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7, 2012

夜话圣经之-《创世记》第五章

第五章是很多初读圣经的人常常会跳过去的一章,因为这是一个家谱,结构很简单,就象流水帐一样。大约就是谁活了多少岁,然后生了谁,生了谁之后又话了多少年,他一生共活了多久。这里面没有什么戏剧性,我们要看什么?

其实这一章很有趣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本章的家谱并不简单。这里面所记录的只是赛特一脉,该隐一脉到拉麦之后就再没有记述。而当时人类已经开始在各处繁衍。独记赛特一脉,说明上帝所关注的是那些属祂的子民。整本圣经,并没有涉及所有的族裔。虽然有人希图发现“中国人”在圣经中的记载,同时别的民族也在做同样的寻索;如果有一天,听到说韩国人是迷失的十个犹太支派,我是不会太惊讶的。但在这一章已经明明地告诉我们,圣经并不是人类学的手册,而是上帝心意的表达,上帝透过圣经告诉我们祂所关切的是那些求告上帝之名的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祂认识每一个人,但圣经告诉我们那些属于上帝的儿女们,他们的头发上帝都亲自数过的。说明神的心还是在那些爱慕主显现的人身上!

第二,这个家谱的时间跨度是很大的,差不多两千年。固然有一个可能,就是希伯来文中的父和父家是互用的,因此某一个人可能是另一个人的父亲也可能是他的祖父。若真的如此,第五章所涵盖的年代跨度只能更广而不是更短。不要忘记这段两千年上古的历史没有留下更多的参考和文献,只有圣经提供了这个准确的记录,但仍然还是不是很清楚的。另要注意是挪亚时代的洪水,彻底地隔离了上古与列祖时代的文化。

第三,人类的寿命问题。这是当今我们看到这些经文时自然会出现的问题。今天人类的寿命是七十、八十岁,为什么上古之人会话九百岁?
这里有很多因素是必须注意的。首先是上帝要人能活得长久。如果没有亚当的堕落事件,人类是可以一直活下去的。因此,虽然上古之人比我们长寿,但与上帝原初的定旨相比还是短暂的。
在当时的自然环境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洪水之前的世界,是一个非常温暖适宜的环境,让人和各种动物可以自然的成长。蜥蜴类还有象海龟这样的动物,它们的生长是没有极限的,当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米长的蜥蜴还有两米立方以上的海龟。而象恐龙这样的生物是具有蜥蜴类的特点,它们能够成长成为巨兽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的。

对于人类来说,那个时代,人类在安舒的环境中,每个人的基因系统都是完美的。不久前有一个医学家说过,如果能够解决人类基因的问题,人类可以长久活下去。没有天然的疾病,也没有污染和宇宙射线的伤害,没有流行的病毒。这些都给上古之人的长寿提供了资源。

第四,长寿的人,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画面?
长寿是很奇妙,但我们会想到什么?比寿命更重要的是什么?是人的心智。这是往往读圣经的人所忽略的地方。

让我们好好设想一下:一个博士大约需要廿年左右的训练,如果是七岁开始读书,那么最年轻的博士大约廿七岁;然后这个博士工作五十年,到七十七岁退休。那么如果他足够刻苦,应当成为他所研究的领域中的专家,甚至得到诺贝尔奖。然后,他的生命就结束了。一个人活一百年,能够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无论是在政治、科研、艺术、文化,任何一个人类活动的领域,如果给我们一百年的时候去学习、研究,我们一定都会成为“专家”。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整个星球的人类都平均有六百年七百年甚至九百年的寿命,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昏睡百年哟!

对于我来说,看到这第五章以后,很多今天的世界未解之迷就都不再是迷了。考古学家常常会发现一些上古时代超然的古迹,建筑、地理、科学,甚至包括全球发现的多处上古时代的核设施遗址。人们猜想会不会是“外星人”在古代到过地球的结果。但是,如果这个星球上生活的人都是七八百岁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所有的人都是长寿的人,他们以今天的标准来说可算是都“成了精了”。这样的一个时代,又加上统一的语言;那就没有任何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想过。反正我是想过,如果再活五百年,并且是健康有活力的五百年,那我会周游列国,遍访各地的智者、名家;学习各种知识;甚至会设计自己的时间机器或是星迹之门。。。。。

如果能活五百年,每个人,那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当然会有令人惊叹的可能,更有令人毁灭的可能!



Friday, December 14, 2012

诸天述说

诸天述说
2012年12月13日
歌珊圣经班留影

昨天下午,我们的聚会设在了医院的病房里,由小杨弟兄主讲。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当年主耶稣诞生的历史。

下面是一些概要:

东方的博士们看到什么样的星,吸引他们到巴勒斯坦来朝拜耶稣呢?
因为有了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可以计算和模拟两千年前的星空,结果我们发现的是在主前七年,土星和木星交汇于双鱼座,在前后最少一年半的时间里,一直在双鱼座内运行。在主前七前的三月、六月和九月分别是最亮的时段。从星空中推算的结果,耶稣应当是生于主前七年,月份有三个可能,但一定不是冬天。所以婴孩包着布放在马槽里不是不合常理的事情。

我们今天所定的公元元年,就是耶稣纪年是在主后三百多年时,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的推算结果。当时的误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反过来,如果那时就算得很准了,到是会让我们怀疑历史的真实性了。史学研究中,往往最不确实的反而是最可靠的,这种吊诡聪明人一下子就会明白。

耶稣出生于平凡人家,无人记录他的生日,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教会历史的前三百年一直是在逼迫中渡过的,所以没有人去保留这些历史资料也是自然的。在逼迫中的教会是更加专注在基督的苦难和永恒的审判,他们的信仰视线是前瞻而不是回顾性的。直到教会合法化,公开在社会上立足以后,才渐渐将信仰的完整性显明出来。

东方的博士(星象家)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三个可能,波斯、中国、印度
传统上多认为是波斯人,所以当年穆斯林占领圣地时,虽然拆毁了很多犹太的建筑,但在伯利恒的“主诞堂”却被保留了下来,因为在主诞堂里面的镶嵌画所描述的是波斯人来拜耶稣。
中国的可能不是没有,但从星象学的发展来看,中国西汉时对于星象并不热忠,更多的是易数的推排。
印度的占星学在古时是很发达的,但小杨说需要再看看古印度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解读星象的。

星象家们看到了什么会让他们起程去拜“犹太之王”呢?
(就我的回忆,小杨是这样讲的)土星是象征的苦难,而木星是象征兄弟的友谊,而友谊是需要很多的话语(交流)来建立起来的。所以土木交汇时,表示着世界上众人因着某人所经受的苦难重新成为朋友,并且这个人会留下让众生彼此相爱的“话语”。
双鱼座是以色列人的星座。在主前七年的星空里,告诉那些东方的星象家们,有一位以色列的王来到,他要承受痛苦,却将人类带回到彼此相爱的友谊之中,他要将他的话留在人间,让人类不再彼此为敌,而成为朋友。这是一位带来永远和平的君王。

时差:
博士们看到耶稣的星是主前七年,他们一路从东方走到耶路撒冷大约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小杨认为一年半是合理的时段,因为土木交汇于双鱼座的全部过程是一年半)。
所以圣诞节的故事里面,牧养人在野地里听见天使的歌声,并到马棚里看见在马槽里的耶稣应当是主前七年的某一天。
牧养人已经在野地放羊了,说明野地里面已经有了青草,不是冬天。

差不多一年半之后,博士们再见到耶稣时,耶稣已经快两岁了,并且圣经明明地说,他们是在房子里面朝拜耶稣。

博士是几位,其实圣经也没有讲,因为有三种礼物献上,所以才被传统解读为三个博士。

希律:
大希律是死于主前四年的三月,所以他如果在主前五年见到博士们,并杀害伯利恒城内两岁以里的婴孩,就是可能并合理的事情了。伯利恒在当时只能算是个小小的村镇,两岁以里的婴孩也绝不会很多,所以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的记录。不要忘记大希律在历史上有名的地方,就是亲手杀死了好几个自己的亲儿子,因为他们要谋求他的王位。罗马的凯撒亚古士都曾经这样评价希律“做他的猪也好过做他的儿子”;因为归化犹太教的希律是不吃猪肉的,所以猪在他的家中都可以安心存活。

圣诞节
12月25日原是希腊罗马文化中庆祝太阳神阿波罗的生日,主后三世纪,整个帝国归化了基督教,但人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假期。
面对传统,基督徒有几个可能的选择:
一、回避。完全不顾传统,照自己的信念去生活;
二、接受。明知传统文化中很多是敌挡上帝的,却仍然尊行;如两百年前中国祭祖的问题。
三、转化。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上转化,使异教的传统变成基督教信仰的表达机会,这就是今天的圣诞节。

曾经有一些华人教会的负责人,明明地禁止基督徒过圣诞节,不只是禁止任何“圣诞老人”的图像,甚至象征生命的绿色圣诞树也在禁止之列,这就是第一种态度的代表。

其实,任何事最为重要的就是解读、传讲和介绍。真理是越辩越明的。给人时间和机会,鼓励大家去思考,最后聪明人总是会被真理所俘获的!

