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7, 2015

2015年三月十七日,笔记随感

自三月十五日主日回到家,到现在,周二的下午,连续两个夜晚无法入睡。

事先吃了安眠的药品,但是躺在床上就是特别的清醒;于是照圣经的规矩,起来读书,读疲惫了以后躺下来,结果还是睡不着。于是就这样两个清醒无眠的夜晚。
(后来知道昨天夜里两个儿子也是都睡的不好,小儿子甚至常常惊醒、恐惧。听太太的回忆说,这样的事情之前也发生过一次,大约是三年前吧。)

好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失眠,得到了一次通霄读书的机会,也不错了。因为已经很久没有通霄夜读了。

那么就先晒晒自己的阅读内容吧。
传记两本:《吴忠信传》和《Voyager From Xanadu》
《吴忠信传》是位朋友特别赠送的纪念品,已经看完了。又一次更宽广地展开了民国前后的历史画面,从辛亥革命到北伐再到抗战和内战,礼卿先辈叱咤风云,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而其或文或武都驾轻就熟,在多重角色中的互换,让我回想起千年来唯一可为中国哲学家的王阳明先生。而其做为封疆大吏,主持达赖的坐床、平定新疆的叛乱,其功绩惠及今日。更为重要的不只是历史功劳,而是人格的展现,诚如他自己所言:“我之为人处世,一本我的名字‘忠、信’二字行之。时自省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宦海数十年,未尝陨越。”
此书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国内对于近代史研究的开放,书中所展现的客观、全面几乎可以遮掩仅留下的一些政治标签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感受到民国时期的多元化人文、政治和国际情势;相对而言,今天我们的人文政治比民国时期是单调了很多了。

深层的思考是:基督徒的品行与非基督徒的品行相比较,这个比较不代表说“基督徒都是好人”,与这些前辈伟人相比反而在“基督徒”的标识下看到更多的坏人、伪善、自私、丑陋的人品。最应当有“忠”有“信”的基督徒,往往对神、对人都不够忠、不够信。这样不是很让我灰心吗?也没有,因为如果举头仰望,反而更加对上帝的宽忍有敬畏。这么坏的基督徒,这么令人无法忍受的“教徒们”,上帝却并没有收回祂的恩典和慈爱。也许因此有人会说:上帝对于那些“好人”不公平。首先,上帝让他们成为忠信之人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赏赐,并且公正的上帝加给他们特别的荣耀!而那些伪善的“基督教徒”,上帝也不会永远宽容他们,因为“审判要从神的家开始”。

当我们暂时好象看见“上帝的不公”时,不要忘记那件最为“不公”的事情,基督耶稣挂在十字架上,并且不断被那些伪善的“基督教徒”重新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当举目仰望耶稣”!

另一本书《Voyager From Xanadu》是介绍元朝时第一个走出中国的疆土,代表中国与西方(高层)往来的人物拉班扫马。还没有看完,不过很有意思。巴扫马的身世也很特别,其父辈也是元朝开国的将军和贵族,并且他的出生很象当年的撒母尔,所以他名字的意思是“禁食之子”,父母祷告之后主所赐的孩子。这一本还在继续读。


学术性的书有一本《保罗神学:新旧观》,是麦种出版社发行的有争议的书籍之一。很久没有读这类学术书籍,而且这么贵的一大本,要不是有朋友特别赠送是绝不会去订购的。

还没看完,只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吧。从目前的观感来说,这本书的作者有一个前设性的问题:就是如果不跟着当代高等批判和低等批判的轨迹运转,就不够“学术水准”。但作者在研究的时候(仅以目前所看前面两部分)处处要表示他的学术研究的丰富和全面,但也恬恬是他的硬伤,因为他的“全面”本身的前设性倾向已经杀了他。当作者将各种各样背景的神学家历史性的文献搬出来的时候,其主观中已经打碎了那些文献的完整性。用简单的方式来说明一下:就是只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来描述,并且说“这是某某人说的”。这是最为危险的学术研究方式!如果去一家餐馆点了许多菜,而每道菜里都放了盐,最后你的结论是“这家餐馆是用盐来做菜的”,那就是片面的,虽然片面的介绍往往合乎真实的现象,但因为片面性本身对真实的歪曲是毁灭性的。

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根据目录,可以预料的是作者真实的想法和要说的都在最后一段。并且将圣经当做“那书”来处理,圣经在这不是“上帝的话”,更不是“上帝又真、又活的话”,当然在作者的眼中圣经也不是基督徒与上帝对话的唯一媒介。

