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6, 2009

LIFE IS NOT TO WAIT FOR THE STORM PAS...

 

LIFE IS NOT TO WAIT FOR THE STORM PASSING BY BUT LEARN TO Singing and Dancing IN THE RAIN


Saturday, August 22, 2009

20090821

 

20090821

 

2009年八月22日临晨5:13AM

 

从八月四日开始新一轮的圣经阅读,希望到明年春节可以再通读一次这个新的译本(包括次经)。

 

不同的心态,面对不同的工作和挑战时,打开圣经就会得到全然不同的指引和洞见。

 

到今天已经看到民数记第六章,下面是一些印象深刻之处:

摩西面对法老的时候,没有任何记载说他有什么支持,特别是他为之付出一切的以色列人,明显地没有看到提供了什么支持,从经文的记载上所看到的,只有来自同胞的不理解甚至是恶毒的抱怨;直到十灾末了,以色列人才开始听从摩西的吩咐。从领袖的角度来看,摩西一生的服事中,真正平静、安宁并且被人尊重的日子并不多;及至他到了被人尊敬的时候(那些晚辈们开始以他为领袖、导师和心灵之父)也是他走向毗斯迦山的时候。所以西方人每每想到“领袖”之时,就会联想到的孤单和沉重,“领袖”从来不是和享乐连在一起的。

 

以色列人出了埃及之后,摩西并没有为以色列人开“培灵班”,或是开始教导以色列人“如何亲近主”“灵修学”“内在医治”之类的课程(这些差不多是当今华人教会“流行”的东西,甚至多人以为没有这些教会就再没有可做的事情了)。反而从出埃及后半开始直到民数记,用了五经大半篇幅来讲解律法、规章,并且多次提到要“教导典章,使以色列人知道如何行”。然后下一步就是整个的人事按排,围绕着会幕和祭坛之火,每一个以色列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工作。

从中可见摩西的领袖理念:一、立法;二、教导;三、职责的按排

 

回头来看今天华人教会,差不多在这三方面都有问题。

一、没有法度,从另一种俗一些的说法,就是:没有规矩;多少教会根本没有《会章》,而有《会章》的教会多数又是为了应付向政府注册所需从别处抄录汇总而成。牧师、长执如果花时间讨论《会章》好象是件浪费的事情,当然大部分时间扯皮在芝麻小事上;

二、没有教导,特别是长久的、系统的教导。大家都在忙于传福音,每天关切教会人数的多少,和奉献的多少;但很少有教会能静下心来,一二三四,一点一点地把圣经教导给信徒,特别是参与服事的同工。“不必期望未经训练的同工,将教会各项事工有机地建立起来”。

三、没有职责。每个人都在忙,但都不确定自己应当忙什么。没有意外时,大家相安,一旦出了什么紧急或意外,混乱成了必然。如果牧师能独掌大权,此时反而会顺利平息,如果牧师比较谦和,那混乱之后很可能出局,或彻底失去威望,成为混混牧师。

在民数记中每位利未的子孙所负责的事情都一一写出来,负责桌子的、柱子、幔子的,等等,每个人都知道在队伍起行时自己需要搬运和照顾什么。

 

从摩西五经中看到的是摩西的管理和他对人员的分工,好象没有看到什么“属灵的”教训(当然用属灵之意来理解会幕和献祭是最基本的),但对于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这种人事与法规的“建设”有什么意义呢?

 

高明之处正在于此:

摩西没有提供某种宗教的神秘体验,而是建立起一个有序的信仰环境。从而大大小小、男女老幼,不管是什么样的信仰境界的,都被安全地保管在一种有序的信仰环境中。而信仰的成长、成熟很难与他人有共同节奏,这种信仰环境,自然成了彼此服持和维护的重要前题。

 

那些强调“个人信仰”的华人教会当然无法洞见上帝透过摩西的领导所启示出的信息;除非有一天“个人主义”的帕子从他们眼前揭去。

 

实在说来,这就是为什么越“属灵的”教会,内部的分裂与争斗就越加令人“过目不忘”的原因。


Wednesday, August 5, 2009

Q & A 20090804

 
Q and A at August 4th, 2009
 
日前收到一封邮件,提到一些问题。下面将问题和回复放在我的博客上,免得说:我的园子没有照顾。
 
-------------------------------------
 
主内肢体
平安!
 
