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2, 2015

迈阿密华人基督福音教会乙未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邀请


亲爱的朋友们、各界同胞、同道:

         迈阿密华人基督福音教会将于221日(星期六)在本常举办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届时将为您呈现五彩缤纷的节目,从中可以感受到海外华人的乡情,中国文化的深邃。透过这样的联欢,将同胞们和各界的朋友们联系起来,共享欢乐和祝福。

         在此特别邀请您前来参加,期待着与您见面,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可以相识、相知、相助、相爱,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让昊天上帝之恩福及万民!

 

时间:2015 2 21 日(星期六)

            下午5:00点开始晚餐

            日落6:00后开始节目 

地点:迈阿密华人基督福音教会  10200 SW 107 AVE., MIAMI, FL 33176

 

活动免费,但为了保证食品的供应不缺乏,请向我们确认您的光临(RSVP),
           
中文请致电786-473-0912 ,英文请致电305-987-5300
                       
或发电子邮件:JipingWu@ccgc-Miami.org

期待着与您见面,祝新春快乐,

以马内利

 

 

同工执事会   

华人基督福音教会

 

Sub: You are cordially invited to The Chinese New Year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

 

Dear Brothers, Sisters, Friends, and Overseas Chinese in all Professions:

The Chinese Christian Gospel Church in Miami will hold its annual Chinese New Year Festival Celebration on Saturday, February 21, starting at 5:00 pm.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ngs, dances, and artistic acts will be performed.  We can experience once more the depth of our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affection of us overseas Chinese for our country and for each other.  Through such celebrations, all our countrymen in all areas and in all professions will be united, and we will enjoy together our pleasures and our blessings.

Here we offer you our special invitation and we anticipate eagerly your attendance .  Through this event we will meet each other, know  each other, help each other, and love each other.    And, together we will establish a beautiful place to live here on earth, and to let the love and blessings of our great God to reach thousands of people.

Time:  Saturday, February 21, 2015

            Dinner starts at         5:00 pm

            Programs starts at     6:00 pm

Place: Chinese Christian Gospel Church in Miami

            10200 S. W. 107 Ave., Miami, Florida, 33176

RSVP.  All activities are free.  To ensure there is sufficient food, please respond to:      

Chinese:  786-473-0912;  English : 305-987-5300; E-mail: JipingWu@ccgc-Miami.org

We anticipate eagerly to see you.

Happy Chinese New Year!

Emanuel

 

Co-workers and Deacons of

Chinese Christian Gospel Church in Miami

Saturday, October 4, 2014

基督徒与政治

做为思想意识形态的基督教信仰,有着穿透时空改变历史的力量;基督教在任何一个地区的政治领袖的眼中都是一股强大并且绝不可以忽视的政治力量。两千年的教会历史不断地穿插着政治家与教会之间五味具陈的各种事件;而更正教的宗教改革所引发的各种社会变革是每一位了解近代史的人都无法回避的。

更正教进入中国短短的两百年里,就一直不断地在改变中国的政治格局。先是洪秀全,如果不是太平天国的失败,或许他会成为类似亨利八世或是将克伦威尔陈尸示众的查理二士一样的政治人物;但无论如何他最初的那种活力和对社会改革的迫切与他的基督教信仰无法分隔的。另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就是孙中山,他不只是以洪秀全为自己政治诉求的榜样,更是开创了两千年未有之新革局,而孙中山先生一生笃信的基督教信仰也是史家所不能回避的;不只如此,回顾孙中山革命的前前后后,特别是在他最为坚难的早期,与他同甘共苦的革命志士十之八九都是基督徒,黄花岗上的民国烈士不只是大多为基督徒,甚至许多是教会的牧师、长老、执事和同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也无法回避基督教信仰对于近代政治无法估量的影响力。

只是经过了这半个多世纪之后,基督教的超越性深深保留在华人基督徒心中,但自马丁路德以降基督教的处境性和临在性,或者说其世俗性却被华人基督徒有意忽略和回避了,这一点对于大陆的基督徒更为明显。

日前,有一位尊敬的师长在自己教会主日时涉及了时事和政治,遭到他的会友(大多是来自中国大陆)强列的反对,从而令他惊异之中甚至有所情感的波动。

那么华人基督徒,特别是中国大陆背景的基督徒为何明显地反对任何与政治有关的话题呢?
准确来说是反对在宗教范围涉及到政治话题,因为他们私下里并不都是不问时事的闲云野鹤。

这个其实很象七世纪前后的反圣像运动,政治家的目的其实是要将宗教的影响约束和限制在宗教的范围,不要他们去波及到政治。而中国大陆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面,对于这个工作进行的很成功。这一方面是因为政治家的强权得到施展,另一方面是三十年代的敬虔主义的支持。

政治做为一个敏感的话题,首先是因为其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在中国大陆,经过文革的老人都知道“站队”是件很重要很重要,甚至是重要到关乎生死的问题;可是“东风”“西风”吹来吹去,平凡人家总是多少受到波及。于是如果能够离开风浪的中心绝对是明智之举。沉默是金!枪打出头鸟!老人家总是这样不断在告诫年青人。

而基督徒回避政治除了前面所说的大环境的多年“训练”,更还有一个“政教分离”的心理定式;所以就是看到基督徒参与政治也一定要将他的政治身份和基督徒身份尽量二分出来。这一点多少还要感谢台湾的李登辉先生的贡献。总之,受“政教分离”的影响,基督徒在“基督徒”的身份下是不可以谈论政治的,这个心理定式不能忽略。

北美华人教会的组成很复杂。我们甚至很难在教会使用“中国人”这个称呼,因为会无形中伤害到一些非大陆背景的弟兄姊妹。因为不同的地域和文化、政治传统,在教会里面任何一个“政治性”的话题都可能引起冲突和矛盾;而早已经厌倦了政治学习和统一的政治纲领的大陆基督徒,更喜欢在一个“无-政治倾向”的教会里面成长。

记得当年在加州时,适逢台湾大选,有的教会里面几乎一半的会友飞回台湾去参加投票,留下来的不是蓝就是绿,结果大陆的弟兄姊妹不断地相互提醒要“慎言”,对于那些初初信主的弟兄姊妹来说,主日去教会反而成了重担。

所以,华人基督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还是一个很微妙和敏感的话题。


宫景耀牧师

2014年十月四日随笔

Wednesday, October 1, 2014

黑客2014

先是有人冒用我的QQ信息,将我的信息、照片什么的复制到另一个QQ号码下面;然后去加我原来QQ的好友,有几个好朋友因为看到我的QQ照片,就接受了邀请;下一步是开始向我QQ好友要钱,于是了解我的就发来邮件告诉我有人一定是在冒用我的名字,因为他们知道我从不借钱。

然后,又发现教会的网页被黑了,不是全部,而个别的部分,包括教会的介绍和信仰立场,目前还在修复中。

今天晚间的祷告会上,有个学电脑的会友说,可能是那些黑客随机查找IP的结果,不小心找到了我们的教会的网站。

希望是这样。教会的网站和我的QQ都是“偶然”被黑客在同一个时段里自动找到了。这个偶然和机遇性是不是可以去买个乐透大奖了?当然如果有人说我去买奖券的,那个一定也是黑客。

晚安!迈阿密!