PS:圣诞老人,是希腊教会里的一位牧师,原名叫尼古拉斯,他在冬天去探访信徒的家庭,象很多牧师一样,带小礼物给小朋友。后来教会历史称他为“圣人”,就是圣-尼古拉斯。然后再经过北欧,最后进入英语世界,就成了Santa Claus。再到中文被意译为:圣诞老人了。

小杨分享之后,我所想起来的只有诗篇十九篇中的经文:

1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
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2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
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
3无言无语,
也无声音可听。
4它的量带通遍天下,
它的言语传到地极。


这里的诸天述说已经不只是一种诗境,而是在自然世界中上帝普遍启示的呼声。不是上帝不存在,而是我们心灵里面的“收音机”从没有放在正确的波段。

是以为记


宫牧师
2012年12月14日晨

Thursday, November 22, 2012

新书上架之《相通的圣礼》

新书上架之《相通的圣礼》
针对大陆和北美华人教会之需要,全面阐述基督教圣餐礼之专著,本于圣经、历史与教会实际之运作,具理论与实用之价值。

有 陈彪 牧师之中肯的推介

适于:教会牧者长执、神学生以及追求成圣之基督圣徒

开始接受预订
中文简体,美国出版
软皮儿$19.99
硬皮儿$29.99 (书店零售价)

直接与作者联系可有20%折扣(运费另算)










“我信圣徒相通”——陈彪牧师的序言

作书迷的专爱读书品味,作球迷的喜爱以球会友。这让人联想到上帝 在基督里,正是用圣言重生养育他的儿女,用圣礼将普世教会分别为圣、彼此相交。在普世华人教会被兴起的世纪,我们与各族各方历时历代的众圣徒一道,组成上帝之家、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圣灵的居所。随着华人教会开始走向成熟,力图成为参与上帝扩展他国度的器皿时,教会开始重视基督教会的大公本质,甚至在教会观上都自觉的坚持改教家倡导的真教会三大标记,圣道、圣礼和圣纪。

然而,对圣经中的圣徒相交,早期教会信经中阐述的“我信圣徒就相通”, 我们的认知和实践就显得相当微弱。观看华人基督教的属灵书籍和神学作品中,的确很少见到论述圣礼部分专论和实践。如果有的话,它们只会出现在系统神学中,而不是融会贯通地从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牧养性的教会神学。

为此,感谢上帝,得到宫牧师在这方面的新作,就先睹为快。因为在这方面,我的书架上只有英文书籍。很兴奋,看到当年北美归正学院的同窗,给华人教会,特别是中国大陆教会奉献上的这份礼物。我很荣幸有机会把它介绍给我们的读者和主内肢体。

我十分欣赏作者对本书的起名《相通的圣礼》。在古希腊版本的使徒信经中,相通这个词是κοινωνία(koinonia),圣经使用这个词通常是指存在于教会肢体之间的团契,尤其是通过在基督里与上帝的联合。在有形教会的处境下,主餐和洗礼是唯独的两个新约圣礼。有形教会的圣徒相通有许多方面,比如,恩典途径,属灵恩赐和物质分享等等。虽然上帝使用很多途径施恩给我们,包括灾祸、患难、信心、施舍和团契本身。但是,传统上,神学家们尤其注重三个特殊的恩典途径:圣道,圣礼(洗礼和圣餐)和祷告(见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第88问答)。普遍而言,华人教会在这三个方面是重视两头圣道和祷告,却遗憾地忽视了中间的圣礼。

本书在结构上,是以圣经和历史互为经纬线,并针对目前更正教会、特别是华人教会的处境有中肯的评估和应用。内容上不仅简明扼要,更是血有肉。其行文风格如同作者的作画一般,有许多亮点。本书的开始是以圣经神学、救恩历史的发展为进路,从堕落后吃的演化,到救赎圣约中圣餐的旧约背景和发展,最后如何成就在耶稣基督这个逾越节的羔羊身上。新约教会对耶稣设立圣餐的忠心执行和解释,就成了当今教会使用这个蒙恩途径的标准。第二部分阐述了教会历史上,大公教会(天主教、东正教和更正教)对圣餐的不同理解和实施。虽然作者是以更正教中改革宗对圣经对圣餐意义和实施为立场,却不乏于其他传统的互动和公正的评估。结语部分中,不光再度提醒读者按照圣经实施圣餐的诸般益处,更是提供了一个可执行的圣餐实施建议和问答,十分具体。

因此,这必然会丰富具有福音信仰、却来自不同传统和影响的教会,依据圣经,恢复圣礼特别是圣餐在教会生活中应当有的地位和功用。让长久被忽视和遗忘,甚至在我们的无知中,被践踏和违背的、使众圣徒“相通的圣礼”,恢复到上帝设立圣礼的旨意中,“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κοινωνία),擘饼(ἄρτος) ,祈祷”(徒2.42),直到主耶稣基督再来的日子。让我们如同作者一样,对于‘圣餐礼’的认识和体验,一同“走过从漠视、循理到了解、体会并最终被感动得过程。”

你若是基督徒,《相通的圣礼》就是上帝为你预备的一个深入浅出天粮,出自牧者之手, 帮助你每次领受圣参时,全身心享受着奇妙圣礼带给你与基督联合的丰富福分;若你是教会长执,神学生,宣教士,牧者和神学工作者,这本在中文神学和教牧中少有的讲论圣餐的好书,应当是你个人和教会必备可少的藏书,有效地帮助你加深理解圣餐的含义和善用这蒙恩的途径,并在服侍教会中成为众人的祝福。

陈彪牧师(美国佛州奥兰多华人福音教会)

作者自序
关于这个书名
希腊文koinwni,a(音译为:科伊欧尼亚,koinonia)有许多意义,在圣经中出现了多次,而我们中文圣经在翻译的时候根据前后文理或者译成“交通”、“相交”、“相通”、“团契”或“共同领受”等等[1],因为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丰富,并且对应的中译很多,若只选其中一、二无法让人找回原词全部的意义,所以最后决定将希腊原文直接交给读者。希望读者看到这个名词的时候能体会到其全面而丰厚的含义,进而才能不受制于译文词句的限制,感受到圣餐——这独特圣礼的深意。
为何要刻意拿出希腊文来呢?为了避免读者误会为是作者在此故弄玄虚,所以需要特别的解说。我们华人教会有一个热爱圣经的好传统,前辈们在教会中尽量避免使用任何非圣经的词汇。在我们将讨论和思考的“基督徒圣餐礼”上,我们的前辈们坚持只以圣经中出现过的词语来讲述这项圣礼,所以就出现了“擘饼”“主的晚餐”“主的桌子”“纪念主”“主餐”这些词。对于“圣餐”这个词却大力避免,认为这个词没有出现于圣经之中,甚至认为是“公会”留下来的坏传统加以拒绝和否定。那实际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这里确实是有一个译词上的困难。因为中文的“圣餐”一词是译自英文的The Holy Communion,而英文中的communion在圣经中多次出现过,就是这里的希腊词koinwni,a,英文的communion基本上是反映了希腊词的原义,可惜目前对应的中译并未能表达出英文或希腊文的原意,我们又不能拿出一个更好的、更准确并且被众人所接纳和认可的中文词来对应它。无论是koinwni,a还是communion都注重和表达了“交通、契合”的本意与根源。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了很多次[2],所以决不是一个“非圣经”的词[3]。如果读者能够最终抓住这个“交通与契合”的意义,那也算是实现了笔者提笔作书的初衷了。
有趣的是,如果打开英文字典找到“Com….”系列的单词都会找到有关交流、共享和团契的意义。如:communication,交通;communism,共产主义;commandment,盟约;commander,统帅、司令。在网络时代更是随处可见的“.com”不断地提醒我们交流与共享的理念。严格来说,基督徒的“圣餐”就是“那神圣的契合(的聚会)”。具体关于名词与历史的因由,读者将会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圣餐礼的“神圣性”不是来自特别的行式或咒语式的祈祷,“神圣”是上帝本体的特征,上帝所到之地就是圣地,人能够进入这神圣唯一的就是透过耶稣基督的救赎和祂所启示的“圣道”。主所定下可以展现圣道的礼仪,就是“圣礼”;而只有当圣道被解明的情况下,圣礼才会显示它的功效。
基督徒圣餐礼并不是简单的餐会,而是在希腊文和英文中所表示的“那神圣的相通”,是基督徒透过“圣道”与上帝、与其他圣徒之间契合的最为重要的圣礼。当然有人以为用这个“神圣的团契”似乎包含了太广的意义,其实不只是在本书中要讨论的“圣餐礼”,所有教会的聚会都是基督徒本着圣道透过信心得以与上帝、与圣徒之间的“神圣的团契”,而圣餐做为“那”(The)——神圣的团契,应当是教会一切活动、聚会、团契的根源,而做为教会所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团契、聚会甚至是奉献和善行都是“那神圣团契”的延续。所以“圣餐”做为koinwni,a,是在一切教会活动中最核心、最重要、最神圣的“-神圣-团契”(The-Holy-Communion)。我们甚至可以很强烈地说:只有当一个基督徒组成的团体正式开始举行“圣餐礼”的时候,那个团体才可以被称为“教会”,“圣餐”成为可见教会存在的标记[4]
华人教会不知道是因为译名的原因或是对忽视历史的原因,总体上对于这项圣礼缺乏必要的重视,或者对此有近乎畸形的偏执。对这项圣礼全面、平和的认识是我们正在成长中的华人教会最为迫切的需要。
为了便于阅读,在本书中我选择沿用传统的名词“圣餐”以对应koinwni,a这个词。我们会透过《圣经》——上帝无误而全备的话语,包括旧约与新约来了解“圣餐礼”的前前后后,然后要看看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贤前辈们又是如何理解和遵行圣餐礼的,透过本书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体会“那神圣的相通”的奥义。




