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8, 2011

转--慎防“真信仰玩成假的”

转--慎防“真信仰玩成假的”


CREATBEST



作者:黄药师

10多年前,我在教会当实习传道的时候,听见一位老基督徒作见证,感谢神听了她的祷告,她在公寓顶楼上加盖违章建筑时,没有被邻居告发。



这10多年,看到基督徒作见证,绝大部分是讲神给予的物质及外在需要的祝福。这几年在海外,还看到教会中有偷渡的、非法居留的,打黑工的、逃漏税的,及假结婚的都出来做见证感谢神。在一次祷告会上,我听到有人要大家为她能用假证件偷渡到邻国与未婚夫相会代祷,大家也真这样做。



当然,我也听到过更合乎圣经的见证∶有两位假藉“宗教迫害”获得居留权的偷渡客,信主後,甘愿冒著被判刑、遣送回中国的代价,向移民官诚实坦白。



可惜,这样的见证有如凤毛麟角。



总体来说,从上帝那里得到外在的礼物与祝福,成了现今吸引基督徒继续来教会的重要因素,也是教会或基督徒打动慕道友的重要法宝。同时,为了基督而“付代价”的生命见证却少得可怜。若有,也多半是传道人或宣教士的见证。其实,现在海内外人气最旺的传道人的见证,也多以前者为主了。



相信大家知道,近20年来,在台湾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团体是佛教的“慈济”。很多人甚至觉得,即使在北美,慈济也比教会更具有“正面”的影响力。但是慈济是用“得地上的祝福(健康、财富、地位、名声,及成就)”来吸引人吗?绝不是!慈济是用“以牺牲与奉献的精神服务人群”来吸引人!



虽然慈济的行善动机和基督教完全不同,但是,他们所做的,岂不正是基督徒该表现出来的吗?华人教会(西方教会也不例外)的格调,不是比“假信真作”的慈济还低吗?慈济是“假信仰玩成真的”,许多教会却是“真信仰玩成假的”。



三个“最大”的问题



上述问题,促使我更深思考信仰中的“十字架”及“认罪、悔改”。当我读《约翰福音》11章,耶稣使拉撒路复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领受,对现代信徒的“现在就要”,有了更深的省思。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基督徒,和过去的我一样,读这段圣经时,关注的是死人复活的大神迹。但是,有没有人问过∶耶稣之前为什麽“见死不救死”呢?耶稣明明知道拉撒路会死,也有“隔空医治”的能力,但为什麽任由拉撒路“死”掉呢?有几个关联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 问题一∶什麽是耶稣最大的荣耀?



耶稣在《约翰福音》11∶4中说∶“这病不至於死, 乃是为神的荣耀, 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这“荣耀”是什麽?只是“使死人复活”的能力吗?如果是,在圣经中可不只耶稣有这样的能力。旧约先知以利亚(《王上》17)、以利沙(《王下》4),以及新约的使徒彼得(《徒》9)、保罗(《徒20)都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叫死人复活的能力,不是耶稣独有及最大的荣耀。



× 问题二∶什麽是耶稣最大的爱?



经文告诉我们∶“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约》11∶5)



但耶稣为什麽麽故意耽延,任拉撒路死,也让他的两个姊姊及乡亲哭得那麽伤心呢?只是为了叫大家稍後能看到让死人复活的能力吗?耶稣的爱在哪里呢?什麽是耶稣最大的爱呢?



× 问题三∶什麽是耶稣最大的能力?



耶稣使死去而且腐烂了的拉撒路复活,的确显出有很大的能力。但我们已说过,不只耶稣有这样的能力。况且拉撒路复活之後,最终有一天还是会死的。

那麽,什麽是耶稣最大的能力呢?



答案在的话里



这3个问题的答案,在耶稣对马大说的两句话里(《约》11∶23,25-26)。



虽然马大在拉撒路死後,对耶稣仍然很尊敬,但她心里对耶稣是有埋怨的,她埋怨耶稣来得太晚。她这麽相信耶稣(耶稣爱他们,也有医病的能力),耶稣却使她失望。她心中所想要的,是“拉撒路不死”。耶稣显然没有满足这一点。



当耶稣告诉她(参23节),她的兄弟必然复活(耶稣并没有明确指出,是末日复活,还是等一下复活),她的回答显出她对真理很清楚,对拉撒路及自己都有“得救的确据”。但她对耶稣仍然是埋怨的。为什麽?因为她要的是“现在”,是当下“拉撒路不死”。永恒救恩的真理,她清楚,但不能满足她现在的需要。



我们是不是和马大一样?我们明白、也相信真理,但我们始终关注的是“现在所要的”。我们来教会,来到神面前,是为了“现在所要的”。



接下来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约》11∶25-26)



耶稣讲的是末日复活,马大也相信拉撒路会在末日复活(参《约》11∶24),但马大并不满意,因为耶稣讲的是“将来”,她要的是“现在”。马大现在最想要的,不是耶稣,不是真理,更不是末日复活,而是“拉撒路不死”。对她而言,耶稣是达到她“目的”的“工具”。

这时在她心中,什麽比较重要呢?



耶稣看出了马大的问题,所以问她∶“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26节)我们看出马大的问题了吗?我们看出自己和马大有同样的问题了吗?



耶稣并未一味地溺爱马大,以及像马大一样的我们,以致我们一直陷在错误当中。耶稣告诉马大,也告诉我们∶就是复活,就是生命。要告诉马大及我们,才是“目的”。



要马大知道,“拉撒路不死”,不能真正使马大满足,只有自己才能使马大满足;要我们知道,才是目的。人若只把当工具,就没有复活与生命。这是透过十字架才能成就的,也是十字架及认罪悔改的终极目的与意义。永生不是从死亡开始的,而是从信心(现在)开始的。



是目的,还是工具?



我们现在可以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什麽是耶稣最大的荣耀?当人以耶稣为目的而非工具,耶稣才得最大的荣耀。什麽是耶稣最大的爱?就是将“自己”(最好的)赐给人,而不是将其他的(次好的)给人。什麽是耶稣最大的能力?就是使人得“不死的生命”(自己)。



目前教会及基督徒,面对物质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侵蚀,不只招架不住,甚至是开怀拥抱,其关键问题就在於,耶稣是目的,还是工具?是我们生活的主角?还是配角?



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在教义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基督教是以神为中心,其他宗教是以人为中心。但目前教会的走向,是以什麽为中心呢?



使徒约翰,早有清楚的警告与提醒∶“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2∶15)基督徒要慎防把“真信仰玩成假的”!

转帖: 东方心灵震惊-----世界如此评价中国人!!!

东方心灵震惊-----世界如此评价中国人!!!


石邑刀客



震惊华人!世界第一智库,竟如此评价中国人!!!







477362
3
http://stream8.qqmusic.qq.com/12477362.wma

13867
倩女幽魂
1



美国的兰德公司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或闻所未闻的。而正是这个公司,在60年前,由于准确预测"一旦美国参与朝鲜战争,中国必将出兵朝鲜",一炮走红,从此确立了兰德公司世界第一智库的显赫地位。它可以说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

声明:此报告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只具有其参考价值,思考比评价更重要。



兰德公司调查报告

(一)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二)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

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这导致自我泛滥,缺少约束,缺少统一的精神支柱,他们没有通一规范的道德意识和真理意识,每个人只相信他自己,每个人按自己的意志确立行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行为的道理,这导致中国人在各个行业和生活领域中没有统一意识。

中国是无神论国度,大多数人接受的是无神论者教育,蔑视宗教信仰,把宗教信仰当做迷信,精神领域没有共同的凝聚和约束。大部分人,他们坚持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其实质行为上却是泛神论者,在中国,拜鬼现象非常普遍。

由于缺乏信仰,中国人没有罪恶感,没有亏欠和内疚感,只要犯罪不被知道,就是无罪,这导致中国人在内部矛盾分歧时,在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纵观中国整个历史,最残忍的争斗和屠杀都来自于他们内部自己。



(三)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骗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在中国,人情高于法律,导致一代又一代人在徇私枉法贪赃受贿的社会不公正和法律不公正中互相效法模仿,徇私枉法成为中国人的传统。 在中国,政治斗争是罕见残酷而无情的,政治斗争让中国一代一代人失去人性。



(四)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

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为了掩饰中国目前的失业,贫穷,惊人的资源浪费等现实,中国政府编造出一串数字来把中国打扮成一个经济上欣欣向荣的国家。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来填补中国的这个无底洞。所以当人们下次听到中国政府所宣布的经济高增长率等数字时应该想想这些臆想出来的数字是否正常。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得不为这个中国政府粉饰的表面上繁荣的伪资本主义国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五)中国人的价值观建立在私欲之中。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和无止境的利益纷争。

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有人曾经做过的一个精彩的比喻可以用来解释这种奇怪的被称为中国模式的资本主义的现实,即没有法律约束的资本主义就像不存在地狱这一概念的基督教,最终每个人都堕落,无一幸免。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质量低劣,价格便宜,仿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代名词。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六)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

中国人追求腐化堕落的生活,满足于自我生理感官需求,他们的文化建立在声色犬马之中:麻将、赌博、色情、吃欲、贪欲、性欲无不渗透在他们生活和文化中。



(七)失败的中国式教育成为世界的笑柄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社会改善总体水平,而是为统制阶层和少数富有阶层服务的。中国的政府部门总是引以为豪的标榜自己是人民的这个,人民的那个,但没有一个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唯一服务的对象就是他们自身集团的利益。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后继:看完了以上这些,我感觉很愧疚,作为一个e时代标准的爱国小愤青,我汗颜了,我觉得一个外国公司能够如此理性、如此客观的评价出我们国人的诸多性格缺陷以及价值观的扭曲是令人震惊的,希望大家以此为律,争当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发展的人,既然国内国情已然如此,为何大家不能携起手来改变那些不良风气呢?



标签 世界 中国人 评价 社会 兰德公司

转帖:三个故事说穿了很多事-现实

三个故事说穿了很多事-现实


CREATBEST



一 、 甲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乙吃。

刚开始乙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

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

于是,直到有一天,甲将鸡蛋给了丙,乙就不爽了。

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甲的,甲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

二、有一年,很热的夏天,一队人出去漂流。

女孩的拖鞋在玩水的时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

到岸边的时候,全是晒的很烫的鹅卵石,他们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于是,女孩儿就向别人寻求帮忙,可是谁都只有一双拖鞋。

女孩心里很不爽,因为她习惯了向别人求助,而只要撒娇就会得到满意地答复。

可是这次却没有。她忽然觉得这些人都不好,都见死不救。

后来,有一个男孩将自己的拖鞋给了她,然后自己赤脚在那晒得滚烫的鹅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

还自嘲说是铁板烧。

女孩表示感谢,男孩说,你要记住,没有谁是必须要帮你的。

帮你是出于交情,不帮你是应该。

女孩记住了男孩的话,自此以后学会了对施以援手的人铭记在心,并给以更大的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

一开始,感激不尽。

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

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

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

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三、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

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

牛在树丛中向这个地方望了一眼,发现是狼,跑走了;

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一溜烟跑了;

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冲下山坡;

兔子一听,更是一箭一般离去。

山下的狗听见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来,从草丛中闪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

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怆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来了,

牛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肠子。

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脑袋。

驴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吓破狼的胆。

猪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用嘴一拱,就让它摔下山去。

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快,可以传信呀。

在这闹嚷嚷的一群中,唯独没有狗。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关键时候拉你的那只手。

那些整日围在你身边,让你有些许小欢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而那些看似远离,实际上时刻关注着你的人,在你快乐的时候,不去奉承你;

你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为你付出、关心你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Monday, October 3, 2011

转帖:民国范儿是个什么范儿

陈丹青:民国范儿是个什么范儿
2011-08-15 18:33 新周刊



但民国范儿并不单指权贵,而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民国前后出来举事的家伙,敢作敢为,有豪情,有胆气。成败不论,忠奸另说,譬如汪兆铭,诗词了得,美少年,居然弄炸弹,搞暗杀(蔡元培也干过同样的事),捉住判死,清朝官员念他才俊,给他免了——清朝的范儿也是性情毕露啊——再譬如胡兰成,浙江乡村穷孩子,学历背景全没有,出来指点江山,有学问有文采。现在嵊县胡村出来个穷小子,也就是打打工,写写手机短信吧……民初张国焘陈公博他们去广州,年纪轻轻,满脑子革命见解,廖仲恺,就是廖承志他爹,干瘦老头,直接带着小伙子进国民政府面见孙中山,说是你们讲讲吧,什么主张,他们就冲着国父大大咧咧说。民国的有志青年见了大人物,心里脸上,没遮拦。五四那天,张国焘为首的学生队伍准备前往天安门,校长蔡元培出面劝说,给小张跑上来一把挡开,领着队伍就出校门了。



抗战之际,群情滔滔,也是蔡元培出面申说政府万难,结果学生竟然拥上去拖着打。蔡先生是怎样的资格与人格?经此一事,身心倶伤。



清末民初,中国民间冒死犯禁的猛人太多了,成了要命的基因遗传,1949年后,遗传错位了。林昭,1957年阳谋初起,没她的事,实在因为看不过所谓右派同学被围攻,忽然她就跳上桌面,大声喝断,和那些围攻者激辩,还当场念古诗。你想想,一个苏州的女子,二十几岁,浑身是民国的刚烈,她的上代就有民国的烈士,而她后来果真拿命抵了自己这股气。她在狱中也有柔弱愁惨之时,留有诗文,言辞凄然,情同秋瑾姑娘——共和国时期多少不安分的少年,包括部分红卫兵,都以为是在继承先烈遗志,都有一脑门子被灌输的革命记忆,谁也不会想到那是民国记忆,他们仿效崇敬的中共烈士,是民国范儿啊。



那年《色,戒》播映,我遇见余光中夫妇,余夫人说,我们民国的女子是有烈性的。《色,戒》那位烈女子的上代,也是烈士,和林昭一样,一门之中,两代人喋血成仁。



现在的70后80后总算摆脱这致命的记忆了。掐断历史是要动刀的。张志新喉管给切了,但你知道林昭的待遇吗:她在单人囚禁时整天叫骂,狱卒专门制作一个头套,封住她的嘴脸,吃饭时解开,饭后再给严严实实套上,睡觉时也戴着。指挥家陆洪恩当庭叫骂,直接把他的嘴撕了,去刑场路中再给击落下腭,发不出声。切喉管是医学进步,并不止张志新,1979年我看过官方报道,总共40多人犯被切割,其中包括文革后执行死刑的人。

古典文化转换的国家景观



(民国作为国体,是短命的,粗糙的,未完成的,是被革命与战祸持续中断的褴褛过程,然而唯其短暂,这才可观。一个现代国家现代文明的大致框架,就是那不到30年间奠定的,岂可小看。)



《新周刊》:民国若是个时间定义,从1912年开始到1949年就结束了。若是个空间定义,它气息未绝。您是如何定义民国的?



陈丹青:民国那股气,不是民国才有。清灭了,但是清朝上溯整个古代的那种士子气,那股饱满的民风,其实都在,都顺到民国来了。民国是新朝,是古老国家的庞大转型,民气格外强旺,不然哪来那么多前仆后继的乱党和烈士。关于清末民初的叙述,解放后弄得只剩鲁迅一个文本:在他的小说里,那个时代暮气沉沉,老朽不堪,可是你想想清末革命党那份嚣张、那份咄咄逼人,康、梁,还有徐锡麟、谭嗣同,舍我其谁,敢作敢当,是个腐朽时代的征象么?鲁迅自己,说话之猛,诅咒之毒,又岂是孱弱的国民所能为。他曾形容神州大地是“无声的中国”,其实在他的时代,中国吵闹得很哩。1915年胡适回国后,上下古今发议论,才二十六七岁,成名后每周择一日,家门敞开,各色人等进去和他摆龙门阵。今之网友或许讥为作秀,可今人哪来那股阳气。现在二十六七岁的博士生留学生,也就整天缠绕论文格式,排列关键词。



民国作为国体,是短命的,粗糙的,未完成的,是被革命与战祸持续中断的褴褛过程,然而唯其短暂,这才可观。一个现代国家现代文明的大致框架,就是那不到30年间奠定的,岂可小看。单说民国的大学教育,今时休想望其项背,当年浙江的中小学教师是李叔同丰子恺叶圣陶,绍兴镇的中学校长,会是周树人。近时读出版业巨子张元济往事,他好像是前清的举人吧,1949年新政权催其北上共与国是,老先生既疑且惧,几度上书推却,用的是汉赋的辞令……民国是丰富的,是古典文化大规模转换的国家景观,回首前瞻,与传统、与世界,两不隔绝。只可惜民国的整体风范,民国的集体人格,才告确立,才有模样,就中止了,改道了,无可挽回。



民国的前因,是在清代——清晚期,所谓白话文,所谓现代传媒、现代教育、现代习俗、现代价值观,包括初期工业、交通、邮政、商业等等,都出现了——民国的后果,则延伸到1949年之后。气数断绝,那要到文革了。毛泽东说:文革是共产党对国民党,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继续斗争。我小孩子听着,吓得出汗,我们不是戴着红领巾天天升旗举手要接班吗,怎么还没斗完,现在想想,他很清楚,1949年前认识他、了解他,与他平视平坐的许许多多老辈,都还活着哪。



我是到了90年代回国一看,才回过神来:我小时候,从50年代到70年代,甚至部分80年代,满大街是民国人(十三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包括彭真李先念杨尚昆等八老,哪个不是民国人?)很简单,我辈的家长,民国青年,我辈的中小学老师,还是民国青年。为什么大家怀念80年代恢复高考后的大学教育?原因固然很多,关键一条,那时各大学主要教授都是民国的文人。我上美院时,左翼老前辈如鲁迅的学生江丰,为聂耳填词的许幸之,都还在食堂打饭吃,北京城里,梁漱溟钱锺书沈从文杨宪益,都好好活着呢。现在毛主席应该放心了:他的同代人都死了。