宫牧师

2014年十月一日,中国大陆的国庆节

Thursday, June 26, 2014

主题:迈阿密华人基督福音教会十周年感恩庆典

主题:迈阿密华人基督福音教会十周年感恩庆典

 

 

敬爱的牧长及主内同道:

         迈阿密华人基督福音教会将于73日(星期四)为本教会建堂十年感恩礼拜。回顾创建之初,阻碍重重,举步维艰。然而十年来感谢神的恩典,在历任牧者的带领之下,教会日渐茁壮,成长,造就了许许多多神国的儿女。

         在本教会建成十年之际,邀请各位主内同道一起来回顾,并献上我们的感谢。期盼我们一同为华人教会努力,达成神在华人教会所命定的旨意。


时间:2014 7 3 日(星期四)下午7:30点开始  仪式前后敬备简餐招待(6:30)

地点:迈阿密华人基督福音教会  10200 SW 107 AVE., MIAMI, FL 33176

请确认您的光临(RSVP),中文请致电786-473-0912 ,英文请致电305-987-5300
                                               
或发电子邮件:Pastor@ccgc-Miami.org

期待着与您见面,

以马内利

 

 

宫景耀 牧师

华人基督福音教会

 

 

 

 

Sub: Ten Year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for the Chinese Christian Gospel Church In Miami

 

Dear Pastor, Church Leaders and Friends,

The Chinese Christian Gospel Church in Miami is pleased to host a thanksgiving service on Thursday , July 3rd, 2014, to celebrating its tenth year anniversary.  When our church first started, we faced many hurdles and difficulties, but with God’s amazing grace, and the focused leadership of several pastors, our church has flourished, growing and training many faithful servants for His kingdom.  

As we celebrate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our church,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all God’s shepherds, church leaders like you, to join us to reflect on Lord’s grace to us and to offer our gratitude to our almighty God. It is our prayer that through our continued hard work, we will together to fulfill God’s will for our church.

 

Time:      Thursday July 3, 2014,  7:30PM,
                Refresh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service, starting 6:30 PM

Location: Chinese Christian Gospel Church in Miami
                10200 SW 107 Avenue,  Miami
FL 33176

Please RSVP by 305-987-5300 in English, and 786-473-0912 in Chinese,
                  or Email to: Pastor@ccgc-Miami.org

We ar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Emmanuel

 

Rev. Daniel Gong

Pastor of Chinese Christian Gospel Church

Tuesday, June 17, 2014

为何要成为教会的会员?


为何要成为教会的会员?

        在迈阿密的海滩每天都会见到各色的游人,他们享受着阳光海风,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同样的人如果走进了设立在迈阿密当地的美国移民厅、海关或是社安与税务局马上就有了区别;来美旅行与在美工作的有很大的不同,而绿卡持有者与美国公民之间也是有巨大的差别。我们这些常年生活在北美的华人同胞对于“身份”的理解、体会乃至关注甚至远远超过了在美国出生成长的本地人。但是回到“教会会员”这个上帝儿女基本“身份” 归属的问题上,做为华人的基督徒对此的陌生、误解和无知却完全超乎了想象。甚至许多教会牧者、长执们对于“会员制”的概念都是完全陌生的,也有些教会的领袖甚至是完全彻底排斥教会的会员制度。

 

那么“会员制”有必要吗?我为何一定要成为会员呢?

         “教会之外无救恩”(奥古斯丁所言)没有人可能做神的儿女却不在教会里的。普世大公教会就是以地方教会的形式显示出来的,如果有人自称为基督徒却声称只归属于无形之大公教会而不甘愿委身于一间地方的教会那就是自欺!不肯加入地方教会的人多是因为骄傲、不肯放下自我、不肯谦卑在上帝的主权之下、以自我的判断代替上帝的命令。这是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真基督徒一定是在神面前悔改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并接受上帝恩典的人。所以对于真基督徒来说顺服上帝的旨意,归属于一个看来“并不完美”的教会绝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不再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更不会再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要不要听天父的指示。在地上是没有完美的教会,而上帝却命令每位祂的儿女都应当有自己归属的地方教会。上帝的孩子,你肯顺服祂么?得救之人必然要有他自己的教会以及他自己的牧者、监督,这是主的旨意;我们甚至可以反问:一个不肯照上帝显明的旨意而任意而行的人,他们真的得救了么?

  “拒绝做教会之子的怎能称神为父”这是加尔文说的。所以委身于一间教会对于神的儿女来说是绝对必须的事情,这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的。

 

如何成为教会的会员?

        不同宗派和教会对于新会员的加入要求会有所不同。基本上接受洗礼的同时就自然成为那间教会的成员,因为洗礼做为主设立的圣礼必须是以物质的水在地方教会之范围内实施的。正统并且管理完善的教会还会有“新会员培训”以及“会员盟约”的公开宣誓的礼。

        如果不是在这间教会受洗的,就需要转会;将自己原来的会藉转入这间教会。一般是需要办理相关转会手续,并说明转会的原因(如迁居);必要的话还需要参加培训、考查并提供原教会开出的信仰操守证明。接纳转会成员的教会更是需谨慎,免得因为不清不楚地接纳了来自其他教会信仰、见证有问题的成员,反而给自己的教会带来伤损。

 

成为会员,让我们有家

        家是我们与兄弟姊妹一同成长的地方,是保护我们的避风港,在自己归属的教会中,我们可以按时得到属灵的供应并且与身边的肢体享受同样的带领和教导。

       有人受洗后“跑”教会,每周去不同的教会聚会结识许多有名的牧师和传道人,并以此自居。但这些没有归属的信徒虽然表面上对基督教的各种见闻了如指掌,可是他们内在的灵命却并未成长,他们可能很会评价一个讲员的水准却不会在灵里面寻求神的面,外表的博闻不代表内里的成长。这就如同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好象很“自由”,可以天天去吃八方,东家一口,西家一口,可能每天都在享用“营养大餐”;而有家的孩子呢,也许因为贫困,只能天天吃萝卜白菜,可是规律的生活、一同成长的兄弟姊妹会带给他健康的身体和心灵(虽然在兄弟姊妹常常会有争吵和冲突,但当我们长大以后,过去的那些不愉快反而成为我们甘甜的回忆)。诗篇第一篇也说过:神的子民都好象树一样,栽在溪水边;哪里有树是一天换一个地方的?

