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5, 2011

随笔又一篇:论永恒

月前在周日晚间课堂里,特别讨论了“永恒”的概念,之后觉得需要留下文字,却一直未得机会。

永恒是什么?在英语里面有两个词都译为永恒,一个是eternity, 另一个是everlasting.
虽然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意义也相同,但却有一些不同的着重。Eternity测重于一种状态,而everlasting比较强调时间性的概念。

我们对永恒的理解多是倾向于everlasting的范围,就是以时间为标尺来理解永恒。

永恒做为一种“状态”或是作为一种“时间”有什么不同呢?这之间的区别虽然微小,影响却是极大的。

原则上在汉语中对永生的理解是“长生不老”“无尽无休地时间延续”;所以永恒就成为时间的继续进展,而人存在于时间之中,甚至是与时间共存。所以我们在汉语里面的永生,是进展式的、线性的、延续性的在时间之中的永远。

当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后,我们仍然还在用原有的理解来接纳“信耶稣,得永生”的宣告。所以就产生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将来在天堂做什么?于是有人回答(仍然在同样的理念之中):唱诗,唱一千年的“哈利路亚”,再唱一千年的“赞美上主”,如此无尽无休。只是这样的解说,反而让人对天堂失去了“胃口”。难道“永生”就是这样的么?

而圣经里面所讲的永生不是以时间为尺度来衡量的永远。永恒不是时间的无限延续,而是本体性的超越了时间的范围,是在一种超时间的状态之中。永恒是一种“态”。从而永生也超出了在时间捆绑之内的延续。永生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跳越和提升。而人类的语言对于这种升华是完全没有办法来描述的;人的想象力也无法揭开永恒的帷幕。

从而派生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复活之后(或是改变之后)的那“不朽坏的身体”。这不朽坏的身体是超时间的身体,同时也是超空间的身体。于是用一个当今的科学理念来处理,就会发现基督耶稣在这里所应许给我们的永生和永活的身体是完全超出了我们人类可能认知的领域。有一个属神的神学家问一个相信基督的科学家“你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之外是否还有一些人类永远不知的元素?”那个科学家竟然不敢回答。因为在此明显看到科学主义与信仰之间的冲突。
科学主义不能放下自我的根源在于,他们相信一种恒常的真理,而这种真理是留给科学来揭示的(注意,这是一种信念、信仰)。所以在面对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无形之间就带有一种永恒性的眼光来看。但是当神学家考问信仰的时候,科学家发现自己所接受的近乎绝对地真理竟然也仅是在这个相对的物质世界之中的。这种考问是极大的挑战。
所以,当我们想着未来的永生和复活不朽的身体时,是不是仍然停留在如今的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之中呢?而圣经给我们所看到的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永恒,和不能用元素周期表来分析的复活身体。

当我们真正晓得了这个超时间、超空间、超宇宙的应许之后,就不能不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爱主、敬拜祂、事奉祂。

对于永恒态最早进行全面讲述的是奥古斯丁(就我所知)。他以超时空的眼光来认识我们所生活存在的“时间”,并告诉我们在上帝那里永远是现在。耶稣基督,那超时空的上帝第二个位格,从人类的眼中是两千年前死在十字架上,但超越时空的眼睛会看到,祂是“现在”为我而死,祂的宝血是“现在”为我而流。我不是回到两千年前来领受那救恩,而是在永恒的“现在”中正经历和享受着上帝对“现在的我”的救赎。
因为在上帝的眼中,我们的昨天是“现在”,我们的明天是“现在”;我们虽然是在我们时间概念中的“昨天”犯罪、得罪上帝,但在上帝的“时间态”中,“昨天”正以“现在时”展现在上帝的眼中。

用一个例子来讲就好了。有一种动态的摄影(不是电影),在同一张照片中出现人或物体在不同时间里面的动态。如果你会用老式相机,就知道我这里所说的是B门技术。当这张照片出现在你的眼前的时候,你“现在”同时看到了这个对象完整的动态;那个对象、客体的“过去、现在、将来”呈现在你的眼前,你“现在”看到了。那个对象的“过去”是你的“现在”,那个对象的“现在”还是你的“现在”那个对象的“将来”对你来说仍然是“现在”。而上帝看我们的今生,亦好象这样。

所以,不要想象说,末世审判的“时候”,我们会排着长长的队伍;如果“那时”我眼前没有出现任何队列,我一点也不会奇怪。

而进入永恒,就是跳出时间的状态。永生就是活在永恒态里面。

不过到底那个“永恒态”是什么?就要等你我进入永恒之后再去表述了。



宫景耀 牧师

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迈阿密

随笔:民主与神权的再思——埃及事件所引发

夜读古藉,要清晰一下已经开始模糊的记忆。

两千四百年前,古希腊的柏拉图在他的那本《理想国》里面讲到四种不同的政治体系。用今天可理解的话说就是贵族荣誉立国、财阀治国、民主制和僭主治国。

这四种形式互动互换;但在柏拉国的心里民主制是最可恶和充满了罪恶和暴力的制度。他可能没有想到,经过两千三百年之后的世界,将“民主”当成神明一样来供奉。

民主之恶来自何方?