再次谢谢您的问题,这几天比较忙碌,所以一直未能好好回复,不知道前一封邮件是否见到。
 
关于你的问题,昨天主日的信息中我有一点点的回应,不过很抱歉当时你可能不在场。不晓得有没有听到我的信息。
 
每日入睡之前都会翻阅各种书籍,日前又翻出了林语堂先生的《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内中有一段我想可以做为很好的对你的问题的回应:
 
“真正的基督徒是因为爱好圣洁及基督教里面一切可爱的东西而成为基督徒的。而那些因为害怕地狱之火而做基督徒的,是伪善的基督徒。那些只是为了想进入天堂饮茶及与天使们共唱圣诗而做基督徒的,是下流的基督徒。现在的那些耶稣会教士是那些自己不相信天堂、天使,及地狱之火,但却想让别人相信这些东西的基督徒。”
 
这些半个多世纪之前中国的学者思想家所面对的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是熟悉的。我想这样直接引用一点前人的话语,或者可以省去我很多的解说了。
 
你所提出的问题中,关于那些不顾生死的勇士,我丝毫不怀疑他们的真诚与投入,而且我也绝对承认,今天的基督徒中几乎已经看不到那些为了信仰不顾生死的勇士了。所以与那些烈士相比,我们确是应当惭愧!
 
而如果有基督徒如此这样的回应你的问题,那也是件让人惭愧的事情。因为“信仰”理当就是要为之生为之死的才能算做“信仰”,但是今天有多少基督徒能够为了上帝去生、去死呢?太多进入教会的人,只是为自己的利益(包括现世的和永世的),当“得不偿失”的时候,就是离开教会的时候。这也是一份无奈。
 
因为真信仰不在乎“得、失”,甚至往往是“失”大于“得”;那些烈士是专注于“信仰”的人,是认真的,不管他们在信什么。
 
我是一个“执迷不悟”的人,因为在面对这份无奈的时候,多少次想要放弃,但还是舍不得,于是就成了一个无数次的失望之后仍然抱着希望的“牧师”。因为我相信在我们这个世代和人群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为了基督而生、为了基督而死的人。(不是为了“基督的。。。。”而是为了“基督”本身。)
 
英雄的无私与投入是真实而不容怀疑的。从您所说的抗战、到文攻武卫、到四五再到六四,那些倒下的都是先烈,是不该被忘记的!虽然在不同的年代,他们的理想各不相同,那份精神却会一直不断地继续下去。
 
当然了,理念却需要不断地更新!
 
先说这些吧,再说下去我就又无尽无休了。
 
晚安,我们继续讨论
 
以马内利
 
宫景耀牧师
 
(一个常常失望,却怀着盼望的基督徒)
 
 


Sola Scripture, Sola Gratia, Sola Fides
---------------------------------------
http://danielgong.blogspot.com/

--- On Thu, 7/30/09, wrote:
Subject: hi
To: "Daniel" <chinajohn316@yahoo.com>
Date: Thursday, July 30, 2009, 1:34 PM