          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成为会员使我们在救恩中有保障,已经真正得救的基督徒归属于地方教会必然给他的救恩加上了保护。因为无人可以只靠自己去走成聖之路的,就象所有的婴儿都不能自己去做饭穿衣一样。当我们坚忍地面对世界挑战时,不是孤军奋战,因为上帝是把我们放在耶和华军队的营垒中的。并且注意:基督再来时是迎接祂的新妇——就是教会,是“教会被提”!那些不肯归属于教会自以为义、自以为圣洁完全的人在此实在需要反思。因为有谁能做到完全,可以“单独被提”呢?诚然是不会有的!

 

成为会员是福音的见证

         一个热心传福音的人若不是教会的成员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们的信息必定是自相冲突的。当他宣告说耶稣愛罪人并且为罪人舍命时,又必须解释他自己为何不加入那些被耶稣所爱的罪人所组成的教会。任何一位传道者都是教会的一员,就是伟大的使徒保罗也是甘愿在教会权下由他的“母会”安提阿教会所差派出去传福音的,在神的家中没有“独立大队”和“光杆司令”的。成为会员显明你的信仰立场,也暴露了虚假的福音。

         美国宗教自由,所以到处可见各种教派,基督教内部也有不同宗派和信仰立场。(中国大陆虽不同于欧美,但教会内部亦有诸多不同教导,有些甚至发展成为异端邪教),当我们归属于一个教会时,本身就表明了我们自己的信仰标准,自然就表明自己所反对的是什么。想象一下,一个没有教会的人又能如何回应一个摩门教的宣传呢?摩门教徒会说:你认为我们不对,那请你告诉我们哪个教会是真的、正确的?如果你回答说:**教会是对的,他们就会问:那你为什么不加入那个“对”的教会去呢?你的自相矛盾很可能反而被异端利用将你推进灭亡之子的会中。

 

成为会员使我们成为负责任有承担的人

        一个教会的成长发展不是一个牧师、几个长执能够做到的,是需要全体教会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游客没有权利去选举市长、州长和总统,他无权参与这个国家的建设。同样在教会里面的“非会员”可能会很热心参与教会的活动,但他们却无法为教会的决策提供任何意见和建议。他们没有权利要求教会为他们提供任何属灵的支持和指导,没有知情权,更无权公开表达他们对教会的意见,特别是他们没有表决权,无权决定教会的未来。如果他爱这间教会,怎么会不管不顾教会的需要和发展事项呢?事奉主不是“临时工”,临时工的特点就是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当一个人不肯成为教会成员又处处发表自己的各种“高见”时,他/她所产生的负面力量对教会的伤损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口头上说“爱教会”却不甘心加入教会的人,他们就不是个懂得承担、有责任心的人,更不会是真的爱教会的人。所以,你的身份决定了你的特权,权力与身份之间是不能二分的。

        美国人说:我们可以到白宫外面骂总统。一个极权国家的公民回应说:这有何了不起,我也可以在我们国家的首都骂你的总统。这是个笑话!在教会里面呢?这样的笑话最好不要出现。

 

成为会员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而是荣耀上帝

         我们的生存意义就在于荣耀上帝并以神为乐(威敏斯特要理问答)。投身于神的教会委身服事,这本身就是荣耀上帝。当一个自我中心的人能够降服在上帝所设立的,甚至是看来并不完美的教会权柄下时,本身就是件大神迹(是神的手,不是人的努力);这也是对那些不守本位、不愿顺服上帝的天使的审判;这更是对上帝真正深情、专注的敬拜,以基督为中心的人生就是荣耀上帝的人生。荣耀神不是口号,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长久忠诚地坚守自己的盟约,顺服天父上帝的旨意,在地上的教会中走完自己成圣的路;这样荣耀上帝的人,必定会有冠冕在荣耀中为他/她存留。

 

我要加入教会成为会员,如何选择教会?

        首先、看教会的信仰立场,她是不是正统的基督教会。这是最先的,因为如果根基错了就全错了。

  其次、考虑她的宗派传统,因为在信仰正统的教会里面还会有不同的宗派,这需要你亲自做功课去研究宗派间的区别了(小心那些自称是“无宗派”的教会,因为他们的宗派就是“无-宗派”)。

  三,这个教会的教导如何,有的教会注重团契,人事关系可能会处理的很好,甚至会一对一追踪来的新人,但如果没有系统全面的圣经教导,就与其它社团俱乐部没有区别。好的教会一定是帮助人更热爱圣经,神的话的教会;好的教会决不是只为了让我“感觉良好”的地方。

         好的教会一定是热切祷告、奉献、爱灵魂、传福音的教会。但是正如葛培理博士所讲过的:如果你在地上发现了一间美好的教会,那请你千万不要进去,你一去,这个教会就马上开始不美好了。所以我们加入一间教会还需要认真地考虑一下:我自己可以为这间教会带来什么?而并不只是我从中可以得到什么。长年委身于一间教会,那教会就不只是我们成长的草地,更是我们事奉的禾场。

        好教会也是纪律严明的教会,决不允许罪恶的存在。一个没有纪律的教会,在真理上也一定是松散的。这个世代很少会有人喜欢被约束,大家自由散漫惯了,但我们心里都知道“教不严、师之惰”的道理;真正能够不断发展和成长的教会,一定是纪律严明的教会!

  然后、才涉及到我们一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距离远近?交通是否方便?人员关系好不好处?有没有我喜欢交往的人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多变的因素,如果你要长年委身于一间教会,这些最多变化的因素反而不需要我们在起初就考虑太多了。我在加州所归属的教会有好几位是每周需要开车四十多英里来聚会的老会员;他们在主日里单是车程就要往返近两个小时。

        总之,当我归属于一间教会里以后,一定会让我更爱主、更明白圣经、更愿意降服跟随主、事奉主、更乐意于奉献,最重要的是我会从此活出以基督为中心、荣耀神的生活,而不再是原来的自我中心的人生。如果你已经是基督徒却仍然没有尝到这样跟从主的甘甜,那么一定是你自己的信仰或者是你所在的教会的信仰出了问题。

  願主帮助祂的众圣徒一同极力进入到完全的地步。

                                                                                                            宫景耀  牧师
                                                                                                            主后二零一四年六月四日凌晨

Saturday, June 14, 2014

神学与神学院


神学与神学院

 

主后二〇一四年甲午,有大陆访客(Huiwen Si女士)咨询来美进修神学事宜,遂为此文。

 

上个世纪初反帝反封建之新文化运动的结果,就是将西方视为一切知识之首的“神学”从中国新兴教育体系中割除出去。百年间“神学”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陌生和最多误解的科目,很少有人还能记得几乎所有中国学子向往的海外著名大学都是从“神学院”开始的;就是到了今天在海外的名牌大学,如果没有“神学院”(神学系)都是不可想象的。神学家在海外知识界总是举足轻重的。

 

古时还没有“神学”一词,那时的“神学家”被称为“哲学家”,因为“哲学”二字在西语本意是“爱--智慧的学问”。中世纪人们发明了“神学”一词,是分别由“神”和“道”两个词复合而成,神学是有关“神之道”的学问。所以神学是无所不在的,是对上天智慧的爱慕,从而学习“神学”自然就是一生的过程。随着人的成长,对神的道和智慧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会有所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神学生冥思苦想却无法明白的道理却被目不识丁的乡民理解深刻。因为进“神学院”不代表就真的能学会了“神学”,这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虽然在理念上这两样应当是联系在一起的。

