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4, 2012

夜话圣经之-《创世记》第一章

当时间开始的时候,就是上帝创造的起头。许多人有各种种样的猜想,无论是以科学的名义还是以宗教的名义,最终都无法逃避这个“起初”的问题。

无论人们是否相信上帝的存在,总是知道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在东方被称为“元”“始”,在西方被称为“第一因”,而当代的人们更愿意用“自然”来命名这个未知;其实这些种种的说法就是表达一个事实,万物生生不息,却是有一个起点。当人不相信一个“位格性”的上帝的存在的时候,就会用各种发明的词汇来描述那个推动了“起初”的力量。

人有时很可笑,总是在那里绕来绕去的,就是不想归回那个心中早已经知道的答案。所以很多人一直在蹉跎岁月,直到有一天老的不成样子了,一切可能都尝试过了之后,才最终向上帝低头。(其实能够低头的,还算是有福气的,有很多人到死也没得到机会向上帝低头)

回到一切的起初,圣经带给我们最直接的答案。因为得来的太容易了,就有两种态度出现,一种是不珍惜,来得太容易,不象是经过自己长年实证的结果,所以如果就这么的接受了,太没有成就感。很多人因此,定意要反对圣经,就是因为圣经直接给了人类答案,让那些”聪明“人没有成就感 。另一种态度,完全是在神的恩典之中的,因为圣经给了答案,让人可以谦卑地来到上帝面前,直接相信并领受。不过大多数人还是需要经过一段过程才懂得回归的意义。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这是圣经的第一句,这里的”创造“二字,是指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不同于制造,制造的过程是一个加工的过程,将一种原料加工成另一种成品。但上帝的”创造“是在无原料的情况下,产生的一件超自然的事件。

当圣经第一页打开的时候,明明地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是从无中生有的过程,而上帝是以祂自己的话语开始了宇宙的创造。这是一个很神秘玄奥的内容,虽然表面上简单的让人不愿意接受,但如果深深地思考,会发现里面是太难的事情,超过了人类所能感知的范围。

指挥家卡拉洋说过,在创造之初是音乐的律动在一波一波中形成了这个宇宙;数字化专家要将一切解构化,最终不是满足于原子、分子、质子、中子,而是更细的数字和信息,他们可以说在每一个原子里面都含有丰富的信息。那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从何处开始的呢?

当圣经记载着,上帝创造一切的时候是用上帝的话,上帝说“有”,就有;命“立”,就立。一切是开始于上帝的话;这话如何被我们有限的头脑所理解呢?我想音乐家、数字学家所带来的任何答案都不及圣经所说的,就是“上帝的话”这么简单、同时也是这么深奥了。

古代的近东、中东地区也有创造之说,但如果将之互相比较的话,没有一个是以“话”为创造之源动力的;无论是一个好似工匠一样的神明,或是一个在自我中孕育、自我牺牲而做为神明衍生的创造,都无法与“话”这样的意境相比较,甚至是好象天地之别一样。

上帝以祂的话开始了创造的工作,而全部的过程是七天的时间,实际只有六天。

开始读经的人就面对第一个逻辑性的挑战:上帝用了多长时间创造世界?创世纪第一章中的一天是不是今天廿四小时的一天呢?

首先,圣经是一部已经最少有三千五百年历史的书藉,实在不应当用廿一世纪的眼光来看;但即便是用廿一世纪的眼光来看圣经,也不会找到任何“不合常理”的地方。
三千多年前,没有人会问这样的古怪问题,第一代的读者,他们不会想一天可能会有廿四小时以外的可能。所以这里的一天,从经文字面上讲没有给我们什么其他的选择。

于是我们所面对的难题就是:如果只有六天就创造的世界,为什么我们当代的科学却说宇宙的历史无法测算,地球的年龄也是几千亿年(无限长的一个年代),与圣经所讲的这么短的历史完全不相合。那谁对谁错呢?是已经有三千多年,从未更改过一个字的圣经对?或是当代这一百多年里,不断更新变化的“科学数据”对呢?很多人常常不经思考就已经做了他们习惯认为正确的决定。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成为那些骗子们频频得手的原因。