宫牧师:
祝你和你全家安好!
以下是我的新问题, 无意贬低基督徒的生活境界,只是有问题就问。说实在的,搁在以前就不问了。因此,谢谢你。
Take care,

--------------------------------
人生境界     
人生的境界有:生的境界和死的境界。
基督徒面对生死很从容,因为,他们知道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很有限的,最终要到天堂,到天父那儿去。而到天父那儿是有分别的,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为神做工好的,讨神喜悦的,在天堂也会更得到天父的奖赏,形成了良性的因果。
然而,非基督徒,又非别的宗教信徒,面对生死的态度就千差万别了。最近无意中看了几部抗日和解放战争的片子。引起我想了一个问题:真正的共产党员的生死境界高还是基督徒的高?要知道,共产党是无神论者,他们相信人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人生的意义是在生着的时候多为他人谋幸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差异和问题很明显了: 基督徒是为自己,为了自己的永生,为了自己的奖赏。共产党是为了他人,为了他人的幸福,为了人人的平等和公正。何者境界更高,一眼就明了。
然而,基督徒会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罪人,没有人能达到共产党的境界,那是个虚的,无法达到和实现的。
我的问题是,我感觉,很难接受今生的作为是为了永生的奖赏,我几乎还没有想过永生对我有何意义,现实生活中也极少想到要为了得某个奖赏而费力费心。自然而然地活着,凭内在的良知为人为事。罪性的东西出来捣乱时,也许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思绪和作为,但是,好像还没有伤到太多的他人。而且,内在的良知常常监察着我,好像还不至于会犯大的罪。
很困惑,如果有神,有永生,有永生的赏罚,基督徒的人生的境界还是美好高尚的吗?

Thursday, July 23, 2009

"Let us be the ones who say we do not...

 
"Let us be the ones who say we do not accept that a child dies every three seconds simply because he does not have the drugs you and I have. Let us be the ones to say we are not satisfied that your place of birth determines your right to life. Let us be outraged, let us be loud, let us be bold." Brad Pitt,

 

"Our lives begin to end the day we become silent about things that matter."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How wonderful it is that nobody need wait a single moment before starting to improve the world. Anne Frank,
 
Martyred at 15: with a diary kept in a secret attic, she braved the Nazis and lent a searing voice to the fight for human dignity.
 
Matthew 5:14  "You are the light of the world. A city on a hill cannot be hidden.

 

To practice this thought: Do not curse the darkness: light a candle, feed a mouth, hold a hand, ease the pain, save a life; be the light you long to see.


Monday, July 20, 2009

耶稣与文化

 耶稣与文化
 
晚间的课上讨论了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要再多说一些。
 
如果耶稣留下一些文章、书信将会如何?
当然这个问题最多只是发生在想象中的一个假设。但这个假想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生了,将会如何书写人类的文明与历史呢?
 
在中世纪一度教会将拉丁文当成最为神圣的语言,一直到梵二会议(1960s)才有所改变。东正教会亦曾将非希腊语系的教会当成旁支。
人类本身的堕落所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结果就一定是排他的。
 
回到我们的假设中去,如果耶稣留下一张纸,哪怕上面只有随手的一两个字母,会如何?人们会象传抄《兰亭序》一样,不断地摹写,以至于全世界每个角落都会看到祂的手稿。(这忽然让我想起泰山玉皇顶上李世民的镏金墨宝,还有最多见到的是乾隆的笔迹,当然了,近五十年来最多的是毛主席的草书了。又想起自宋以来所流行的蝇头小楷更是与统治者的好恶有关了)
 
如果耶稣留下了墨宝,那到今天所有的基督徒都必须要学习亚兰文才能保全他们的信仰;
而基督教的圣经就如可兰经一样变成不可传译、再译的神圣文字。
 
结果真的是没有“神圣文字”,因为耶稣虽然写过字,但是好在是写在中东巴勒斯坦干枯的土地上,未能保存下来。
 
因为耶稣没有写字在书卷中,可以说是保护了人类文明的自主发展。祂如果照顾婴儿一样,呵护着人类文明的足迹,而不是去干扰人的选择,虽然如此,祂仍赐恩!是为奇妙。

July 20, 2009 3:33AM

Thursday, July 2, 2009

Spiritual Rx for Today:

 
Spiritual Rx for Today:

"Children smile 400 times a day on average ... adults 15 times. Children laugh 150 times a day ... adults 6 times per day. Children play between 4-6 hours a day ... adults only 20 minutes a day. What's happened "
- Robert Holden from 'Living Wonderfully'

He called a little child and had him stand among them. And he said: "I tell you the truth, unless you change and become like little children, you will never enter the kingdom of heaven. Matthew 18:2-3

To practice this thought: Practice child-like greatness and enjoy the smile of heaven.