要说空间定义,除了殖民时期建筑和古代建筑,全国目前可看经看的楼宇殿堂,譬如清华、燕京(即今之北大)、北师大,南京的中央大学(即今之复名的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当然,还有中山陵,大部分是民国人设计的。这些年有钱了,中国的大学建筑张牙舞爪,不伦不类,哪像是斯文之地。



再者,话语算不算空间?所谓白话文,现在公认最好的白话写作是在民国,而民国上乘的白话文是清末旧白话,渊源上溯宋明。1949年后,尤其是1979年迄今的白话文,白是白了,然而无文,眼下你举得出一位文体家么?这是大题目,还得另说。



口述民国



张鸣口述:五光十色说民国



人人都特立独行,有时特立得崇高,有时特立得猥琐。牛人被埋没不了,没人因为你牛而压制你,压也压不住。但凡有非常异议可怪之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一份尊重。



民国史北洋时期,给人的印象,就是乱,眼花缭乱。十几场仗同时开打,几十个人物上上下下,说东道西。北洋统治不足16年,光元首就换了好几位,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张作霖。至于内阁,就像走马灯一样,平均一年换好几届。当过总理的人,能编一个加强排。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大家还都没唱完,观众连角儿都没看清楚,就换人了,跑龙套的,就更无所谓了。



那个时代,有自律甚严的军阀,比如吴佩孚;也有浑身流气的军阀,比如张宗昌;有人办大学,办得有模有样,比如张学良、唐继尧;有人搞实业,比如张作霖、刘湘、刘文辉;有人搞农村建设,比如阎锡山;很正面,很值得说。但也有人滥发军用票,胡乱征税,田赋预征到了21世纪,强迫人民种鸦片,种得本土鸦片到处都是,进口的印度烟土没人要了,彻底实现鸦片的国产化。连军阀里面,信仰都五光十色,有信仰社会主义的陈炯明,也有信基督的冯玉祥,还有信佛的唐生智和信道的刘湘。



知识界也是如此,有学问大的泰斗,也有混饭吃的南郭先生。好大学办得可以跟西方比肩,烂的野鸡大学也比比皆是。同样是海归,有名副其实的名牌学子,也有克莱登大学的高足。自由主义流行,保守主义也流行,连马克思主义,一度都是学界的时髦,历史界不搞唯物史观,大家都看不起。



至于风光无限的媒体,更是这样,有引领潮流的大公报、申报,也有专门登载明星绯闻的晶报。媒体人有志向高远,参与政治谋划的高人,也有专门泡胡同,寻找花边新闻的里手。张季鸾的社评,每每耸动天下,但晶报的流言蜚语,也照样能害死阮玲玉。一般的上海老百姓,还就是喜欢后面的花边,不乐闻大公报的高论。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1

一个刚刚收到的小问答

问:经常听到有人说信徒与门徒的区别,不知你们怎么看?圣经里有不同定义吗?

我个的人回答:

首先很多事情是很难分得特别清楚的;圣经说“将事隐秘乃上帝的荣耀,将事察清乃君王的荣耀”(箴25:2)。有很多事情分得过于精细并不只一定是福。

信徒与门徒在字面上是有很多的不同,信徒就是“相信的人”这是中文与拉丁文同共的意思;在英文中却很有趣是Be-Liev-er,英文的字面是有“以之为生之本”的意思。这也正应了中文中的那个“徒”字所代表的。
门徒,来自古代中国的门生传统,过去要拜师学艺,拜师之后就进了师门,成为门中之人。进了师门的弟子,每天是活在老师的眼前;处处以老师为榜样;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在此你会发现门徒二字似乎更接近英文的believer字面所展现的意思。
在英文中的门徒一字disciple,与纪律、管教一词是同样的字根和源头,disciplian。所以顾名思义,门徒在此就是自我约束、以上帝的纪律来要求自己,并且因为相信上帝、爱上帝而甘愿接受教会(就是神在地上特設的團體,用以代表神的同在和主權以及心意的地方)管理,甚至管教(当我们失误、犯错时)的人。

其实在新约圣经中严格地说并没有做为名词的“信徒”二字,我们所译出的那个“信徒”二字在新约中是介绍一种状态“有了信心的”“相信”等,都是以动词形式出现的。

所以,如果严格说来,是不应当用“信徒”这个词的,因为新约圣经中所有的都是主的门徒,主的门徒有时会小信,当主的门徒有了信心的时候,他成为一个“有信心的门徒”,用中文来表达可能应当是“有了信心而自约的跟从上帝者”。

于是一不小心两个最常用的词(信徒和门徒)都不能再用了。哈哈

话说回来,有些牧者喜欢做这样精细分工的工作;最后的结果呢,往往是把人的灵命分成无数个“阶段”,当然,也会将弟兄姊妹们同样进行划分,成为不同的级别。从积极的角度说,这给人一个向前进的动力和可以确知的目标;但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呢,往往进行这样分划工作的牧人,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放置于众人之上。而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到可以超然于众人之上的;因此每个时代都会有人继续做这样的工作,以希图得到自我的认同和满足。

我个人认为,很多前辈们这样的划分,对于个人的灵命和教会并没有真正建设性的帮助。
大道无形,一切都在不言之中。有谁能分辩得出来,圣灵是在哪一分、哪一秒将一个罪人转换成义人,又在什么时刻将一个信徒转变成门徒呢?

将事隐秘是上帝的荣耀

宫景耀牧师
2011年九月十五日,下午随笔

随笔:本尼迪克十六世

随笔:本尼迪克十六世

这位新任的教宗如同一匹黑马,出现在廿一世纪的天主教世界中。在约翰保罗二世过生的时候,很多人就曾猜测天主教会未来的走向。当这位德裔的教宗被选任出来之后,也引起了不小的震荡,因为天主教会已经有很多年没有选任德国人为教宗了。特别自那位独特的德国人一五一七以降,带动了教庭巨大的变革之后。

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而言,本尼迪克十六这个名字本身就足够陌生,甚至神秘了。加之我们所生活的范围是更少关心他的活动和新闻,在不断多重的过滤之后,对他的无知全然是正常可接受的事情。

我个人对于本尼迪克十六的认识,仅仅是在书店小坐,随手翻阅之中一点一滴集成的一些观感。特别是面对这样一位可以说是与自己的生活、事工、甚至思想都全然无关的“重要人物”,唯一可能的了解,只能是透过他的文章。不过有时这种最为传统的“因言立人”或是“因言废人”的方法,正是在其客观与局外,反而更可能在普遍共识中特到准确的了解。我虽然不敢说了解这个人,但却自认为对他的分析可能比天主教人士、政客以及新闻记者更客观。

自其上任之后这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在书店中已经发现了他三五本英译的作品。而我对他的认识也是从这里面开始的。

与他的前任约翰保罗二世很不同的是,在他目前所公开和发表的书藉文章中,有一种特别的学术风范,虽然他也会谈到前任同样的话题,如信心与敬虔,但都不是仅从个人的体验出发,而是以神学、信仰、教义和对圣经的解读出发。行文过处,完全不似约翰保罗二世那么“实际”、“亲切”。(也许本尼迪克十六觉得这些不应当是教宗要处理的重点,反而是各地的神父们要干的事情吧。)
在我所看到的本尼迪克十六世的作品,一应都是以介绍古代“教父”为主题的。这些书都是他上任之后,在自己私人的教堂讲坛上,每周定期地向那些到梵帝岗朝觐的神学生、修道士和各地主教神父们的讲演记录。从前后发表的次序上看,自他上任之后,这项工作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从其内容而言,他是对古代教会、教父进行全面的介绍,透过介绍这一个个独特的历史人物,让民众了解基督教古老的信仰、神学和曾经面对的挑战。在着重实用主义的当今社会中,新任教宗的专注却是回到古典和历史,这确实是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在当今的天主教会走到又一个特别的结点之时,新任教宗并没有尝试去直接处理眼前的各项疑难问题,反而在默默地向这个时代展现他特有的学者风范;这不能不算是他的一种智慧。虽然如今给他定论为时尚早。
他的作品,不象是一个教宗在向自己的民众发布教谕,反而更象一个大学的教授每周的公开课程。若比对他平时的日程表,会发现他似乎没有特别的时间进行“课程的准备”(当然,他是有很专职的秘书协助)。从他演讲的系统性和流畅性而言,这些内容并不是他举任教宗之后才准备出来的,更象是经过一生的时间搜寻、吸收、消化之后作品。或者说,是他在成为教宗之前就已经准备好要向这个时代的教会所讲的信息。

这样一位高龄老人,(当然对于教宗这份职业而言,他不能算是老人)做完每天的各种会悟之后,日落黄昏,在讲坛上侃侃而谈。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为了名?我想教宗的名望已经够大了,并且每一位教宗为了隐藏自己,上任时都会选择一个特别的名号,而不是自己的本名。为了利?更不是,因为他所在的地位,甚至他每日所穿的服饰都是价值连城的。为了学术么?好象可能,但教宗并不需要以学者的形象来展示自己。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达至教宗地位的人应当是什么样的学术背景。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耶稣会的修士他们的学识都可以相当于博士的水准。

从而他的动机就更为重要,他所想要向教会群众表达的是什么?

已经研读过他一本《Church Fathers》,后来又接连着看到比前一本更大、更厚的有关教父的介绍。从目录中可以看到他对教父们的介绍是相对全面的,包括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但从其对于每一位教父独特的视角来看,又绝对是拉丁化的。

随笔间无法一一细说他的作品,但大略的印象正如他当任之时很多人所预测过的一样,他绝对是一个保守而传统的教宗。并且他的历史眼光是顾后而瞻前的,因为对历史回顾的久远,对未来才能有同样深邃看见。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他的这份宽广似乎正在打破天主教自路德之后的封闭。甚至有些观点,如果退回到路德的时代,可以说是极其更正教化的。就是说回到四百年前,他很可能会站在路德的这一边,不只是因为他是德国人,更是因为他对拉丁世界的这份历史责任感。


当然这只是一孔之见。目前还未细读过他全部的作品,特别是那些有关“圣-马利”的作品。不过做为教宗,他仍然还是个天主教人士,即便是要有所改革,面对这个庞大的,正在四分五裂的宗教帝国,仅他一人之力,不会有什么根本的转变。甚至若是改革太快,招至杀身之祸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历史的先例。

总之,从其文章之中,可以看出来的是,他希望今天的民众能够回归传统,重新认识、了解和体会早期的基督教会所坚守的信仰。那些古老的教父们并不是中介性的圣人,而是一位一位的思想者,上帝透过他们告诉这个世代的是:亘古不变的信仰,以及对此信仰孜孜不倦的寻索和不顾一切的委身。也只有这样的专注与执着,才是教会的盼望。我想这一点不只是对于教宗所面对的天主教世界,对于基督教会也同样是根本而重要的!

随笔一文。胡乱猜想了一下远在罗马的那位老人正在可能构想着什么。唧唧然,以为寂寥!



宫景耀 牧师

九月十四日深夜,迈阿密

Monday, September 12, 2011

月上中秋——随笔而不成文

九月十二日,2011年


月上中秋,远方亲人在忙什么呢?既往三年,中国大陆、北美各地的朋友、亲人差不多都断了联系。

一方面是因为事务繁多,“忙”常常成为当代人最合理的借口,所以反而不敢如此自称;不过想一想根本的原因,还是在那一份的心境中也没有什么可以讲的。打个电话过去,无非就是你好我好他好的寒暄。虽然人与人之间往往真的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寒暄”做为关系的润滑剂。

不想象当年做市场时那样,定期地给各种的客户(现在的以及潜在的)照着时间表一个一个地打电话过去。因为总觉得用这样的方式来维系的那种关系,好象会失去些什么;虽然效果一定是明显的。实在是不喜欢那种一定要刻意表现出来的情绪-关切、惊喜、叹息,在挂掉电话的一瞬间也是表演结束的时候。

朋友有很多种,实在说来,大部分的友情真的是常常需要些“润滑剂”来润滑一下,有些友情不单是需要润滑,甚至还需要一份特别的精心的呵护,就象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陋室里照顾一株热带的植物,或是一缸的热带观赏鱼一样;稍不小心,就有前功尽弃的可能。有时想想,呵护一份友情好象也是很(满)辛苦的一件事。

在友人中也有个别极少极少的几位,如高山流水一样的那种。你不需去刻意寻找他,彼此也无欲无求,淡薄如水的情感。有时会想起,有时会忘记;但那份情意随时会在不期中闪现,从不需要“预热”,因为不曾冷过。

三年来,也许还要更长一些,六七年来,和老朋友的联系几乎是彻底断绝了;加上电子palm几次crash,电脑被偷,甚至连他们的地址电话电邮等等都找不回来了,这诸多“合理合法合情”的理由让自己更加没有心情去翻查。但他们却从未从自己的世界流失,只是将他们压缩存放在某一个角落,也将自己的那一份爱恨情仇同他们一起收藏。

如果朋友因为失去了联系就不再是朋友,那么保持联系并不一定就让他成为真正的朋友;失去的朋友其实也没有真正失去,因为在你心灵的一个角落已经留下了他的印记,他成了你生命中的一个小篇章。这几年间失去了几位好朋友,其中一位最伤心的就是陈锋卿牧师;在他去世两年之后才无意间从网上得到消息;那次是我最最伤痛的时候,因为象那样的朋友是可欲而不可求的,差不多算是divine appointment了。 等到将来再见面的时候,也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相信一定还将是那么平静如水。

关于“友情”从古罗马的西赛罗到当今的哲人仕士都有专论,但能留在印象中的好象还是鲁益师在《四种爱》中所讲述的那么深刻又简洁。明白友情与享受一份友情又是两回事儿。箴言中说“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27:17)

当你将一个人当成朋友之后,你会关切他,又不想要打扰他;你会为他焦急、而任何刻意的虚伪与诡诈都会给你的心灵带来创伤;于是很多人因为伤透了,就将自己关锁起来。好象那个刻薄的哈维蔷姆老小姐一样。

该来的还没有来,不该走的又走了。。。朋友往往也是这样,当你期待某一个人的时候,却忽略了正在你身边的人。我喜欢我的教授私下里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在这就是为了你们,因为只有你们是在我的经验范围之内的。于是我记住了,也这样效法他去做了,虽然并不是能够被大家体会得到。后来想想,我也算是个好学生了,因为有那么一份灵犀吧!

许多人天天关切着远在世界另一端的家乡,因为信息的灵通与自由,在北美的华人甚至会比在国内的家人更知道家乡所发生的大事小事;可是大多数人却完全不知道自己正生活的这一端每天发生着什么。而友谊是不是也同样会落入这样的雾区呢?

上帝将人放在地理的限制中,这样的限制自巴别之后带动了不同的文明各自独立地发展;当我们关切远方的喜怒哀乐,试图冲破上帝给人地理上的限制时,或许已经忽略了身边的朋友而不自知。

很久没有和远方的朋友们联系,或许有许多原因,一是没有什么特别可以和必须要讲的事情;一是不想做做出特别的感情;还有就是,那些交心的老友,就是天涯海角也不会让友谊产生隔膜,如果能够被距离所淡化的,就让他淡化下去吧。

最后是一份特别的心境;好象一个坐着马车迁移到一个古旧小镇的客旅,将车上的家什一一搬下,开始创建一分新天地一样;身在异乡,却不要为异客,因为如果做异客,就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家乡。专注在身边的那些又熟悉又陌生的人身上;或许上帝在这里会留给你几份真正知心而永恒的友情。这就是移民的国家,移民的文化。人人都是客旅,人人也都是主人!

昨夜无眠,清晨回到礼拜堂,浓云的天空,并未在礼拜堂里找到预期彩虹灿烂的日出;重新提笔做画,已经缀笔半年之久了。或者还需要另外的一年、两年、三年,不知道了。今天有人回去中国,也有在生病的,还有一些教会的事情要处理;无意中从一位朋友的短信中知道今天又值月圆之时。不知道孙悟空会不会又要变成大猩猩,这次龟仙人能不能砍掉他的尾巴;会不会在这个星球的某一山顶,一只青灰的狼正向着月亮发出悠远凄寒的嚎叫;或许远方的某个人会忽然想起远在天涯已经渐渐淡去的我。也许,都不过是也许!也许现在要举头,也许需要低头!这个就不用想了吧。任时间流淌,继续体尝人间的悲欢离合,直至日月失去它们光华之日。



本想随笔至此,不想抬头一望,窗外的明月正正地悬在眼前;闪念间想取相机留影,最终却放弃了,不是因设备的品质,而是因为我再次选择了静默,静静地注视着,那正在攀升中的明月,清冷洁白。。。




宫景耀  牧师


注:请勿转载!

Wednesday, June 15, 2011

教会历史课程通知,2011-06-15

“日光之下无新事”,是所罗门在上帝的引导之下,于三千年前为我们留下的名句;中国的古圣先贤也说过相似的话语,“知所先后近道矣”,“温故而知新”,等等。


历史是一件很特别的东西,它就象“时间”二字一样,是即熟悉又陌生的东西;我们每天生活在时间里,每天都在历史的时间线中航行;没有一刻是不在历史之中的,可是当我们坐着时间的小舟漂泊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却又无法说清楚历史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或者说历史不能算东西,因为南、北、上、下不也同样是在历史中被凝华、固化么?)

让我们跳越出学术的争辩,免去无意义的时间消耗,来直面我们的人生与信仰。因为对历史的学习与反省不是加增一些学术的傲慢,而是应当成为我们未来的引导和方向,不只是预见到未来的发展,更是免去重蹈覆辙之历史悲剧的重演;即是对我们的引导更是对我们的保护。回顾过去总是为了帮助我们面对未来的,此所谓:温故而知新矣!

