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5, 2012

koinonia-相通的圣礼 如何认识基督徒的圣餐

koinwni,a-相通的圣礼

如何认识基督徒的圣餐

宫景耀 牧师

华人基督福音教会

迈阿密·2010


 
关于这个书名
希腊文koinwni,a(音译为:科伊欧尼亚,koinonia)有许多意义,在圣经中出现了多次,而我们中文圣经在翻译的时候根据前后文理或者译成“交通”、“相交”、“相通”、“团契”或“共同领受”等等[1],因为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丰富,并且对应的中译很多,若只选其中一、二无法让人找回原词全部的意义,所以最后决定将希腊原文直接交给读者。希望读者看到这个名词的时候能体会到其全面而丰厚的含义,进而才能不受制于译文词句的限制,感受到圣餐——这独特圣礼的深意。
为何要刻意拿出希腊文来呢?为了避免读者误会为是作者在此故弄玄虚,所以需要特别的解说。我们华人教会有一个热爱圣经的好传统,前辈们在教会中尽量避免使用任何非圣经的词汇。在我们将讨论和思考的“基督徒圣餐礼”上,我们的前辈们坚持只以圣经中出现过的词语来讲述这项圣礼,所以就出现了“擘饼”“主的晚餐”“主的桌子”“纪念主”“主餐”这些词。对于“圣餐”这个词却大力避免,认为这个词没有出现于圣经之中,甚至认为是“公会”留下来的坏传统加以拒绝和否定。那实际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这里确实是有一个译词上的困难。因为中文的“圣餐”一词是译自英文的The Holy Communion,而英文中的communion在圣经中多次出现过,就是这里的希腊词koinwni,a,英文的communion基本上是反映了希腊词的原义,可惜目前对应的中译并未能表达出英文或希腊文的原意,我们又不能拿出一个更好的、更准确并且被众人所接纳和认可的中文词来对应它。无论是koinwni,a还是communion都注重和表达了“交通、契合”的本意与根源。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了很多次[2],所以决不是一个“非圣经”的词[3]。如果读者能够最终抓住这个“交通与契合”的意义,那也算是实现了笔者提笔作书的初衷了。
有趣的是,如果打开英文字典找到“Com….”系列的单词都会找到有关交流、共享和团契的意义。如:communication,交通;communism,共产主义;commandment,盟约;commander,统帅、司令。在网络时代更是随处可见的“.com”不断地提醒我们交流与共享的理念。严格来说,基督徒的“圣餐”就是“那神圣的契合(的聚会)”。具体关于名词与历史的因由,读者将会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圣餐礼的“神圣性”不是来自特别的行式或咒语式的祈祷,“神圣”是上帝本体的特征,上帝所到之地就是圣地,人能够进入这神圣唯一的就是透过耶稣基督的救赎和祂所启示的“圣道”。主所定下可以展现圣道的礼仪,就是“圣礼”;而只有当圣道被解明的情况下,圣礼才会显示它的功效。
基督徒圣餐礼并不是简单的餐会,而是在希腊文和英文中所表示的“那神圣的相通”,是基督徒透过“圣道”与上帝、与其他圣徒之间契合的最为重要的圣礼。当然有人以为用这个“神圣的团契”似乎包含了太广的意义,其实不只是在本书中要讨论的“圣餐礼”,所有教会的聚会都是基督徒本着圣道透过信心得以与上帝、与圣徒之间的“神圣的团契”,而圣餐做为“那”(The)——神圣的团契,应当是教会一切活动、聚会、团契的根源,而做为教会所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团契、聚会甚至是奉献和善行都是“那神圣团契”的延续。所以“圣餐”做为koinwni,a,是在一切教会活动中最核心、最重要、最神圣的“-神圣-团契”(The-Holy-Communion)。我们甚至可以很强烈地说:只有当一个基督徒组成的团体正式开始举行“圣餐礼”的时候,那个团体才可以被称为“教会”,“圣餐”成为可见教会存在的标记[4]
华人教会不知道是因为译名的原因或是对忽视历史的原因,总体上对于这项圣礼缺乏必要的重视,或者对此有近乎畸形的偏执。对这项圣礼全面、平和的认识是我们正在成长中的华人教会最为迫切的需要。
为了便于阅读,在本书中我选择沿用传统的名词“圣餐”以对应koinwni,a这个词。我们会透过《圣经》——上帝无误而全备的话语,包括旧约与新约来了解“圣餐礼”的前前后后,然后要看看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贤前辈们又是如何理解和遵行圣餐礼的,透过本书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体会“那神圣的相通”的奥义。 
作者谨识
庚寅正月初五,于迈阿密