Wednesday, July 1, 2009

日志20090630


日志20090630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Tales of two cities"

 

晴空中会突然丢下一大片雨,这也许就是迈阿密的印象。
 
下午又见到Gary,一个聪明而又实在的老美(同时有这两样美德的人是稀少的),又聊了聊By-Law的事情。他做为迈阿密浸信会联会的负责人,每天游走于三百多间教会中,看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当然了另一方面来说是“问题”都被他看到了,原因很简单了,没有“问题”之前很少会有人请他大驾光临的。结果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示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教会没有一个健全的规章制度。
 
全的规章制度,不一定会令教会增长; 但不健全的制度,一定会令教会缩水
这是Gary特别强调的,也大约是他未来将举办的有关教会制度的座谈会的宗旨吧。
 
一个有着健全的制度和管理的教会,起码可以保证不会大起大落,可以说是教会在增长之前必须有的基础。真正的增长是在完善的制度和合谐整合的管理之后才开始的。否则只有表面的兴盛,一时的热闹并不带来真正的增长。因为表面的各种兴旺的福音运动,并没有向人公布之后的流失率,这好象是中了“报喜不报忧”“好大喜功”的怪圈了。
 
在Gary走访和帮助的这三百间教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
某教会执事团将新任牧师告到法院,说他并不是这个教会合法的牧师,结果要从佛州塔城一路下来签了一大堆文件来证明这个牧师的合法身份;
有的教会在牧师离任之后才发现一大堆从未公开过的问题,
有新任牧师接手之后,同样发现许多内部的纠纷,以至于向总会呼救;
还有教会的牧师从来不公开教会的内部情况,结果那些有管理头脑的同工,发现问题几次试图解决无果的情况下离开了这个教会;于是最后留下来的都根本没有“管理”的概念和经验,及至牧师去世,留下的会友竟然不知道如何维持教会的日常工作,一个教会就这样消失了。
还有有趣的一个教会,建了礼拜堂之后,包工队已经撤走,脚手架还留在外面半年之久,教会里面竟然没有一个人是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最后是用500美金请律师写了一封信函给包工队,请他们派人来拆脚手架。
 
当我表示对他七月十六日将举办的“教会章程座谈会”很有兴趣的时候,他不无遗憾地说:很多可能非常需要这方面理念的教会可能从来不认为自己需要这方面的学习
他更是讲到一些重要的,但是却是我们大多数教会没有留意到的事情,就是教会的章程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我想在独立日之前关注这个问题更有特别的意义)
 
美国法律的独特性表现在宗教领域是这样的:每个教会有权决定自己的章程,这个章程在与国家法律相异的时候,国家的法律不能干涉或强制变更教会通过的内部章程。但是,如果教会没有自己的章程,那教会内部要按照州法的规则来判决。
举一个例子即可为代表性的:
我们教会因为相信圣经是上帝无误的话,信仰唯一的标准,以圣经来决定我们的信仰,所以我们可以明确地在教会章程上说:我们不接受“同性恋”这样的行为,并且不允许“同性恋”者参与教会的事工,特别是任何管理工作。
如果我们的章程上有这样的讲述,那么牧师在讲台上反对同性恋,并且在教会管理上禁止同性恋者来参与,同性恋人士不能到法院起诉牧师是在“歧视”。因为“教会章程”在此是做为法律文件来引用的。
但是,如果教会内部没有这样的规章和条例,那么同性恋到法院起诉时,法院会根据州法、宪法(如“人人生而平等”)的规条来接受对牧师的指控、立案并得出对教会和牧师不例的判决。(注:这样的事件半年前已经在加拿大有过先例,当时那位牧师被罚3000元)
 
从而“教会章程”已经决不只是摆摆样子的几页纸了,对于教会未来的休养生息都有直接的影响。
 
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要允许政府来管理、判决神的教会呢?特别是在明明拥有自主权的情况下呢?
真的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上帝啊,我有点累了。单单为了这份“教会章程”无端地已经耗损了我许多时间和精力,却好象不见起色,特别是看不见身边的人对它的注意,更不用谈到对之的重视了。
how long I have to wait?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Pastor Daniel 宫
2009年七月一日临晨一时

Thursday, June 18, 2009

日志20090618

日志20090618
 
临晨三点,从医院回来。头有一点昏昏的,眼睛有焦灼感,大约是深夜高速公路上时明时暗的光线造成的。
 
三十三岁的年轻人,经过最后一段的艰难奋斗之后,走完了人生的路途。在他清醒的时候,曾有过单独的谈话。在病塌上,靠着各种仪器维持着生命的气息。他知道自己将要到哪里去,对未来没有疑惑和彷徨; 而他的眼泪是因为很想很想再为家人、朋友和上帝做点什么。
 
每个人都有最后休息的时候,基督徒知道自己的归宿。问题是有没有过好今天,今天有没有能够尽性地做事。为了家人、朋友和上帝。
 
Just like that, he gone......
 