所以,我们的学习就不是限于历史数据的交待,这样的工作在数字化时代已经越来越不必要了,打开你的电脑,你可以得到更广泛和更多角度的历史数据;我们的学习也不仅限于对历史进程之前因后果的思考,“事后诸葛亮”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不过在历史的数据和历史的纠结之后的那个引导历史并且带来人类思想发展的力量,却是我们不能不关切的,因为我们今天也在同样的能动之下被带领着。不同的历史、历史时期、历史事件都带给人类不同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最终极的是进入人类的思想,是一种思想的影响,在历史背景中形成的思想又经过历史的锻造而升华,成为具有永恒性的超越历史的精神,而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于物也正在于此!西方人说“人是万物之衡量”东方人说“人是万物之灵”所要表达的也不过如此。

教会历史限于教会的历史,但教会从来没有抽离于人类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与文明史、政治史、哲学史等等各种历史学科相比,教会史亦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在教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教会在不同时期受其所处时空格局而显出其独有的社会历史时代的特征,但与其他史学研究不同的地方是在于教会的超历史性。教会是信仰与精神的载体,这个信仰是超历史性的,当信仰进入历史性之中时,是如何面对各个时代的洗礼的,是否因为烙上了时代的烙印而失去了其超然性了呢?这正是教会历史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你会发现那伴随着人类时间旅行的永恒不变的真道,在面对各种时局和环境的时候,如何引导带动着人类的进程;因为有了祂的同行,人类的时间旅行就不是一种无序、偶然与未知trip,而是一次迈向人类终极存在之意义的journey。历史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并且从始至终都是祂的故事(His-Story)。

你我有幸正漂流在这样的一条历史长河中,向不远的终点靠近。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在必要的历史数据资料之后,让我们了解其内在因果,但更让我们靠着上帝的恩典发现并进入那引导人类历史进程的永恒伟大的上帝,就是那无以名同时又进入人类历史的“道”。

愿主帮助我们透过历史体查到祂对我们的心意,使我们知道在这末了的时候如何生存、如何事奉、如何将圣道和圣爱显明!

注意事项和课堂需知

收到教材的同道,请尽量抽出您的时间开始阅读教材,因为我们不会全部cover所有的内容,本教材提供了最为全面、完整的教会历史资料。我们有两周的时间学习,中间间隔的时间正好用于课后的阅读。教材每本$25,请付款,非本会成员请加五元运费。

课程进度计划如下,括号中是建议完成的阅读页码以及课上将涉及的篇幅

六月15日,周三:福音时期、新约时期、大公教会时期、罗马帝国时期(1-78)

六月17日,周五: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十字军(79-121)

六月22日,周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22-200)

六月24日,周五: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宣教时期(201-250)

六月29日,周三:现代、后现代、人本主义与世俗化教会(251-309)

晚上有简单的晚餐准备(6:30PM)

地点在教会礼拜堂。

请准时来上课,尽量不要缺课。如果不能上课请事先告诉我,我会准备课上的录像给你。

注意上课时间是七点到九点半,中间会有廿分钟到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这个课程将做为未来教会负责同工的必修课;而教义综览将做为每位教会会员的必修课程。希望在半年之内您可以通过亲自上课或观看录像,尽快完成必要的学习。

我们今天晚上七点钟,教会历史课堂上见!



以马内利



宫景耀牧师

2011年六月十五日



Sola Scripture, Sola Gratia, Sola Fides

---------------------------------------

Thursday, June 2, 2011

ZT: 寻找沉默百年的逃亡日记

据111年前8位英国传教士被杀前27天所记的《忻州日记》,美国学者张海燕亲赴山西忻州、英国伦敦历时12年寻访,立体还原至今鲜为人知的义和团时期的暴力杀戮真相……2011年5月,李提摩太所建之百年教堂即将被拆,改建佛教疗养胜地,由此开始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呼吁




特约撰稿 沈颖 发自美国



12年前,仿佛被8位英国传教士回头瞥了一眼,目光直射入心,撞出了一簇照彻灵魂的火花似的,美国学者张海燕从此记住了忻州。



彼时,在美国底特律克莱斯勒技术中心任高级专家的他,去密歇根大学借书,偶然从一本由英国伦敦宗教读物协会1904年出版的《光绪庚子年在华殉难者》中,读到百年前席卷华北的义和团运动时,8位被杀的传教士在逃亡途中的日记片断。



同为基督徒的他开始收集和翻译与这段史料相关的各种文献、报道和资料,整理出《忻州日记》,试图立体还原那段被淹没的历史真相。



仓促逃亡



庚子年六月初一(1900年6月27日),在新任山西巡抚毓贤的怂恿下,义和团在太原烧医院、毁教堂,抓捕传教士。



公元1900年6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年六月初三。



这天早晨六点,信使带来一个惊人消息:两天前,太原府爱德华医生(Dr. D.H. Edward)的医院被义和团烧了。女传教士爱蒂丝(Miss Edith A. Coombs)本已逃生,但发现一个住院的中国小女孩还没出来,就返身冲进燃烧着的房子,帮她逃出来。爱蒂丝再次出现时,额上遭铁器一击,仰面倒进火里。为了防止她爬起来,有人把木椅和一扇拆下来的门压在她身上。第二天,人们找到她烧焦的骸骨,把她埋在院子中央。义和团和清军到处寻索传教士,并把守了太原城门以防止其逃走。



传教士们是中国社会现代教育、医疗和慈善事业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太原传教站1877年于山西旱灾时建立。灾情自1876年爆发,一下旱了5年,河干地裂,几百万饿殍遍地,野狼因饱食人肉,竟肥得跑不动路。



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等进入山西赈灾,灾后寻找预防措施,建议开发矿藏,兴修铁路,兴办教育,启发民智。当时山西人吸食鸦片成瘾,又建立戒烟局。1902年,李提摩太首倡用庚子赔款办学,创办了山西大学。



1887年,邸松牧师(赫伯特•狄克松)来忻州传道,同时开办诊所、男女学校。在忻州传教士中,邸牧师最年长,他早年失怙,在伦敦孤儿收容学校长大,3年大学训练之后,又经两年医药和外科训练,他被浸礼会派往刚果,在非洲忘我工作,炎热的气候摧毁了他的健康。两年后,他因四肢麻痹被送回英国治疗。康复后,医生不准他回刚果,他和身为护士的未婚妻威廉斯小姐结婚后就申请来华。



马牧师(威廉•麦可拉奇)是苏格兰人。一次,他听传教士回国述职演讲,中国抓住了这个少年的心。而马牧师的太太克拉娜,从小就梦想成为传教士,她与马牧师在上海结婚之前,已在中国传教几年。



在太原的传教士恩牧师(托马斯•安德伍)夫妇最近来忻州帮忙。任教士(贝茜•任诺)来华时间最短,才9个月。燕牧师(西尼•恩纳尔)只比任教士早来两个月。



形势骤变,邸牧师决定带大家到忻州西南偏远山区的刘家山去避难。自此,8位传教士开始了长达27天的逃亡。



这是逃亡第一天。狄克松夫妇心里特别思念在英国的孩子们。他想,要是在中国为主殉道了,孩子们应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死,又是怎样死的,就开始不间断地写日记,其他传教士也给亲人们写下了日记。



传道站有两匹马、两辆车,还有一头小驴驹。一行人悄悄从西门出了忻州城,这一带狄克松很熟,走了三十多里地,进入一个又深又窄的峡谷,不能再驾马车了。大家把一部分行李藏在一个山洞里,等在那,几个中国基督徒领他们去藏身处。



半夜时,他们牵了毛驴来,大家顺着枯水的河床前行,狄克松太太病得很重,在马上摇摇晃晃的。拂晓时分,便依稀看见了一个山村,叫刘家山,他们要藏身之处。



重走当年逃亡路



109年之后,2009年5月,已在美国普度大学任教的张海燕联系到忻州老记者、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任复兴先生,相约重走忻州传教士当年的逃亡路线,沿途采访村民,对照传教士日记和忻州教案的文献逐一考察。他想写一本关于这段历史的书。



回国之前,张海燕仔细比照互联网上的电子地图和传教士日记,逐一确定了他们的逃亡路线。



2009年6月5日,他们到了庄磨镇南张村。南张村坐落在牧马河北岸,牧马河是滹沱河的一个支流,百年前春汛时节牧马河悠悠流过河谷,可现在已经断流。



张海燕停下车,想搜集村民们对当年传教士或信徒的记忆。刘振中是教会负责人,村里大约50人信教,主日时常坐拖拉机去城里聚会。他并不知道在义和团时殉道的张治国,但他从一位80岁老汉处打听到,张治国是南张村教会创立人,被义和团杀害后尸骨埋在村外“洋人坟”。



而今,张海燕坐车走的是柏油小路,与当年传教士们在牧马河枯水的河床上的路线大致平行。



传教士逃亡第二天,天既放亮,他们不能进刘家山,那天正是农历六月四日祭关帝生日,村民们抬着纸马纸衣去赶付家庄庙会。为了不给刘家山村民们带来麻烦,传教士们退到山里,在峡谷里藏了一整天。



庚子年春夏旱情严重,直至五月滴雨未降,到处传言:“老天不下雨,都是洋人搞的鬼。”



付家庄祈雨唱戏当日下午,却下了一场雨。戏一唱,各村义和团就起来了,村民们开始随伙仇教。而邻近的刘家山因为信教,不赶庙会,不看社戏,也不分担庙会、唱戏的费用,为首的付家庄自然憎恨不肯附从的小小的刘家山了。付家庄后来派人去忻州城迎神拳,请他们来惩罚、杀戮刘家山的信徒、村民们,以泄积怨。



传教士们逃亡第二天夜晚,刘家山的几位弟兄来接他们,带了火把,肩扛手提地带着他们的什物,颠簸了6里多山路,进了刘家山。



一百多年过去,张海燕向村民打听刘家山。他们说,刘家山改了名,现在叫“幸福村”,年老的村民告诉他们,刘家山有“洋人窟”,这就是传教士们藏身的山洞!



村民说,村里原有150多口人,但如今大多数人已搬到山下平坦之地。向几个村民打听传教士的往事,山村教师戎双文的妻子带他们去看了以前传教士们盖的教室。



教室建在一块稍为宽敞的山坡上,是山村唯一用窑砖砌的房子。经过一个多世纪风雨侵蚀,状况尚好,只是门窗有些破旧,两个房间,一大一小,大的可作上课或聚会之用;小的作祷告房。一个多世纪了,即使在传教士们离开中国后,这个教室还在用,直到近年,没小孩子上学了,才关了门。



当年传教士们到刘家山后第一天,出于对村民们的信任,12天之久,他们栖身在信徒兰万牛家中。第三天夜晚,他们就在信徒们协助下,在后山坡挖藏身土洞。



翻过几道陡峭山梁寻找“洋人窟”,张海燕两只手臂上划出了网状交叉的血痕,他想起逃亡者中最年轻的女子任教士在写给浸礼会信中的一句话:“他给我们奇妙的力量和安稳的脚步,作艰难的攀登。”



“我不顾惜这条性命”



张海燕在追踪这段史实时,第一次发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当年大多数村民信了基督,在反洋灭教的狂潮中,信徒甚至普通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着传教士们,甚至官员们也不全在逼迫,也有同情者。



公元1900年7月5日,星期四,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年六月初九。



安叔根和张林旺出发到保定府、北京,或天津,找人救太原和忻州的传教士们。安叔根的草帽缝里藏了一张便条,写着太原和忻州的情况。



他们上路没走多远,就被义和团截住了。没费多大劲,义和团就知道了他们是忻州传道站的厨子和帮手。安叔根对为首的拳民说:“我是五十岁的人,信耶稣的,今日就是我的死期。只是这后生,刚满十六岁,还没活人呢,求你们开恩让他回家去。”为首的把眼睛眯起来,打量着这两人,稀奇他们竟面无惧色。他冷笑几声,还没发话,就听见少年激烈地说:“安大伯,让我和你一起死吧,我不顾惜这条性命。”



在“洋人坟”传教士纪念碑附近东南方,有一块石碑,拭去尘土,碑文显露出来:“浸礼会道友静乐县人张公讳林旺之墓。”



张海燕断定这就是他在《忻州的日记》里写过的乡村少年张林旺的墓碑。张林旺才16岁,是任教士的助手,教任教士说忻州话、熟悉忻州府乡路,传教士在日记里称赞他是“一个聪明的少年”。据《The China Martyrs of 1900》记载,张林旺被杀后,尸身被扔进火里烧了。



逃亡第13天,刘家山一个村民到邻村看望女儿被义和团打了,义和团放话说,后天要到刘家山来。此前两天,太原被囚的传教士们及其妻儿被毓贤杀尽。不仅传教士们再不能藏身刘家山,就是刘家山信徒们和亲洋教的村民也不能呆在村里,被抓住就是死。幸而此时,后山的土洞已挖成。传教士们卷起简单行李,带上些干粮和两把防卫的手枪,在夜半时转移到新挖的洞里,村民们随后逃走。



公元1900年7月11日,星期三,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年六月十五。



狄克松盘算了一下,附近每个村都有四十到六十个义和团。加上忻州出来的义和团,会有上千人。刘家山村民就要遭难了。这一两个星期,传教士们犹如在一个避风港中,刘家山的信徒甚至普通村民对他们有非常的情份,自给不足仍然满有爱心地供给他们,冒着杀头危险保护他们。无论如何,不能连累了村民。



中国传道人何全奎要到忻州东面去探路,看能不能为传教士们找一条到海边去的路线,他今年六十岁,以前曾是一家染房的股东,信主后放弃了经营得不错的生意,作了薪金非常微薄的传道人。



邸牧师怀着感恩的心在日记里写道:“如果我们被杀,请不要忘记回报刘家山的村民们,他们把所有的无保留地给了我们。”



刚来中国9个月的任教士在给浸礼会的短笺中特别提到:“中国基督徒是了不起的——刘家山村民和我们的助手们,在试炼之中都是忠信的。”还有些基督徒,因为放心不下传教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几十里、上百里之外到刘家山看望他们。



公元 1900年7月13日,星期五,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年六月十七。



何全奎老汉到了他妹妹家的一个村子,想不到村子里几个十八九岁青年,搞起了义和团。他们认得何老汉,把他抓了押到城里。



忻州县衙新上任的徐桂芬,急忙升堂。何老汉戴着手铐,拒绝说一个字。两个衙役把何老汉按在地上,一个衙役挥动竹杖,边打边嘲弄他:“疼不疼?”旁边看热闹的也附和嘲笑他:“你要进天堂了呢。”一直打了一千杖,还没应声。最后,他们把不省人事的何老汉上了脚镣,扔进监牢。四天后,何老汉死于狱中。



在最没指望的日子



张海燕很想知道,在避难刘家山,藏身“洋人窟”的二十多天,传教士们面对生死考验,后悔过吗?惊惶不安过吗?如果除了死亡别无选择,他们会怨恨他们所服事的主吗?



在逃亡后的第二个主日,在似乎最没指望的日子,传教士们开始数算神的恩典。竟没一个人后悔来中国,燕牧师的心中充满了平安和感恩,张海燕读到他的日记:“如果主要我们前行、去经历严酷的试炼,我们已经准备得充分些了。深信那有完全的智慧、完全的爱的主,必有最好的安排……如果为了主的工作,我们需要更加被炼净,我们就更加赞美他,因他看我们值得为他的名受苦。妈妈,主是我的平安。”



燕牧师在逃亡中给妈妈的信中继续写道:“我不后悔到中国来,虽然我的生命也许是短暂的,但它有意义,因它顺着主的旨意。愿主的旨意成就!我恳切地求主的拯救,也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拯救,但我们经过更深的逼迫,也许更能荣耀他的名……当号筒吹响时,我将欢乐地跟随我主,不是以我自己的能力,乃是以他赋予软弱者的能力……如果我们不能在地上相见,那就等到我们在天堂同声赞美主时吧。”



公元 1900年7月12日,星期四,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年六月十六。



晚上七点,四个村民来看传教士们,告诉他们太原的消息:那里的传教士们周一都被杀了。山西巡抚毓贤到场,没人在屠刀面前畏惧,他们平静地走向刽子手,甚至没一声争辩,洛维特太太是最后一个被杀的,她怀里还抱着幼小的杰克。



她在被杀之前喊出一个谁也不敢回答的问题:“我们到中国来,带给你们耶稣救赎的福音,我们并没害你们,为了你们的好处,为什么要如此待我们?”行刑的士兵一声不响,第一刀落在她的脖子上,但砍的不深,她没死,只好再补上一刀。婴孩杰克随后也被杀了。在太原府殉道的共46人。



血溅忻州



从史料中,张海燕获知了传教士们的结局。



据《忻州英浸礼会流血记》和《The China Martyrs of 1900》记载,6月25日,传教士们藏身的山洞被义和团发现。6月29日,传教士们被官兵捆绑着押回忻州,关在大牢两周之久。



巡抚毓贤从太原派人领10个兵勇来忻州,7月15日,假意传话要派兵护送传教士们逃往天津。传教士们从监狱出来,见州府备好4辆车,就信以为真,坐上车行至城东门瓮圈内,内门和外门一齐关了,忽然有灯笼从城上垂下,都司海英命兵丁放炮数声,又大声命令:“杀!杀!”早有一群义和团等着,伏兵冲出,传教士一一被乱刀砍死,尸身被暴于牧马河河滩。



令人唏嘘的是,将邸牧师等诱入瓮城之内的忻州守兵的官长,曾被邸牧师救治过。为了让传教士不起疑心,他跪下求他们跟他走,说他会用手中的刀舍命保护他们,不料一入瓮城却杀心四起。