作者谨识
庚寅正月初五,于迈阿密


[1] 个别的地方也会被译为“捐助”、“礼物”,可见一个希腊词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理中会有许多种可能的翻译。
[2] 虽然我不喜欢用这种“统计学”的方式解经,但提供一个数字应当是不为过分的。在希腊文新约中koinwni,a做为基本格式出现了大约十九次,而其变化格式出现的次数就更多了。
[3] 其实没有出现在圣经里的词也不一定是“非圣经”的,如“三位一体”。
[4] 可参阅《比利时信条》、《海德堡要理问答》、《威敏斯特要理问答》等等更正教基础的信仰文件。



新书上架-《以斯帖记释义》



新书上架之:《以斯帖记释义》


以十几年前在“归正学院”时的作业论文为基础,经过十几年的打造精炼,本于宗教改革“唯独圣经”之精神,对于圣经中最独特的书卷之诠释和解说。非晦涩之学术著作,而是灵修默想之帮助。针对廿一世纪“忙碌”之基督徒有特别的提醒,帮助我们发现上帝的作为如何显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之中。



末后作者将次经中的《以斯帖记补篇》全文译出,使读者可以与正典进行比较,实际发现正典之独特与超然性。

适于:热爱圣经并相信六十六卷圣经都是上帝之独一启示的基督徒阅读,也是神学生最容易的参考书。


目前开始接受预定,请与作者联系。或者直接与出版社接洽。







引言:

笔者不是旧约学者,更不是做为神学专家;只是一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见证那古老福音的基督徒。所以无意将这本小册变成学术化的论述,却是希望为身边每日奔波在各自岗位中的肢体提供一本简单的小册,让我们得以发现并进入圣经话语的奇妙(特别是相对陌生的《旧约》部分),透过默想那些古老的经卷,汲取天上的智慧和力量,可以胜过繁忙生活对我们灵性的扰害。在《以斯帖记》中自隐的上帝,恰好可以回应这个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正当我们每日被太多的“信息与数据”占领的时候,最先从我们视野中逝去的是上帝的踪迹,是对上帝同在的敏觉;《以斯帖记》这古老的书卷却恰恰可以回应这个时代的迷盲。透过这卷书让我们可以醒觉到那位超越的上帝正如何临在于每日平凡的生活;不是上帝离我们远了,而是我们自己没有回到祂的面前。愿主给我们有属天的眼光,能够随时抓住神的同在。愿众圣徒都能本于圣经,以超然的信心继续地行走在由主基督以祂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开通的正路。
耶稣基督曾经责备那些精通圣经和希伯来原文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说:你们查考圣经(注:特指《旧约》部分),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约翰福音 39-40)。
主耶稣复活以后,祂特别开了门徒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路加福音 廿四45)。这里所说的《圣经》当然是特指我们今天手中的《旧约》部分(那时《新约圣经》尚未开始撰写)。
在第一次耶路撒冷大会时,雅各为外邦的基督徒约定了基本的生活规则,在那次大会中他们所依据同样还是圣经的旧约部分(徒十五章)。
邵晨光牧师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旧约圣经就失去了了解上帝78.9%的启示(从数量和页码上的计算)。加尔文对于新旧约之间的关系亦做了最为简要却明晰的说明“旧约隐藏新约,新约显明和解释旧约”。只有新约没有旧约令人无法看清神启示之道的全貌;同样,只有旧约没有新约就落在宗教的法典和仪文之中,不能明白神真正的心意和启示,正如当年的犹太文士和法利赛人,正是他们将基督耶稣钉在了十字架上。新约、旧约放在一起才是一本《圣经》,全本的《圣经》都是“上帝的话”,都需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了解、学习和默想的。对于多读新约的基督徒而言,阅读旧约圣经,认识它、默想它从中得见上帝全面完整的启示是大为必要的。
那真理的圣灵,就是基督复活升天以后差来的那位保惠师,也是启示下旧约与新约的灵,必然会引导众圣徒进入一切的真理与丰富。

阅读建议:
因为篇幅以及版权问题,我们没有将全本《以斯帖记》的经文列印出来,本书是根据《以斯帖记》的结构铺陈而成,是为了配合大家的圣经阅读,所以最好不要做为单本阅读,而是与圣经同读。并且绝不可忘记的是,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取代《圣经》本身的地位。
其二,此书是笔者个人对《以斯帖记》的默想,为了了解以斯帖记的全貌,所以补充了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但仍然不认为是一本学术书藉,而是灵修笔记。也许可以引发读者同样的灵感,那就是全然是圣灵亲自的做为了。因为我们都在圣灵保惠师的引导带领之下,都是从神和教会以及众脚体中渐渐领受了神的恩和智慧的。
若透过这样的学习,让我们学会“得力在乎平静安稳,我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以赛亚书)的属灵秘诀,笔者将大大感谢天父上帝!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带上您的笔和记事本,离开喧嚣的日常生活,每日找出一段“私人”的空间,亲近主,让主的灵亲自向你讲话,透过圣经以及我们对圣经的反省、思考和默想!
愿基督的馨香显在圣民的会中,阿门!

祷告:
天父上帝,求你赐下智慧与启示的灵,使你的话语向我们解开,开启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众人都真正的知道你、认识你;从而我们跟随你、事奉你不是盲从无定的。父阿!愿你的恩手帮扶每一位在真理路上的朝圣者。我们祈望您的祝福,也听凭您的安排,使我们不白站地土!愿你的名因我们得荣耀(因你本是荣耀的)!愿你的子民因你话得安息(Shalom),直到永远。因主基督耶稣的名,阿门!


                                                      宫景耀  牧师
20011221
初稿于大雪纷飞的津沽

Tuesday, November 6, 2012

”人格分裂“的基督徒:


”人格分裂“的基督徒:

一、一个基督徒说我们要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他的意思是在参与政治的时候,不必以信仰为判断的原则);

二、然后,他们又说,我们要选择一个更合乎圣经伦理的人为政治领袖;(这时他们的做法已经否定了前一个预设)

三、当人提醒他这个政客不是基督徒,并且根据基督教教义来看,是个完全背离基督教信仰的异端时,他们又说”政教分离“,不能用宗教来决定政治。(这又是对第二点的否定)


于是他们就进入了一个逻辑的自我循环中去了。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来看,对自我和自我的人格定位不清,是最重的也是最难治愈的精神病。


可怕的是那些已经”人格分裂“的人还自以为是非常正常的基督徒!


晕啊,真晕!!


不知道这个国家的基督徒还有没有救,再等一天吧!