I'm praying for your family, your Dad, Mom and brother, just as your did/do.
 
Shalom, my friend, Shalom! see you at the end,
 
 
 
Daniel
 
June 18, 2009 3:32 AM

Friday, May 29, 2009

Spiritual Rx for Today

Spiritual Rx for Today-20090528
How long will prejudice blind the visions of men, darke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drive bright-eyed wisdom from her sacred throne? When will wounded justice, lying prostrate on the streets…and communities…be lifted from this dust of shame to reign supreme among the children of men? When will the radiant star of hope be plunged against the nocturnal bosom of this lonely night, plucked from weary souls with chains of fear and the manacles of death? How long will justice be crucified, and truth bear it?
I come to say to you, however difficult the moment, however frustrating the hour, it will not be long, because "truth crushed to earth will rise again."

How long? Not long, because “no lie can live forever.”

How long? Not long, because "you shall reap what you sow."

How long? Not long, because the arc of the moral universe is long, but it bends toward justice.

How long? Not long, because:

He has sounded forth the trumpet that shall never call retreat;

He is sifting out the hearts of men before His judgment seat.

O, be swift, my soul, to answer Him! Be jubilant my feet!

Our God is marching on.

Glory, hallelujah! Glory, hallelujah!

Glory, hallelujah! Glory, hallelujah!

His truth is marching on.
Our God Is Marching On!
March 25, 1965. Montgomery , Ala.
The 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To Practice This Thought:

Dare to sing at midnight, joy comes in the morning.

I do not hide your righteousness in my heart; I speak of your faithfulness and salvation.

I do not conceal your love and your truth from the great assembly.

Psalm 40:10

Tuesday, May 26, 2009

我的日志 20090526

我的日志 20090526
 
主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祂将以色列的华美,从天扔在地上;在祂发怒的日子,并不记念自己的脚凳。……   耶利米哀歌二章1节
 
锡安是平安之城,是神荣耀彰显的所在,是以色列民的盼望和骄傲。当犹太人面对灾殃的时候,如果能藏身在耶路撒冷就有了安稳的心态,因为他们心中所想的是:这是上帝的城,是有耶和华名字的城,这城必不动摇,因为上帝是不变的,上帝是掌管一切的,祂必定不会允许自己的城出现危险。
所以当先知发言预告耶路撒冷将要受刑罚的时候,以色列民的回应是“这城必不动摇”,并且他们按照自己的热心和逻辑这样思考:上帝不会毁坏自己的城,这个人所说的是上帝将毁坏这座城,所以,这个说话的人不是出于上帝的。
于是上帝的先知就这样被自认为是上帝子民的人杀在以耶和华命名的城中。
 
当耶路撒冷这座荣美的城变成一堆荒场的时候,坐在城外面对着凄凉景象的先知发出哀歌
        主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
是啊是啊,主何竟如此,主竟发怒,而主上帝的怒气竟然会倾倒在自己的子民和自己的城中?
是上帝的膀臂缩短了?还是上帝无能保护称为“上帝选民”的人民?
先知的信息是,上帝永远是上帝,是大能主治的万王之王。而眼前的景象是上帝对自己子民的刑罚。
因为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上帝差派先知、神人来提醒祂的子民归回上帝的真道,从自己的恶行中悔改。但他们不但不听,反而将那些提醒他们的人当成假先知,他们杀害神的先知更加增了他们的恶行。现在时候满足了,神的刑罚来到了。
 
神的先知坐在城外,看到这样的景象,没有暗自欢喜,没有站在那里向那些被杀之后所剩下的余民说,你们看到了么?这是你们的报应啊!
先知坐在城外,为这座伟大的城和城中的子民哀哭。代表那些被刑罚的以色列人向上帝认罪,向上帝呼求。
 
今天我们有多少人在为我们的教会哀哭?在上帝的面前替神的子民认罪呢?
 