贵族或君主以光荣的使命来建立和管理国家和民众;他们如果失去了那神性的光芒,就成了神坛下摔下来的偶像,很快被人民遗忘和践踏。但起码他们在管理国家的时候,尚有一些君临天下,以天下苍为己任的责任感。是一种使命和精神力量让他们成为国家的管理者。

当贵族或君主失式之后,国家的权柄很快就落在了“有钱人”的手中,因为民众希望这些“有钱人”能够为自己提供生活的保证与需求。于是这种以财阀做为实际的掌权者的国家就出现了。人们变得非常的“现实”,谈不上什么永恒、使命与光荣,只要能带来实际的好处就会让他们满足。那些“有钱人”给民众诸多的应许,而民众只要听到这样的应许,就将自己的权力交给“有钱人”,听他们的控制。在此时“道德”只是表面的装饰,骨子里面是“黑猫与白猫”的实用主义。

但是“有钱人”得到权力之后,并不会真的将所应许的那些“好处”实际地交给人民。“有钱人”的军队成为奴役民众的工具,而不是保证公民利益的维护者。于是民主体系出现了。

当我们“现代人”以一种近乎宗教的狂热来崇拜民主的时候,柏拉图却指出民主制是最残酷的制度。原因何在?因为民主制的基础就是“自由”,当民众高举“自由”的大旗的时候,就变成人人做主同时也是无人做主的无政府状态。而进入无政府状态的民众,在实用主义的精神动力下,都在谋求自己的好处。柏拉图在此甚至预见了法国大革命的那种残酷屠杀的画面。

民主制的结果是产生了僭主政体。人民会找一些“代表”出来,来解决眼前的困境。这些所谓的僭主,就是我们今天常讲的“大独裁者”。他们成为独裁者是利用各种非法的机会,比如政变、比如军队的哗变、比如内战等手段抢夺了政权。而当他们强夺政权的时候,往往就是以“自由”“人权”为口号的。所以民主制实际上是为独载者提供了僭越夺权的基础。

柏拉图对民主制的批判在近代被人所诟病,特别是在华人思想界中,多认为柏拉图是被历史所局限,没有看到近代的西方在民主制下的发展。五四运动时的口号“德先生”“赛先生”是一种非常宗教化的信念,所以没有人可以说“民主”的坏话。这种情形无论是在铁幕下还是在海外都是一样的。

我个人以为,柏拉图所大力否定的“民主制”之所以带来西方这几个世纪的兴盛,并不是柏拉图说错了,或是“历史的局限”而是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没有被考虑进去,那就是统一、永恒的宗教信仰。在柏拉图的时代希腊是找不出一种独一、排他、恒常并且可以让人为之生、为之死的信仰。

而西方民主制为代表的美国,其民主体系是建立在庞大的以基督教信仰为生存准责的民众基础上的。只是因为在美国的基督教会从历史之初就尽量从政治行动中脱身而出,并且在美国所流行的基督教信仰是一种近乎“平民化”的信仰。所以让观看西方世界的东方人经过了三四代之后仍然没有发现这种近乎完美的民主体系的内在支撑究竟是什么。于是我们好象一个拙劣的临摹者,只学习了西方民主的皮毛,却总是找不到那种内在的神韵。当然这并不应当责怪我们东方人,就是西方人自己在经过了十几代人的应用之后,也常常会忘本忘宗。而西方人的这种群体性的遗忘,才是他们在面对埃及的动荡茫然无措的根本原因。没有信仰为支撑的民主,就是柏拉图所讲的那种最低劣的、最有破坏性的政治制度。

再补上一个小例子就可说明,这个例子曾经被一位令人尊重的牧师引用过,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
在街上三个人在打一个人,大家看着这是不正义的事,于是人民起来了,伸张正义,解救了那个被打的人。而那三个人被一群人打。打到最后跑了两个,打人的也累了,走了不少。最后看到的是:三个人在街上打一个。

当人人都在说追求正义、追求最大的善的时候,那个终极性的又是普遍性的标准在哪里?这就是民主制根本的问题。

埃及动荡的前前后后,最为尴尬的就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治家。因为美国的政治家已经渐渐放弃了那个永恒不变的信仰原则。所以他们只相信“人民做主”,只能“尊重人民的选择”。这种民主体系下的政客绝不会说出任何与“民主”之声相左的声音。正好象是以民主之矛攻击民主之盾一样,他们将自己放在一个无法跳越的怪圈之中。(这一点上,小布什是有勇气的,历史对他会有客观的评说。)