Monday, August 27, 2012

夜话圣经之-《创世记》第四章

带着上帝的应许,亚当和夏娃离开了伊甸园。地上艰难的生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盼望。

当该隐出生的时候,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亚当说了什么,实际上当他面对上帝的责问之后就从此沉默了。而此时,夏娃却开口说“上帝使我得了一个男儿”;她为何要这样开口发言呢?因为她带着上帝的应许活着,上帝说“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所以她现在看到了一位“女人的后裔”,她希望在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上帝应许的实现,希望亲眼看到蛇的头被践踏。但该隐仍然是亚当的后裔,是亚当与夏娃共同生了该隐。

四千年后,在伯利恒的马棚里面出生的“男儿”,才是所应许的那位“女人的后裔”,因为祂是从童女马利亚而生,当马利亚怀孕生子的时候,还是个从未与男人同房过的童女;她的孕是从圣灵来的,是上帝亲自行的神迹,这要实际在伊甸园的应许。

该隐之后夏娃又得了一个儿子,叫亚伯。人类第一个家庭开始了;而这个开始却是无数个悲剧的开始。


“因着信,亚伯比该隐献上更美的祭品给 神;借着这信心,他被 神称许为义人,这是 神指着他的礼物所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借着信仍然说话。” (希伯来书十一章4 节)


该隐的祭与亚伯的祭

在耶和华圣殿中不只是血祭、牺牲祭,也有素祭;所以首先问题不在于是献上了什么,这是大多人专注的地方,很多人认为上帝不喜欢该隐的祭,是因为他献的不是上帝喜欢的。但在这里的根源并不是他们那天献上了什么祭,而是在希伯来书所强调的,有没有“信心”在这些奉献的后面做为一个支持。亚伯的祭是凭信心献上的,这是上帝喜悦亚伯的根本原因。

抓住这个重点之后,再回头对他们的祭牲进行比较。圣经告诉我们,人类开始吃肉是自挪亚之后,而亚伯是比挪亚要早近两千年的历史,从而我们可以想到的是,亚伯专心养羊,决不是为了饮食或衣服,因为那时没有肉类的市场,亚伯选择的不是一个职业,而信心的生活,他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服务于他的信仰;所以他放羊只是为了向上帝献祭的准备,并不只是他在献祭那一天显示了他的信心,而是他整个的人生都是信心的表显。

亚伯献血祭的知识自然是来自亚当与夏娃的。当亚当与夏娃离开伊甸的时候,上帝为他们准备了皮衣,他们亲眼看见什么是死亡,看见罪带来之流血的代价。所以亚伯的信,不是无缘故来的,而是经过前辈的教导和亲自的学习而来,不是直觉更不是迷信,是有历史传承的信仰。总之亚伯之信心决不只是显在他献祭那个的行动上,而是在此之前他全人的生活,从思想、行动到心灵的信心。

这是全本圣经第一次提到献祭的事情,对于各种上古文明就会发现,各地的古人都有以牺牲祭天的传统,只是到了晚期才渐渐发明出了许多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出来的。孔子说过“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在中国没有“宗教”之先,我们的先祖都是用最为简单的也是最合乎圣经的模式向上天献祭的。

从亚伯的祭中,我们明白的是上帝不看外表,而是看内心;所以如果基督徒只是在礼拜天的时候“表现为”基督徒,而他的信仰并没有深入到他的心灵、思想和生活的话,那他就并不是一个真正对上帝有信心的基督徒。而这个全人的信仰才是亚伯得上帝喜悦的根源。信心与行动是分不开的,真信心一定会带来具体的甚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行动。

在英语中的offering一词可以翻译为献祭,也可以翻译为礼拜时的金钱奉献;说到金钱的奉献,是如今很多基督徒回避的话题,因为我们是白白地得到救恩,所以传道人不愿意提到金钱奉献的事情,甚至有些牧者更改了圣经的教导,对信徒说:如果你不愿意奉献金钱,可以用其他的形式来服务教会服务人群,那也是你的“奉献”。这种误导对于基督徒信仰的成长是大为有害的。因为是教导人用“其他”的方式来回避自己当尽的责任。
当我们发现奉献与献祭是同一个词的时候,就会注意到一个事实,该隐就是用自己的理解来献上他自己想献的东西,并不是上帝要他献的,他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献出来,决定他献祭的不是上帝的教训而是自己的喜好。如今很多基督徒对于金钱的奉献也是用同样的态度来处理,虽然表面上与当年该隐献祭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但那个内在的心思和态度却是完全相同的。

冯伟牧师曾经说过,在金钱奉献的事上,是所有事奉中最最不会参假的,是最“实在的”见证。许多基督徒可以在公众面前表演得非常爱主、属灵,却不甘愿奉献一分钱出来,看不到他们定期奉献的记录,这样的基督徒起码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基督徒,因为我们没有权力去定罪任何一位自称为基督徒的人。也有很多基督徒默默地事奉主,他们可能没有什么恩赐,不会表现自己,但他们的奉献是他们最好的公开见证。我们今天向上帝献的祭是什么样的祭呢?看看我们的行动就知道我们的信心多少;看看我们从神那得到的赦免有多少。

圣经没有讲亚伯的生平,但仅从他献祭一事就可以知道他整个的以神为中心的信仰;同样,谁也不会去做“宗教警察”每天跟在你的身后看看你是不是一个照神的原则生活的人,但在主日礼拜时,你的奉献所表显出来的是你一周的生活与信仰;反过来,你的奉献也让你的生活、信仰和工作再次得到上帝的祝福和认可。


该隐的嫉妒

让该隐决定杀害亚伯的原因,是他心中的嫉妒。当他发现他不如他的弟弟的时候,并没有去反省自己失败在什么地方,反而怨毒比他好的弟弟,并且最终决定杀掉自己的亲兄弟。

这里面看到几点:
一、亚伯并没有争强好胜的心,他只是做了他本份内的事,并且是照着他对真理的领受而行;而该隐的问题就是在于他没有尽心去事奉神。
二、当该隐看到比自己好的弟弟的时候,他所想的是“除掉他”,这样就不会再有比较了;
三、亚伯是第一个死去的人,并且是非正常死亡;
四、该隐从内心的变化转变成实际的行动,羡慕、嫉妒、恨,最后是杀人。

耶稣说恨人就等 于杀人,因为恨人是杀人的直接动机。罪人的特点就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人的自私正在于此。我们在一起就是不断的比较、不断地给人打分数。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嘲笑他们,看来比自己强的,就嫉妒恨,用各种手段去伤害让他们觉得自卑的人。

该隐成了人类的第一个杀人犯。


亚伯的血
义人亚伯死了之后,他的生命之血就在上帝面前控告他的兄弟,因为是他的兄弟杀了他。
同样是生命之血,在四千年后,从十字架上所发出的声音是“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并不晓得。所以,再次看到义人的血以及道成肉身之耶稣的宝血;这里面的区别是满大的。

可以说人类的历史一直在寻找正义,为了给义人申冤,不断引发了各种的战争。每次战争的发动都是为了“正义”,但每次战争的结束都看不到什么“正义”。恶人杀了义人,于是众人就用更为残暴的方式去除掉恶人,一个恶人除掉了,但人心中的恶却被唤醒。每次大战结束都会有一段社会公众道德的堕落期。这百年来的历史是完全可以追溯的。一战的结束,唤醒了民族主义,成了二战的精神基础;二战结束了,带来的是“个人主义”,单以美国而言,二战之后的一代人,是信仰彻底垮台的一代;他们不再受传统的约束,任意而行,等到这一代人开始老迈并悔改的时候,他们的子女却带来六十年代的希皮运动,性、毒品、自由等等毒害的不只是一代的婴儿潮。这一代人长大以后,他们所领导的媒体、文化和政治理念又开始向世界推广。到今天我们还是没有能够走出二战后的遗毒,没有回归真正的古典和正统。

亚伯的血所呼唤的正义,并不能根本解决人类的问题。上帝成了该隐的保护,协助他逃跑;这就说明了这正义的呼声是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实现的。因为罪人的“正义”本身也是受了罪的玷污。

上帝给了该隐什么样的记号呢?我们不知道,这也许成为各种附号学家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不过这个附号一定是与上帝的恩典有关的。罪在哪里,恩典就在那里显多。
是的,恩典二字用另一个词来说就是“不公平”。因为所有得到恩典的人都是不应该得到的人,而对于该得到的人来说那也不再可以称为“恩典”了。神的奥秘也正在于此。自以为义的人因此就会生出杀掉上帝的心,因为他们总是认为“正义”是在自己的心中。

当你看到这里,因为上帝包庇该隐这个杀人犯而产生对上帝的不满时,在你的心中就已经立起了一个十字架;该隐四千年后的巴勒斯坦,一些自以为义的人将道成肉身的上帝钉在了十字架上,你当时不在,如果当时你在也在场,那你也一定会高呼“钉他十字架”的。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基督的血所讲述的,才完全解决了亚伯的问题。因为他们都不晓得。不晓得上帝的心意。正义是愿于上帝的,但也只有回到上帝自己里面才能得到最终的解决。只有亚伯的血,我们就永永远远也不晓得上帝是谁,上帝的心意,上帝的做为。感谢上帝,在基督的血里面,我们才能真正的明白。慈爱、忧愁和血并流......