用廿一世纪的眼光来看创造中的一天有多长吧。并不因为我们是廿一世纪的人就能否定圣经的准确性。如果宇宙有开始,那就一定有个起点,从一个起点开始放射拓展出来的宇宙和星晨;我们以“光年”为度量标准。那么从一点到一个宇宙之间的扩张过程需要多久?几亿年?千万亿年?我们可以无限大地去猜想。但是那些并不相信上帝,却相信“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给我们的答案是千分之一秒,就是在一瞬间里面,宇宙就从无,从一个点开始立时扩张成为今天的宇宙,并且在扩张的过程中,是极为完美、有规律,全然合谐的扩张。否则,宇宙就会成为一个混乱破烂的地方。

有没有比光更快的呢?让科学家们去继续猜想吧!但在起初创造的过程中,光和时间都是上帝从无创造出来的。

今天的人们活在一种“科学前设”之中,因为是“科学的”,所以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所知道的世界。其实日光之下无新事,人类对于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所了解的是非常非常少的。今天的人们会带着调侃甚至是嘲笑地眼光来讲说两千年前的印度人对世界的认识,那时印度人相信世界是一个大的盘子,在大盘子下面有四只巨大的大象分别在四个方向支撑着世界。哥伦布向西一路航行下去的时候,船上的水手天天活在惊恐中,因为他们害怕开到世界的边缘,并从那里掉到宇宙的深渊之中去。五百年前相信地球是圆的还是件极不可能的事情。

好了,我们现代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对于宇宙、星球、与自己所生活的地球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古人;我们嘲笑他们的无知,特别是他们对于那些无知的猜想固执的迷信。但是当我们没有一颗敢于反省和怀疑的胸怀时,其实我们是与两千年前的印度人采用着同样的信念。只是我们所相信的内容有所不同罢了。不知道大家有 没有这么想过呢?

当印度古人用四只大象的理论,可以足够解决他们所面对的一切难题的时候,有谁会怀疑这种理论呢?同样,当今的科技好象足够解决所有我们今天所面对的难题,并且为将要解决的难题带来了深刻的信念的时候,有谁会怀疑今天已经被奉为神明的“科学主义”呢?

我本人绝不是反科学的人士,并也得了科技的福祉。但对于“科学理论”,却更愿意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反省,甚至是去怀疑一下。我有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却是可能会引起一切当今的所谓科学理论的动荡;就是“光”的问题,一、光速真的如科学家所说的每秒三十万公里么?这个速度是怎么算出来的?光速是恒定的么?不会受空间和条件的影响么?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光有会不会衰减?

这个问题看来很简单,但却可以因此影响一切的判断和结果。因为我们是有一个“前设”,就是光是不变的、恒常的,每秒三十万公里的。但是,如果这个“前设”只是个别科学家在百年前的小黑板上推算出来的,并且用这个推算出来的结果做为一个标准来判断和认识我们所生活的宇宙,那么就应当被“科学地”质疑,并且经过了百年之后,总是需要有人起来再次去证实这个“推论”,而不是将这个“推论”当成不变的真理,做为“定理”成为一切的标准。

起码做为一个非科学人士,从理解上,对于光的所谓“定理”有所怀疑。因为每秒三十万公里,如何得到这个数据?有没有在三十万公里之间做过实际的试验?或者还只是停留在黑板上的结果?
光速会不会变化?会与不会都不过是想象,因为目前的科学还不能证明之,只能是一种信仰,但如果是信仰原则上就不应当强加给人,让人没有选择地相信。(注意:后面这句话,常常是反对基督教的人对教会说的话,不知道他们是从何说起的!)
如果光不会随着距离而衰减,那么在地球上的黑夜应当比白天更明亮,从无数星河发出的星光都会一丝不减地射到地球上来,黑夜应当在无数个太阳中渡过才对。
你这是要说明什么呢?
没什么,外行人说外行话,留给内行人去思考吧。如果光速是可变化的,光是会随着距离而衰减,那么“光年”可能远远比实际的距离长很多,那些星河可能离我们并没有所想象的那么遥远。众星的年龄也不一定象科学家们所宣称的那么古老。