而忻州城一位非信徒学官朱鸿镐却于心不忍,冒死掩埋了8位传教士的尸体,随即逃走,以避义和团惩处。张海燕查找到这件善举记载在恩牧师故乡的刊物《巴思日志》(1901年1月12日)。



庚子之乱后,传教士们殉难的消息传至英国,已退休回乡十年的老传教士德治安不顾体弱多病,毅然和因回英国述职而幸免于难的老传教士苏道味牧师返回忻州,接续未竟的医疗教育事业。



而今,“洋人坟”周围只有几个新添的坟茔,墓地的北侧和西侧已改作耕地,一排排高粱苗开始拔节,在文化大革命中遭毁坏的传教士纪念碑,残损程度不一的碑石散落在方方正正的基石四周。



任复兴告诉张海燕,几年前邸牧师后人看望过先祖墓地,庚子拳乱之前两年,邸牧师的4个孩子被送回英国上学,幸免于难。



这座纪念碑不仅以中英两种文字记载了庚子教难中忻州8位传教士殉难事件,更令他感动的是,特别载入了忻州府40位中国基督徒被义和团杀害的史实。



据不完全估计,庚子教难中外国传教士及妇幼241人殉道,而中国基督徒有两万三千人殉道。山西是全国仇杀外国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最多的省份(据解放前曾任山西大学校长的教育家徐士瑚先生的《山西大学创办人李提摩太传略》考证,山西殉难的新教传教士及其妇幼占全外国殉难者79.3%;而山西中国信徒和慕道友被杀害的,据山西寿阳宣教会英国传教士叶守真医生(Dr.E.H.Edwards)和陈守谦记载,有七八千人之多。)



考察时,张海燕得知,有一家忠心看守洋人坟的中国信徒姓张,在此一住二十多年,从晚清到民国。



任复兴先生告诉他,张家的女儿张玉叶教会中学毕业后,在李提摩太修建的太原桥头街博爱医院当护士,终生未嫁,专心服侍主,年过九旬安息主怀。



返回普度大学后,不忍纪念碑被毁,技术工程专业出身的张海燕根据他画的传教士纪念碑碑石残片散落图,并有关照片及其实测尺寸,图测计算了现有型石残片的复原尺寸,确定了碑身的型石组合关系和碑冠的型石组合关系,终于成功复原了传教士纪念碑。



教堂将毁,日记不再沉默



此次寻访之旅,张海燕验证并绘制了传教士的逃亡路线图,他也欣喜地看到当年传教士建立的教堂遗址仍在。



1899年1月,浸礼会李提摩太牧师在忻州三家店购地四十余亩,作建堂之用;教堂接近竣工之时,义和团运动勃兴,遭到抢劫、毁坏。义和团运动平息之后,得以修复重建。教堂的屋檐微微上扬,如同振翮冲天的大雁。



2009年底,美国的张海燕与英国的邸牧师的重孙女Prudence Dixon Bell联系上了,她和她的先生于2006年曾访问过忻州。(Prudence的先生Rev. Canon Stuart Bell牧师是英国威尔士的教区长,到第四代,邸牧师的后人依然在服事上帝。)



就在张海燕计划英国之行之际,2011年5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石衡潭研究员写信告诉他一件紧急之事——李提摩太当年建造的忻州百年教堂即将被毁,“据说这块地方今年被五台山和尚花650万买走,要盖庙。当地基督徒眼睁睁看着遗迹被毁,教堂的四面墙已拆了一面。”



他十分震惊,写信给英国浸信会总会,对方的回复是,这个教堂并不是无主之地,他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拥有教堂的所有权。



他也陆续得知,此教产1951年被收归国有,先后做过学校、医院,现在又被卖给一个开发商。



据当地教友说,拆迁方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一块奠基石,上有当年修建教堂时的出资人信息,“他们藏起此石继续施工。”



5月8日,石衡潭和张海燕随即起草了给山西省文物局、宗教局、旅游局的公开信,美、英、中三国13位学者联名呼吁“救救百年教堂”,呼吁开发商停止拆毁,申报福音堂与传教士墓地墓碑等为省级文物。



2011年5月底,张海燕将赴英国与邸牧师的重孙女Prudence Dixon Bell见面,邸家后人将把邸牧师当年在逃亡中留给孩子的原始日记交给他阅读。



这些逃亡日记艰难地被保存下来。



公元1900年7月21日,传教士们藏身的山洞被义和团发现,是夜,一位村民冒险看望他们,他们就把日记和信件交给了他。



村民把他们的日记、书信埋在地下,待义和团之乱平息后挖出来交给了新来的传教士,转交给殉道者亲人。



英国之行,张海燕还将去牛津大学图书馆查找当年8位传教士写给母会的工作报告、书信和珍贵遗物等,另将去伦敦周围等地拜访其他6位传教士所在的母会,让沉默百年的日记开口说话。

Wednesday, May 11, 2011

知识 vs. 灵命

“知识令人自高自大!”常有基督肢体引用哥林多前书第八章中的这句来证明:基督徒只要亲近主、爱主、事奉主就可以蒙主带领,而不需要坐下学习那些“知识”因为那些“知识”没有用!感觉又听到了那似曾识的口号:“知识越多越反动”。


首先引用这段话来证明“知识无用论”很可笑!通读哥林多前书第八章,定会发现在此特要提醒当地信徒放下世上暂时有限的“知识”,进入对上帝的真知识。而上帝也恰恰借着使徒中最有“学问”的保罗向我们讲这句话,不正是告诉我们学习属灵真理的重要性么?

不能忽略的历史原因是上一代留下“反智主义”之灵修神学,将知识与灵命二分对立起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看出经验与真理在人生体验中的先后次序。当今的华人教会正是摇摆在“知识”与“灵命”之间,结果有知识的人好象没有灵命,有灵命的人又反对知识。现今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知识”与“灵命”的关系?“知识”是不是叫人自高自大?“无知”是不是属灵人的标签?

一、圣经从未“反-知识”,却是要求我们将一切的知识带回上帝启示的真道前来进行审核。上帝是一切真知识的源头!“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言一7)。所以“灵命”与“知识”绝不是二分、对立的两件事,反而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测面。“灵命”的成长必然带来“知识”的丰富,而“知识”的进深亦可保护我们的“灵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二、初期的使徒、教父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间的知识。说出“知识叫人自高自大”的保罗,通晓当时希腊人、犹太人的哲学与宗教;使徒约翰用非母语的希腊文写下了优美而充满灵感的圣经书卷;他们没有被人间的知识所俘获,反而本着圣灵的“真知识”来学习并且能够驾驭地上的知识,用来显明和荣耀基督。

三、人的头脑、思考的能力是上帝创造的,蒙救赎的人是将全人归回上帝,我们的身体将要得赎,我们的心灵得恩典的滋润,而我们的头脑更应当归回真理,让神的圣道来充满。“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一2)这个“昼夜思想”的过程也正是人的心灵提升亲近主灵命成长的过程。当人思考的时候一定会产生知识,产生对真理系统性的理解和表述,这是圣灵充满的人灵命成长必然的方向。没有一个婴孩是先长身体再长智慧的,成长永远是全人的!

四、基督徒不是“唯我独尊”的个体,而是活在教会里,与众圣徒一同明白(学习)神的真道。因此我们需要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而在超时空的教会里面我们更要向我们的前辈们请教求问,看一看在不同时代圣灵是如何引导圣徒前进的。这些前人留下的“知识”更能保守我们不会偏离普世教会同一的信仰!

总之:错误的信仰(教义知识)一定不会带出正确的灵命;所以就算在现象上那些令人忘我的属灵体验,如果不能引人归回正确的信仰,就必须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一个自称“爱主”并且有超然体验的人,如果在教义立场出了偏差,那他/她一切的热情也要加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要忘记“撒但也会装成光明的天使”它会给你一些超然经验,只要你继续留在对真理的混乱和错谬之中。

“反智主义”否定“知识”的个人或群体,他们也并没有如他们所宣称的那样彻底放弃了头脑的功用;发明很多“新启示”的正是这些人。当人否定教会持守的真理时,必然走向“偏差”,然后“极端”,最终以“异端”收场。正应了那句“打着红旗反红旗”!


在我们灵命成长的路上,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着重点,而建立完整的信仰架构却是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将不定期地提供一些课程,用密集课的方式,将基督教信仰、历史中重要的部分提供给大家。这些课程并不是发明什么新的知识,仅仅是回归那古老的信仰和教会的传统,鸟瞰前人留下的丰富属灵遗产。从中发现圣灵对教会两千年来的引导,帮助我们继续走在先贤的足迹之上,不偏左右。在各种新兴的思潮、理论对信仰不断挑战的时代,勇敢为主做见证!在我们面对灵性低潮和撒但的攻击的时候,更能够以真理来打那美好得胜的仗。

我们的学习不同于洗礼班,因为不只是针对初信的肢体,而是针对每一位基督徒。不只是帮助我们建立完整的信仰架构和体系,也帮助信主多年的人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信仰体系。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大家在一起反省,并以真理来敬拜祂的机会。

在此诚心邀请您来参加我们为您准备的特别课程。让我们一同打开千年积存的属灵宝库,认识祂的做为,用正确的真知识引导我们的灵命成长,让我们能事奉祂并服务于祂的子民。

愿主祝福您!

以马内利

宫景耀 牧师

2011年五月一日

ps: 此文为本次密集课程介绍的专文。印在课程flyer上面。

Friday, May 6, 2011

辛亥革命百年祭(之一)

夜读百年前的历史,各种新旧画面重浮现在眼前。读史不是为了排遣时光,而是要找寻答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寻索。

福音
华人教会在向大陆知识分子传福音的时候,常常掉进各种科学大辩论中,结果是传道人逼上了科学的梁山才好意思向听众指点江山。这几十年来在海外知名并大有影响的传道者首先的就是那些带着“科学家”、“教授”头衔的一批,无论他们来自台湾、香港或是中国大陆;几乎都是这种标准的背景:自幼就是高才生,很快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并且一定是到了代表西方科技最“先进”的北美,成了博士、科学家;然后再全职或带职成为传道人。
这样的传道人站在讲台上自然就包裹了一层特别的神韵,他们代表着“先进”“智慧”“学识”“前瞻”,这样的人在讲述中国知识分子极为“盲目”的基督教信仰,本身就已经抵消了无数的“对抗”和“质疑”。“你看科学家都相信上帝!”这样的标识对于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是革命性的,也是富感召性的。
自然,各种福音机构、特会中出现这类的学者当然是必须的了。这种“科学家”讲“神学”的风潮在整个教会的历史中都算是一个极大的特色了,而且可以确定以及肯定地说是:“中国特色”。
(不要讲中世纪,也不要讲西方,在西方的历史中本来是另一种走向的:是“神学家”总在不断引发出“科学的”问题。)

何以如此,何以特别是“中国大陆”背景为代表的?

辛亥革命百年之时,重读历史,才很意外地找到了原因。因为在中国大陆的近代史结构中“辛亥革命”只是一个词条,除了专攻文史哲的以外,很少有人会了解这段历史,而“三民主义”因为加上了那“反动的”国民党的影响,更是为大陆史家、教育系统所淡化。
大陆学生、学者的近代史知识是从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对于“五四运动”的记念在这几十年中从未停止过,不只是政府要员定要在此时出面,而且全国性的特别假期与纪念活动将五四精神深入大众的骨髓。

五四运动所引发的新文化运动自然有其历史地位,但辛亥革命所引发的历史变革在两千年来独树一织。在笔者粗陋的历史记忆中,能够与辛亥革命相类比的事件怕是只有嬴政将和氏璧打造成传国玉玺,称始皇帝,立大秦帝国这段“前无古人”的历史了。因为“共和”亦是“前无古人”之新政。
与元明交际之时相比,清末远没有元末那么“艰难”,因此若不是这全新的政治理念,大清朝延续百年原本不是什么困难;虽辛亥革命的口号是“驱除鞑虏”,但实际上讲支撑大清朝野的汉人远远超过元末蒙古朝庭。辛亥革命起初就不是“改朝换代”那么简单的事。而是追求一种全新的信仰,是对人权的觉醒自然带出的结果。“自由、平等、博爱”的基督教精神透过辛亥革命而影响中华大地。甚至辛亥之后的袁世凯都曾经将四月的某日定为基督教为全国的“和平祈祷之日”。

一方面过于夸大五四对近代历史的影响力,一方面彻底减弱甚至是忽略了那个改朝换代(应当是"去朝换代")的伟大事件。一方面让人民以为只要年轻的学生用平和的方式(学潮)就能改变历史的轨迹,一方面用各种权力资源消灭一切可能的组织,无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包括各种帮派)。可以说这半个多世纪的走向和方略足显厚黑之道的精湛,亿万人口尽控于界定范围,岂一“绝”字了得!

所以大陆的知识分子只知有“德先生、赛先生”而不知“民有、民治、民享”的前前后后。
包括后来梦想以基督教改变中国的新近十几年间的海外大陆基督徒在面对信仰、政权等一系列现实的挑战时都无法越过一九一九的五四精神所构筑的屏障。无论是“科学证道”还是“向政府讨说法”都没能跳越出历史的自限,以及对前人足迹的无知。抱歉地说,今天流行教会间的那些“科学布道”,或是“本色神学”,“先秦哲学,宗教与基督教的互参”等,还未见超越谢扶雅、赵紫辰、甚至利玛窦的。

单从福音问题来反省,我们对福音的认识还多在个人感受方面,多停留在理性证明中间;如何将福音影响实在、具体的生活,就很快变成了神秘主义、灵恩现象的积淀。

就是说,大陆知识分子从来没有意识到基督教曾经、如何影响过中华大地。对基督教的接受与批判都是在表浅的范围。这也是教会目前所面对的诸多问题的内因缘由之一(特别是在福音布道以及教会影响力方面的内争不断的原因之一,更是大陆信徒与港台信徒和牧者之鸿沟所在之一,虽然港台人士并不一定对近代史有更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新生带的区别已经越发减少时)。

对历史的认识不仅是会影响人的思想、更是会影响到人的思想方法。

以上为读辛亥历史时意外的发现之一。草草收笔

宫牧师
2011年五月四日

待续。。。。

(之二)
辛亥革命前后的基督徒与基督教

参与革命的基督徒比例很高,特别是与不极全国人口百分之一的基督徒人口比例相比,就更加让人不可忽视。
可惜两岸三地的史家出于不同的原因都刻意回避这个事实。即便如此仍然还是可随处找到基督徒的身影。
孙中山先生自不用提,我们可列出一个名单出来,却不能完全列出而无遗漏,向黄花岗里至少二十四位可确实的基督徒,里面有长老,更有牧师。
辛亥革命前期的半个世纪的革命头争中,基督徒的比例占革命党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就算没有接受基督教的革命人士,亦多受基督教会的保护和支持,并且对基督教信仰都抱开放的态度。(如:黄兴等人)
单他们确从未以教会的名称去投入革命,所以我们才容易忽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Sunday, May 1, 2011

Osama Bin Laden killed, the breaking news

本拉登死了。半个小时前开始成为头条新闻。
我反而想起了几天前的新闻,不知是真是假,静观中……

维基解密称基地在欧洲暗藏核弹 拉登遇害即引爆

Saturday, April 23, 2011

基督教为何不能“共他”?

许多朋友接触了一段基督教以后都会对基督教有一些“正面”的评论,比如“基督教是好的宗教”、“基督教导人向善”、“基督教尊重人权”等等;但唯一一条最常见的“负面”评论就是“基督教排斥其他宗教”、“基督教(对其他宗教)不够宽容”。特别是在后现代相对多元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突显。


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让我们先从两个很普通的伦理关系来看:首先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血浓于水,因为父母与儿女之间是有生命的联结,儿女继承了父母的生命、血脉和形象;所以这种关系是任何其他的人都不能取代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儿女对待父母的专一与孝顺是责无旁贷的。而我们常常会用一些特别的词来描述那些背叛父母的人,如“认贼作父”、“有奶便是娘”等等。

第二个关系对于每个家庭都很重要的伦理关系是在夫妻之间。(虽然夫妻关系是今天最多受到挑战的)夫妻结合在一起是因为彼此的爱情,所以在爱中盟誓要厮守终身、白头到老。这份特别的爱决对是不能“共他”的,不能与任何人同享!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基督教信仰中的那个“独有”、“不能共他”的原因。

一、圣经告诉我们“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是将生命赐给万物的那一位,祂按自己的形象造了我们,所以祂视人类如同自己的儿女。所以每个人都应尊崇“天父上帝”“老天爷”(注:“爷”字在古语中是对父辈的尊称)。而其他宗教的典章里面看不到这样的描述,也没有自称是“上帝的启示”,虽然我们并不否定其他宗教里面任何正面的对人生的指导。

二、上帝不仅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并且还亲自来到人间,代替每一个罪人流血舍命,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告诉人类的信息就是:上帝爱你,愿意为你负出一切代价。

三、圣经用人间的婚姻关系来比喻上帝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显示了上帝对人类的爱情,另一方面也是显出人类在上帝心中的地位。在圣经最后讲到耶稣基督再来的时候,祂会与我们团聚,那个团聚被称为“羔羊婚娶的筵席”。

因为上帝与人类有着这种伟大的生命联合,祂当然不愿意看到人类背离祂,而是希望他们都回到天父的怀抱。如果我们不将天父当做天父,那就是对祂最大的不敬;而我们对任何天父上帝之外的人、物、事去顶礼膜拜,对待他们如同神明一般,(其实我们都知道真神只有一位),那将是多么可怕的罪。这是比一个认贼作父的人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更大的不孝。

而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流血舍命,在天父面前替我们受了刑罚。祂是救我们的主,我们要如何对待一位救我们,给我们新生的人呢?这就好象我们如何面对那些曾经冒死解救过我们的“恩人”一样。也让我们实在不能不尊敬祂。

最重要的是:上帝对我们的爱是那么独特而伟大;超过了热恋的爱情,上帝是爱,是一切真爱的源头。一个妻子或丈夫怎能容忍他/她所爱的对象在爱情上三心二意呢?同样,上帝要求一个基督徒专一地爱祂、跟随祂不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么?