 

“神学”是一切智慧之首,博大精深,就是穷毕生之力也无法窥其全貌,所以如果有条件进神学院打个基础对未来大有好处。早先神学院都下属于教会,因为脱离教会生活的神学院是死的。但十九世纪后许多神学院独立于教会之外,同时许多非正统自由派的学术观点开始流行起来。所以今天在北美有许多不同信仰立场的神学院,若不加分辨反而会破坏我们的信仰,那就无益了。

 

要不要读?读什么?如果是读“神学”,答案只有一个:要。每个人都应当读“神学”;但要不要读“神学院”就不一定了,这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之后才可定夺。

 

首先需要自我评估:我必须到神学院去读吗?我的使命、年龄、经济条件、时间、家庭等诸多因素决定我是否可以抽出两三年时间去做全职神学生么?我能否顺利毕业、要达到和完成那种学位?(神学研究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特别是在非母语的神学院中进行学术研讨,是需要足够的心理准备的。我自己的语言能力是不是足以进行这种非母语的文史哲的学习?)最后,将来学成之后,我是否要从事相关的工作呢?因为神学院功课的难度和不菲的高昂学费,甚至是许多生长在北美的教会牧师和传道人都是一边牧会一边攻读。所以全职进入神学院绝非易事。

 

对于已经决定要进“神学院”的朋友,这些建议仍然是有必要的。不要等到进了神学院之后才开始读神学,反而应尽早开始各种自修学习,往往在各种学习的过程中才会让我们更能清楚神的旨意和带领,可以确实知道祂是否要我们进入神学院成为全时间的神学生。

 

笔者见过两种不同的朋友:一种是后悔进神学院,却没有了“退路”,不情不愿地走上了专职神职的岗位。也有一些朋友,他们最遗憾(或是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进神学院深造成为全职的牧者、传道人。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多方寻求和等候,切莫匆匆作了决定,影响将来属灵生命的成长和事奉的脚步。

 

最后的一点建议:学习“神学”的机会绝不限于“神学院”。

 

通过阅读,自修,各种假期的神学研讨会都会提供不错的课程(甚至比神学院的课程更加灵活生动)。

 

还有最不应该忽略的神学资源就是,那些在你身边服事主的牧师与传道人。他们多少都是受过不同的神学训练,并且委身于基督苦心服事的仆人。如果我们不能从身边现有的资源开始我们的神学学习,那将来就是真正进了神学院并不一定让我们有所得着,因为很可能我们所心目中的“神学院”与现实中的“神学院”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以为在我们身边的那些牧者、传道人的“水平”不够教导你的时候,那你一定从他们身上什么也学不到,哪怕他们都是学富五车的优秀学者。而带着这样的心态走进神学院的许多学生,也是一样的结果,当我们不认为神学院的教授可以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无法真正学到神学的精义。

 

总之,不要等到进了神学院再开始读神学,也不要忽略上帝“已经”放在你身边的神学导师。

 

在没有清楚神的引导之前,千万不要盲目地迈进神学院的大门;同时在不确定上帝的引导之前,我们早就已经开始我们的神学研究和训练了!

 

 宫景耀 牧师
主后2014年6月初 于迈阿密

Wednesday, January 15, 2014

Saturday, October 26, 2013

十月廿五日记事,2013

这两周在迈阿密最为惊人的事情是两位博士生上周三的晚上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双双倒毙在异域他乡。

渐渐的一点点了解了一些相关的情节。他们到迈阿密的时间只有几个月,看来是还没有完全适应和熟悉这个地区。而撞倒他们的好象是一位年长的女士。目前这一对学子的意外震惊了当地,甚至在海外门户网站上亦有相关的报导。女孩子的母亲好象这不久就先从中国赶到了美国,而男孩子的父母好象是这两天才到。

上网搜寻他们的消息,无意中却发现差不多在同一地区、同一学院的另外两起类似的车祸,分别是发生在2010年和2012年,在其他的州中国学生出车祸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再看到这几天悼念的学生们惊慌无助的神态,不由得心中难过。我们无法面对这样的悲剧,也没有能力避免这样悲剧的发生。面华人社区的无力和无助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这几天关注着事件的进行,默默为他们的家人和同学们祷告。愿上帝亲自安慰,带领大家走过死阴的幽谷。

与一位姊妹聊到这件事,之后感觉有一些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虽然很多事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完成的):

一、华人社区需要一个重要的内在凝结的力量,北美华人如何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并且走进美国的社区、市府,让华人社区的声音得以发出,并被人注意;

二、需要有许多有能力的华人牧师、华人律师以及政府人员,他们能够带领华人社会特别是新来的华人同胞,顺利过渡,了解美国的法律、法规,免得势单力薄又走进各种因为双方文化和社会差异带来的误区;同时华人社会的领袖可以代表华人与美国政府对话,加增华人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

三、华人需要深层的生存关怀,特别对于生死祸福这些人力不能左右之事情的认识和了解。简单来说,就是需要信仰的建立;因为来美的学子所追求的往往还只是限于西方的学术、财富和生活,所以一但面对生死就产生内在的焦虚,甚至是无名的恐惧。

四、华人教会其实提供的是华人同胞,特别是初来北美的中国同胞最多帮助和平台,但因为教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教会力量的薄弱,无法更深入地进入社区起来带领和关怀华人社区的做用。

总之,在北美,往往很多民权、民运活动都是在教会牧师的带领下进行的,教会不只是提供宗教与信仰的所在,更是一个社区的灵魂。但因为华人大多不了解基督教信仰,甚至是无神论、排斥信仰,所以很多华人希图以学生会、同乡会的形式起到凝聚社团的力量,但结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会与同乡会之类的会所有太多的自限,无法同时波及到每个角落。而如何让华人同胞正视并接纳教会本应有的做用,显然是件长远的工程。需要更多教会同工同道努力达成的长远目标。


今天晚上看到地方台的新闻,几处新闻台都有一些现场的传播。不过第六台的传播让我有一丝担忧,他们在一个中国男生的采访录象上特别加添的字幕(那个男生是讲的英文,本来是完全不需要字幕的),这个字幕强化了一些学生对于这次交通意外的态度。那位男生以一种非常坚决的口吻说:that women driving the porshe should be punished for her wrong doing. (那个开着保时捷的妇女要为她做的错事受到惩罚)。

刚刚在网上找到了这段新闻的录像:http://www.nbcmiami.com/news/local/2-University-of-Miami-Medical-Students-Struck-and-Killed-by-Car-Remembered-at-Makeshift-Memorial-229343951.html