照圣经所记,宇宙(如果用天、地来称呼的话)的年龄与地球的年龄,甚至与人类存在的历史同样都不过是在六千年的范围中。也许你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但如果照圣经字面所言,事实就是这样。而我如此接受,并相信,也丝毫没有与大多数已经被人发现和掌握的科学知识相冲突和矛盾。

有关年代说,下面我还会再讲。比如化石的年代之类的,我想我们这些大陆来的学子们,对此都了如指掌,绝不会怀疑自己已经“接受”的信仰和信念的。但,有时还是让我们多怀疑一下吧!我们常常是在没有看圣经之前就已经先怀疑圣经的真实;同时,我们也在从未真正研究和了解过的情况下,完全接受而不怀疑任何已经盖上了“科学”标签的理论。起码这种态度,真的不够科学!

创世纪第一章,明说上帝用七天创造一切,所以我们不需要什么其他的解释,七天,就是七个白天和黑夜。因为是“创造”,所以上帝有足够的能力和自由来决定要用多长时间来创造世界。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本身就说明地上的“时间”是不能约束那位创造时间和生活在时间中的一切的上帝。没错,这是信仰,就是信仰,相信那些超越理性的事情,相信在理性思考之上的上帝。我们相信,并且承认这是信仰;但很多人相信科学,用的同样的态度和方法,却从不承认自己是活在一种“无法证明的”信仰之中。

3 comments:

  1. 关于复造的问题。

    昨天又有一位肢体在礼拜结束后问我这样的问题,好象在国内开始很流行这种解释。具体的内容是说:在创世纪第一章一节和二节之间,有一个未知的间隔,间隔了多久,没有人知道,经过了这个间隔期之后,上帝又开始重新创造这个世界。
    这种的说法有什么好处呢?细想一想只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手中的圣经能够“适合”“符合”当今的科学解释,物别是自然科学家,大家好象已经公认了(注意就象古代印度人公认是四只大象背着我们的世界一样的公认)地球的年龄是千百万亿年的漫长。多少亿年,其实你完全不用去记忆,肯定是一个你决不可能转穿越回去的一个时间,是存在于你的想象中很长很长很长的时间。但圣经呢,如果照字面看来,世界、人类的文明、甚至星空和宇宙的历史不过六千到一万年左右。这是一个明显的圣经与当今普遍的科学观点相冲突的地方。
    所以基督徒有就面对了这个时间长短的挑战,基督徒有两个选择,一,选择用信心完全接受圣经的描述;或是二、选择放弃圣经是上帝无误的启示这样的信念,接受当今的科学观点。这两个决定都是艰难的,完全相信圣经,是应当的,却会被看为与时代脱节,是反科学的,愚昧的;放弃圣经的神圣无误的启示,那么就更可怕,因为这一句如果你可以放弃,那另一句也可以放弃,最后全本圣经就不再有任何永恒性和启示性,基督徒也无从得到向上帝的信仰了。所以问题本来是很简单的,要么接受上帝和上帝带给我们的一切,要么放弃圣经和信仰。

    但很多人找了一个后门,就是用“解释学”将所有的难点都解释掉了,表面上他们还坚持信仰,相信上帝,但骨子里却已经放弃了很多底线。这种方法比直接放弃信仰更可怕,因为后面是有太多的迷惑性和误导性,不知不觉就将人带到变象否定圣经的地步。

    复造说有什么支持么?从经文字面上看,是完全找不到的。为此我与犹太拉比讨论过,也在希伯来文法中进行研究,可以说,从圣经的字面上完全看不到任何做为“复造”的证明;而复造说用“空虚”一词为突破,并加上了耶利米书中关于审判的经文为对比。但终究不是来自圣文本身的,而是外加上的解释。所以不能为了迎合当代的观点对圣经进行“某种”解释,以至于不顾及圣经本身的意思。

    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听过“复造说”,让他直接看圣经,无论是什么语言的,无论是在什么年代中,都不可能从圣经中看出“复造说”来。所以这只是一个当代人,外加进来的一种猜想。不能做为圣经的正解。读者才此要特别小心才是!!