另外三本是张教授特意借给我的。两本已经看完,另一本还在看。三本都是关于“领导学”的,并且是“基督教会的领导学”。这类的书在中文世界很稀少,有一些“领导学”的书但都是针对企业运营的;而企业与教会是完全不同的。企业的管理格式更为单一,有目的,有手段也有约束。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钱”字,上上下下都在围着“钱”来转。老板不能让公司盈利,董事会就会换人来干;不管是十个人还是千人的企业,都要完成任务,迟到、早退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腰包。
但是教会呢?是什么让教会可以凝聚人在一起呢?绝不是“钱”,钱反而是分裂教会的原因而不是凝聚教会。教会的成员有什么约束么?如果一个会友礼拜来迟到,教会的长执能把这个人怎么样呢?如果教会里面有人做了明显的错事,如何提醒他们呢?警告的结果不是让他们悔改反而是更大的分离。教会好象对人完全没有什么约束力。那么如何做一个教会领袖呢?

为此我苦恼了差不多七年的时间。而这三本书出现,似乎正是时候。两本已经看完的,有一本太“学究”,虽然看完了,但没有觉得有什么用,所以前两天还给张教授了。另外一本Dr. J. Robert Clinton写的《The Making of a Leader》让我“脑洞大开”!
这本书里特别提醒我们,廿一世纪的人们越来越不在乎领袖的人格,更在意领袖的“能力”;一个领袖能够带给我什么,是更多人所考虑的,而不是考虑说“我在跟随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真正的属灵领袖,上帝会用很长的时间来陶造他、她的性格、人格和灵格;在小事上忠心才会将大事托负给他。

第三本关于“领袖学”的书还在看,是由George Barna汇集完成的《Leaders on Leadership》,这一本和Dr. Clinton的那本遥相呼应,互为补充。所以两本都在我的床头。

一个教会的领袖基本上有三方面的元素是不可少的:来自上帝的圣召;属灵生命和性格;工作的能力和方法。这又好象三条腿的凳子一样,哪方面都不可少。

书中再次说到,许多牧师在一个地方做不足五年,同时一个教会成熟的标志也是有一位或几位超过多年的牧师和长执。而教会内部不断换牧师和长执同工一定是有大问题的。而这个大问题根本上是“上帝的呼召”;如果牧师没有上帝的呼召,特别是呼召在一个特别的地方教会里面,当困难出现的时候,很容易放弃,或者说,很容易去“等候新的引导和带领”。长执没有感到上帝的召命和事奉的职责也是容易在困难中放弃。
而属灵生命和性格是第二重要的,这又让我想起“吴忠信”来,他能够成就中国近代史的伟业正是因为他坚忍的性格,对国家的忠诚和诚信。“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从心发出”;一个基督徒领袖如果不能在人格、人品上让人可以跟随,那就不可能成为引人归向上帝的仆人。
最后的是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就是我们常常乐道的“手段”。书中提供了一些团队建设的建议。还在学习中。

第三本虽然没看完,但目前对我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帮助,就是指出我原来对“领导”的误解。George Barna特别说到,教导、管理、和辅导都不是属于“领袖层面的工作”。而我过去廿几年的事奉,可以说从未注意过“领导”;因为我和许多牧师一样,误以为只要好好讲道、教导、让真理更清楚,就是足够教会领袖的工作了。但实际上“领导”是一个完全不同层面的问题。

再回想这过去的七年的事奉,感觉自己很失败,在领袖、领导的问题上一无是处。而一个“领袖”并不代表他是事必躬亲,并把握每个工作环节的人;一个领袖甚至可能人跟本不在这里,但却可以使用他的影响力,左右着人们的判断力、决策能力。世界上很多这样的领袖,特别是那些从来不用带枪的精神领袖,他们可以左右人心,甚至让人们不顾性命的冲杀。在教会里面也有这样有能力的领袖,可以藏在后面挑动弟兄姊妹彼此分党别类、相咬相吞。所以一个人的成长宁可不是追求“能力”的成长,反而要在向主的心和属灵生命以及人品上的成长。

总之:圣召、人品和能力,这三方面都不可少。少了任何一方面都无法成为一个属神的教会领袖。

教会选立长老、执事、同工,亦要从这三个方面全盘考虑,并且次序上不可以乱,更不可以像世界上那样调转过来,只考虑“工作能力”而不在乎“人品、性格”。

人如果有问题,能力再大,伤害更大;心如果有问题,效果再好,破坏更大;灵如果有问题,工作越多,罪恶更多!

深夜展卷,静思自省;
召命责任,祈求神恩!


宫景耀 牧师
主后2015年三月十七日,两个失眠之夜的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