新闻台在这一段下面有意强化地加上了英文字幕这明显是别有用心的。因为做为一个美国人都明白,这样的案子在未全面调查清楚之前无人有资格提出任何诉颂;并且这最多是件恶性的交通事故,除了保险公司的相关赔偿以外,造事司机会根据其行车记录以及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如果司机当时没有醉酒,没有逃逸,最高的处罚不过是吊销驾证;而如果醉酒或逃逸,对司机的处罚将由政府提出公诉,并不是由交通死亡一方提出。而从很早的新闻报导中已经多次说明,造事司机并没有被羁押,说明警方根据造事司机的情况不认为她有刑事案件的可能。

我相信这些刚到美国的孩子们,可能完全不了解美国的交通法规,在美国辨认交通事故的责任人是需要很多很多调查和证据的,虽然行人有先行权,但在交通事故问题上并不一定会将责任完全归给汽车驾驶员,过去在中国是有类似的法规,就是无论是谁的原因只要汽车轧了行人一定是开汽车的要承担责任(这也是为什么常常有司机倒车回来将倒地受伤的人反复轧死的案件发生,因为轧死人只需要一次性赔偿,但如果轧伤了可能是无尽无休一辈子还不完完的赔偿)。而在美国会对责任进行分析,如果不是司机的错,司机不需要任何赔偿;如果是司机的责任,其赔偿也是由保险公司支付,如果受伤者对赔偿不满下一步才是到法庭审理。因此在美国很少会有造事逃逸的事情发生,而一般来说交通造事之后逃逸的大多是有非法的原因(偷盗的车、没有保险、正在从事如贩毒之类的违法行为)。而当孩子们今天在媒体前面提出要严惩造事者时,绝对是我们华人都可以理解的一种情感性的表达,他们在找不到任何情感的突破口的时候,只能将内在的焦虑和悲伤转化成对造事者的恨。

可是,美国人不能理解我们大陆同胞这种情感的深层原因;在这里被当地电视台经过处理和强化之后,对华人社区在美国人心中的印象绝对不会有任何好处。从而让我特别担忧!因为在事情未完全调查清楚以前,这样的“呼声”只会加增西人对华人的误解,认为我们是不讲法理的人。

加上这几天网上正在进行的Jimmy秀中要“杀光中国人”的节目的讨伐,不能不让人想到为什么最为温和的华人在北美这个相对更加尚武的社会中,总不能有一个公正的地位。

如果能够说:希望警方尽快提供调查结果,以慰家人。即给警方施加了压力,又不会让美国民众误认为华人的不明就理,那样,我想效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就我所知,到目前为止,当地警方并未招开正式的记者会议,向媒体和社会通报案件的相关细节)

随想随写,是以为记!

愿上帝保守每一位海外游子平平安安!


宫牧师
主后2013年十月廿五日 迈阿密





Wednesday, September 11, 2013

九一一十二年祭

2001年八月,摄于纽约斯塔腾岛,远景是曼哈顿,还可以见到世贸双塔。

这张摄于2001年九月十二日,吉隆坡的双塔。

2001年九月十二日,吉隆坡双塔脚下,所有的人都不许进入,双塔关闭。

2001年九月十五日,吉隆坡,会议进行中。

2002年八月,再访双塔,此时已经是遗迹。中间的十字架是用双塔废墟建成的。

2002年纽约的游客

2002年双塔遗址


九一一已经过去整整十二年了,时间的流逝似乎让人忘记了很多伤痛;一切又复归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
回忆十二年前,七月八月还在纽约,那时的机场好象中国的长途汽车站,人来人往的,任何人都可以走到登机口而不需要出示什么特别的证件。这种的自由让我这个从中国来的游客极不适应,但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在拉瓜迪亚机场候机的时候,有一个文弱的阿拉伯人向我问询转机的事项,还有一个阿拉伯的老伯伯用半通的英语问我,可以不可以代替他临时看一个包裹;出于警惕我没有答应。
2001年九月在吉隆坡有一个大会,于是我不得不提前返回中国,再从中国拿着马来西亚的签证转机到了吉隆坡;九月十一日当天发生的一切有机会看到了实况转播,熟悉的曼哈顿街头完全陌生的烟尘和惊慌的人群。九月十二日再到吉隆坡的双塔脚下,所有的人都被挡在外面,因为这里也开始进入警诫范围;而马来西亚是亚洲伊斯兰教最强盛的地方,听说拉登的一位太太也是马来人。
之后几天大会中,有我做的一个persantation,记得那个重点就是:时间=灵魂。随着时间过去,许多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到自己的归所。有多少是在救恩之内的呢?

一年、二年、三年,几乎每年都有机会再到纽约,开始还留下一些照片,渐渐地不大再随时举起相机了。因为这一刻你在这里,凝视这个地方,就够了。

为了重建双塔,纽约市府是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了各种方案,最后决定了现在的这个设计,双经数年这后,新址已经不再是废墟了。

今年(2013)夏天,深夜开车路过曼哈顿,从天窗伸出手随意的抓了一张新建双塔的照片,不清不楚的,差不多也是我对这个新建筑的感觉吧。

双塔被袭击后不久,就有朋友问我如何看待重建的问题。当时我的回复是,双塔只有原样重建,任何其他的设计和方案都是失败的。因为纽约的skyline是被动地被人更改了。无论之后的建筑多么伟大奇妙,如果不能原址、原样重建,都是对这种毁灭的接纳和认可。于是在新的建筑物脚下,我感受到了一个大国的衰落。

今天中午,无意中打开电视,看到的是美国公众电视台的旅行节目,不知道是有意而为还是巧合,今天介绍的是波兰,特别是华沙在经历了战火,廿万士兵阵亡之后,早早就在二战中向纳粹投降的波兰;二战结束之后,在一片废墟之上,波兰人重建了整个华沙,并且是在原址原样的重建整个城市。为此他们调出了几百年来的各种资料,包括那些十八世纪的风景画。于是今天你可以走在一个二战后重建的华沙,却仍然看到几百年来不变的风景。这种的重建不只是土木工程的契合,而是民心的重建,是向毁灭的夸胜,波兰人用行动见证他们不被争服的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精神才会产生肖邦的美妙和辉煌)

一只燕子,如果窝被毁了,它会重新衔来大小的树枝用自己的唾液和泥将窝重建起来,无论多少次的毁灭都不会改变它们天然生命的行动。恢复创伤并重新开始生命的神圣和勇气的夸耀。
总之,纽约被恨她、毁灭她的人永远地改变了,并且更可怕的是:纽约接受了这种毁灭和被动的改变。所以纽约精神已经从天上跌落凡尘。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年兴建帝国大厦时的纽约了。

朋友对我说过:如果没有到过美国,那表示你还没有出过国;如果没到过纽约,表示你还没有到美国。

奥撒玛本拉登明白纽约的象征意义,所以他作了选择;可惜纽约人并不一定完全明白这座指向天际的大城所代表的是什么。于是我似乎听到了先知俄巴底亚的声音: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

一座城、一个帝国,在我们眼前开始没落。时间在流逝,而我们成了又一代的观望者,观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2013年九月十一日,以为记!