[1] 个别的地方也会被译为“捐助”、“礼物”,可见一个希腊词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理中会有许多种可能的翻译。
[2] 虽然我不喜欢用这种“统计学”的方式解经,但提供一个数字应当是不为过分的。在希腊文新约中koinwni,a做为基本格式出现了大约十九次,而其变化格式出现的次数就更多了。
[3] 其实没有出现在圣经里的词也不一定是“非圣经”的,如“三位一体”。
[4] 可参阅《比利时信条》、《海德堡要理问答》、《威敏斯特要理问答》等等更正教基础的信仰文件。




第一章 从圣经看“圣餐”

圣经相关经文的节选

你们要尝尝,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 (诗348

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并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他们看见以色列的神,祂脚下仿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祂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们观看上帝,他们又吃又喝。(出埃及记249-11

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出来;那时正热,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举目观看,见有三个人在对面站着。他一见,就从帐棚门口跑去迎接祂们,俯伏在地,说:“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离开仆人往前去。容我拿点水来,你们洗洗脚,在树下歇息歇息。我再拿一点饼来,你们可以加添心力,然后往前去,你们既到仆人这里来,理当如此。”祂们说:“就照 你说的行吧。”亚伯拉罕急忙进帐棚见撒拉说:“你速速拿三细亚细面调和作饼。”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牵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来,交给仆人,仆人急忙预备好了。亚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并预备好的牛犊来,摆在祂们面前,自己在树下站在旁边,祂们就吃了。(创世记181-8

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着父家取羊羔,一家一只。若是一家的人太少,吃不了一只羊羔,本人就要和他隔壁的邻舍共取一只;你们预备羊羔,要按着人数和饭量计算。……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黄昏的时候,以色列全会众把羊羔宰了。各家取点血,涂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和门楣上。当夜要吃羊羔的肉,用火烤了,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出埃及记121-14节选)

“你若是上帝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马太福音43-4

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用是召罪人悔改。”(路530-32

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祂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太1119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翰福音635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约155

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祂:“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约2112-13

正说这话的时候,耶稣亲自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耶稣就说:“你们这里有什么吃的没有?”他们便给祂一片烧鱼(和一块蜜房)。祂接过来,在他们面前吃了。(路2436-43

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上帝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吗﹖我不称赞!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哥林多前书十一章20-34节)

天使吩咐我说:“你要写上: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对我说:“这是上帝真实的话。”(启示录十九章9


“宗教是属于心灵的世界,任何与宗教有关的就一定是超出现实,与现实无关的。”这样的认识遍存于华人的心灵世界。当我们讨论任何“宗教的”话题时,一定是要超凡脱俗才叫做“境界”。

固然宗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一定是关系到灵魂与永恒的话题,但在诸宗教之间却有一种独特的信仰展现给我们完全不同的画面。在这里宗教与世俗、精神与物质、灵性与生活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和谐与完美,她曾经如此地构造了西方的文明,并且在十六世纪之后将千年的积蓄灿烂地展现出来,将人类的文明带进现代的世界。

“吃吃喝喝”这样的事情是人类生理与生存的需要,属于“非精神”的层面,所以在各种宗教中都是尽量免提或是作为从属的内容,不会将这个问题作为宗教教导的主体来讨论的。但在基督教信仰中“吃吃喝喝”的问题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和地位。没有哪一个宗教的典籍会将那么多“吃吃喝喝”的事件作为他们的经典而收录其中,并且将之归类于神圣的启示[1]。但是展开《圣经》,从头至尾就不断地有各种餐会、饮食的记载。再观看教会历史的思想轨迹,你也会发现很多发生在关于“吃吃喝喝”中的讨论。如果我们说基督教就是一个在讲论“吃吃喝喝”的宗教,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不算是过分。

在神圣宗教的典集中出现那么“世俗”“生活”的描述,是要向我们说明什么?这一章将透过翻阅《圣经》中的记录来发现上帝透过“吃吃喝喝”的问题要向人启示的真理与原则。

 


[1] 当然,上帝唯一独特的、文字的启示只有《圣经》!


