回答“有”,你是在说实话;如果因答“没有”,你是在说真话。因为“真”是与真理的源头相联的。


写着写着,看着亚拿尼亚的时候,过往所经历的一幕幕很不客气地重现在我眼前。想到了那些会做“假象”的前辈、和牧者;表面上总是一副关心人、爱主、爱教会的样子,骨子里面所装的却是自私、嫉妒和诡诈。
刚到迈阿密不过两个月,那个所谓的“蜜月期”就过去了,因为我发现了一些从未被人留意过的问题;于是还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辞呈,当时计划是过了圣诞节就回去读博士;要不是阴差阳错的各种原因,真的没有想到会继续留在这个“天涯海角”。某人突然提出的退休不早不晚,刚好是在我们准备打点行装的时候。怎么能忍心看着教会无人照管,而一走了之呢?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传道人也是人,也会有缺点;甚至很多大人物的代价就是“大缺点”。但对于在教会中工作的人来说,最最危险,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不一致”,表面所做的与心理所想的完全是两回事,并且还要让人以为是多么爱主、多么属灵、多么清贫。这是件太可怕的事,我是因为无法忍受这种表里的不一而决然提出辞呈的。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还是太年轻、太自信了,低估了“*****”的影响力,特别是他的迷惑性。当然同时也是高估了那时身边“同胞”的判断力和良知水准。

偶尔间会无意中又翻看到几年前的会议记录,回想当时的情形,到现在还是不能理解每个人都在做些什么。好象文革的时候一样,甚至白纸黑字的各种记录都在眼前,竟然还在保持着原先的观点和激烈的情绪。那个场面我过去只是在乡村市集中偶尔见过。

彼得问撒非喇,“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 上帝并没有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象别人一样将全部家业变卖,百分百地全部奉献。上帝看重的是我们的诚实!如果你的心灵做不到百分百的奉献,就明明地说“对不起,我信心不足,我只能承受百分之十(或更低)的奉献”。当年如果亚拿尼亚夫妻不是“冒充”全然奉献,绝不会有那样可悲的下场的。因为上帝是看人的内心。他们的问题是:心理面根本不愿意做到的事情,口里却要冒充是已经做到了。

神看内心,但有些人并不在乎上帝是如何看的,他们知道人是看外表,只要能得到人的称赞和恭维就心满意足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的人生所追求的也就到此为止了。并且对于很多这样的“典范”来说,他们已经可以算是“超常”发挥了。


唉,愿主怜悯吧!



不过,每个人最后还是要交帐的,要向上帝交帐。愿主能够怜悯一些人,在祂再来之前给他们机会能够悔改。

如经上所记:以色列啊,转回转回吧,何必灭亡呢?

以色列的上帝是有恩典的上帝,断不以有罪为无罪。。。

主耶稣基督啊!求你怜悯我们,这些罪人!



2013年受难周期间的一段默想。随想随写,没有什么体系和结构。

本文没有针对什么特别的人和事,谨为警示地上的圣徒,请各地教会和朋友不要对号入坐。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宫景耀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