Wednesday, July 17, 2013

以感谢为祭献在耶和华上帝面前,七月十七,2013

五年前七月的某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带着一千磅的私人藏书来到了美国的天涯海角;开始了人生又一个篇章。

不知道五年是如何一路走过来的,回头看去,几多感叹几多伤感,也有多少欢笑多少美好。

身边的人来来去去,悲欢离合一场,成就了人生大舞台的绚丽。每位出场的都是我今天要感谢的对象;无论你们现在身在何处,无论你们是否还记得我,无论你们对我是爱还是恨,你们都在我的记忆深处被保藏和珍惜。是你们组成了我五年平凡的人生,陪伴我走进中年人的世界。

谢谢你带给我的欢乐、悲伤、无耐和感动!

当一切都随着天地的运转而逝去之后,在那永恒态的静止中,你们仍然会继续浮现在我眼前,带着那繁星的光彩。

感谢上帝让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使我成长,进深,登高!

感谢所有的你,让我的存在有了丰富的意义!

千言万语,最后能够说出的只是简单的一句“谢谢!”。

谢谢每一位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你”,无论你现在是否还在我的眼际之内,无论你是否可以感知到我的这份谢意!

愿上帝祝福你,我身边来过走过和停留过的所有人!

言语的笨拙,无法表达我的心情,一切都留给“意会”吧!


宫景耀

2013年七月十七日,于迈阿密,弗罗里达。

Thursday, June 27, 2013

钢人观后

钢人
6-27-2013

与大儿子一起坐在电影院里,这次放的是《钢人》-新一版的超人电影。听说在国内的票房很不错,只是好象暂时还没有能超越《铁人第三集》。(如果当年王进喜老先生提早抢注了这个名字的中文和英文以及各种语言,那这几年不知道为国家赚回多少外汇啊!看来不和国际接轨的结果就是不知道都吃了什么亏。)

超人从起初就是歌颂美国式的英雄主义的卡通形象;在几十年间,不断拍成动画片、电视剧和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超人第一次进入中国还是八十年代的那个版本,在当时那绝对是大片级的,不只是因为马龙白兰度在此片中打破了过往所有大明星片酬的记录,而且在没有电脑参与的时代,用吊钢丝和底片处理的方式所带来的视觉特技的震撼。相信所有六十后、七十后都不会忘记排队看电影的情形。

而超人的悲剧也是一直伴随着这个英雄形象;几位超人的演员都死于各种的意外,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后面是不是有什么魔咒。不过,如果回放一下,那些出了意外的超人演员都多少在银幕上开始扮演“上帝”的角色。

如今坐在电影里面已经不再期待什么感人的情节,完全是来享受视觉的快感,坐在这里是要看到一些真实世界中看不到的场景。

这一版的超人有什么特殊呢?故事是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悬念,是翻版。不过内中的“弥赛亚元素”到是比以往任何一部都明显;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其实西方艺术中的英雄形象,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弥赛亚”的情结,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基督教信仰对西方文明影响的彻底。什么是“弥赛亚元素”呢?就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舍身赴死,在十字架上经历苦难并从死到复生的过程。这个内在的救赎历史不断地被翻印投射到“英雄”的身上;虽然西方的媒体极力在回避这种“弥赛亚元素”,可是一不小心,这种元素就出现在人们眼前。

这部超人和过往不同的是,他不在极力去掩饰和回避“弥赛亚元素”,反而直接将过去从未出现的画面展现在观众眼前,从而也有那么一点点超越了商业片娱乐片的意义。

下面是几点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弥赛亚元素”:
一、刚开演不久,当超人支撑着要倒塌的矿井让那些工人坐着直升机脱险之后,他与矿井架一起坠入大海,这时超人在水中伸展双臂静静地停留在那里;那个形象对于西方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二、超人的养父去世,留下的是面对着外星人攻击的母亲;而面对父亲的去世超人选择的是“无做为”,他要继续一个“普通人”的身份;
二、超人找到自我的身份,穿上他的战衣时是三十三岁;
三、当外星人要求地球人交出超人,以保护地球人的安全时,一个人成了所有人的安全保证和代价;“一个代替百姓死。。。。”
四、而超人在思考是不是要主动出去献身的时候,(首次)他来到教堂里面和神父讨论,这时在他身后的背景正好是教堂的彩色玻璃窗,那副画是著名的“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当他做出决定要献身时,背景的那张画是“基督复活得荣”;

对于这种以画面特技吸引人的大片来说,每个画面成本都是要以秒来计的,所以绝不会有任何“偶然”出现的场景,所以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是有意让人注意到这些“弥赛亚元素”的。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画面,就是在超人年轻时被大龄同学推倒在地的时候,从他手中滑落的书是《柏拉图》;外星人来到这个星球要看地球人写的书,是希腊哲学。

所以,一部赚眼球的商业片,还是逃不断西方精神的两个来源,希腊的哲学和基督教的信仰。了解了这两样,差不多就可以了解整个被称为“西方”的一切!

草草数语,是以为记

2013-6-27 迈阿密
 

Saturday, May 11, 2013

如何成为一名基督徒


如何成为一名基督徒

2013年四月廿八日,得知一位慕道多年的肢体决志接受洗礼,特别受感而作此文。)

圣经约翰福音第三章中记录了一段耶稣与一位学者的对话,讲到天国和永生时耶稣对他说:你们必须要重生!(7节)重生是成为一位真基督徒的开始。有了开始才会有成长、成熟的可能。重生(得救)是成为一名基督徒的起点,而成为基督徒也是生命成长的过程。

让我们用人的孕育、出生与成长的过程来比对我们基督徒的生命。“重生”就是“再次的出生”,所以定然与我们第一次的“出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孕育:没有人还会记得自己在母腹的情形,人类生命的开始其实是件很“被动”的事情(人一生中诸多事项都是很“被动”的)。是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基督徒得永生的生命同样也是一件完全“被动”的事。因为经上告诉我们“上帝在创立世界以前已经在基督里面拣选了我们,不是我们选择了上帝,而是上帝拣选了我们”(以弗所书一4;约翰福音十五16);是上帝自己亲自来寻找我们,这是一切的根源和开始。因为上帝在我们还不认识祂的时候已经开始寻找我们,所以我们才开始有了对上帝的认识、知觉,甚至是对上帝的好奇与向往,虽然许多人都无法回忆起自己何时开始有渴慕上帝的心,就象我们无法回忆在母腹的过程一样。福音的种子可能是在一次偶然打开收音机的时候,或是无意中点击了某个网站,也可能是与身边基督徒朋友的攀谈,或许可能是在翻阅各种书籍的时候。没有两个人的经历是完全相同的,但都是同样的奇妙!