一、旧约中的“吃喝问题”
堕落
全本圣经是开始于上帝的创造,以及人类始祖的堕落。在伟大的创造之工完成之后,我们的始祖却因为一次简单的“吃”的问题而走出了美好的乐园。人类历史之初,饮食就超出了安身立命的层面,吃与不吃所代表的并不只是生理的需求或个人的喜好。圣经从开始就没有将“吃”这个每一个正常人都会的简单活动放在简单的地位。
始祖亚当因为吃东西的问题在肉身与灵魂中与神分隔并开始了人类反叛与犯罪的历史。人类的堕落不止是在灵性的层面,而是灵魂与身体的全然堕落。外在的肉身的行动(吃禁果)成为内在灵魂反叛的具体标记。人类是在肉身中犯罪、堕落的,所以上帝的拯救就不仅停留在精神的领域之中,而是对全人,包括灵魂与身体的救赎。从而“物质”在上帝的救赎历史中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上帝道成肉身,是进入了物质的身体;圣餐的饼与酒也是物质的饼与酒;这些内容我们将在后文再表。
堕落后人类也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开始了“汗流满面的劳苦”(创三19);从饮食的问题上,我们看到的是离开上帝、自己做主之后所带来的无尽的匮乏。创世记中多次所记载的饥荒,都影响了列祖的人生方向。所以“吃喝”的问题至为重要,如古人所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1]
但圣经并不只是说吃喝对人来说很是重要,而且要进一步告诉我们吃喝的表面现象下所隐含的更深刻的意义。这个意义我们其实都是知道的,只是因为太熟悉有时反而会被忽视。那就是吃喝所代表的是彼此间的关系。
在始祖的堕落中,是外表的吃喝问题引起了神与人内在关系(koinwni,a)的变化。

从关系开始(亚伯拉罕)
将吃喝与关系接联在一起,最先的记载当算是上帝和祂的使者到亚伯兰的帐棚里做客的那一次了。(参创十八章)
我们也许能够回想起上帝与祂的使者曾经如何到亚伯兰家做客的,还记得祂与祂的两个使者坐在亚伯兰的家中,享受了烤牛肉和大饼,并且在餐桌上与亚伯兰聊天的情形。这个特别的“家筵”有没有引起我们对“吃吃喝喝”这个问题的留意与思考呢?
问题在于:上帝需要吃么?祂的天使平时要吃什么样的食物?人类的食物,以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地球上的食品进入上帝和天使的肠胃(不知道这样讲是否确实)之后,是如何消化的呢?
在这些没有头绪的问题之上,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上帝和祂的使者为什么要到亚伯兰家里吃吃喝喝?”
而全部这些问题的解答却是一句:亚伯拉罕是我的朋友,我有什么可以向他隐藏的呢?(参以赛亚书418;创世记1817
“朋友”是一种关系,平等的、互动的、彼此信任、互相帮助的关系。而上帝是上帝,超越万有之上的主宰,如何能够成为人类的朋友呢?这些都是无法用言辞去论证的事。上帝却选择用一件特别普通的行动将这个关系表达出来,那就是去亚伯拉罕家“吃饭”。好像老朋友一样,决不会因为到朋友家大吃大喝而拘谨,也决不会因为不够熟悉而“客套”。用北方的话说,这是个很“实在”的朋友,从他们吃了多少上面就可以看得出来。上帝与两位天使那一餐所吃的大约是足够几十人吃的饭量。
这与我们华人千年来的传统何其相似。如果是朋友来了,一定要留下来吃饭,并且一定要让朋友吃的饱饱的;这样才能显明朋友间的真诚实意之关系[2]
这个世界是上帝所造的,麦子、牛羊以及一切的食物(碳水化合物)都是祂造的。所以祂并不需要象我们这些被造的人一样靠着去吃这些东西而维持自己的体力。所以上帝在这里坐在亚伯兰家中吃饭,已经是彻底超出了“吃—饭”本身的意义了。是用行动来见证祂与亚伯拉罕的关系。
圣经给我们留下了这次上帝在人间“吃饭”的记载,正是提醒那些神所爱的人们,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是不是能够象亚伯拉罕一样,成为主的朋友呢?或者我们只是仅仅得救,在天国只有恐惧战惊的份呢?
在亚伯拉罕家中的筵席,表明了上帝与亚伯拉罕的关系,成为我们这些亚伯拉罕信心的后裔与上帝关系的预示。