从而我们发现,如果基督教信仰变得“宽容”“多元”“不再排他”了,反而就不再是“基督教”了。这样的道理是任何一位孝顺父母的儿女,任何一位热爱家庭的丈夫、妻子都自然而然应当会晓得的!

圣经说: 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使徒行传四章12节)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十四章6节)

愿主赐福与你,让你找到那位爱你、救你的独一真神!



宫景耀 牧师
主后2011年大斋期,福音单张

Monday, April 11, 2011

Rain??!

膝盖好痛,从下午开始,吃了止痛药还是没有效果。 不会是又要下大雨吧!天气预报没说有雨啊!

Sunday, April 10, 2011

Soul suffer

April 9, 2011

28 people together go to regal thereter watch the new movie Soul Surfer. Youth take lot of actions after the show, and we have BBQ, eat and play until ten pm.

Friday, March 25, 2011

新书上架:《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
希腊、罗马与拜占庭的精神世界
宫景耀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定价:33.5元
ISBN:978-7-222-07177-3
开本:16开 页码:122页

已经出版,在中国大陆的读者请洽各地新华书店或基督教书房;在北美读者请与作者联系定购。

 
特 点:基督徒、学者、艺术爱好者的必备读物,适合神学生、牧者和有心研究的同工,以及所有对西方历史和宗教信仰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作者本身是更正教基督教会的牧师,在国内与国外都有长期的服侍经历,对于东西方基督教信仰的历史、神学以及属灵导向都有全面的研究和考查;
•本书是作者系列作品中专门针对“希腊、罗马及拜占庭世界中基督教文明”的研究、思索与介绍;
•本着严谨的历史研究,从更正教基督徒的视角来分析基督教历史中一段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时期;从第一千年的发展中体会、感受信仰对于社会、人文、艺术乃至政体的影响。从特别的历史视角反思当今基督教的方向,特别是华人基督教对信仰的诠释和表达;
•是中国大陆基督徒自己的作品;是第一本以中国的基督徒之视野对“希腊、罗马及拜占庭世界”的描述;
•内有对拜占庭文明代表性的建筑、绘画以及礼仪的介绍。是了解西方历史和宗教的极其少有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着手厘清东正教会的历史脉络,特别是在教会历史的第一千年间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这些对教会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并且分析及这些历史活动背后的神学立场与方法形式。
在建立起相应完整的时空体系和精神框架之后,然后再具体地专注于承载其精神世界的东正教会之主体,透过分析和介绍东正教独特的建筑风格到敬拜礼仪以及冥思传统,从中体会其神学思想,特别是其灵修神学的体系对东正教会的影响,以及这个影响的深刻范围。
第一章透过历史来究其思想,第二章是透过现象来认识其精神。第三章则是作者个人对此的解读。
最后的附录所列出的中英文书目是在东正教研究中最主要和重要的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宫景耀,(Rev. Daniel Gong)一九七○年出生于中国天津。毕业于天津艺术师范学校,早年曾于从事绘画与教学工作,并自修神学。三十岁之后赴海外进深研究,并先后获得文学硕士(M.A)、道学硕士(M.Div.)和神学硕士(Th.M.)。作为专职的基督教牧师,现与妻子和两个儿子全家人旅居于北美的迈阿密。

推荐:
景耀先生的书写的是东正教历史和东正教影响。固然东正教的辉煌已不在当今世界的舞台。但是,历史都会创造它的历史性。历史都会给未来打上烙印。忘记历史都会失去人类可自借鉴的资源。
景耀先生笔下的东正教并非都是褒扬和万能,却是褒义和兼收并蓄。这是基督教的胸怀和久远,基督教的爱终结仇恨和敌意的伟大和永恒的诗意彰显。
——季国清 教授

适读对象:
•牧师、传道人及教会领袖和同工
•有心教会及事工机构的领袖和同工
•在神学院、培训中心接受训练的学生、神学生
•有志成为领袖的基督徒
•喜爱历史和进行历史研究的学者
•在各大学院研读哲学的学生、学者
•建筑、绘画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
•希望了解西方文化、宗教和历史的读者
•从事东西方各领域之交流的人士
•热爱旅行的人士

目录
引言:从“洞穴之喻”开始
第一章:东方正教会的相关历史大事记
第一节、从耶路撒冷到君士坦丁
第二节、从君士坦丁到查斯丁
第三节、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第四节、从穆斯林、十字军到莫斯科
第二章:东正教的精神溯源
第一节、建筑-精神之载体
第二节、节期-精神之整合
第三节、礼仪-精神之行动
第四节、形像-精神之凝华
第三章:结语
致 谢
附录一、拜占庭帝国的纪元简表
附录二、东罗马的全图
参考书目

作者的解读:
这本书是完全站在基督新教(更正教)的立场上写的吗?
这个问题怕是不必回答了。如果一个基督教的牧者,其言与其宗不能一致的话,即己失去了其牧者当循的本质。不过从另一方面而言,并不因为其信仰之立场就失去了必须的客观性和对历史的尊重。虽然这两点(客观与信仰)原本就不应当有什么对立、冲突,但因为太多出于“信仰”的作品对客观性的忽略和曲解,所以有必要再加上这个特别的脚注。
您为什么策划这样一个选题呢?
让我先引用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的话:“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这一个“冷门”的课题并不是某种意外或心血来潮的结果。一个国家要知道自己的历史,一个民族也要知道自己的历史,而基督徒更要知道信仰的历史。正如那些随着所罗巴伯、以斯拉、尼西米回到应许之地的民众一样,他们不是只回来了就够了,他们更重要的是在心灵里面可以回忆、重述并讲明自己的历史(就是要述说清楚自己的家谱)。而那些虽然回到应许之地,虽然有犹太人的血统,却不能讲述自己历史的人,无法享受选民本有的待遇。残酷么?不一定,因为不知其史的人所要面对的危机是更可怕的。
基督教的历史是多久?200年?那是更正教入华的时间。500年?那是更正教改革的历史。1000年?还是2000年?那么为什么基督徒好象最多只有不到五百年的记忆呢?好象我们的历史只有五百年一样。无论是华人教会还是英语教会对于第一千年教会历史的了解都并不丰富。

那么知道这些历史有什么用?
(又是这个实用主义的问题)不是让我们的大脑存储一些可以自傲的资料,而是从中看到当年的基督徒是如何理解、认识、表达和体验同样的基督教信仰的。他们所尝试、所完成的伟大历史功绩一定会为当今的我们提供美好的参照。特别是在当今华人教会在神学的论争、宗教个体经验的寻索过程中,回顾历史不能不算是最为适当和必要的过程。

作者致谢:
感谢每一位在我生命中曾经帮助、鼓励和引导过我的导师和朋友们。我无法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因为每次的排列都一定会遗漏更多的故事。
在这本书成形的过程中要特别感谢唐崇怀院长当初为我量身定做了这个研究课题,感谢Dr. Seenam Kim和Dr. Mel Loucks所提供的指导。
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感谢陈佐人博士所给予的点拨以及对出版本书的鼓励。
感谢圣安德烈希腊正教会的Fr. Martin热情的解说和介绍,给我加增了不少对东正教的体会。
还有要感谢几位特别抽出时间来帮助校对的朋友:廖正智医生、51wish.com的站长王吉耀先生等人,以及数位提供保贵意见和观感的朋友们。透过你们这些一点一滴的帮助,让我走过了写作的幽谷。
感谢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段兴民先生以及所有与他工作的同仁们,没有你们的帮助,是无法让此书得见天日的。
也要感谢每一位热心的读者,你们的解读是本书存在的原因。
最后特别要感谢季国清教授,在他百忙之中能为此书作序,不只是令此书增色不少,更是令此书承载了一份深邃和久远的意义。
感谢我的家人,允许我独享孤寂,将这些文字组构成可表述思想的章节。

书 摘:
要进入东正教所代表的精神世界,必然要进入其精神活动之内核,就是那常被称为“基督徒的灵修”的部分。而这部分是涉及到那个极为古典的“此岸与彼岸之间的徘徊”,那种在现实与永恒之间的摸索。正如黎家生(Alan Richardson)所言“基督教神学是经验的科学” ,基督徒的灵修就是神学的经验化。
东正教、天主教与更正教都在此“神学经验化”的过程中尝试建立起一套独一无二的体系,虽然他们各自会用各种不同的名称来命名这个体系,如“天阶体系”、“效法基督”、“天路历程”等等,但在实质上都是在尝试从现实向永恒的提升或跳越,所不同的只是在外表形式以及对这种体验的解读。
东正教未经过中世纪西方教会唯理主义的辩论过程,没有过“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所以他们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中世纪之前的传统风貌。
••••••
本书最终的目的乃是让我们不仅能够以客观的视角全面而且宏观地了解东正教的物质与精神世界,在东西方更广泛的交流与对话中,帮助我们对西方世界的认识表面的现象而切入其内在本质,就是那影响并决定一切的精神世界;从而也可让我们回观东方与西方世界之间真正相同、相近、相似与相异、相左之处,为东西方的对话提供一个可能的认知和接触的窗口。同时,做为笔者所关切的基督教(更正教)世界,更盼望此书能够成为“他山之石”,让我们从中发现和反省当今所流行的那些“灵修神学”,或许可以发现我们自己的长短与缺失。使我们的心灵世界与生活动作都不流于表面,并有深刻的追求和远景。面对开放的世界,各种思想、哲学、宗教越来越多的对话与交流,在这种新的气象中,回顾一下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的心灵活动,必然会带来很多助益,又可让我们免于历史的覆辙。特别是在基督教神学中所面对的西化、东化或汉化的呼声之中,希望这本小书能够成为一面小镜。
••••
第二章:东正教的精神溯源
东方正教所强调的“正统”一词Orthodox来自两个不同希腊词的组合,一个是“正确的”-ortho,另一个词是dox(a),这个doxa可以照常规译为“理解、理论、意见”,也可以译为“尊崇、荣耀”以及“敬奉” 。所以东正教信仰不断强调自己是“正教”的时候,更是特别地在强调自己的敬拜是纯正的,东正教信仰与精神的重要原则是“敬拜的法则,就是信仰的法则”(Lex Orandi, Lex Credendi)。东正教没有留下西方教会那样以逻辑和思考所建立起来的系统神学(特别是古典的东正教),却给我们留下了最古老和繁杂的敬拜礼仪和独特的传统。对于目前大多数的福音派更正教徒 来说,我们甚至对于同属更正教体系的圣公会、信义会、路德宗的敬拜都常常大惑不解;并且对于非更正教的天主教之弥撒礼拜大为质疑的时候,当然是更加无法理解和认识东正教的礼拜。可是“礼拜”恰恰是构成东正教教会基础的最为独特而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们寻找东正教精神本源的基础与参照。
前面曾经介绍过的:公元九八八年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使臣向他介绍东正教礼拜的时候已经将东正教的礼拜中重要的元素都说出来了,
“我们分不清自己是在天国还是在人间,因为的确在世上没有一处有如此的辉煌和优美。我们无法向陛下描述;我们只知道上帝在那临到人间,而且那里的仪式超过其他一切地方的崇拜。因为我们无法忘怀那种优美。”
东正教的礼拜第一个特点就是:优美;
第二个特点是:分不清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上;
第三个特点是:上帝临在、居住在人间。
以下笔者愿意分别从空间、时间、礼仪等几个不同的角度为切入点来认识东正教的礼拜,从中寻找到东正教精神的独特之处。这些研究将会更清楚地让我们理解当年的大公使臣所注意到的那三个重要元素:优美、天上人间和上帝的临在。

节选自 宫景耀 《相濡以沫》 云南人民出版社

Saturday, March 19, 2011

转贴:一个很旧的文章。“美国在日本投原子弹的骗局”

美國在日本投原子彈的騙局? (由Tsang R. C. W.提供,網主作少量修改 )

一. 困惑與疑問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將近60年了,那場戰爭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特別是反法西斯國家人民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但是,作者當時主要的法西斯國家的日本每當提到那場戰爭的時候,主要都是提到他們在那場戰爭中所受到的傷害和很少提到對他國造成的巨大災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有一個很好的理由———日本是第一個受到核武器,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受到核武器攻擊的國家。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的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嚴重的傷害,最後導致約30萬人的死亡。日本就是借助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來裝飾自己“受害者”的面目,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和長崎都有紀念活動,所謂揭開口,教育下一代。但是,從1995年以來,世界各地,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歷史學家和科學家,以及原來的政治家和軍人,經過單獨或是聯合研究,發現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歷史記載存在許多的疑問,無論是在文字還是圖像資料上都有諸多的困惑。主要問題是:

一,由於B-29飛機的航程有限,原子彈的投放飛機的起飛地點選在距離日本較近的提尼安島的美國空軍基地上,從美國本土運送兩顆原子彈到提尼安島上的步驟是先運送到夏威夷,然後在運送到提尼安島,由於當時飛機的航程和安全性的限制,這兩步過程使用的只能是軍艦,這兩段路卻有很大的危險性,因為雖然日本海軍在美軍的打擊下幾乎已經沒有了戰鬥力,但是,日本海軍卻仍然相當數量的潛艇,即使在戰爭末期這些潛艇仍然偷襲美軍的軍艦,即運送原子彈的軍艦隨時有可能被日本潛艇偷襲,美國怎麼會冒那麼大的風險用軍艦運送原子彈?


二,當時美國製造出的第一批原子彈只有三顆,其中一顆已經在1945年7月16日的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彈實驗廠實驗,美國怎麼敢用僅剩的兩顆原子彈去攻擊實際上已經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日本,而且還是以平民為主的城市呢?而且,美國在未來幾個月內不要可能馬上在造出原子彈,美國難道沒有想到會有可能出現的突然事件嗎?


三,當時,主要的原子物理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費米甚至是奧本海默本人都極力反對使用這種威力過大的武器。美國政府難道一點也不尊重這些?他們研製核武器以後還得依賴的科學家的意見嗎?


四,電影和照片資料的問題。有很多人看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的電影和照片資料,但是,你只要有少許的常識和一些思考,你就回發現這些電影和照片資料中有著諸多的問題。原子彈爆炸過後誰有能力在強烈的核輻射區進行攝影或攝像,日本當時沒有任何一種防輻射的裝備。即使是少得可憐的電影資料還是有問題,你會發現一些“幸存者”在爆炸後從廢墟中出來後排成行走路,似乎是經過訓練的。另外,能在核武器的爆炸中幸存這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事。


五,“幸存者”的迷惑。從戰爭結束到今天,從未發現過一個可以直接證明在廣島和長崎有過原子彈爆炸的人。有些“幸存者”只看到有大火發生,另一些“幸存者”以自己所謂“受到輻射燒傷的”傷痕,實際上只是火燒傷的痕。沒有一個日本人能自身經歷的的證據證明在廣島和長崎曾爆炸過原子彈。

六,數位的困惑。當時由於日本的個大城市都受到美國飛機的整天狂轟濫炸,大多數市民都跑到鄉下躲避,廣島和長崎也是如此,實際上,據一個在廣島的日本老人介紹,1945年3月以後,在廣島市的市民已經不足五萬人了。當他在四月離開廣島到鄉下時,廣島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當然長崎也是如此,而日本政府最後卻稱兩顆原子彈最後造成近30萬人死亡,著實在令人費解。


七,科學證據。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在廣島和長崎兩地進行了土樣品的秘密採集,拿回國後經化驗發現這些土的土質與普通土幾乎沒有區別,輻射計量並非超常。根本無法與在核實驗基地所採集的土樣品的輻射劑量相比。實際上,在受到嚴重輻射的土地上在幾百年內不可能可以生長植物,人在該地區生活也相當危險,這與今天廣島的事實相悖。這更使人們困惑。


八,最有力的證據。美國、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運用巨型電腦的有限元分析法,對在新墨西哥州、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的電影圖像資料進行分析後,其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三份圖像是同一顆原子彈的,也就是三份電影資料是在同一顆原子彈爆炸的不同角度拍攝的,當是在然應該新墨西哥州爆炸的那顆原子彈.種種令人不解的疑問和新的發現令許多科學家(特別是核子物理學家)和歷史學家十分困惑,但是,由於這種關於核武器的事件的極其特殊性以及對事實的謹慎態度,另外很多科學家和歷史學家都是獨立研究,使這種疑問沒有通過新聞媒體公佈於眾.

二. 事實與真相
但是,仍然有許多的學術人士要求知道事實真相,從1995年開始,他們通過些秘密的方式與美國政府交涉,要求美國政府解密一些文件.然而卻沒有得到任何答復.有些美國政府官員說這是些”瘋子的行為”.但是,1999年末,一位參加過“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和一位當年美軍的上級軍官卻聯合披露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歷史——美國從來沒有在日本本土投放過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的事件是一場騙局,那只是美軍進行的一場非同尋常的資訊站和心理站,一次非常成功的“軟戰爭”。


由於這個消息是在十分保密的情況下披露的,而且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壓制和否定,最後甚至對這兩位科學家和軍官進行了軟禁,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姓名,因此只有極少數科學家和歷史學家知道了歷史的真相。
紙終究包不住火的,這些消息終究會公佈於世,只是時間的問題。


以下就是歷史的事實與真相?