怀胎:肉身生命要经过“十月怀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然是完全“被动的”。我们不会主动去“配合”母亲怀胎过程,反而常常是带给母亲许多的辛苦和艰难。基督徒重生的生命也是如此,从我们初次听闻福音到我们决志信主同样也是个奇妙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也常会被我们遗忘,如同婴儿不记得自己怀胎的情形一样;这个过程里同样是有人在默默地承受着我们因为悖逆、自是和罪性引发的劳苦和艰难。首先是耶稣基督自己,祂天天承担着我们的不信、背叛和罪过;然后是身边的基督徒朋友、家人和牧者,这些神的儿女们也是每天为我们代祷,在上帝面前承担着我们的悖逆、顶撞和愚拙。每个罪人的悔改都是神亲自的工作,是最伟大的神迹;每个悔改的后面也是有许多圣徒的祷告和劳苦。婴儿的怀胎到生产是可以推算的,但福音的道种需要多久才能在罪人生命中产生悔改的果效却是无法预期的,有人可能需要几个月,也有人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越久所需要承担的也更久。我们还能不能回想起有谁在一直承担着我们、宽忍我们呢?

生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新生儿呱呱落地,是一个生命的开始。经过孕育的等待之后,看到了美好的结果。一个健康的婴儿出生的时候最少要做三件事,剪断脐带、啼哭和用水清洁;经过这个过程,婴儿彻底脱离了母体成为一个新的个体。对应一个基督徒的开始也有几件必要的事情:首先是我们需要认罪悔改,向上帝承认自己的罪恶过犯;第二,彻底告别过往的世界观和生活观,开始全新的人生;第三,洁净自己,接受象征着与主同死、同埋、同复活并被圣灵浇灌得到全新开始之新生命的洗礼。此刻需要有我们自己主动的行动,就是决志悔改、接受上帝的恩典。照着耶稣在圣经中的吩咐,重生生命第一个公开的表显就是接受“洗礼”(马太福音廿八19)。不是“洗礼”使我们重生,而“洗礼”是我们已经重生的公开见证和标记,正如新生婴儿并不是因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才有了生命,而医护人员是见证了新生命的出现。人是看外表上帝是看内心,在没有“洗礼”之前,这个人有没有重生得救只有上帝知道,可是当他公开宣告信仰接受“洗礼”的时候,是向全世界表明他的新生命。如同《雅各书》所教导的,内在的信心一定会产生外在的行动;重生的基督徒公开地接受洗礼是天经地义的事!反而若有人自称相信上帝却不肯照圣经的吩咐接受洗礼,如何证明他是真的相信上帝呢?虽有真基督徒不能受洗的记载,如圣经中那位与主同钉的强盗,但那都是因为没有条件接受洗礼。虽然受过洗的基督徒也可能会有迷失的,但对于教会来说,我们会视所有接受洗礼的基督徒为神的儿女,接纳他们并与他们一同成长。洗礼是成为一个基督徒的“开始”而不是“毕业”!最重要的是:我们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会的洗礼,这是提醒我们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不是我们自己的功劳。不接受洗礼的人大多是不愿意放下自己的“主权”,他们需要我们在父上帝面前更多的宽容、忍耐、等候和祷告。

婴儿:没有一个婴儿生来就会自己照顾自己,生命之初都需要父母亲人的乳养和关怀;拒绝喂养的婴儿可能很快就会夭折。成为基督徒以后同样是需要关怀和乳养的;一位神的仆人曾经严肃地说过“拒绝成为教会之子的人,就别妄想称神为父!”我们身边有很多冷漠的基督徒、挂名的基督徒、虚伪的基督徒,甚至落入异端斜派的基督徒,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从未认真地委身于一间基督的教会。同时游走于数间教会中的基督徒,好象很“热心”但对他们自己,对他们所去的教会是没有一点点好处的;这么说并不是出于牧者的自私,而是担心,好象一个居无定所,餐无定时的婴孩一样,怎么会健康成长呢?常有人问询如何成为“属灵成熟的基督徒”?清教徒前辈们就说过:每一位基督徒都需要归属于一间合乎真理规范的基督教会,开始正常而规律的基督徒生活,如此成长必然会健康成熟。你有没有自己属灵的家?或者仍然是个居无定所的属灵孤儿?

成长:从婴儿到成人,是个漫长的过程。幼儿、少儿、青年、成年,每个阶段都有他们不同的特点;而基督徒的成长亦如此。简单地说,成为基督徒就是我们重生的那一刻,同时也是我们一生的成长过程;父母怀中的婴儿是他们的孩子,多年之后离乡背景的游子仍然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身份从未改变,但孩子的身量却不再一样。基督徒都是天父上帝的孩子,不同的是有婴儿基督徒,也有成熟的基督徒。基督徒的成长同样是漫长的,也需要按时的供应属灵生命的需要,我们需要被圣经的话语教导和装备,需要内心里不断地反省和成圣。而上帝正是透过教会施行祂的恩典,在教会里呵护养育着我们。

一个已经三五岁的孩童,仍不会行走和言语,或是一个康健的成人留在家中啃老,都是极不正常的事情;正常健康的人一定会显示出正常的行动和特征。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在教会多年之后仍没有任何灵命成长的表现,那也一定是不正常的事情。康健的基督徒随着灵命的成长和时间的加增,定然会在基督耶稣里越发的成熟和深邃;更加知晓和依靠上帝的智慧。他们在教会不是因为 “兴趣和爱好”而是一份“责任”和一份向上帝的“敬畏”;他们帮助人,不单是因为享受内中的乐趣和心灵的满足,而是因为上帝的荣耀,为了教会的好处。虽然地上找不到一个完美的基督徒,但每个基督徒都是在离开自我中心走向以神为中心之路的朝圣者。

如何成为一个基督徒?

从上帝无以言说的奇妙恩典开始,然后是我们在恩典中的委身和降服。我们是“被动地”在神的恩典中被上帝寻回、被上帝光照、被上帝重生、被上帝放在教会中;让我们永远记得“祂是主”!祂在一切事上都是主。永远以祂为生命之主宰,甘愿被祂的宝血所洁净和遮盖的、甘愿一生被祂引导和扶助的就是一位基督徒!当我们自称是“基督徒”的时候,就是承认我们是软弱的人、是个罪人、是无法自我完善的人,我们是需要上帝恩典一生伴随的人。我们需要做的是:

·       决志,接受耶稣做生命的救主和主;

·       悔改,在圣灵光照下,向主认罪,耶稣基督十字架的宝血可以洗净我们身心灵一切的罪恶和污秽,让我们如洁白的新生儿一样;

·       受洗,公开地承认自己的信仰,这一顺服的行动开始了我们做为基督徒的生活;

·       委身教会,就是承认自己的无能,接受教会对你的帮助,上帝借着教会来供应我们属灵的需要,使我们灵性成长、成熟,在众圣徒彼此的关怀和代祷中胜过世界对我们的试探和引诱;

·       服事众人,成熟的灵命自然会引我们去帮助他人。上帝是爱,所以活在爱中的就是彰显上帝的荣耀。我们在圣灵的引导之下学习去爱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邻舍和朋友。所有的事奉都是从身边开始的,如果你不能将上帝的爱带到你所在的小地方,如何能够为真光做更大的见证呢?