有多少人能够有勇气站起来说:以色列人你们转回转回吧,何必灭亡呢?
有多少人能在夜间为全群警醒、守卫,做这圣城的守望者呢?
有多少人能起来为神的城堵住破口呢?
 
我举哀,他们却欢笑;我观看见无人起来堵住破口。先前的同伴都离我而去,本该照看羊群的,反而杀了其中几只,本该守卫城防的,反而加增了圣城的破口。
 
主耶和华啊!愿你查验,愿你在全地施行审判!求你打伤,更求你再缠裹!
 
Pastor Daniel Gong
May 26, 2009
 

Tuesday, May 12, 2009

我的日志20090512

我的日志20090512
 
周二,晴,多云
 
天气算是凉爽的,根据多年在迈阿密的朋友们之讲述,今年似乎比平常凉快很多。或许上天知道我不够能坚忍,特别多给了一点假日吧。
 
上周是过母亲节,这周全力要做的是第一届“会员大会”。教会是无形的基督之身体,但在地上仍然是由有形的组织来表现的。基督的身体是在基督的恩典与圣道的统一中联络在一起的,地上的教会却是允许麦子与稗子一起成长的,所以无形的基督身体需要被恩典借着圣道来浇灌和喂养,而有形的教会是需要“游戏规则”。同时进行这两样事情,是我没有想过的,虽然早就知道,却没有想过会这么快就让我来亲自面对的。总是这样,多次想逃避,逃避多次之后还要重新面对。
 
五月十七日是第一届的“会员大会”,是有形教会里极为重要的事情,这样的会议是要帮助教会建立“游戏规则”的。有矩可寻,才能各尽其职。牧者最大的透惑不是金钱和名益,而是去“绑架”上帝的群羊,建立自己的帝国; 这就如当年吕布韦在他父亲面前算过的那笔帐一样,有了一个帝国就有了一切。属地的事上如此,属天的事在地上也可能如此。
 
今天将“会员证书”基本上都打印出来了,还差五六个人没有来报到,发了邮件去提醒。从心里还是不喜欢打电话进行直接的干扰,电话这个东西提供了太多方便,无论千山万水,只要几个数字就可以将天涯变成咫尺,不过,有时咫尺之间却比天涯更为遥远。或许我已经开始“畏惧”电话这样的东西了吧。
 
下一步要着手准备会议的时间表,相关的文件等等。
 
  • 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建立会员制度,每一位会员可以清楚自己在教会的地位,建立归属感;
知道自己在教会中的地位从而清楚自己的责任与权力;
 
  • 建立会员制度的方式,
一、会员的宣认,承认自己是本会的会员;
二、会员证书的颁发;
三、教会章程的通过; (教会章程草案先行通过,下一次修正时间为2010年元月)
 
  • 会议的标题:第一届会员大会
 
  • 会议的时间表
 
1:00 开始会议
1:10 介绍会员的地位、资格、权力与责任
1:30 会员的宣告,颁发证书
1:45 教会章程(草案)的宣读、讨论,需会员半数以上通过。 (章程需要人手一份)
      宣读之后,有十分钟休息
 
2:20 过去工作的小结 10-15分钟
2:35 未来工作的展望,事奉同工的再确认 (注:所确认的同工,若与现在的不同,比如岗位的调换,则在六月份开始交接,七月份正式接手事奉)
3:00 会议结束,全体合影
 
  • 会议的预期
希望与会人员找到归属的教会; 了解我们教会的历史,参与教会未来的建设;并且对教会工作有知情、参与和表达的机会。Establish the Rules
 
  • 会议地点:wearhouse
需要准备:麦克风,投影,屏幕,电脑,电子文档,录音与录像记录(会议记录)。 
            (需要联系ljl来着手处理,并Z姊妹要先行联系wearhouse)
 