(写到这里的时候,刚刚好在一日之内中国和美国都出现了针对少儿的杀戮事件,中国的河南一人以刀刺伤22人,主要是儿童,美国康乃迪克州一人以枪杀害27人,其中20人是儿童。这些孩子们的血所讲述的是什么声音,不知道读者是否能够听得出来。所罗门说:日光之下没有新事。当亚伯倒在田间时,是第一次,什么时候是最后一次呢?)


从该隐到拉麦
该隐仍然是得了一个印记,恩典的印记,上帝保存他的性命。他又归回上帝给人类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一养众多,遍满地面。但问题是,一个离开了神同在的罪人,虽然有神的恩典继续使他可以存活,但他的后代却与他一样生在没有方向的人生中。他们的存在是没有永恒的方向和目标的,所以他们的主就是他们自己,他们一生努力所要服务的还是他们自己。

自亚当开始,到第七代人,就有一个代表,叫拉麦,他一生留下一句话。(注意:在圣经中能够留下一言半语已经是很不简单的事情了。)
而他所留下的话是极为代表性地显示了一个自我中心的人格。他是第一个,也是带头破坏了上帝所设立之一夫一妻的原则,娶了两个太太,并为之自豪。他的眼中没有别人,而他的太太是他个人世界中的听众和支持者。太阳、月亮和众星都要围着他转。如果有什么人不能令他满意,没有服在他的设计之下,他就会用强烈的手段去报负。
当你看到这里,你会怎么想?如果全世界充满了这样的人,那人类还能存在下去么?人类还有没有盼望?

赛特和以挪士
一个新的族裔的开始。代替亚伯,并承继亚伯的敬虔。先是赛特,然后以挪士带来人类第一波的信仰回归运动。
什么是复兴?就是人们聚在一起开始求告耶和华的名!






2012年12月17日



Thursday, August 23, 2012

夜话圣经之-《创世记》第三章

第三章,如今很多小朋友都熟悉的故事,但却被大人所忽略,甚至当做是远古的“神话”。

但有那一个神话能够 这么清楚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呢?

有时人在地上的年日的加增和阅历,并不一定带来真知;反而小朋友能明白的事情,成熟的大人们反而不明白,更为可悲的时,虽然不明白,却要加上很多的论证和理论来证明自己是如何的不明白。

蛇的出现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到底这个“蛇”是什么?其实如果只看经文并不明确,中文在这里没有什么特殊,但英文中在这里的蛇并不是人们普通意义上所说的蛇,希伯来文亦如此。不过,到底这个“蛇”是什么样的生物?与今天我们所见的,所理解的“蛇”的概念是不是一致?我不知道答案。因为第三章所记载的事件是人类始祖离开伊甸园之前的事情,其实语言和文字总是很有限的。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语言向几百年前的人描述现代的世界,那我们将会如何表达呢?比如汽车,如果有一个人穿越到了明朝,他将如何向当时的人介绍一种被今天的人称为“汽车”的东西呢?

反过来,在人类没有堕落之前的世界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我们不能明白和形象化的。
所以第三章的重点是交代了人类堕落的本质,这个本质到了今天并没有任何变化。而对于其中的记录,我们只有照着字面来接受和理解。

因为,这里的“蛇”一定与今天的“蛇”不一样,起码可以说,那时的“蛇”还没有“用肚子行走”;那么在伊甸园中的蛇是什么样子的呢?我的专业是绘画,也看了很多的画,但仍然无法知晓当时的“蛇”是什么样子的。(有人将之画成巨蟒,如米开郎基罗,也有人干脆画成了龙的样子)

同样的问题可以继续延伸下去,比如很多人都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理解成为苹果,对此我不需加以评论,因为那个果子只有亚当和夏娃见过。

“蛇”可以说话?!因此很多人说这不过是童话故事。于是有个歌唱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其实“蛇”说话也并不为奇,因为万物都是借着上帝的话造成的。今天如果我们能静心去听万物的声音,同样是可以发现很多美好信息的。宗教改革之后,很多的植物学家、昆虫学家、动物专家都出现了,自然科学是信仰的一种延伸和表达。因为在聆听自然的声音之后,总是会将我们的心灵带升入不同的境界。但是要小心的是,那个境界可能是真实和永恒的,也有可能是错误和迷乱的。

回到最为基础的问题,也是圣经中极常论到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话”,当我们看到蛇在说话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先问一问“什么是话?”呢?这些都是看似最简单却正是最深最复杂的问题。话是什么?当我们想到话的时候,是想到了声音、语句、平仄,或者是意义、内涵、思想。古人云“文以载道”,就是说文字和语言都是为了‘道’而服务的。这个“道”字,已经被我们东方人神秘化了,而这个神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抽离现实的过程;虽然我们的祖先也说“道冠古今”,但却并没有在世俗生活中把握住这个“道的运行”;反而当我们要求道的时候,或上高山,或退隐于世,“道”明显的是不在红尘之中的东西。但如果我们看圣经时,就会发现,圣经,特别是在希伯来与希腊文的原典中,与中国人所称做“道”的相对应的词就是“话”。所以,在创世记开始的时候,“上帝说”,这个说、言、话,就是上帝的道。道以言语的形式发动,并延续着道的创造和护理之工。而万物都是源自上帝的圣言,上帝的道;从而万物都是不断地在映射着上帝的道(那可称为“真话”的实体)。

诗篇中是这样说的:诸天诉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无言无语可听,但他的亮光(启示)却通遍天下。。。。

但是回到第三章,蛇在这里所言说的,却是一种对信仰的误导。它为何会这样?我还是要说,不知道,但圣经提供的答案是很明确的,就是它做为魔鬼的代言出现在人类的面前。为什么不是其他动物?不知道,不过今天的撒但教徒却是以一个古怪的羊头为撒但的画像。其实,上帝造的万物都是美好的,而任何的美好如果不正确地显示和讲述上帝的荣耀,就会成为撒但的中介。很多巫师喜欢各种不同的小动物,从猫到羊,他们利用神所创造的东西来抗拒上帝并伤害上帝的教会和子民。所以虽然伊甸园已经是往事,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今天仍然在用不同的形式继续重复着。因为所有的错谬都是基于对真理的歪曲,没有真理,甚至错谬也就不可能存在。如果不是上帝在创造中给了“那蛇”特别的才华,它也不可能出现在夏娃面前来歪曲真理了。

对了,圣经里面还有一次动物说话的记载,就是巴兰不听上帝的话时,他的驴都开口申冤。所以世间的万物天天都在用不同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上帝的奇妙。我们只是需要多留心一点。

蛇在此是用的引导法,它的引导是一个封闭的论证。我不想在这里讨论哲学的论证,有兴趣的大家可以从亚理斯多德开始去查找。在所有的循环论证里,最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前题”;蛇的“前题”是“上帝怕你吃了就和神一样”。这个前题在此却从未被实证过,或者说,夏娃的问题是根着蛇所提供的思绪定式去思考,并没有机会去先查证蛇的“前设”,甚至在不怀疑和反省的前题下已经自动地接受了“蛇”的前设。于是反叛的行动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如果当时夏娃质问蛇说:“你怎么知道你所说的是正确的?”结果就不再一样。因为蛇是无法回话这个问题的。蛇如果说“我已经吃过”那它就显示了已经背叛的本质;蛇如果说“我只是以为”,也显示它是要故意试探人的本质。说到这里,今天很多人不也同样落在这样的“思维定式”里面么?比如“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这样的理论,人们都是先选择“不怀疑”(当然很多情况下是不允许怀疑的),然后再找出各种的证据来证明这个不会怀疑的理论。

而以我个人的体会而言,人们相信上帝,也是一个“前设”,但这个“前设”却并不一定需要什么证据来证明。或者用古教父和古代印度修行者的话来说,如果你需要证明你是相信上帝的,那说明在骨子里你并没有真正相信祂。而如今基督教信仰最大的危机,也正是很多福音派人士自认为最有成就的地方,就是可以向不信的世界“证明有一位上帝的存在”。其实没有人是因为看了证明上帝的文章而信上帝的,大多数的人都是已经在心中冥冥地、隐隐地相信上帝的存在,甚至被上帝事领了,但却需要一个理性的说服力,这样的人反而是那些“证明上帝”的作品的最大受益人。不信的人,仍然是不信的,任何的证据都不能改变他们。