成长、成熟的生命会让我们在更多的领域里面见证上帝的福音和荣耀;以改教家的眼光来看,每个基督徒都是先知、祭司和君王,所以第位基督徒都是神的仆人,无论我们得时与不得时,总是要高举基督和祂的荣耀。

愿主祝福每一位读者和所有爱慕主显现的人!SDG

宫景耀牧师

2013年四月廿九日,迈阿密

Sunday, April 7, 2013

2013年四月七日,流水帐

四月七日,2013年,复活节后第一主日 


在闹钟未响之前已经起来,轻轻走下路,免得吵醒熟睡的孩子们。洗碗,浇花,磨咖啡豆,小笼热馒头。。。。在调好的咖啡还未入口的时候,二儿子醒了,哭着跑下来中,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九点半是圣餐,今天是四月份的第一主日,我和两个儿子到达礼拜堂的时候,同工和执事们已经将一切就位;两位执事主持圣礼,周执事的声音真的是很好听的男中音。他也分享了在大斋期禁食的体会,以及复活节期的感受。

十点半主日礼拜,胡弟兄夫妻从很远的地方匆匆赶到,将两个孩子丢在外面就上台来主持;没有带过孩子的人永远也不能想象到他们的艰难和紧迫。愿主祝福他们!

诗班的诗歌,总体的合谐感越来越好了。并且男生虽然总是少数,但音色与配合总是很强劲的。

平时每年这一天都会讲到多马的认信,但是已经讲了四年了,今年从彼得前书第一章入手。强调的是一个基督徒目前所在的位份是什么。我们是在已然与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之间的圣徒,地位上的称义与生活中的成圣是如何需要平衡进展是很重要的。而在救恩中,上帝主动的拣选,圣灵的洁净,人都是在被动中领受;但“顺服”基督却是人要主动的决责。顺服基督的第一步是接受洗礼,然后是顺服教会的带领和引导,为了基督而顺服教会;从而成长成熟,直到见主。


会后有肢体表示很得帮助和启发,不过也有人在背后向教会的董事会主席暗中进言说我没有讲圣经;同一篇道会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回应,值得深思。如果讲员为此就不断地“改变”最后可能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愿主帮助和怜悯。

礼拜之后有二十几分钟的每月会员例会,总结了上个月的工作和开销,并且为四/五/六三个月定了基调。

礼拜后也有两组新来的家庭,一个是旅行过来的,下周二回纽约州,另一对是姐妹,姐姐是刚从大陆来的,正在找教会。

一点多接待了一位西语的弟兄,他是另一间教会的同工之一,彼此交流了一些对教会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观感。希望能够让教会更能荣耀上帝。

两点多开车去帮助一个姊妹去取人家送给她的两个桌子,她只有一个小小的小汽车,我的小皮卡可以帮助她。取了桌子之后,还顺道在街边拣了一个很漂亮的电脑桌,主人因为这个桌子是玻璃桌面,担心伤到活泼的孩子,只好将差不多全新的电脑旧丢掉。回想当年在加州读神学的时候,每天都会在街边看到丢弃的家具等非常好的东西,那时没有车,所以总是希望可能有一部皮卡,将别人丢掉的好东西拣回来送给学校里的穷学生们。

取了家俱,再到电器店帮会友拉上了刚刚买来的电视机;

再回到教会差不多四点了,大儿子和我再去银宫中餐馆大吃了一顿早餐加中餐,留下的带回家是我的晚餐。

五点钟到超市用了十几分钟买了些日用品,再回到教堂。西班牙语的教会今天是第一次将时间调整到晚上六点钟,为此他们重新做了外面的一切广告。并且提升了他们的网络,可以在线即时播放当天的礼拜和证道。

和西语牧师告别之后就到了要去接二儿子的时间了。二儿子今天被阎老师接到家里,让我们可以有个缓冲的时间,这里要特别感谢她!

接到二儿子,并送另一个小宝贝回家之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回家之后又做了什么?
收拾院子里的垃圾,将门口的野草拨去一些。做卫生,喂二儿子吃晚饭/点心和酸奶。同时将他的衣服,洗澡巾特别是校服洗出来,以备明天之用。
同时上网查帐,发现帐上又没有足够的银子来付这个月的款项,明天需要问询财务主管帐上是否有银可以让我入帐。还不能忘了,一忘可能会交罚款了。

认真、安静地吃了个晚餐,吃的时候看了网上的微薄和脸书上的信息。 想起昨天晚上听到的消息,华理克的儿子因为抑郁盖症周五自杀。为此特别感慨,因为没有人会真正知道一个牧师的儿子所面对的压力。大家都觉得牧师应当是个轻松的工作,甚至常常有人会来找到我,问我你每天都在干什么?一个礼拜只是讲一次道,有什么了?是个人都能干(特别是到北美来的大陆客,都对自己的能力极有信心)!没办法,有些事,讲也讲不明白,除非他也有同样的经历。

回想十三年前第一次见到我的教义神学和新约背景的教授时,那时他刚刚失去了他的儿子,他也是在一个教会牧会超过四十年的老牧师;我还可以记起他眼低的血红色,那是一种到今天我也不能猜想得到的的苦痛。另有一位在宾州的宣教士,他们夫妻隶属威克里夫翻译会,帮助非洲人翻译圣经,那位丈夫喜欢画油画,我看到他家中一张他长子的画像,但里面用了太多的象牙黑,那种深深的忧郁让我不得不问他,这个长子在哪里?他有七个孩子,但这位长子已经离世。

可能没有人会去刻意统计牧师儿子中有多少自杀和抑郁的,因为他们的问题正是从来不会有人留意到他们的问题;但华理克牧师儿子的自杀,让我忽然回想起来,好几位牧师都有同样的经历,只是华理克牧师太有名了,所以才会这么被人关注。
因为牧师的事奉,他们面对了太多不应当面对的艰难和压力。没有人知道做一位牧师有多难,除非他自己成了牧师;也不会有人真正体会做为牧师的家人所面对的压力,这一点,甚至我自己都不能体会。

忽然之间,感觉因为自己的事奉和梦想,带给家人太多的压力和伤害;深为愧疚。

一方面是自己所爱的家人,另一方面是神的教会,那些永远需要你关注、照顾和陪伴的教会会众们。并且无论你如何去付出,有一天他们仍然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你所服事的教会,离弃你这个牧者。牧者可能是有神的恩典胜过各种的艰难,但牧师的家人所承担的,比牧师更不易觉察。所以成为牧师的家庭成员,是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来自上面的呼召的!

九点半,二儿子的衣服都烘干好了,进入夜间程序:给他刷牙,洗漱,换上睡衣。然后我们两个一起坐在床边,他在看“巧虎”,我呢,就这样把流水帐记下来。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明天是周一,中午需要有一个约淡,上午再和他们电话确认时间和地点了。


累了,也许真的应该休息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