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7, 2013

钢人观后

钢人
6-27-2013

与大儿子一起坐在电影院里,这次放的是《钢人》-新一版的超人电影。听说在国内的票房很不错,只是好象暂时还没有能超越《铁人第三集》。(如果当年王进喜老先生提早抢注了这个名字的中文和英文以及各种语言,那这几年不知道为国家赚回多少外汇啊!看来不和国际接轨的结果就是不知道都吃了什么亏。)

超人从起初就是歌颂美国式的英雄主义的卡通形象;在几十年间,不断拍成动画片、电视剧和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超人第一次进入中国还是八十年代的那个版本,在当时那绝对是大片级的,不只是因为马龙白兰度在此片中打破了过往所有大明星片酬的记录,而且在没有电脑参与的时代,用吊钢丝和底片处理的方式所带来的视觉特技的震撼。相信所有六十后、七十后都不会忘记排队看电影的情形。

而超人的悲剧也是一直伴随着这个英雄形象;几位超人的演员都死于各种的意外,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后面是不是有什么魔咒。不过,如果回放一下,那些出了意外的超人演员都多少在银幕上开始扮演“上帝”的角色。

如今坐在电影里面已经不再期待什么感人的情节,完全是来享受视觉的快感,坐在这里是要看到一些真实世界中看不到的场景。

这一版的超人有什么特殊呢?故事是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悬念,是翻版。不过内中的“弥赛亚元素”到是比以往任何一部都明显;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其实西方艺术中的英雄形象,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弥赛亚”的情结,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基督教信仰对西方文明影响的彻底。什么是“弥赛亚元素”呢?就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舍身赴死,在十字架上经历苦难并从死到复生的过程。这个内在的救赎历史不断地被翻印投射到“英雄”的身上;虽然西方的媒体极力在回避这种“弥赛亚元素”,可是一不小心,这种元素就出现在人们眼前。

这部超人和过往不同的是,他不在极力去掩饰和回避“弥赛亚元素”,反而直接将过去从未出现的画面展现在观众眼前,从而也有那么一点点超越了商业片娱乐片的意义。

下面是几点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弥赛亚元素”:
一、刚开演不久,当超人支撑着要倒塌的矿井让那些工人坐着直升机脱险之后,他与矿井架一起坠入大海,这时超人在水中伸展双臂静静地停留在那里;那个形象对于西方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二、超人的养父去世,留下的是面对着外星人攻击的母亲;而面对父亲的去世超人选择的是“无做为”,他要继续一个“普通人”的身份;
二、超人找到自我的身份,穿上他的战衣时是三十三岁;
三、当外星人要求地球人交出超人,以保护地球人的安全时,一个人成了所有人的安全保证和代价;“一个代替百姓死。。。。”
四、而超人在思考是不是要主动出去献身的时候,(首次)他来到教堂里面和神父讨论,这时在他身后的背景正好是教堂的彩色玻璃窗,那副画是著名的“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当他做出决定要献身时,背景的那张画是“基督复活得荣”;

对于这种以画面特技吸引人的大片来说,每个画面成本都是要以秒来计的,所以绝不会有任何“偶然”出现的场景,所以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是有意让人注意到这些“弥赛亚元素”的。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画面,就是在超人年轻时被大龄同学推倒在地的时候,从他手中滑落的书是《柏拉图》;外星人来到这个星球要看地球人写的书,是希腊哲学。

所以,一部赚眼球的商业片,还是逃不断西方精神的两个来源,希腊的哲学和基督教的信仰。了解了这两样,差不多就可以了解整个被称为“西方”的一切!

草草数语,是以为记

2013-6-27 迈阿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