夏娃当年的问题也是这样,她对上帝的怀疑,在面对蛇的提问时尽情地显露出来了。甚至我们可以说,不是因为蛇的出现,夏娃才开始怀疑上帝的;而是因为蛇的出现,才“发掘”出了隐藏在她心里的怀疑。所以相信与怀疑都不是外加的,而是人的本能。如何引导往往是很重要和关健的。而很多人的怀疑和相信都是经不起什么“质问”的;很遗憾的是,这造成很多走在“宗教”里的人非常惧怕理性的思考的追问。

试想一个基督徒、佛教徒等,他们是如何面对怀疑者的质疑呢?大部分都是用的回避的办法。其实人们所回避的,并不是质问者,而是在回避自己。可能那此质疑正是他们自己本人所怀疑的,但是他们却害怕表达出与他们做为“信徒”不一致的态度,并且还会伴随着一种深深的怕失去信念的恐惧。往往表现越虔诚的人,也正是内心越恐惧的人。这也是无神论者挑战信仰的原因,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但他们却知道那个“信徒”是可怜的;从而他们会用虐待“宗教徒”的方法换来自己的“快感”,这种特殊的“快感”是可以让他在面对永恒和生死时自用来我麻醉的。

夏娃经不起蛇的质问,因为她没有自我反省来自她丈夫的信息;并且蛇充分唤醒了她内在的怀疑。注意,上帝对人的禁戒是经过亚当而转告给夏娃的。夏娃所得到的是间接的启示。这一点和人类今天的情况差不多(日光之下没有新事),我们今天没有一个人是象当年摩西一样与上帝面对面,并听到上帝的启示的,我们都是通过《圣经》来认识上帝,而《圣经》是上帝借着古人留下来的启示。这种间接性,带来特别的祝福也带来特别的危机。祝福是,让人可以信,并且是不用任何《圣经》之外的证明,本于《圣经》的相信,这是有福的;而危机也正在于此,因为是间接从文字而来的道,我们会怀疑文字,进而怀疑道的来源。哲学家讲,每个人都要面对生命的”火河”,需要一次跳越。其实面对信仰,也同样是需要挑战、追讨和反省,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没有经过试炼的信仰,是没有经过窑烧的瓷器,无论多么美好都不过是软弱和短暂的。这其实也回答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上帝会允许蛇来试探夏娃?”。

夏娃在蛇的诱导之下,将自己的怀疑转化成了形动上的背叛。米开朗基罗在描画这个过程时,将夏娃描绘成为一个被动者,她是接过了蛇递给她的果子,而亚当是自己去摘的果子;他这样当然是希望表达说男人在此是更为主动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圣经却并不是这样讲的。夏娃是主动摘了果子吃了,吃了之后并没有发生什么奇特的事情,一切如常;然后是她将摘下的果子递给了亚当,亚当再吃下去,才发生了一切的改变。

这里亚当为何会接过来吃下去呢?我们只能猜想。因为他太太的怀疑,不只是对上帝的怀疑,更是对于在家中代表上帝启示和形象的亚当的怀疑。而亚当看到这种关系的破裂,并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来弥补,而是用放弃权柄的方式;他以为如此就会挽回太太对自己的不信任。当然亚当吃禁果还有很多很多原因和因素,我们已经在伊甸园外的人是永远不会完全明了的。但他做为上帝的代表,是应当带领太太回到上帝面前重健信仰的;而不是放弃了代表上帝的权柄,去听本来应当听他的夏娃的命令。堕落事件就是一系列的颠倒,正确的次序是亚当听上帝的,夏娃听从亚当,而蛇以及所有的活物都要听从亚当和夏娃;结果是变成了,夏娃听蛇的,亚当听夏娃的,没有人听上帝的。这样看来,伊甸园的画面在廿一世纪的今天也从不陌生!

亚当对太太的迁就有没有挽回他的太太呢?恰恰相反,结果是人类的第一对夫妻彼此开始怀疑(因为怀疑上帝在先),彼此推托责任,最重要的是,彼此不再赤诚相待了。“隐私”本不应当出现在夫妻之间的,但从亚当开始,哪一对夫妻能够彻底做到零隐私呢?这也是一切婚姻问题的根源。

神的判语。
蛇的话经过实证,彻底是谎言,因为他们吃了之后并没有“象神一样”,反而失去了神性的荣光和能力。他们也没有知道所谓的“善恶”,只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的,知道自己是需要隐藏起来的,知道需要躲避上帝的圣洁和光荣。
上帝对他们的判断,是公义的,也是慈爱的。因为以上帝的大能,祂完全有能力重新再造世界和世界的一切,但上帝却没有毁灭人类,而是预告了一条不同的路,就是让人借着“女人的后裔”最终胜过一切的罪恶、怀疑和背叛,从而再次回到永恒的“乐园”去。

有人猜想说,如果亚当没有犯罪随落,那他们将会如何?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了,就不会再有别的可能。但同时,从神学上而言,我们却是可以大胆猜想一下。虽然我们不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但从全本圣经来看,却是有一个明显的让人类升华的路线。就是让我们借着圣子耶稣成为上帝的儿女,并从必朽坏的人变化成为不朽永生的人。这是应许给我们所有相信上帝和圣子耶稣基督的人的。回头看没有堕落的亚当,我们可以想见的是,他是不死的,而他的肉身在经历了人间的历练之后,会因为生命树的果子而不朽,然后上帝会提升他进入天堂与父同在。注意,生命树是基督和十架的象征。而这种相信亚当有一天会被提进入永恒的猜想笔者是从GC摩根那里读过的。

第三章还有一件事是必须要提到的。就是“死”这个东西的出现。

注意,在第三章那个动物被杀,动物的皮子做了亚当和夏娃的衣服,而在此之前没有一个动物在伊甸园中死过。死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星球上,甚至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宇宙中。而杀死动物的是上帝自己。为什么动物要被上帝杀死?基本上我们都知道这是表示献祭和赎罪的过程,是基督十字架的预表。可以说,这个动物被杀并不只是为了一件皮袄,而是代替了亚当和夏娃之死。

不要忘记上帝的话说:你们吃的日子必定死!

有人问说,亚当他们吃了果子那天没有死啊!是不是上帝说错了?有一些传道者这样解说的,上帝看千年如一日,所以亚当吃的那天已经是死了,但那个死是过了九百年才具体发生的,而九百年在上帝的眼中不过就是一天而己。还有的说,亚当赶出伊甸园,与神隔绝了,就是已经死了,特别又说是“亚当的灵在那一天死了”。这些的解经都很成问题。虽然是“以经解经”,但却明明是牵强附会,完全超出了圣经本身所讲述的。他们没有看到圣经整体启示的前后一致性,更没有认识到上帝的公义以及上帝话语的确实性。可怕的是他们将自己的想象“加进”圣经中去,让人们误以为那是上帝的启示。他们已经混乱了上帝的启示,用很敬虔的态度。

那一天亚当应当死,因为他破坏了上帝的命令。那一天也确实是死了,有一个动物替他死了。同一地点,上帝的公义与恩典落在亚当的身上。今天我们来到十字架前,我们看到什么?我们看到的是,无罪的基督代替我们罪人死在十字架上,同时我们在基督里的人也是与基督一同死在十字架上的;所以如今活着不再是我们自己,而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当亚当披上那死去动物的皮子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基督徒有没有披戴基督在自己的身上呢?罪在那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

创世纪第三章,看到堕落、背叛与死亡的开始,同时也看到上帝的寻找、审判和拯救的开始。

待续

外婆的折纸

深夜里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广告单,折来折去,却不知道要折出什么样子来,只是随手习惯地折着;好象还记得什么,却又不知道忘记了什么。

心中却升起了当年在外婆身边的情形。
小时候就是坐在外婆身边,能记忆的已经不多了,但却还记得她为我一个一个地折纸,虽然不记得都折过什么,但还记得看到那些折出来的小动物开心的情形。

就这么一闪而过的回忆。

一闪而过

Wednesday, August 15, 2012

夜话圣经之-《创世记》第二章

在第一章中记载着万物的受造过程。而人类是出现在最末后,并且明明地说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样式所造的,而且给了人类第一个使命就是“生养众多,遍满全地”。因为人类的出现,上帝说这一切就“甚好”!