  • 所准备的材料:
证书:90%,需要签字(明天)
会章:需要打印,按会员人数,52份。
            会章中需注明:下次修正时间是2010年。
                    (明天完成)
教会简史:需再确认
摄影:已经联络,但可能没有时间再单独拍照了。目前只需要有,会议进行时的照片和最后的大合影。作为历史档案。
 

Thursday, May 7, 2009

我的日志20090507

我的日志20090507
 

“我若留他到我来,与你何干···”
个体自我内在的焦虑就是对自我存有的体认,因为无法参照,所以才会有焦虑。而焦虑之下所产生的一系列举动都是要印证自我的存有,而人类历史上不断重复的各种画面多是在这种内在认同的饥渴中产生的。
当我们怀古时,对古人之不能超脱而感叹。其实在自我认知与存在的焦虑并不是现代人的,或者说,现代人的焦虑与古人的不能免俗其实本来就是同一件事情。
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人类自我意识中第一个需要也是人类认为最为稳妥的,就是找寻参照者。于是“他者”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并且我们给“他者”付予了太多的意义,以至于同样做为“个体自我”的“他者”无法承担。
 
当彼得向耶稣询问有关约翰的事情时,耶稣立时打消了他找寻“参照的他者”之企图。为人类之哲思提供了一个完全“他者”的范例。基督将“他”从彼得的世界中排遣出去,于是这个心灵的世界中就只剩下“我”和“你”。这时的“你”才是真正开始独立出来的个体。于是人因为在神的面前,完成了一次回归。这样的回归比以色列人历史性的回归巴勒斯坦更有永恒性的意义。
 
“我或留他··与你何干··你··我···”
于是他不存在了。留下的是我和你
 
做为个体,最为紧迫的,就是面对另一个个体,因此人们才需要藏躲在群体的后面。这种从众心态,是个体焦虑的一个明显特征,因为他们好象躲在磐石后面的驱虫,无法安然走出群体的阴暗,当群体消失的时候,他们会在惊乱中再投另一个群体。“站错队”是他们害怕的,但“独上西楼”是更害怕的。因为“高处不胜寒”!
 
但在面对永恒的事情上,是没有什么群体的,甚至如果过多依赖群体,反而会更多地背离永恒的导向。每个个体需要直面永恒,这是每个人的良知中不断提醒的,虽然人们总会找出许多方法来淡化这个声音的影响。“从众”可以让人找到很多舒适。
 
“他···与你何干···”
这是永恒荣耀者的提醒也是警告,甚至是默默的审判。因为当你直面永恒者的时候,“他”的存在已经不必计算在内。
 
基督教令人惊叹之处正在于此。
因为独立个体的自我宗教在东方与西方都可以看到,那里完全没有“他”,甚至最后“我”也没有了,只留下“空”“无”,因为在“空”与“无”中才是一切。
另一方面还有完全“从众”的宗教与主义,完全没有“我”一切都是为了概念化的“他者”,无论是在弯月指引下的朝圣者或是活在“乌托邦理想”中的革命者,“我”的存在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这两类之中,基督教非此也非彼。个体与群体在基督教中完美的合谐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如果说这是进化的结果,为何别处没有这样的进化呢?
 
个体的自我要面对永恒,所以每个人要单独地、个人性的决志,成为基督徒;
而这个决志跟随永恒之光的圣徒,即刻进入一个特殊的“群体”-教会。
而教会的存在又是做为群体而言最为无法定义和描述的松散又坚韧的机构。
 
——个体的自我面对永恒,——在群体的教会之中。
“他··与你无关··,你要跟随我(耶稣)····(如何跟随?)你喂养我的羊···”
 
这样的一个公式下,不只是一次自我的回归,而且也是自我存有之意义的厘清。因为意义接连在使命之上,使命是存在的根源。
 
 
2009年五月七日深夜 随笔
 

Wednesday, April 29, 2009

一段有趣的视频

一段有趣的视频,今天早上一位姊妹刚刚传给我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3X5hIFXYU 我的回应,只是引用创世纪一章28节。那是上帝的祝福,也是上帝的命令。 我们的主日学所讨论的是如何“将身体献上”。保罗在罗马书中为何不说“将心灵献上当做活祭”呢? 基督教信仰的超然性与其真实的实存性在此进入完美的境界。如果认真读圣经,一定会发现圣经中有许多地方讲到“身体”,如“身体是神的殿”,“我自己也是在肉身之内”。。。。。。 只强调“心灵”就会走向“虚无主义”。“心+体”才是完整的人,也是完整的信仰。

Sunday, April 26, 2009

我的日志20090426

我的日志20090426
 
“你若未曾哭泣,天上的神又何能擦干你的眼泪?”
 