救赎的晚餐(逾越节)[3]
《出埃及记》将一次伟大的救赎事件清楚地展示给我们,那就是在圣历正月十四晚上的逾越节。上帝那灭命的使者遍行于埃及全地,所有的长子、一切动物中头生的都在那个晚间被击杀,从君王臣宰到奴隶平民不分等级贵贱;在这次“一视同罪”的大审判中却有例外,就是那些按照摩西所吩咐的,事先杀了作为牺牲的羔羊,并且将血打在门楣、门框上作为标记的家庭。当上帝的使者路过这一家的时候,因为看到门上已经有了牺牲代死的记号(血),就越过那一家,不伤害那家的人。所以这个特别的日子成了以后千年不改的节日——逾越节。
基督徒都应当知道这个逾越节是新约耶稣拯救我们的预表,今天凡是藏身在基督耶稣里的,都可以免去将来上帝烈怒和公义的审判,不被灭亡反得永生。基督的宝血已经成为我们可以逃脱永远死亡的记号和保证。
在逾越节的晚上,杀了牺牲,并将血打在门框和门楣上之后,以色列全家并不是就躺下睡觉,或是躲在房间的角落等着恐怖之夜过去。那一晚,在房间里面的人却是在享受着特别的宴席;圣经告诉了我们当天晚上的菜谱是:烤肉、无酵饼、苦菜(《出埃及记》十一章);还有更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吃,如果一家人吃不了,就要邀请邻居来一同享受(不可以吃独食!)。这是以家庭(群体)为单位,而不是以单独的个人(个体)为单位的“吃喝行动”,所以此后的一切有关旧约的逾越节、新约的圣餐都不是可以由个人来举办,一定要在群体中、家庭里进行[4]
当天使因为外面救赎的记号而越过那一家的时候,房间里那些蒙救赎躲过灾难的人在准备并享用一个特别的大餐。由此可见:吃饭在此也成为救赎事件的一部分。那些选民们不是在昏睡中渡过拯救之夜的,而是在享受特别的宴席中渡过了灾难之时。从此以后,每当他们再次坐下来享受平常的生活饮食的时候,都成为对殊死蒙救史实之回忆与纪念。吃吃喝喝在此也同样超出了“温饱”的层面,是接连于上帝的公义、审判与救赎的人生体验。
此后摩西吩咐所有的以色列民每年都要专门庆祝和纪念这个日子,这样的节日就被称为“逾越节”。每当逾越节的时候,所有的家庭都要聚集在一起,环坐在餐桌前,长辈开始向晚辈读圣经中相关的记载,给他们讲解这个故事的前前后后,然后开始祷告和祝谢,并将饼和葡萄汁传递给每一位家庭成员。在这个宴席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部分会一起歌唱圣经的诗篇一一四到一一八篇。上帝在历史中给以色列人的拯救就这样一代一代地透过《圣经》的记载和节日的纪念连绵传承着,直到如今[5]
一千四百年后,耶稣基督正是在这样纪念逾越节的宴席上为我们基督徒设立了圣餐。所以基督徒的圣餐是逾越节宴席的延续和更新。
以色列人在埃及所享受的逾越之夜的晚餐,是他们得救的确据和标识。

立约的证据(长老们的吃喝)
在出埃及记廿四章记录了上帝与以色列民众立约,在此之前祂都是与列祖单独的立约,而这一次是与全体以色列民立约。这是在恩约历史中的一次伟大事件。但如果你仔细留意第九节会发现那特别的强调之处,就是那些以色列民众的代表长老中的七十位,他们来到上帝面前与神立约,之后“他们观看上帝,他们也吃也喝”。
这一次没有交待他们具体都吃了些什么,也没有说是何人准备的食物,却只用很短的篇幅提供了一幅在神面前吃喝的记录。
为什么在这里要吃要喝呢?是为了“温饱”么?或是为了“美味”呢?我们都应当想见,这次的“吃喝”决不是为了果腹,也不是为了品尝,这是立约的宴席,是立约的证据和见证。
因为他们已经与神立了约,从此以后不再是生活在旷野无定的民众,而是上帝的子民,上帝是他们的父,他们是上帝的子民。而上帝的子民在天父的面前,坐下吃喝成为一项重要的特权。在此的吃喝又是一次展现人与神特别关系的画面。
这一次的吃喝紧随着“立约”之行动,所以也是最能对应基督徒今天举行之圣餐礼的精意。我们的圣餐也是与上帝立约(新约)的记号。
长老们在神面前的“吃吃喝喝”,是神人立约,神人关系(koinwni,a恢复的见证。