第二章开头是第一章的续,讲到上帝的安息,并将第七天做为上帝赐福的日子。但是从第四节开始,次乎是重复讲述第一章已经讲过的内容,就是人类的受造。

百年间曾经流行过一种说法,我们称之为“高等批判”,这种说法是源自“不信的恶心”。当人们从骨子里面已经先否定了圣经的神圣和启示性的时候,就会用各种似乎是“很合理”的解释,来淡化他们所否定的圣经,特别是圣经的完整性、内在的一致性和圣经的无谬误性。“高等批判”学者们说,创世纪是(不只是创世记,几乎全本圣经都是)经过后人整理和编辑的结果,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历史片段和古本,但被后人剪了又帖,形成我们手中的圣经。其中他们对于《摩西五经》的批判最代表性的是说《摩西五经》是后人将四种不同的来源文献混合而成,而“高等批判”学者的工作就是要将四个不同来源分离出来。这四个来源用四个字母来代替:JEDP,分别代表“耶和华”、“上帝”、“申命记”和“祭司”。具体如何分化的,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再去查专论。
在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之间,常被用来作为J和E两个来源的证明。因为第一章中没有出现“耶和华”这个名字,只有“上帝”(以罗欣)这个名字;第二章似乎是重新记载上帝创造之工的,所以那些伪圣经学者们说,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来自两个不同的文本,后人在编辑的时候很粗糙地将两者混编在一起。所以看上去,第二章很象是第一章的重复。

这里又回到了“方法论”和“前题与原则”的问题上了。当人不愿意相信上帝的时候,总是用各种理由来支持自己不相信上帝的那个决定。但当人相信这是上帝的话语时,就会发现这实在就是上帝的话。让我们在这里暂时留步,好好想想。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迷信”的,是一种“心理暗示”的结果;好象孔子所说的“祭神如神在”一样。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让我们回到一年级小学生的课堂吧,数学老师告诉我们“1+1=2”,于是我们就“相信”了,而且是不能怀疑地相信着,但有谁能告诉我们为什么“1+1=2”呢?我想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是有人能告诉你“为什么”,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得懂。当一个学生不怀疑“1+1=2”的时候,他才有可能一步步走进数学的神奇世界。有很多类似的“公理”,在各个科目中都是要人先相信,再去研究的。而任何从一开始就对这些个“公理”产生怀疑的人,他们是不可能真正走进那个世界,从而也永远不可能进到一个地步可以反省和思考“公理”本身的合理性的。古代的奥古斯丁留给全人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以信寻知”;相信是为了知道,因为我要明白,所以我要先相信,相信的这个行动推动着我们的理性进入真理。

回到圣经创世记第二章的记载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如果我们不怀疑这是上帝所印证和保存的“独特启示”,我们自然会问“为什么”?为什么第二章才出现“耶和华”这个名字?为什么第二章重复记载了人类的被造过程?
答案是很简明的:第一章的重点是对上帝创造之工的全面描述;第二章的重点是聚焦在人类本身的受造。第一章是全境画面的鸟瞰,第二章是特写镜头。所以第一章对于人类的受造的描述与第二章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同时,因为第二章的主体已经将我们的视野集中在人类本身了,所以创造万有的上帝(以罗欣)开始与人面对面了,所以对于新的存在者而言,他现在是回到了那位”自有永在“者的面前,就是回到了”耶和华“上帝的面前。

第二章所描述的人类受造过程,让我们看到几个特殊的事实:
一、人类的受造不象动物植物,因为动植物都只是上帝用“话”吩咐,说有就有的。但是人类却是先用尘士“制造”出来(不是“创造”),然后再经过一次“深加工”的结果。人的受造是有两个工序的。说明人的特别之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第二道“深加工”的过程,人类是不及百物更加“灵明”的。百物的源头,就是上帝自己的话;而人类却不过只是尘土。

二、所以,人类的尊贵,正是在于第二道工序:上帝吹气在人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每个人都有上帝的气息,所以古代的教父们曾经思想过说,人是有“神质”的,人类与万物有不同的本质。从永恒的角度来讲,很多教父们相信得救成圣的人,将来在天堂多少也成了“神明”一样的存在。当然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教会所否定了。因为人就是人,神就是神,人不是神,神也不是人;在人与神之间的区别和差异绝对是本质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在永恒中也是不会改变的。永恒荣耀中的人类,是被神的恩典所成全的,显出上帝创造之尽善尽美的“人类”特点。绝不是说,将来到天堂我们都成了“小神”、“小基督”了。我们还是“人”,得荣耀和永性的人!

三、天使,圣经中没有找到“天使”受造的记载,但在第二章却要亚当“看守”神的园子,就是做为一个护卫者的人。所以,我们相信在第二章中已经告诉我们与上帝和人类为敌的势力的存在。那么比较天使与人类,本身就是很有趣的话题。可惜的是,很多的绘画和电影已经将天使的特色歪曲了。圣经没有说上帝造了“天使类”,但上帝创造了“人类”,还有各从其类的动物。这最少说明一点,人类是从同一源头而出的,并且因为是“同类”所以彼此的相似性是内在而本质性的相同;动物也是如此,是在繁衍中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而“天使”的受造都是独特的,每一位天使与另一位天使都是不同的。没有那个天使是“被生出来”的,他们都是独立的受造之物。天使的独特性,也是他们的高贵性;正是因此,反而没有人类的自限,这自限反而让人类有成长成熟的机会。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天使自受造那一天就是成熟的、完美的,他们不需要成熟期,当然也没有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了。一旦“天使”犯错,就再也没有机会挽回了。从救恩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上帝道成肉身,成为“人类”的一员,所以基督的代死,一次的献祭就将救恩带给了人类。而天使不是“类”,上帝不是去为每一位天使单独地付出拯救之工(上帝从来就没有救拔天使),而上帝对于“天使”的恩典是“拣选”和“保守”。

四、男人和女人。第一章因为是全景镜头,所以男女的受造同时说明。但第二章是特写镜头,告诉我们人类受造的“细节”。动物是一同造的,但男人和女人却是分开造的。让全人类有一个源头。而女人从男人而出,男人第一次在神的园中睡了并开了刀做了手术。有没有流血?圣经没有说,我们也不知道。但这是万物受造之后的第一次“手术”。无论这次手术质量和恢复如何,都是需要多少付出代价的。生命的延续是需要付代价的,在此已经显明。每个人的出生都是有一个人或多个人付了代价的结果,第一次的生是第二次的生(重生)的隐喻。
当然女人的出现是为了“帮助”男人,不是“绑住”男人。她们是用男人的肋骨造成的,是需要投在亚当的怀抱中的,需要和她的男人肩并肩手扦手共同走人生之路的,她们不应当站在男人的头上,也不应当踩在男人的脚下,因为她们是源自男人的肋骨。

五、命名。一切的学问到了最高尖的时候,都会回到最基本的“修辞学”去。而命名正是表达人类被造时的智慧能力与对万物的主宰之权柄。这是件奇妙的事。但更为奇妙的是,当亚当为万物命名时,却没有预见配偶帮助他;上帝已经计划要给他一个妻子,但上帝并没有明明地告诉他,可是当上帝计划的时候,在亚当生命里就有一个“觉悟”。这里给我们看见人类在堕落之前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是在宇宙中最容易觉察到上帝心意的活物;而这个觉察不是象天使一样的在上帝面前的观看,而是在他心里面的直觉,不是用眼看用耳听来的,而是在内在心灵里面的特殊功能。这简短的记载不只让我们看到人堕落前的聪明和智慧,更让我们看见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如何与上帝之间有不间断的来往的。

六、诫命。不是人犯罪之后才开始有律法和诫命的。很多人以为律法是后添的,其实在人堕落之前,上帝的话已经临到人,告诉人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Thursday, June 14, 2012

夜话圣经之-《创世记》第一章

当时间开始的时候,就是上帝创造的起头。许多人有各种种样的猜想,无论是以科学的名义还是以宗教的名义,最终都无法逃避这个“起初”的问题。

无论人们是否相信上帝的存在,总是知道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在东方被称为“元”“始”,在西方被称为“第一因”,而当代的人们更愿意用“自然”来命名这个未知;其实这些种种的说法就是表达一个事实,万物生生不息,却是有一个起点。当人不相信一个“位格性”的上帝的存在的时候,就会用各种发明的词汇来描述那个推动了“起初”的力量。

人有时很可笑,总是在那里绕来绕去的,就是不想归回那个心中早已经知道的答案。所以很多人一直在蹉跎岁月,直到有一天老的不成样子了,一切可能都尝试过了之后,才最终向上帝低头。(其实能够低头的,还算是有福气的,有很多人到死也没得到机会向上帝低头)