這個資訊與心理戰被稱為“曼哈頓2”計劃。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實驗爆炸成功。這顆原子彈的威力之大甚至超出了科學家、工程師和軍方人士的預料。大多數的科學家也預料到了這種武器的存在將直接威脅到人類,這其中包括愛因斯坦和“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本人。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完全結束。雖然在歐洲戰場上,戰爭的火焰已經熄滅,但是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日本帝國還在利用四處環海的地理優勢進行垂死掙扎。美軍的飛機雖然對日本本土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使日本的許多工業城市(包括東京、大阪)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而且人員傷亡十分慘重,但是,日本依然沒有任何要投降的跡象,而且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準備在本土與盟軍決一生死。盟軍在1945年6月份已經著手計劃在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的登陸戰,參加的盟軍士兵大約為40萬,其中以美軍為主。


美軍卻非常擔心這次登陸行動,日本已全民皆兵,這次行動必將會造成盟軍嚴重的傷 亡。 但是原子彈研製成功後,美軍便似乎發現了有新的希望。因為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會對日本造成巨大的傷亡,並且還有巨大的心理作用,可以達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那樣就不再需要冒險進行大規模的強行登陸行動以及有可能在日本進行大規模的戰爭。這大概能避免約10萬盟軍的死亡。 因此,美國軍方極力要求對日本本土進行原子彈轟炸,以達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這當中為首的美國軍方人士是麥克阿瑟將軍。但是,許多科學家以及一些軍方人士卻反對使用原子彈。因為他們清楚原子彈的威力給平民帶來巨大的傷害以及在爆炸後的輻射給土地的影響。


當然,他們也承認在日本進行登陸戰將帶來巨大的代價。因此,許多科學家和軍方人士建議對日本政府施加巨大政治壓力使其投降。不過這種想法可以說是很幼稚的,因為當時日本已經受到了世界的孤立和進攻,沒有什麼所謂“更大的壓力”。因此軍方人士甚至是美國總統杜魯門本人也贊成對日本本土使用原子彈。即使這有巨大的風險。

主張使用與主張不使用的兩種觀點進行了長達十幾天的爭辯,卻仍然沒有結果,但是,因為在戰爭中擁有強大的力量和總統的支援,主張使用原子彈佔了上峰。甚至已經開始著手原子彈轟炸計劃。其實軍方本身也有嚴重的顧慮。特別是運輸問題和投放問題。因為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彈是定點引爆,從未實驗過飛機投放,因此用飛機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的計劃就有其不確定性。況且,美國當時只有兩顆僅剩的原子彈,萬一有特別情況發生怎么辦,而美國在幾個月內不可能生產出第二批原子彈。


這時候,卻有一個不知名的下層軍官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方案。因為在諾曼第登陸前,盟軍在英國沿岸和歐洲大陸沿岸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資訊迷惑戰,使德軍不知道盟軍最後登陸的地點是在諾曼第,沒有重兵部署在諾曼第,因此盟軍在登陸時沒有受到有力抵抗,從而確保了登陸的成功。從1944年中到1945年初,德軍的V—1和V—2導彈曾給倫敦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力損失,盟軍同樣是用資訊迷惑的方法使德軍把倫敦的定位目標偏移了40公里,從而避免了更大的損失。這次兩次成功的資訊戰都運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特別是電子技術,當然,其中盟軍的間諜人員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這個下層軍官由此想到是否能再次使用資訊迷惑戰來迫使日本投降呢?即用假資訊的方法讓全日本相信美軍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給日本國民以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震撼,造成恐慌,喪失其鬥志,迫使日本政府投降。
這個方案提出時,受到了大量的譏笑和嘲諷。有些人甚至說他是美國軍方內的白癡。但是,當使用與不使用原子彈的爭論沒有結果時,科學家和軍方人士又想到了這個方案。並且經過一系列研究討論和可行性分析,認為這個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因為當時的日本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孤島,與外界聯繫的途徑已經很少,而且日本的通訊已經被美軍完全監聽。各個地區的通訊的損害程度也相當大,可以說,美軍完全有能力控制日本各地間的通訊和消息以及新聞系統,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美軍已經控制了日本的喉舌而日本只剩下耳朵了。美軍有能力向日本政府和國民發佈大量的虛假恐嚇消息而日本卻難以辨別其真偽,絕大多數的日本人會認為是真實的消息。


經過充分的探討和論證,大多數科學家接受了這個建議,軍方人士最後也勉強同意這個計劃,但是,軍方與科學家達成的協定是,如果計劃失敗,最後還是會使用原子彈。1945年7月28日,這個前所未有的資訊戰計劃開始制定,被命名為“曼哈頓2”計劃。研究組對“攻擊”的城市進行了相當嚴格的篩選,在六個候選城市(大阪,京都,劄晃,小倉,廣島,長崎)經過反復嚴密的論證、比較,最後選定了兩個城市作為“攻擊”目標,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廣島和長崎,因為廣島和長崎距離東京比較遠,在通訊被基本切斷的情況下資訊來源極少,而且,長崎和廣島實際上已經由於美國的狂轟濫炸而被孤立。把廣島和長崎作為資訊迷惑戰的目標應該是最合適的了。


1945年7月31日,“曼哈頓2”行動全面展開,大量的科學家、技術人員以及大批的先進設備被運往關島和提尼安島。美軍大量的軍艦開始駛向日本海域。其中有很多的裝備大量電子設備的資訊戰軍艦。對於這次行動,美國當然沒有必勝的把握,因此美軍同時在研究原子彈的投放計劃。1945年8月5日,大量的美國軍艦已經在廣島外海域部署完畢。資訊戰即將開始。


1945年8月6日清晨,一架B—29轟炸機在提尼安島起飛,當然,它所攜帶的不是原子彈,而是幾顆美軍的新型炸彈—凝固汽油彈,這種炸彈威力與原子彈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殺傷半徑不到100米,沒有任何輻射。
8月6日早上,這架B—29到達了廣島上空並投下了幾顆凝固汽油彈,凝固汽油彈爆炸後引起了些大火,因為廣島仍有較多的木制建築。但是引起的傷亡不是很嚴重。大概只有不到三百人喪生。飛機上報告了炸彈已經投下炸彈。


隨後“曼哈頓2”行動全面展開。美軍馬上用電子干擾的方法切斷了廣島與外界的無線電聯繫。並偽裝為日本在廣島的機構向日本全國各地發送無線電消息,用日語向日本政府和國民求救,“廣島被一顆巨型炸彈轟炸,威力極大”,同時,美軍在日本的間諜網也開始工作(這些間諜大多數是美籍華人),特別是把資訊傳給日本的幾個特別重要的物理學家,因為這些人會認為這種巨型炸彈是原子彈,只有這些日本科學家真正知道原子彈的威力,從而能向軍方和政府建議投降。可以說“曼哈頓2“行動是比較成功的,在技術上沒有任何漏洞。廣島與東京、大阪以及京都的通訊被中斷,就連廣播也因為美軍的電波干擾而無法接聽。甚至廣島市內的人也不知道廣島“被原子彈轟炸了”。但是由於沒有確實的資料,只有大量的消息,雖然日本人相信廣島被轟炸了,但是只認為是一顆非常大的常規炸彈,知道美軍的假消息“廣島已經被毀滅”通過其控制的資訊網發送到日本各地,日本人才被這一消息驚嚇住了。當然,仍然有很多日本人不相信“廣島被毀滅”的消息,甚至有些距離廣島不遠的地方的人知道這是個假消息,但是他們卻不清楚為什麼他們的政府會發出這樣的消息,他們對此只能無奈。不過令美軍哭笑不得的是,因為他們對日本通信系統的破壞性打擊,日本很多地方,特別是在離大城市較遠的地區卻沒有收到他們發出的消息,因此日本並沒有想象中的“陷於一片混亂”。一些日本的物理學家也對美軍使用“核裂變彈”懷疑,因為他們不相信美國擁有核裂變武器。但是日本最有名的核子物理學家之一西名吉尾卻知道美國已經完全有可能掌握了原子彈,他相信日本已經遭受到美國的原子武器的攻擊,對此他憂心忡忡。



正當“曼哈頓2”行動還在進行時,6日晚,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全世界發佈了令人吃驚的消息,美軍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並向人們介紹了這種最新武器的強大威力,“相當於1.5萬噸TNT”,“廣島已經消失了,”這個消息迅速的傳到世界各地,包括傳到日本以及所佔領的地區。世界一片沸騰,很少人知道這顆“原子彈”是資訊戰的結果。


但是,日本在這時卻沒有顯露出任何將要投降的跡象,這令美國軍方十分惱火,甚至著手準備使用真正的原子彈轟炸日本。這當然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他們認?這是正常現象,應該實行第二步計劃。
1945年8月9日,日本還被一片恐怖籠罩時,又一顆“原子彈”在日本爆炸了——美軍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的資訊迷惑,這次更加猛烈,因為長崎已經被美軍的軍艦給完全封鎖了,聯人與人的直接通訊的條件都沒有,美軍又給日本各地傳送資訊“長崎被原子彈轟炸”,“長崎消失了”。日本國民真正的開始陷入混亂局面。


當晚,美國總統杜魯門又向外界宣佈美軍在日本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這次,他向大家展示了更令人吃驚的新聞——在長崎和廣島原子彈爆炸電影資料,當然,實際上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原子彈的電影資料,只是角度不同,另外還有美軍用模型製作的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轟炸後的電影資料,在黑白電影中很難分辨真假。電影資料被展示後,全世界為之震驚,各大報都在頭版刊登了原子彈爆炸的照片和廣島、長崎被“毀滅”的照片。日本國內已經陷入完全混亂。


同時,幾位原子科學家,包括阿爾瓦雷斯、阿格紐、羅伯特*瑟伯爾等人通過他們的日本朋友給日本政府了一封信,信中詳細的講述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並勸日本政府馬上投降。


1945年8月11日,日本通過第三國向美國政府表示了投降意願,不過是有條件投降。美軍也知道了這場資訊戰實際取得了成功。但是不接受日本的“有條件投降”方案,要求日本馬上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3日,美軍對日本下達了最後通牒,若不馬上投降,將在東京投放原子彈。當然,這顆將是一顆真正的原子彈。
1945年8月14日,日本表示將接受波茨坦公告,即將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這次資訊迷惑戰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勝利了。


三. 結局與尾聲“曼哈頓 2”行動實際上已經取得了成功。但是,這個計劃一直被嚴格的保密。連參加行動的絕大多數軍人也不知道他們行動的全部過程。他們只知道把資訊傳到日本各地,他們也認為美軍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美軍的資訊迷惑甚至迷惑了大多數美軍,實際上是迷惑了全世界。


日本投降以後,美軍完全而且是單獨的佔領了日本,並且控制了日本的新聞和通訊等資訊機構,完全控制了日本官方。日本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廣島和長崎仍然存在,甚至是平安無事。而知道真相的人卻沒法傳送消息,如果那時你是說廣島和長崎平安無事的話,肯定被認為是瘋子。


幾個月後,在美軍的操縱下,日本政府公佈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造成共30萬人死亡。為了防止日本和德國的軍國主義復活,主要是為了威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美國沒有公佈事件真相。美國銷毀了所有“曼哈頓2”計劃資料,從而無法再讓人知道事實和真相。


日本政府也對此有過懷疑,但是因為美國的壓力和自身利益,沒有追究下去。戰後不久,日本政府發現這了“兩顆原子彈”卻有巨大的利用價值,可以掩蓋日本“害人國”的地位,突出其“被害國”的地位,所以日本不願再懷疑那兩顆“原子彈”。現在,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都有紀念活動,紀念從未有過的原子彈爆炸,在兩地還有紀念館,以突出日本在歷史上的“被害”,但是卻從未反省自己對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犯下的罪行。


歷史上就認可了美軍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的謊言。

Sunday, February 27, 2011

阿拉伯的民运很专业

这次从埃及开始的阿拉伯民主运动,表面上是无续、混乱的,但如果冷静想一想,后面一定是有个庞大的系统精心地运做和操控着事态的发展。何以见得呢?

有很多迹象:
一、阿拉伯排诉西方世界是尽人皆知的。但自埃及民运开始直到周边大大小小的国家内乱,包括伊朗在内,这些民运分子对于西方媒体是完全开放的,目前为止,只有一起美国记者被当地民众骚扰的记录;另一起记者受伤事件可以归类于人太多,太挤。
没有一个民运分子打出抗美的大旗,看不见常常出现的焚烧美国国旗的事件。就是偶然个别人的个别行动也没见到。让人。。。。有点。。。。意外! 不是么?

二、对于以色列的态度。埃及算是亲以色列的吧(暂时先这样算),利比亚是反以色列的。但不管是亲以还是反以,这些民运分子的活动中却完全看不到任何与“以色列”相关联的元素。让人感觉这些动乱的地区与以色列之间好象南极、北极之间的遥远。其实,实际的距离不过是纽约与华盛顿之间,或是石家庄到北京的距离。

好了,已经很晚了,不罗嗦了。简单总结一下吧:
幕后的“黑手”是谁呢?不管是谁,肯定不是以色列,也不是美国。

如果一个敌人,完全表现的没有任何敌意的时候,意谓着什么呢?留着给读者去解闷儿吧!

晚安


宫牧师
2011年二月廿七日子时

Saturday, February 26, 2011

等到临死之前再悔改受洗好不好?

一、生命在上帝的手中
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传道书八章8节)
“无人有权掌管生命”。人在地上的时间掌握在赐人生命的上帝的手中,所以没有人沒人知道自己何時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等到临终之前才悔改”的想法是不确实的,因为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在临死之前尚有悔改的机会。

二、在基督里的真自由,真喜乐
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八章31-32节)
基督徒在耶稣基督里的成长与体验是宝贵的,只有在一个人真正重生悔改之後才能开始體嘗。盼望“临终前才悔改”的人,永远没有机会经历在地上与主同行、成圣完全的生命成长过程以及在基督里面的真自由和真喜乐。

三、罪中之乐是短暂、苦毒和虚空的
恶人必被自己的罪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恶如绳索缠绕。(箴言五章22节)
恶人嘴中的过错,是自己的网罗。但义人必脱离患难。……义人不遭灾害;恶人满受祸患!(箴言十二章13,21)
义人虽七次跌倒,仍必兴起。恶人却被祸患倾倒。(箴言廿四章16节)
整本圣经中无数次告诉我们罪恶的苦果和影响,罪的刑罚并不仅是上帝末日审判才开始,更是在活的日子就已经开始面对罪的咒诅。一个犯罪的人,好象是暂时获得了某种的“好处、快乐”,但伴随而来却是永远的苦痛、战兢、惧怕、逃亡、恶梦…… “罪中之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反将人带入无尽的痛苦与慌乱之中。所以那些仍然希望给自己留一些空间,去享受“罪中之乐”的人,他们以为可以“在临终之前悔改”,却并不知道也不懂得珍惜那真正的平安与快乐。这样想的人是将自己放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地位,因为他们不但会失去永生的祝福,也会失去地上的平安!

四、罪恶让人拒绝上帝
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雅各书四章4节)
一个贪爱世界,不愿意放下犯罪的心,不愿意被上帝的圣道和慈爱所约束和带领的人,他就是在一个“与神为敌”的状态中。“与神为敌”的人所过的是没有真理引导的生活;长此以往,他只会在罪中越陷越深。一个有机会跟随主,却放弃了的人,在他走完了犯罪的人生之后,他的心已经被罪所玷污,并且变得越来越钢硬,临死的时候,他还能够悔改么?罪恶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如何能一夕而变呢?
所以那些等着“临终再悔改”的人,他们现在能够放弃神的恩典,怎么保证他们将来不会继续“习惯性”地放弃神的恩典呢?

五、成圣之路并不容易
耶稣多次警告已经悔改的人说
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马太福音廿二章14节)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七章13,14节)
一方面我们知道上帝定会保守重生悔改的基督徒,让他们进入天堂和永恒,但另一方面祂也提醒我们成圣的道路并不容易,基督徒的信心需要精炼才能长大成人。重生、悔改、受洗都不过是信仰之路的开始,是进门,但还要走生命之路,经过考验之后成熟的信心在上帝的眼中极为宝贵(彼得前书一章7节)。刚信主的人,他们的信心是很初期浅显的,甚至会有很多的误解、偏差;只有悔改并进入神的家(教会)与众圣徒一同学习、成长,才会将这些信仰的误解一点点清除,去伪存真。
对于那些打算“临终之前再悔改”的人来说,不只他们失去了在地上经过信心的熬炼成为合神心意之儿女的机会,失去了建立成熟、准确的信仰的时间,同时也带来一个极大的风险,就是那临时的“相信”很可能并不能真正带给他永远的救恩。

六、天国的奖赏
祂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罗马书二章6,7节)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摩太后书四章6-8节)
得胜的,必承受这些为业。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儿子。(启示录廿一章7节)
看哪,我必快来。赏罚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权柄能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启示录廿二章12-14节)
关于天国的奖赏在圣经中也是写了很多很多。我们今天的基督徒过成圣、得胜的生活,乐于事奉上帝、服务教会,这样做绝不应当是出于为了得到奖赏的心态,我们如此行都是因上帝无私舍己的大爱。我们以行动来回应上帝加给我们的慈爱。同时,圣经也明说,只要随着上帝的带领,尽心尽性尽意地爱上帝、爱世人,就一定会得到永恒伟大的奖赏!我们不求赏赐,上帝却在祂的应许中为我们预备了赏赐。上帝是慈爱的,也更是公平的。爱上帝而不顾一切损失的人与一个从未舍己付代价跟随主的人在天国得到同样的赏赐,如何让人知晓上帝的公义呢?圣经说那些没有付过代价的基督徒,他们在上帝的家中是赤身露体一无所有,仅仅得救。
所以,一个要等着“临终之前才悔改信主”的人,就算如他们所愿的那样得到机会在最后一刻悔改了,在天国中却只能算是仅仅得救的(是靠着耶稣基督流血舍命的恩典),完全不会有奖赏。在天国中做一个赤贫的人,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如果今天你有机会悔改归向基督耶稣,那不只是立时开始享有基督的恩典,更是开始以神的恩典在今世就为永恒的天国做准备。使徒保罗为主辛劳一生,在临终时不只是说“我得救了”,而是宣告说“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结论:恩典成全
……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哥林多后书六章2节)
不要等到未来的某一天才接受主的恩典,现在就是上帝向你施恩的时候。每一个人能够相信上帝,都不是因为学了什么理论,不是因为想通了什么神学疑难,更非因为自己比别人良善,罪人能够悔改都是因上帝的伟大恩典。这伟大的恩典是无价的、是珍贵的,免费的(因无人能够赔付)。但这恩典是有收回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天,但主再来之前,这恩门是会关上的(参罗十一25,太廿五10)。所以不要等待,要凭信心来诚诚实实地接受祂的恩典,你就必开始享有天父儿女所有的平安、喜乐和胜过一切艰难和试探的信心!
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上帝都必审问。(传道书十二章1,13,14节)

宫景耀 牧师
根据2011年2月25日团契讨论内容整理
PS:这个问题是由陈弟兄提出,回应答
案的人员包括马弟兄、胡弟兄、尉弟兄、
袁伯伯等肢体同道。特此标注。


欢迎您来参加基督教会的主日崇拜及各项活动
10200 SW 107th Ave., Miami FL 33176
www.ccgc-Miami.org

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卡札菲与穆巴拉特

时局变化的速度超出平常的预期!