陈设饼
摩西照着天上的样式所建立的会幕是上帝与人同在的标志。会幕里面的结构与器具都有其特别的属灵意义,而会幕作为基础成为此后耶和华圣殿的原型,甚至影响了基督徒的教堂建筑理念。会幕的圣所中有三样“家具”:灯台、香坛和陈设饼的桌子[6]。灯台象征圣灵在人心灵中的光照,而香坛是祭司向上帝祷告的地方;陈设饼的桌子上面陈设着十二张饼,每一张饼代表一个支派,这饼在此所象征的是生命,更是神人关系的见证。祭司需要按着时间在圣所里面补满灯油、向上帝祷告并且换上新鲜的饼,而且换下来的饼是祭司和他的家人所享受的粮食。能够吃这陈设饼成为祭司的特权,只有一次特别例外的记载,就是大卫与跟随他的人在逃难时因为饥饿而吃了陈设饼(撒上廿一章)。后来在新约时耶稣特别以这个例子要说明神与人的关系(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以及物质在神人关系中的意义。(马太十二章)
会幕是神同在的记号,也是与神立约的以色列民敬拜上帝的所在,更是他们持守神圣约的标记。陈设饼要不断地更新,要保持新鲜,不可以放到变质。这好象在提醒以色列民要不断地维护与天父的关系。
而在神圣同在的圣所中摆放了人类的食物,是不是足够引起我们的思索呢?特别是将信仰完全放在抽象与精神的世界之人。
圣所中所摆放的陈设饼,是对恩约中的圣民不断的提醒,告诉他们与神的关系(koinwni,a)并且他们的祭司需要不断地维护和保持这种关系(koinwni,a)。