回到一切的起初,圣经带给我们最直接的答案。因为得来的太容易了,就有两种态度出现,一种是不珍惜,来得太容易,不象是经过自己长年实证的结果,所以如果就这么的接受了,太没有成就感。很多人因此,定意要反对圣经,就是因为圣经直接给了人类答案,让那些”聪明“人没有成就感 。另一种态度,完全是在神的恩典之中的,因为圣经给了答案,让人可以谦卑地来到上帝面前,直接相信并领受。不过大多数人还是需要经过一段过程才懂得回归的意义。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这是圣经的第一句,这里的”创造“二字,是指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不同于制造,制造的过程是一个加工的过程,将一种原料加工成另一种成品。但上帝的”创造“是在无原料的情况下,产生的一件超自然的事件。

当圣经第一页打开的时候,明明地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是从无中生有的过程,而上帝是以祂自己的话语开始了宇宙的创造。这是一个很神秘玄奥的内容,虽然表面上简单的让人不愿意接受,但如果深深地思考,会发现里面是太难的事情,超过了人类所能感知的范围。

指挥家卡拉洋说过,在创造之初是音乐的律动在一波一波中形成了这个宇宙;数字化专家要将一切解构化,最终不是满足于原子、分子、质子、中子,而是更细的数字和信息,他们可以说在每一个原子里面都含有丰富的信息。那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从何处开始的呢?

当圣经记载着,上帝创造一切的时候是用上帝的话,上帝说“有”,就有;命“立”,就立。一切是开始于上帝的话;这话如何被我们有限的头脑所理解呢?我想音乐家、数字学家所带来的任何答案都不及圣经所说的,就是“上帝的话”这么简单、同时也是这么深奥了。

古代的近东、中东地区也有创造之说,但如果将之互相比较的话,没有一个是以“话”为创造之源动力的;无论是一个好似工匠一样的神明,或是一个在自我中孕育、自我牺牲而做为神明衍生的创造,都无法与“话”这样的意境相比较,甚至是好象天地之别一样。

上帝以祂的话开始了创造的工作,而全部的过程是七天的时间,实际只有六天。

开始读经的人就面对第一个逻辑性的挑战:上帝用了多长时间创造世界?创世纪第一章中的一天是不是今天廿四小时的一天呢?

首先,圣经是一部已经最少有三千五百年历史的书藉,实在不应当用廿一世纪的眼光来看;但即便是用廿一世纪的眼光来看圣经,也不会找到任何“不合常理”的地方。
三千多年前,没有人会问这样的古怪问题,第一代的读者,他们不会想一天可能会有廿四小时以外的可能。所以这里的一天,从经文字面上讲没有给我们什么其他的选择。

于是我们所面对的难题就是:如果只有六天就创造的世界,为什么我们当代的科学却说宇宙的历史无法测算,地球的年龄也是几千亿年(无限长的一个年代),与圣经所讲的这么短的历史完全不相合。那谁对谁错呢?是已经有三千多年,从未更改过一个字的圣经对?或是当代这一百多年里,不断更新变化的“科学数据”对呢?很多人常常不经思考就已经做了他们习惯认为正确的决定。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成为那些骗子们频频得手的原因。

用廿一世纪的眼光来看创造中的一天有多长吧。并不因为我们是廿一世纪的人就能否定圣经的准确性。如果宇宙有开始,那就一定有个起点,从一个起点开始放射拓展出来的宇宙和星晨;我们以“光年”为度量标准。那么从一点到一个宇宙之间的扩张过程需要多久?几亿年?千万亿年?我们可以无限大地去猜想。但是那些并不相信上帝,却相信“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给我们的答案是千分之一秒,就是在一瞬间里面,宇宙就从无,从一个点开始立时扩张成为今天的宇宙,并且在扩张的过程中,是极为完美、有规律,全然合谐的扩张。否则,宇宙就会成为一个混乱破烂的地方。

有没有比光更快的呢?让科学家们去继续猜想吧!但在起初创造的过程中,光和时间都是上帝从无创造出来的。

今天的人们活在一种“科学前设”之中,因为是“科学的”,所以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所知道的世界。其实日光之下无新事,人类对于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所了解的是非常非常少的。今天的人们会带着调侃甚至是嘲笑地眼光来讲说两千年前的印度人对世界的认识,那时印度人相信世界是一个大的盘子,在大盘子下面有四只巨大的大象分别在四个方向支撑着世界。哥伦布向西一路航行下去的时候,船上的水手天天活在惊恐中,因为他们害怕开到世界的边缘,并从那里掉到宇宙的深渊之中去。五百年前相信地球是圆的还是件极不可能的事情。

好了,我们现代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对于宇宙、星球、与自己所生活的地球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古人;我们嘲笑他们的无知,特别是他们对于那些无知的猜想固执的迷信。但是当我们没有一颗敢于反省和怀疑的胸怀时,其实我们是与两千年前的印度人采用着同样的信念。只是我们所相信的内容有所不同罢了。不知道大家有 没有这么想过呢?

当印度古人用四只大象的理论,可以足够解决他们所面对的一切难题的时候,有谁会怀疑这种理论呢?同样,当今的科技好象足够解决所有我们今天所面对的难题,并且为将要解决的难题带来了深刻的信念的时候,有谁会怀疑今天已经被奉为神明的“科学主义”呢?

我本人绝不是反科学的人士,并也得了科技的福祉。但对于“科学理论”,却更愿意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反省,甚至是去怀疑一下。我有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却是可能会引起一切当今的所谓科学理论的动荡;就是“光”的问题,一、光速真的如科学家所说的每秒三十万公里么?这个速度是怎么算出来的?光速是恒定的么?不会受空间和条件的影响么?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光有会不会衰减?

这个问题看来很简单,但却可以因此影响一切的判断和结果。因为我们是有一个“前设”,就是光是不变的、恒常的,每秒三十万公里的。但是,如果这个“前设”只是个别科学家在百年前的小黑板上推算出来的,并且用这个推算出来的结果做为一个标准来判断和认识我们所生活的宇宙,那么就应当被“科学地”质疑,并且经过了百年之后,总是需要有人起来再次去证实这个“推论”,而不是将这个“推论”当成不变的真理,做为“定理”成为一切的标准。

起码做为一个非科学人士,从理解上,对于光的所谓“定理”有所怀疑。因为每秒三十万公里,如何得到这个数据?有没有在三十万公里之间做过实际的试验?或者还只是停留在黑板上的结果?
光速会不会变化?会与不会都不过是想象,因为目前的科学还不能证明之,只能是一种信仰,但如果是信仰原则上就不应当强加给人,让人没有选择地相信。(注意:后面这句话,常常是反对基督教的人对教会说的话,不知道他们是从何说起的!)
如果光不会随着距离而衰减,那么在地球上的黑夜应当比白天更明亮,从无数星河发出的星光都会一丝不减地射到地球上来,黑夜应当在无数个太阳中渡过才对。
你这是要说明什么呢?
没什么,外行人说外行话,留给内行人去思考吧。如果光速是可变化的,光是会随着距离而衰减,那么“光年”可能远远比实际的距离长很多,那些星河可能离我们并没有所想象的那么遥远。众星的年龄也不一定象科学家们所宣称的那么古老。

照圣经所记,宇宙(如果用天、地来称呼的话)的年龄与地球的年龄,甚至与人类存在的历史同样都不过是在六千年的范围中。也许你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但如果照圣经字面所言,事实就是这样。而我如此接受,并相信,也丝毫没有与大多数已经被人发现和掌握的科学知识相冲突和矛盾。

有关年代说,下面我还会再讲。比如化石的年代之类的,我想我们这些大陆来的学子们,对此都了如指掌,绝不会怀疑自己已经“接受”的信仰和信念的。但,有时还是让我们多怀疑一下吧!我们常常是在没有看圣经之前就已经先怀疑圣经的真实;同时,我们也在从未真正研究和了解过的情况下,完全接受而不怀疑任何已经盖上了“科学”标签的理论。起码这种态度,真的不够科学!

创世纪第一章,明说上帝用七天创造一切,所以我们不需要什么其他的解释,七天,就是七个白天和黑夜。因为是“创造”,所以上帝有足够的能力和自由来决定要用多长时间来创造世界。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本身就说明地上的“时间”是不能约束那位创造时间和生活在时间中的一切的上帝。没错,这是信仰,就是信仰,相信那些超越理性的事情,相信在理性思考之上的上帝。我们相信,并且承认这是信仰;但很多人相信科学,用的同样的态度和方法,却从不承认自己是活在一种“无法证明的”信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