创伤的痊愈是先需要清理伤口,而不是一味的包裹。这个世界对罪恶的处理方式就是包裹,用各样的“美好”来缠裹罪的毒疮,结果获得表面暂时的平静,等到伤口再次开裂的时候才发觉皮肤下面的肌肉、组织甚至是骨骼与血液都已经彻底三损坏无法修补。
 
将伤口撕开被那永恒之光再次灼伤,是比罪中之苦更为苦痛的事情,人的本能在下意识中都会躲避那永恒者寻索的目光,虽然他心底知道那是根治他的创伤必然也是唯一有效的途径。
 
每次下意识的闪躲与拒绝都将基督再次钉在十字架上,因为十字架从来都是发生于此。那些无力拒绝的,就是最终蒙了恩典的。
 
哦,神圣的灼伤,那苦痛与美好并存的印记!切望可以在自己以及身边每位圣徒的身上找到。
 
这是我今夜的祈祷。
 
晴朗的夜空,
月色下
几片白云
随风从我的头上飘过
 
 
2009年四月廿六日子夜
 

Friday, April 17, 2009

我的日志20090416

我的日志20090416 照罗马人的计时公式,再有廿分钟周五就又到了。每个礼拜只要一到周三就好象已经过去了。 复活节平顺地过去了,教会的肢体们好象经过一场热身之后,渐渐开始温暖起来,只要是参与各项事工的肢体,多会与身边的同道们有一些相知、相识的亲切。只要彼此不再陌生,藩篱就必会拆毁。 一周就这样要过去了,好象并没有因为节期而松缓下来。 周一一大早跑医院什么的,周三也是这样,医院、疹所之类的地方一旦走进去,就好象一切都被定格了一样,即然是定格了,那时间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然后还做了些什么,认真一想想好象也没有什么。对了,医院虽然跑了几次了,但因为陈牧师那边的传真机好象不上手,所以到今天也没能拿到他要的结果。本来今天要再去的,因为负责的人员休息才算没有空跑。不过下午又去和旁边的教会牧师有一个正式的会晤,来迈阿密半年多了,才第一次有机会到隔邻的教堂里面走一走、看一看。真的,有时“距离”不是用尺,而是用钟表来量的。 看到周围的人每天按着自己的时间表转啊转啊的,现在自己也开始这样的转起来了,“忙”这个字很快也许要成为一个诚实而合理的借口了。 谁都知道自己需要安静独处才能参悟永恒的奥意,但谁又都觉得自己不需要拿出时间来,结果心中那永恒的种子从来没有安放在土壤下,也没有浇上过灵命的活水。最后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渴望和信念,仿佛那永恒的灵明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般。于是我们成了平凡。 用另一个比喻来说,这就好象一个人知道手中的镜子可以告诉他真实的自我,可却只是在镜子前面匆匆而过,所看到的形象很快就在记忆中模糊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他太忙以至于完全忘起了照照镜子,最后他不但忘记了自己的本象,更是随着周遭人群的左右,最终消逝在人群之中。 在医院里面一个解说相关知识的护理人员说了一句话,值得保存: More your know, you can make more decision, if you don't educated yourself then others will make decision for you. 从这一点上严格要求每一位同工都要去参加圣经“知识”(很多人不喜欢知识这两个字)的学习,应当不能算是苛刻不合情理的。因为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好处。 周六有核心同工会,在准备中; 周日早上恢复上课,课程也在准备中; 主日的信息同要需要准备。事情还是要一件一件地做。只是求主不要让我在忙碌中,忘记那永恒的一窥和内里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