食物的禁戒
说到食物的禁戒,总有一些神秘的部分让人猜想,因为不同的宗教所禁戒的食物也不相同,当然禁戒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印度教不食牛肉,因为他们认为牛是神;佛教不吃任何肉类,因为那是“杀生”会加增自己的罪孽,影响人的修行;穆斯林禁食猪肉,民间有好几个不同的解读,不过多数都是猜想,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穆斯林的信仰保留了很多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因素。而犹太教徒,根据圣经(旧约)的吩咐禁戒所有不洁的食物,不过为什么要禁止那些食物《圣经》却并没有更深的答案与说明(参利十一,申十四)。
早期教会中的基督徒都是由犹太人组成的,开始是延续着犹太人对饮食的禁戒,此后却渐渐改变了对食物禁戒的标准,这又是什么原因?仅仅是为了表示与犹太教脱离关系么?或是有什么属灵的内涵呢?这个问题还是要先回到旧约来寻求解答。
旧约圣经中为何上帝给以色列人有关食物的禁戒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猜测,而每个人的猜测又都是在自己的观点和角度所寻得的最“合理”的解说。为此我听过一个最“合理”的解释:有一位医生从健康的角度来解释说:那些被禁止“不洁的”食物是可能带有让人传染的“病毒”,并且当时在中东确实是有很可怕的流行病,因此上帝才不让生活在旷野“缺医少药”的以色列乱吃东西。这个倒是不无道理,正是由于以色列民族有许多对食物的禁戒,让这个民族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舞台上一直健康的存在下去,甚至是在许多迫害、杀戮和不友善的社会环境下;历史也可以证明,因为犹太人对食物的小心,让他们免去了很多大面积传染的疾病的波及。但是这种的解说仍然是从理性的角度对圣经的认识,难到上帝禁戒食物就只是仅仅为了保护那些以色列人不得传染病么?或者祂还要以此表示其它的意义与内涵呢?
根据我们前面所分享的,当我们不再视食物仅仅做为生存的补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圣经中所提到的食物都是与神人的关系(koinwni,a有关的,从这个大原则再回头来看,很多问题就清楚了:
第一次上帝禁戒食物不是面对那些出了埃及过了红海的以色列人,而是对我们人类的始祖亚当,上帝禁止他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这个禁止是随着上帝创造的大工结束之后,是上帝将生命与气息赐给人类之后的事。是在上帝护理的恩典中给人的命令,而这个命令是保证人继续在神恩典中的标准。如果人不违背,他就继续留在恩典之中,如果违背了,就是死,就是与神和神恩典的隔绝。
第二次禁戒食物是在大洪水之后,此时上帝允许人类吃肉,但并没有明确地吩咐什么肉可吃,什么肉不可吃,只是要求人不可以吃血(创九3-4)。这次的禁戒也是在大恩典、大拯救之后,并且借着禁止吃血,将上帝救赎的原则再次表明出来[7]。但这一次上帝并没有特别禁止什么食物。
然后才到与以色列人的关系。上帝不是在埃及就命令他们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不可以,而是出了埃及之后。就是说,上帝对以色列民的要求是在他们得了恩典和拯救之后的。上帝的诫命并不是辖制他们,也不是说他们可以因为行善而得到救赎,是因为他们已经得救了,已经在恩典中了,所以他们需要做一些事,使他们保持与神的这种亲密关系(koinwni,a)。所以食物的禁戒,成为一种标志,一方面标志着他们与神的关系,一方面也是标志着他们已经得救的事实。他们与外邦人的不同表面上是食物的不同,骨子里是与神关系的不同。可惜的是,后来以色列人忘记了上帝的拯救,结果虽然保留了各种当年的外面的传统、风俗和习惯,却没有抓住这些传统的本意与实质。
新约为何没有了这些禁止呢?是不是上帝对病毒的态度有了转化?不是。新约对食物的放宽,与旧约对食物的禁止,都是出于同一个大原则,就是神与人的关系(koinwni,a)的改变。旧约时,以色列人得救了,所以上帝让他们在食物上表明他们得救的事实。新约,因为我们得救了,恢复了与神的关系,并且在圣灵的引导下已经活在这样的关系中了,于是外在的这些规条已经变得不必须了。并且我们不是用食物的与众不同来表明我们的信仰,而是用我们的心灵和我们在现实中的生活来表明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新约唯一所保留的对食物的禁戒,只是在教会内部,在基督徒的团体中,禁止吃象征生命的血(徒十五20),以及在圣餐时要“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后面我们还会有继续的相关讨论。
上帝对食物的禁戒,完全是因为祂与选民独特的关系(koinwni,a),上帝借着对食物的分类,提醒选民保持“圣洁”就是保持神圣关系的秘诀。旧约是从世界中分别出来的选民,新约却是上帝的圣民进入有罪的世界得着将要沉沦的罪人。所以旧约所禁止的,在新约反而放开了,骨子里都是要建立神与人超然的联合(koinwni,a