政治的地震波尚在涟漪,又伴随着地壳的震动,听说又有什么太阳风潮要来,虽然不是秋天,却诚然是“多事之秋”了。

利比亚也乱起来了,而且直接影响到加油站前的价码牌,着实是又吸引了一回眼球。本来还在等着听穆巴拉特的“下文”呢,却让卡札菲给“抢了戏”。两个相邻的国家,默默无闻地走了将近半个世纪,却一下子都变成了世界的头条新闻。下一个国家是哪一个,拭目以待ing。

卡札菲与穆巴拉特,现在是个好时机将这两位进行一点简单的对比:
(不过需要一点声明,下面的对比完全是本人的一点随想,并未涉及各种相关的数据与资料,那些东西如果有兴趣在互联网上都可以随意找来的。)

相同的地方:
都是以世俗主义思想统治着一个相对广大的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国家;

都是战士,是从军方开始进入政治权力的,并且都曾经叱诧风云;

他们在任的时间也几乎相同。

不同的地方却是更重要的。因为他们之间的不同自然会带来两个国家走向的不同。
穆巴拉特虽出于军人,却是个效忠国家和民族的人,虽然人们可以说他是“独裁者”,但总体而言却更接近西方理解中的强权者。他的下台有一点点象当年凯撒的遇刺,有点悲剧(好象现在用“杯具”这个词了)色彩。

卡札菲的政治哲学是很古典的,是典型的“独裁者”,当他带着那邦敢死队抢下了天下之后,天下自然就是一己的私产,因为是付了血的代价换来的。带着这种“家天下”的心态,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控制自己的国家,维护自己的权力。正如中国古人所讲述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天臣子要造反,当然是杀头之罪。在卡札菲的字典里是没有“民主”一词的。天下都是我的,反对我的,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全国的民众都反对我,那就将全国的民众通通消灭,因为国家就是家国,民众都是臣民,是一人之私产。

于是同样面对民众的抗议,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画面。(注意:这两个画面间隔时间不长,应当还是能够回忆的起来的)
一个画面是穆巴拉特不断召集会议,与政党、军方各方的协商,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民众声明自己的立场,实际上是与民众之间进行商业性的讨价还价。而民众不领情,当然这后面确实是有那么“一小搓”群众在后面提供精神动力;最后穆先生暗然退场,能否全身而退还不可知。
穆先生明显地还是“中了民主的毒”,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民主”、“民族”、“国家”这些大局。正如他从政多年所做的一样,为了大局着想,就是知道结果对他如何不利,仍然可以委屈求全。唉,不知道埃及人能否明白过来,特别是看到利比亚的时局之后,能否意识到这种被利用的群众运动真正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后果。

另一个画面,相对简明很多很多,因为无论是卡札菲的儿子还是卡札菲本人,他们出场的时候一定是独角戏,这样比效合乎独裁者的身份。并且在画面中完全没有商量、谈判的可能,好象老子在教训小子一样,情绪激昂,指指点点。虽然听不懂他们的阿拉伯文,但那个态度可以明显地告诉你:老子当年流了那么多血才坐上这个宝座,你们要造反,那就来和老子抢吧,看看你们能不能也流同样的血出来。

于是一边是平静的埃及,听不到什么头条新闻;另一边是利比亚,不单是头条,而且画面都开始要打上马塞克,因为超过了美国R级的镜头审核标准。

同样两个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国家,同样的民主运动,背后同样都是宗教情结和大巴比伦帝国的理想在推动。目前已经是不同的画面。所以值得将这两个国家的当权者进行一些比较。不然会让人混乱。历史对这两个人一定会有不同的评价的。当然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似乎越来越少了。

再回眸西方世界,美国总统今天早上开始指责利比亚的非人道行动,却不敢直接指出卡札菲的独裁者的大名,因为怕美国人成为卡先生的人质。但却仍然没有表示任何对这接连出现的阿拉伯民主运动背后的宗教原因有丝毫的认识。

如果美国能够清楚当今阿拉伯民运背后的精神动力,也正是十年前抢下美国民用飞机冲向那几个重要的地标建筑的精神动力。那么或许还会有些人能够认真悔改,特别是那些政治家能够回归传统的信仰根源,以寻求上帝对这个国家的保护和祝福。不过目前很遗憾,完全没有看到这样的迹象,反过来在今天早上的新闻中,不只听到了总统先生对利比亚的表态,同时还看到总统以一己之权力强令司法部不再为禁止同性婚姻法案辩护。这个决定将会很快影响全美国的司法标准。

又是个平常的一天,但在世界风起云涌的变化之中,不只是我们手中的地图很快就要换新版,可能当“新版”印出之后就立时成为“旧版”;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地图的问题,而是我们会看到一个即将衰落的美帝国,和一个即将兴起的大巴比伦帝国;未来能够有资格与大巴比伦平起平坐,有资格与他谈婚论嫁的,绝不是曾经辉煌的美利坚,而是以梵蒂岗为中心的罗马帝国。于是乎斗转星移,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一切似乎又要重新开始。

而这些也正是圣经中无数处早就清楚预告的“将来”。将来从此不再是未知,但对于不想知者,将来当然永远是未知了。

宫景耀
2011年二月廿四日
草草于迈阿密

文责自负,请勿转载!

Tuesday, February 15, 2011

随笔又一篇:论永恒

月前在周日晚间课堂里,特别讨论了“永恒”的概念,之后觉得需要留下文字,却一直未得机会。

永恒是什么?在英语里面有两个词都译为永恒,一个是eternity, 另一个是everlasting.
虽然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意义也相同,但却有一些不同的着重。Eternity测重于一种状态,而everlasting比较强调时间性的概念。

我们对永恒的理解多是倾向于everlasting的范围,就是以时间为标尺来理解永恒。

永恒做为一种“状态”或是作为一种“时间”有什么不同呢?这之间的区别虽然微小,影响却是极大的。

原则上在汉语中对永生的理解是“长生不老”“无尽无休地时间延续”;所以永恒就成为时间的继续进展,而人存在于时间之中,甚至是与时间共存。所以我们在汉语里面的永生,是进展式的、线性的、延续性的在时间之中的永远。

当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后,我们仍然还在用原有的理解来接纳“信耶稣,得永生”的宣告。所以就产生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将来在天堂做什么?于是有人回答(仍然在同样的理念之中):唱诗,唱一千年的“哈利路亚”,再唱一千年的“赞美上主”,如此无尽无休。只是这样的解说,反而让人对天堂失去了“胃口”。难道“永生”就是这样的么?

而圣经里面所讲的永生不是以时间为尺度来衡量的永远。永恒不是时间的无限延续,而是本体性的超越了时间的范围,是在一种超时间的状态之中。永恒是一种“态”。从而永生也超出了在时间捆绑之内的延续。永生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跳越和提升。而人类的语言对于这种升华是完全没有办法来描述的;人的想象力也无法揭开永恒的帷幕。

从而派生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复活之后(或是改变之后)的那“不朽坏的身体”。这不朽坏的身体是超时间的身体,同时也是超空间的身体。于是用一个当今的科学理念来处理,就会发现基督耶稣在这里所应许给我们的永生和永活的身体是完全超出了我们人类可能认知的领域。有一个属神的神学家问一个相信基督的科学家“你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之外是否还有一些人类永远不知的元素?”那个科学家竟然不敢回答。因为在此明显看到科学主义与信仰之间的冲突。
科学主义不能放下自我的根源在于,他们相信一种恒常的真理,而这种真理是留给科学来揭示的(注意,这是一种信念、信仰)。所以在面对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无形之间就带有一种永恒性的眼光来看。但是当神学家考问信仰的时候,科学家发现自己所接受的近乎绝对地真理竟然也仅是在这个相对的物质世界之中的。这种考问是极大的挑战。
所以,当我们想着未来的永生和复活不朽的身体时,是不是仍然停留在如今的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之中呢?而圣经给我们所看到的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永恒,和不能用元素周期表来分析的复活身体。

当我们真正晓得了这个超时间、超空间、超宇宙的应许之后,就不能不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爱主、敬拜祂、事奉祂。

对于永恒态最早进行全面讲述的是奥古斯丁(就我所知)。他以超时空的眼光来认识我们所生活存在的“时间”,并告诉我们在上帝那里永远是现在。耶稣基督,那超时空的上帝第二个位格,从人类的眼中是两千年前死在十字架上,但超越时空的眼睛会看到,祂是“现在”为我而死,祂的宝血是“现在”为我而流。我不是回到两千年前来领受那救恩,而是在永恒的“现在”中正经历和享受着上帝对“现在的我”的救赎。
因为在上帝的眼中,我们的昨天是“现在”,我们的明天是“现在”;我们虽然是在我们时间概念中的“昨天”犯罪、得罪上帝,但在上帝的“时间态”中,“昨天”正以“现在时”展现在上帝的眼中。

用一个例子来讲就好了。有一种动态的摄影(不是电影),在同一张照片中出现人或物体在不同时间里面的动态。如果你会用老式相机,就知道我这里所说的是B门技术。当这张照片出现在你的眼前的时候,你“现在”同时看到了这个对象完整的动态;那个对象、客体的“过去、现在、将来”呈现在你的眼前,你“现在”看到了。那个对象的“过去”是你的“现在”,那个对象的“现在”还是你的“现在”那个对象的“将来”对你来说仍然是“现在”。而上帝看我们的今生,亦好象这样。

所以,不要想象说,末世审判的“时候”,我们会排着长长的队伍;如果“那时”我眼前没有出现任何队列,我一点也不会奇怪。

而进入永恒,就是跳出时间的状态。永生就是活在永恒态里面。

不过到底那个“永恒态”是什么?就要等你我进入永恒之后再去表述了。



宫景耀 牧师

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迈阿密

随笔:民主与神权的再思——埃及事件所引发

夜读古藉,要清晰一下已经开始模糊的记忆。

两千四百年前,古希腊的柏拉图在他的那本《理想国》里面讲到四种不同的政治体系。用今天可理解的话说就是贵族荣誉立国、财阀治国、民主制和僭主治国。

这四种形式互动互换;但在柏拉国的心里民主制是最可恶和充满了罪恶和暴力的制度。他可能没有想到,经过两千三百年之后的世界,将“民主”当成神明一样来供奉。

民主之恶来自何方?

贵族或君主以光荣的使命来建立和管理国家和民众;他们如果失去了那神性的光芒,就成了神坛下摔下来的偶像,很快被人民遗忘和践踏。但起码他们在管理国家的时候,尚有一些君临天下,以天下苍为己任的责任感。是一种使命和精神力量让他们成为国家的管理者。

当贵族或君主失式之后,国家的权柄很快就落在了“有钱人”的手中,因为民众希望这些“有钱人”能够为自己提供生活的保证与需求。于是这种以财阀做为实际的掌权者的国家就出现了。人们变得非常的“现实”,谈不上什么永恒、使命与光荣,只要能带来实际的好处就会让他们满足。那些“有钱人”给民众诸多的应许,而民众只要听到这样的应许,就将自己的权力交给“有钱人”,听他们的控制。在此时“道德”只是表面的装饰,骨子里面是“黑猫与白猫”的实用主义。

但是“有钱人”得到权力之后,并不会真的将所应许的那些“好处”实际地交给人民。“有钱人”的军队成为奴役民众的工具,而不是保证公民利益的维护者。于是民主体系出现了。

当我们“现代人”以一种近乎宗教的狂热来崇拜民主的时候,柏拉图却指出民主制是最残酷的制度。原因何在?因为民主制的基础就是“自由”,当民众高举“自由”的大旗的时候,就变成人人做主同时也是无人做主的无政府状态。而进入无政府状态的民众,在实用主义的精神动力下,都在谋求自己的好处。柏拉图在此甚至预见了法国大革命的那种残酷屠杀的画面。

民主制的结果是产生了僭主政体。人民会找一些“代表”出来,来解决眼前的困境。这些所谓的僭主,就是我们今天常讲的“大独裁者”。他们成为独裁者是利用各种非法的机会,比如政变、比如军队的哗变、比如内战等手段抢夺了政权。而当他们强夺政权的时候,往往就是以“自由”“人权”为口号的。所以民主制实际上是为独载者提供了僭越夺权的基础。

柏拉图对民主制的批判在近代被人所诟病,特别是在华人思想界中,多认为柏拉图是被历史所局限,没有看到近代的西方在民主制下的发展。五四运动时的口号“德先生”“赛先生”是一种非常宗教化的信念,所以没有人可以说“民主”的坏话。这种情形无论是在铁幕下还是在海外都是一样的。

我个人以为,柏拉图所大力否定的“民主制”之所以带来西方这几个世纪的兴盛,并不是柏拉图说错了,或是“历史的局限”而是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没有被考虑进去,那就是统一、永恒的宗教信仰。在柏拉图的时代希腊是找不出一种独一、排他、恒常并且可以让人为之生、为之死的信仰。

而西方民主制为代表的美国,其民主体系是建立在庞大的以基督教信仰为生存准责的民众基础上的。只是因为在美国的基督教会从历史之初就尽量从政治行动中脱身而出,并且在美国所流行的基督教信仰是一种近乎“平民化”的信仰。所以让观看西方世界的东方人经过了三四代之后仍然没有发现这种近乎完美的民主体系的内在支撑究竟是什么。于是我们好象一个拙劣的临摹者,只学习了西方民主的皮毛,却总是找不到那种内在的神韵。当然这并不应当责怪我们东方人,就是西方人自己在经过了十几代人的应用之后,也常常会忘本忘宗。而西方人的这种群体性的遗忘,才是他们在面对埃及的动荡茫然无措的根本原因。没有信仰为支撑的民主,就是柏拉图所讲的那种最低劣的、最有破坏性的政治制度。

再补上一个小例子就可说明,这个例子曾经被一位令人尊重的牧师引用过,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
在街上三个人在打一个人,大家看着这是不正义的事,于是人民起来了,伸张正义,解救了那个被打的人。而那三个人被一群人打。打到最后跑了两个,打人的也累了,走了不少。最后看到的是:三个人在街上打一个。

当人人都在说追求正义、追求最大的善的时候,那个终极性的又是普遍性的标准在哪里?这就是民主制根本的问题。

埃及动荡的前前后后,最为尴尬的就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治家。因为美国的政治家已经渐渐放弃了那个永恒不变的信仰原则。所以他们只相信“人民做主”,只能“尊重人民的选择”。这种民主体系下的政客绝不会说出任何与“民主”之声相左的声音。正好象是以民主之矛攻击民主之盾一样,他们将自己放在一个无法跳越的怪圈之中。(这一点上,小布什是有勇气的,历史对他会有客观的评说。)

以我个人的理解,民主的成功本质上是信仰的成功。这个原则在二百年间的美国以及在今天的埃及是一样的。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从总统到民众都有同样的信念,那种基于信仰的宗教性信念“人人被造而平等”(请我们华人同胞注意,原词所讲的并不是“人人生而平等”,我们的翻译都要刻意删除任何与“宗教”相关的东西,是因为不懂还是因为刻意的回避就不知道了)。在这种宗教为内核的支撑下,才会有美国这两百年的民主制度。虽然一些财阀不断地想要篡夺实际的权力,但总统与财阀之间的权力之争却是各有千秋的。(可以说几位总统被暗杀的根源都与这样的斗争有关联。)

再说埃及的民主,为什么这次能够这么成功地将总统(注意是“民选总统”)赶下台呢?是不是因为埃及人的民主水平提高了?是不是有什么国家在后面给反对派撑腰了?如果仔细分析,其实还是一次“信仰”的胜利,骨子里并不是民主的胜利。这次令埃及民主成功的“信仰”动力不是西方的基督教,而是中东的伊斯兰教。在这种宗教的力量之下,民众可以不顾生死,在同样的信仰之下,军队可以抗命不尊。同一的、排他的、恒久的信仰是这次“颠覆政权”能够成功的根本。(穆先生未来的走向已经比较清楚了,虽然他当政的时候,是个热爱国家和人民,并且懂得顾全大局,给埃及带来了一段相对不错的年景;但做为群体僭主式民主运动的失败者,未来被清算是肯定的,落井下石、倒脏水的事顺手就可以办了。会不会象俄国最后一任沙皇或是罗马尼亚的小齐一样性命不保,那就要看他心中的伊斯兰兄弟们是不是把他当成兄弟了。)

美国人在世俗化的过程中已经对宗教麻木了,或者说被“民主宗教”所麻木。在穆巴拉克下台之后,美国的媒体所表现的那种“自由”,那种对埃及“民主”的支持,让人看了想笑!如果你是美国人到是应当哭泣,但我不是!所以我发笑。

当美国立国之根本的基督教从美国的民主体系中渐渐退出的时候,你会看见一个以“民主”为大旗的伊斯兰帝国的兴起。而埃及人民会自豪地宣布,他们在建设的是一个以安拉为精神元首的国家。但遗憾的是,这个时代不会出现萨拉丁那样的荣耀君主,所以未来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格局。对这个新格局,那些“民主宗教”的崇拜者是完全不能理解的,而且也没有太多时间给他们去接受和适应。

当西方无所适从的时候,那些掌控西方财产的犹太人将推动各种力量来保护以色列国的利益。这将成为以“民主制”而自豪却背离上帝的西方国家衰落的时候。此时此刻,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将展现他们的辉煌,成为可以与伊斯兰帝国平起平坐的欧洲帝国。以色列在两个大帝国(就是罗马与巴比伦)之中奋斗抗争之时,号角之声将要响起……..