    ReplyDelete
  2. 时间的问题

    有关创造的记载面对很多当代“科学”的挑战;有些问题总是会不断反复地出现。其中一个就是化石的年龄问题。

    从目前的科普文章中似乎没有什么人会怀疑说“化石”有着很长的时间和历史,一般都要用百万年来计算。如果是真的,那么与圣经所讲的时间产生很大的冲突。问题是“化石真的有那么老么”?

    为什么当今的年代鉴定出来的化石都会很长时间呢?从科学实证的态度来讲,这里面是有很强的主观性的。一些伪造的化石用来证明一些科学的设想的案例已经不需要去说了。首先,在两百年前,特别是在“进化论”还未成为主流学说之前,没有人会将化石的年龄推算到那么长,所以,将化石年龄无限延长本身就是为了“进化论”学说建立一个无法实证的历史空间,二三百万年,就是一个不能证明的时间,要求人以“信心”来接受的,这个不是科学,而是信仰。因为先“相信“了无限长的时间,于是就给了各种”突变“发生”可能性“空间。此其一。

    其二,同位素碳十四鉴定法,是不是一定精准呢?这里面的”主观“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
    当人鉴定一块化石的时候,要先有一个假设,就是这块石头原初是有多少的碳同位素,这个预设是相当含混的,也是很多相信那些年代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因为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地理气候中,内里所含的碳同位素是不同的。
    同时,同位素的半衰期是在一个假设里面,预设为”衡常、稳定、有规律地“衰变着。这个预设也没有人怀疑;但事实是,同一块石头向阳的一面与背阴的一面碳十四的含量都会完全不同。山顶上的与山角下的石头也不同。往往在同一地层里面的化石,在年代鉴定上会有百万年的时差。这个时候,那个鉴定者的主观因素就会大大地决定最终的结果,并且你要记得,这些鉴定都是抽样检查,当他们找到一块足够长的石头时,就满意地提供自己想要的答案了。所以现今已经开始出现不同的年代鉴别的新科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因为新的科技所带来的”革命“可能对当今的科学观是毁灭性的,因此如果长时间不为人所知,也决不稀奇。
    前面这些大家有条件可以参看小册子《进化论质疑》就可以了。

    我只要再补充一点,关于古旧的时间化石问题。我是学画画的,当年学习工笔画的时候,老师会特别教我们在已经完成的画面上”做旧“,用清茶或是稀释的酱油,淡淡地、浅浅地在画的背面着色,匀匀地涂好之后,再行托裱,会达到古画的效果。对于外行人来说,会误以为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其实那只是几天前的摹画作品。这里我所要说的是,上帝创造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好的,上帝造各种的活物都是成熟成年的,包括亚当都没有经过婴幼儿的阶段;同样,上帝创造的星球和宇宙,可能会让人误以为已经有千万亿年的古老,但上帝有足够的自由去创造一个看上去已经存在了几千亿万年的宇宙,并且在一瞬间,在祂的一句话里面,就成了。

    接受一个自然存在了千万亿年的宇宙,这是一种信仰,因为你无法证明,这种信仰也没有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支撑,因为今天你认为可以支撑你这个”信仰“的证据,明天就可能被某个要去拿诺贝尔奖的人推翻了,到时你还要再找一个新的证据和理论来支撑一下。

    接受一个由上帝所创造的年轻的世界,这是一种信仰,而且是不需要掩盖和化装的信仰,这咱信仰看来非常的薄弱,但却有一个恒古不变的支撑,就是圣经的启示和宣告,无论在任何年代、地域、和文化下,圣经从没有改变过一个字,因为这是上帝的话。