立约的节期
节日的庆典少不了的是宴席中的欢乐。但是以色列人的传统节日无不与上帝对以色列民的拯救、恩惠和圣约相联。借着节日的传统让一代一代的民众回想当初的艰难与磨难。不是重新与上帝立约,而是用节日的形式回忆、回顾和纪念曾经所立的圣约。而向耶和华守节这样宗教的神圣的传统中,自然也没有少了食物的准备和享用。
逾越节的例在前面已经讲过,就不复述了。
五旬节又叫七七节,是向上帝献上初熟的收获之日。那一天不只要献上第一捆禾稼,而且是唯一一次要在圣所内献上“有酵饼”的节日。
住棚节,不只对于食物有所要求,甚至吃喝的地点、场所以及吃喝之地的装修都有具体的要求。(参看利未记廿三章)
普珥节,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是“安息的吉日”要“设筵欢乐,彼此馈送礼物,并且周济穷人。”(参看以斯帖记917-22
不只如此,每年以色列人都要有一次特别的奉献和庆典,他们要“把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并牛群、羊群中头生的,吃在耶和华你上帝面前……这样,你可以学习时常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你和你的家属,在耶和华你上帝的面前,吃喝快乐。”(申命记142326
旧约末后的篇章是先知们的呼唤。他们要以色列民预备迎接那“公义的日头”,并且还要以实际的行动显明他们的信心。先知要求选民将当纳的奉献献上,交入上帝的圣殿仓库,“使上帝的家中有粮”(见玛拉基书三章)。而上帝圣殿中的粮食是做何用处的呢?不是期货商贸,也不是军需粮草,而是为节庆之日存留的,可以让所有上帝的儿女,无论是贫穷或是富有,都能到上帝的殿宇来欢庆救赎与立约的节日。上帝家中的丰盛更是众圣徒心灵与物质之丰盛的表记。上帝以节日的形式让人认识祂,特别是不能读不能写的儿童与老人,并且在节日中人与人的交流变得容易和开放[8]
旧约的庆典是将来永恒团契(koinwni,a的预演,从中可以看见我们的上帝乐于看到祂的儿女们聚在一起一同欢喜快乐。到了新约之后,似乎我们没有了旧约那么多的节日,其实不是说我们的节日减少了,而是实际的增加了。基督徒一年最少有五十二个节日,没有错,每个主日我们一起的聚集都应当是一次庆典,是一次记念和回忆我们蒙拯救并得享恩典中的荣耀之庆祝。而上帝并不因此而满足,因为在将要到来的永恒中,在新天新地,将是永远的庆典之日。因为那时“……不再用日月光照,而且不再有黑夜了……”(参看启示录廿一、廿二章)
节日是美好关系(koinwni,a)的彰显和完善。地上每一次节日的筵席都是天上永恒节日的预演。

旧约中与吃喝相关的教导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旧约中最为著名的篇章之一,诗篇二十三篇在犹太人、基督徒中都有伟大的影响。这首伟大的诗歌中用青草地和水边来形容上帝所赐的丰富祝福,草与水是吃与喝的物质,享受物质的食物会让人的身体得到满足,这种物质的丰富的象征成为安息在上帝里面蒙祂福佑的象征。当上帝成为我们的牧者的时候,我们将得到物质与心灵的满足与丰盛。盼望因为我们所享的丰盛,令我们最终得以渴望“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廿三6)。
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箴十七1),箴言中这类的话语又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仅仅追求了物质的丰盛,失却了友谊、团契与爱情是得不偿失的事情,甚至有时为了能够恢复正常的关系,有必要舍弃物质的丰富。属灵的、看不见的关系是超过可见的物质的食物(物质)。中国古人曾记载了仁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无论后人是如何评说,我们的祖先已经提醒我们“人活着并不是为了食物”的道理,当关系出了问题的时候,甚至我们可以舍弃养生的食物。这对于物质至上的群体来说,不是最好的提醒吗?如果物质的丰盛只是带来更多的争吵与矛盾,那还不如过一个“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生活。
旧约中类似有关吃喝的教训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但从这些教导中都可以找出同样的原则,那就是地上的吃喝不只是简单的养生需要,而代表了关系(koinwni,a,人与神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1]  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
[2] 在此大家可再来默想耶稣当年所讲的那个比喻的伟大内涵:那个朋友夜间来敲门,求三块饼,为了要接待到访的朋友。(路十一5-8
[3] 当今犹太人仍然坚持一个系列的仪式来庆祝逾越节。具体可参看本书的附录。
[4] 当然了,旧约的割礼和新约的洗礼都是在“个人”里面的圣礼。
[5] 今天犹太人将逾越节的家宴称为Seder,仍然遵守旧老的程序,在家宴过程中回忆和纪念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在埃及所经过的救赎。而且每次Seder都是以等候弥赛亚的来临结束的。请参看附录。
[6] 参看《出埃及记》廿五章,三十章。
[7] 生命是在血里面。(创九4-5
[8] 特别是平日在教会里面一脸严肃的牧师、传道更要好好抓住节日的机会,让人们对你并且对你所传扬的信息有全新的认识和体认。
未完待续。。。。。(欢迎您留下您的意见和建议!)

2 comments:

  1. 此书在2009年已经成型,若您想要索取此书,请留言或发邮件给我。

    作者谨识

    ReplyDelete
  2. 此书刚刚出版,您可以在网上定购包括电子书的版本。也可以与作者本人联系。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