于是我们将要告别民主制,不再有僭主,也没有财阀来统治;那真正的贵族、永恒的君主将成就祂曾经应许过的一切!


宫景耀 牧师
2011年二月十五日,迈阿密

PS: 此文之思想早在廿多年前,就是我初始传道之日已经成形,今因埃及事变方得以草草舒展成文。不尽理想之处,欢迎指证。文责自负,请勿转载!

Monday, January 31, 2011

埃及2011,新时代?

他必伸手攻击列国;埃及地也不得脱离。 (但以理书十一章43节)

末期何时才到?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在廿一世纪刚刚走过十分之一的时候,民众群体性对“末世”的关切超呼寻常。虽然每个世纪中都多少会出现一些“热心”的群体,但这种全球性的、超族群的对末世的关切是千年来未有的。

但末世到底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却成了各说各辞的事情。很多人从不同的文献和传统中找寻答案,于是推出了一系列的“根据”从玛雅文化到印度、再到中国的古籍,但唯一不认真研究的却是上帝自己留下来的信息。请特别注意,那些人们热忠的古籍根本就没有自称过是永生的造物主留下的信息!

我们不去妄测末日的时间,因为那是不合上帝心意的,那是上帝自己已经隐藏的;但我们却可以透过圣经知道一些将要出现的事情,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世界时局的变化来感受时代的变化。

在末日来临之前有很多事件根据预言是一定要发生的,比如以色列重新建国,当然这个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旧闻了,还有就是将要在耶路撒冷重建起耶和华的圣殿,这件事还没有发生。在这些之外还有什么呢?还有很多很多,圣经交待了不少的细节,有时只有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有人问,那埃及是在扮演什么角色呢?圣经有没有提到末世时代埃及将要发生什么?
有的,圣经有很清楚的描述。在但以理书十一章讲到末世期间中东地区的政治走向和变化。根据上下文理可以知道,埃及将成为某一个王的占领地,这个王不一定是个具体的人,而是指一种信仰和政治理念。
根据这段的记载,那么如果埃及重新成为一个神权统治的国家将成为末世事件中的一个标志,这个“神权统治”是指以宗教立场的极权统治。这种统治模式在当年伊朗的霍梅尼时代是个典型,而阿富汉的塔利班、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激进组织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

如何看待这几个月埃及的动荡呢?
我们没有答案,但是如果允许我们多少进行一点点的猜想,那么这个动荡后面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可能是不简单的。当然如果埃及的现政府经过动荡之后保存下来了,我们的猜想就需要延后,而不是将之定位在2011年。
与现政府对抗的核心力量是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这个机构是属于穆斯林极端主义者;他们现在推出一个“西化的”什么博士出来,但如果他们赶走了穆巴拉克之后,是否还能这样向西方示好,并建立一个“世俗化”的政府么?我心中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次抗议活动后面有很强的宗教情节,也正是这种浓厚的宗教情节才是政府军不向示威群众开枪的原因,因为在同一宗教之下大家都是兄弟。军方的无力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支持穆斯林兄弟会,反而可以猜想的成为宗教极权的重要军事支持。

当西方的民主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并没有带给埃及民众任何实际的利益的时候,埃及以及其他中东国家都开始放弃民主而回到宗教极权的传统模式去了。这是圣经预言特别预告过的。

那么容我再进一步猜想一下,如果埃及成为宗教极权国家,代表着什么?
好象多米若骨牌一样,我们会看到一个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就变革而成的中东新格局。

埃及是第一个与以色列停火签约,并承认以色列是独立的国家。因此当年的埃及总统撒达特被军人当着世界媒体的面屠杀了。而穆巴拉特从政这三十多年间也不断遭到暗杀,但他却一直为中东和平进行努力,许多次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重要谈判都是在穆巴拉特的招待之下进行的。他虽然也是穆斯林,但在执政与外交方面并不是那么激进,所以被激进的穆斯林视为敌人。

如果这样的政权倒台了,换上激进的穆斯林当政,首先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相对稳定的格式将被打破,然后是重新洗牌,这个过程中可能将会有一系列的军事冲突,甚至大规模的战争也是可能的。战争最后将有从欧陆来的一位领袖在双方中斡旋,于是将有一份最后的“和平条约”被签定,此时就知道但以理所说的那第七十个七已经开始了。

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但九27)

目前时间到了没有,不确定,但圣经是这样已经讲过的了。所以我们只有静观时局了。将这些猜想留下来(不敢说是预言),立此为记。

总而言之,主再来的日子是近了,有多近?有心人自然知道。

宫景耀
主后2011年元月31日

Tuesday, January 11, 2011

[炒饭]-超女不会上春晚

2011年1月11日
忙了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查查邮件了。一则新闻跳出来,说是央视特别通告不会请“超女”上春晚。于是就又想起五年前写过的博文,到51wish.org上面一找,发现还在那里。就直接转到这边来了,人赖了,没有力量再那么着长篇大论了,就全当给大家炒碗冷饭好了。

超级女声的回想
作者[Daniel] 发表于[2006-10-11 5:45:00]
超级女声的回想

2006年的超级女声结束了,尚雯婕终于成了瞩目的新星,五百多万票的人气让她成为今年的超女冠军。第二名谭维维的得票也四百多万,与尚雯婕相差四十多万票。

仅九月29日一个晚上,观看和参与超女投票的人数远远超过往年,因为去年李雨春的最后得票才只有三百万。湖南卫视和中国的电信是大赚了一笔。

超女结束一周了,在网上对她们的评论并没有降温,不论是赞还是否,大家的关注热点是明显的,与央视的相关海选节目相比,超女更加能够牵动民众的心。

而超女比赛后面有什么特别的时代意义呢?
我认为,超女是在为中国人扫民主盲。虽然中国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国家,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老百姓对“民主”到底是什么,还是几乎是完全无知的。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他们从来不会关注“民主”的理念,而城市人口对选举有所关注的也是少而又少,这还要看各地的街道是不是宣传到位。
问一问经过开国、文革、开放、改革的一代人,他们对“民主”是不是有充足的认识呢?回答还是否定的,特别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民主”概念已经越发淡漠了。问问身边的人,有谁还关心今年的人大代表要选什么人么?那个人是什么样的背景?有什么特长?他可能带来的政策或民间福利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那些宣传民选的人都不一定能说出来。还有谁能回忆起自己上一次投票选举是什么时候呢?虽然选举权是每个公民的权力!!

对下一代带说,他们头脑中更是不可能有什么“民主”概念。七十年代的人看九十年代的孩子,觉得他们自我中心、娇生惯养没有刻苦的精神等等,但我们自己是否还能体会一百年前举着“德先生”“赛先生”的标牌上街的学生们的心态么?我们对于“德先生”的陌生,又如何影响下一代人呢?

这时出现的超女选秀节目,完全是一个特定时代中特别的历史事件。台上那些参赛者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发一个短信、打一电话就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看到激情时,每个观众都有参与的渴望。如果不是观众这样的激情,在娱乐界和媒体圈中没有什么背景的尚雯婕也不可能最后胜过大有来头的谭维维。尚雯婕从进十的时候以歌声打动了听众,又加上评委一度对她的打压,反而让很多被打动的听众参与到投票中去,结果八进六、六进四都是一路顺利。无论后面有没有黑幕,但场外的支持是今年尚雯婕成功的关健。

其实与很多暗箱操作的“选举”相比,超女大赛是在中国最公开、最透明的比赛,任何一丝一毫的问题都马上可以在网络和各大媒体中“披露”出来,所以就是真想做“黑幕”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单从“作票”这样的事情来说,入围赛、地区赛有作票的可能(听说有“作票”的最后竟然倾家荡产了),但到了全国总决赛时,就不是那个财团有能力、有必要去作那么大的数字了。当然个别省份利用国家媒体为人拉票的事情也是实情,可是拉票不等于“作票”。所以超女大赛还是一个比较公正的大赛,特别在中国可以说是最透明、公正的娱乐竞技比赛了,就是主办方都不能确知最后的结果,这与那些早就已经“内定名次”的比赛相比,可以用“干净”二字来形容了。

五百万票意味着什么?加上第二名的四百多万,再加上刘力杨和艾梦盟的票,仅仅29日一个晚上的投票已经达到一千多万,平均每一百个中国人就有一票,这样的比例和真实性说明了什么?不看其后面的经济利益,单单这股热情就是个值得注意的事情了。如果这样的热情参与从娱乐界转向政坛又将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这样的场面我此前只看到过两次,一次是台湾选举,当时我正在加州,当地的华人电视台是全天跟踪报导,连战没能胜出后,很多台湾民众在广场上要求政府验票,场面热烈;因为当年选举的黑幕一直没有好好的向民众交待,才会有现在这几天的“倒扁”民众活动。看着电视的画面,第一次感受到当地民众对选举的热切与积极性。对了,当时很多在加州华人教会中的普通台湾人(包括牧师)竟然特别情假,从美国飞回到台湾去参加投票。可知他们对参政议政的热情。

第二次就是小布什和克里的总统竞选,身在美国更是可以处处感到选举期间的气氛,从车子后的贴纸,住宅的围墙,任何私人的空间都表示出主人的立场;电视里面也不断有各种的新闻,以及小布什和克里接二连三的辩论等等。那时我又一次看到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在美国“骂总统”是最爱国的表现!这可能是我们永远不能完全理解的表达方式。美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所以在大选期间牧师在讲台上也没有公开支持某个候选人的言论,但在私下里面,在祷告会上却明显地可以看到他们并非对大选充耳不闻;最后的选举结果出来以后,甚至有专家评论说:布什的连任是美国基督教的一次胜利。

第三次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就是这次的超女大赛了。前两年的超女大赛时我都不在国内,就算在国内家中也没有电视,根本不会关注到娱乐界的“超女大赛”。第一次听说超女还是因为一部贺岁电影《春田花花同学会》,在那里知道了周笔畅。但对超女还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直到今年九月初,无意中看到了“复活赛”,此后就渐渐越发关注起来了。“进十强”的比赛中竟被尚雯婕的歌声打动(她翻唱莫文蔚的《爱》);还有已经记不住名字的淘汰选手走下舞台时的场面更是牵动了每个观众的心。湖南卫视真的是赚到了收视率、广告费还有很多人的眼泪。

(作者补充:现在已经是2011年,这五年来又经历和观看了多次不同的选举活动,超过三次以上了。只是不能一一再添加进去了)

但是从深层次再看超女,应当引发更深的思考。超女是平民选秀,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一夜间成为身价百万的娱乐明星,这样的事情过去是不可能有的。就是电视剧里面所歌颂的那些如刘傭、韦小保之类平民化的英雄人物,也是需要先有皇帝特别的恩护才可能有发展的机会。平民百姓以一己之力、个人的才华,在广大的民众的欣赏与推举之下登上常人梦想的高峰,在传统文化中是不可能的“幻梦”(科举之梦就是类似这样的,但还是需要皇帝的钦点)。这也正是“超女”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完全冲突的现象。是完全“西化”的民主形式的展现。

我想这也之所以没有一位超女能够走进央视“春晚”的原因(这绝对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超女”的存在与大一统的“媒体皇帝”相冲突,是直接挑战了传统的行业保护和权力集中,归根到底,大权在握的人,还是不能脱去封建小农作坊中积淀出的古老意识。相比而言,同时期郭德刚先生对央视特权的对抗还是采用古典英雄主义的方法,这与他所受的国粹训练不无关系。

无论如何,“超女”的存在是一件新事,超女的观众年龄平均都是三十以下的年青人,这些年青人在十六七年前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小朋友,他们对历史对国家的感情是根本无法与五六十岁上山下乡回来的那几代人相比的。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中国的政治领袖将要从他们中间产生,未来的政治哲学将是什么样的呢?“超女”给他们提供了冰冷的课本所不能提供人生经历,为下一代人填补了“民主”理念的空白。

希望这样的“民主”扫盲还能够不被干扰地继续下去!



做为芝麻的,

Daniel
Oct 11, 2006



个人观点,请勿转用,文责自负,与本站无关。
--------------------------------------------------------

原文地址:http://www.51wish.org/user1/Daniel/archives/2006/475.html

Saturday, January 8, 2011

学习微笑

元月八日,2011年,周六

周末,迈阿密又恢复了炎热的常态。

早上收到一位朋友的邮件,内容是讲到笑的好处,从生理、心理诸多角度分析各种笑的益处。从心理感激这位分享的朋友,是啊,人谁不希望是平安和喜乐的呢?

不过我却没有能找到预期的笑,或许因为自己已经变得“铁石心肠”了吧。

许多年前坐在亚特兰大的一位朋友的小庄园里面谈天说地,其中就提到过一件令这对美国夫妇希奇的事情:他们身边有很多犹太人的朋友,私交甚密,也从未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唯有在大家合影留照之时,在面对镜头的那一瞬间,所有脸上的欢笑即刻消逝。所以他们的影集里面永远找不到一张他们微笑的照片。而且年纪越长的犹太人,他们照片上的形象就越发严肃,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肃穆。我的朋友的不解却留给我一份对犹太群体的特别感受。

文艺复兴时的大师米开朗基罗,象许多其他的大师一样,将自己的形象放在他的作品之中。但在他笔下的自我形象,却找不到达芬奇作品中的那种神秘的微笑(近代有人甚至认为蒙那丽沙是达芬奇的另一种自画像)。
在西斯庭天顶上的壁画中,你可以在“耶利米”的形象中看到米开朗基罗自己,是一个手托着下巴,表情严肃、甚至悲伤的沉思老人。
米开朗基罗临死之前最后的作品(有人认为他尚未完成)是另一个版本的“哀悼基督”,不是那座著名的“圣母哀悼基督”的雕像(那是他中年时的作品,里面充满了宁静的美)。在他最后的作品中,他将自己隐藏在修士的长袍之中,表情是深沉和厚重。
他一生的作品中很难见到大笑的形象,甚至微笑都很难找到。摩西、大卫、夜、昼、奴隶等等。而这些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代表。虽然名为“复兴”,但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出现,让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决不是希腊与罗马的重演,而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时代。

回想自己接触过的朋友们,有些面孔总是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那一份的苍桑,是无法用言辞来诉说的。
有一位老人家,从小与寡居的母亲一起照顾家庭,十几岁就去工作,将自己五个弟弟带大;平生经历的无数生生死死的危险,后来又半工半读出国留学,成为牧师和博士,到今天虽然已经退休仍然不断地写作出版,供应华人教会的需要。他每次布道都以微笑开始,但回顾和他在一起的影集,却是同样的肃穆。

另一位是在加州教会的老人,生于波兰的德裔。二战时做农夫的父亲,只是因为是成年男子,就无顾从家中托出去当场枪毙;母亲带着几个孩子,一路从波兰逃到德国,再从德国先后逃到美国。当年他坐船到纽约入境的时候一句英文都不会讲。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全家后来到了洛彬矶,他在sers工作,退休。他和他的哥哥以及其他几位长老开始了我们所去的那个教会。
每次想到他总是充满一种厚重的情感。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平日里他是少言寡语的老人,可以看到那一脸的苍桑是自幼而来的苦痛一点一点刻上去的;但是每次合影的时候,总是会留下优美的微笑,那种微笑是一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喜乐,可以医治许多的伤痛。

再回想历世历代的人们所绘制的耶稣形象,从古时的圣像,到中世纪的绘画,直到近代。最后只在美国人当代的作品中才发现开怀大笑的耶稣。这一点或许也可以再次好好的反思一下。因为神学的问题,也就是信仰的问题,总是无处不在的。

当年曾经流行过一段尼采,所以那时看了很多他的奇谈怪论;不过有一段却仍然记得,那就是他用日神与酒神来诠释人类的文明,就是在欢笑与悲伤之间的摆动。不过因此让我更深地体会了另一位大师的心境,所以在加州的时候为了这份心境还曾特地在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缅怀了一番。这几天因为搬家劳累,无法入睡,就常坐在楼下静静地看卓别林默片时代的小品,一来以为不会打扰家人,一来认为不需要太多思考。不过如果你看卓别林的电影只会大笑的话,那是因为是他让你笑;但如果看他的电影让你流泪伤感的话,是因为你读懂了他的心灵。暗夜中,带着泪水看着那一帧一帧黑白的画面跳动而过,虽然没有打扰家人,但思绪却一刻未能止息。

不小心又说了这么多,一封邮件将我的思绪带得好远。

是啊,谁不喜欢欢笑呢?但欢笑后面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只是为了笑而笑么?或是为了更康健一些让自己笑一下呢?心理学家说,如果不开心,强迫自己笑一笑,就会带来心灵的变化。但是表面的笑与心灵深处的情感,特别是长年所积淀的那份灵质之间有没有达成纯一的醇境呢?

学习微笑,是理想,不过,有时感觉。。。真的。。。好难!

楼下礼拜堂中的钢琴声早已经响起了。不要让年轻人太多的等候。所以暂时收笔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