    每一个人最终都是要在这两个信仰之中进行选择的,虽然不断有人试图拉近这两个信仰的关系,但终究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信仰。

    ReplyDelete
  3. 创世纪第一章、二章里面涉及了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是当今在传福音的时候常常被人问询的;其实如果与所有古代的文明留下的文献相比,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只有圣经是最为合乎当今的科学发现的。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如今那些以科学为信仰的“科学主义”者,从来不会去质疑其他的古代文献是不是“科学的”,因为他们在心里面是清楚的,那些古代文献早就因为那些作者们的“历史局限性”,而不具备任何的“科学价值”了,他们从不反对和质疑古代文献,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那些文献是归类于人文学的范围,与科学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而当自称为“科学家”的人不断在质疑《圣经》的科学性的时候,本身已经显明了《圣经》的与众不同和独特性。

    再次提请科学主义者好好注意一件事:就是圣经特别是最古老的部分,三千五百年前的作品;经过了这么长久的历史之后,到今天完全没有与如今的”科学发现“有任何的矛盾和冲突!我再次强调,不是”科学观点“,而是”科学的发现和证据“。就是”科学家、科学主义者“自己都会承认的是,我们的”科学观点“总是需要被挑战、质疑甚至推翻的。但”科学的证据和发现“却是客观的实体,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只是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对之会有不同的解说罢了。

    早在进化论未流行的之前,人们已经从地古生化石和地层次序中发现,从简单的生物到复杂生物在不同的地层中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并未与创世纪第一章有任何冲突,反而让人惊叹的是,三千五百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知道的呢?

    其实我们前面所讨论的所有问题在骨子里却都不过是一个基本问题,上帝是谁?我为什么需要相信上帝?
    这个问题不只是当今的人在面对圣经时要处理的,甚至更是第一代的读者们要面对的问题。

    当摩西在旷野将《创世纪》交给与他一同离开埃及的以色列民的时候,那些在旷野的读者们当然不会问什么进化论、化石和同位素半衰期的问题,但他们却会问:我们跑到旷野是要敬拜那一位神?祂是谁?祂与埃及所拜的神有什么不同。而《创世记》第一章就是直接回应了他们的疑问。

    因为当在旷野漂泊的以色列人读到第一章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原来埃及人所敬拜和事奉的那些神明,都不过是永活真神所造的万物。埃及人所拜的太阳、月亮、众星、还有海里的兽、空中的鸟、地上的百物,甚至他们所拜的法老(这个人),这一切都不过是耶和华上帝所造的。而人应当离弃任何受造物,归向创造之主。

    廿一世纪的今天,当我们打开圣经的时候,也应当同样看见上帝的伟大,上帝奇妙的创造之工。所以《创世纪》第一章,不是让我们讨论当今科学的书卷,第一章就是要求世人敬拜的”宣召“;要每位读者从圣经的第一页开始,就晓得应当在永生真神面前付伏下拜。而《圣经》的每一页都是将我们带进对上帝的敬拜中去的。

    当我们因神的话而开始惊叹,并向祂下拜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开始晓得、明白《圣经》的开始!

    最后以一首古典的圣诗做为第一章的结束:

    這是天父世界,我們側耳靜聽,
    宇宙唱歌,四圍響應,星辰作樂同聲。
    這是天父世界,我心滿有安寧,
    花草樹木,穹蒼碧海,述說天父奇能!

    這是天父世界,群鳥歡唱齊鳴,
    清晨明亮,百花美麗,證明創造精深。
    這是天父世界,祂愛普及萬千,
    風吹草聲,知祂經過,隨處能聽祂言。

    這是天父世界,叫我不可遺忘,
    黑暗勢力雖然猖狂,天父卻仍作王。
    這是天父世界,我心不必憂傷,
    天父是王,宇宙同唱,祂治萬國萬方。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