以我个人的理解,民主的成功本质上是信仰的成功。这个原则在二百年间的美国以及在今天的埃及是一样的。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从总统到民众都有同样的信念,那种基于信仰的宗教性信念“人人被造而平等”(请我们华人同胞注意,原词所讲的并不是“人人生而平等”,我们的翻译都要刻意删除任何与“宗教”相关的东西,是因为不懂还是因为刻意的回避就不知道了)。在这种宗教为内核的支撑下,才会有美国这两百年的民主制度。虽然一些财阀不断地想要篡夺实际的权力,但总统与财阀之间的权力之争却是各有千秋的。(可以说几位总统被暗杀的根源都与这样的斗争有关联。)

再说埃及的民主,为什么这次能够这么成功地将总统(注意是“民选总统”)赶下台呢?是不是因为埃及人的民主水平提高了?是不是有什么国家在后面给反对派撑腰了?如果仔细分析,其实还是一次“信仰”的胜利,骨子里并不是民主的胜利。这次令埃及民主成功的“信仰”动力不是西方的基督教,而是中东的伊斯兰教。在这种宗教的力量之下,民众可以不顾生死,在同样的信仰之下,军队可以抗命不尊。同一的、排他的、恒久的信仰是这次“颠覆政权”能够成功的根本。(穆先生未来的走向已经比较清楚了,虽然他当政的时候,是个热爱国家和人民,并且懂得顾全大局,给埃及带来了一段相对不错的年景;但做为群体僭主式民主运动的失败者,未来被清算是肯定的,落井下石、倒脏水的事顺手就可以办了。会不会象俄国最后一任沙皇或是罗马尼亚的小齐一样性命不保,那就要看他心中的伊斯兰兄弟们是不是把他当成兄弟了。)

美国人在世俗化的过程中已经对宗教麻木了,或者说被“民主宗教”所麻木。在穆巴拉克下台之后,美国的媒体所表现的那种“自由”,那种对埃及“民主”的支持,让人看了想笑!如果你是美国人到是应当哭泣,但我不是!所以我发笑。

当美国立国之根本的基督教从美国的民主体系中渐渐退出的时候,你会看见一个以“民主”为大旗的伊斯兰帝国的兴起。而埃及人民会自豪地宣布,他们在建设的是一个以安拉为精神元首的国家。但遗憾的是,这个时代不会出现萨拉丁那样的荣耀君主,所以未来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格局。对这个新格局,那些“民主宗教”的崇拜者是完全不能理解的,而且也没有太多时间给他们去接受和适应。

当西方无所适从的时候,那些掌控西方财产的犹太人将推动各种力量来保护以色列国的利益。这将成为以“民主制”而自豪却背离上帝的西方国家衰落的时候。此时此刻,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将展现他们的辉煌,成为可以与伊斯兰帝国平起平坐的欧洲帝国。以色列在两个大帝国(就是罗马与巴比伦)之中奋斗抗争之时,号角之声将要响起……..

于是我们将要告别民主制,不再有僭主,也没有财阀来统治;那真正的贵族、永恒的君主将成就祂曾经应许过的一切!


宫景耀 牧师
2011年二月十五日,迈阿密

PS: 此文之思想早在廿多年前,就是我初始传道之日已经成形,今因埃及事变方得以草草舒展成文。不尽理想之处,欢迎指证。文责自负,请勿转载!

Monday, January 31, 2011

埃及2011,新时代?

他必伸手攻击列国;埃及地也不得脱离。 (但以理书十一章43节)

末期何时才到?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在廿一世纪刚刚走过十分之一的时候,民众群体性对“末世”的关切超呼寻常。虽然每个世纪中都多少会出现一些“热心”的群体,但这种全球性的、超族群的对末世的关切是千年来未有的。

但末世到底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却成了各说各辞的事情。很多人从不同的文献和传统中找寻答案,于是推出了一系列的“根据”从玛雅文化到印度、再到中国的古籍,但唯一不认真研究的却是上帝自己留下来的信息。请特别注意,那些人们热忠的古籍根本就没有自称过是永生的造物主留下的信息!

我们不去妄测末日的时间,因为那是不合上帝心意的,那是上帝自己已经隐藏的;但我们却可以透过圣经知道一些将要出现的事情,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世界时局的变化来感受时代的变化。

在末日来临之前有很多事件根据预言是一定要发生的,比如以色列重新建国,当然这个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旧闻了,还有就是将要在耶路撒冷重建起耶和华的圣殿,这件事还没有发生。在这些之外还有什么呢?还有很多很多,圣经交待了不少的细节,有时只有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有人问,那埃及是在扮演什么角色呢?圣经有没有提到末世时代埃及将要发生什么?
有的,圣经有很清楚的描述。在但以理书十一章讲到末世期间中东地区的政治走向和变化。根据上下文理可以知道,埃及将成为某一个王的占领地,这个王不一定是个具体的人,而是指一种信仰和政治理念。
根据这段的记载,那么如果埃及重新成为一个神权统治的国家将成为末世事件中的一个标志,这个“神权统治”是指以宗教立场的极权统治。这种统治模式在当年伊朗的霍梅尼时代是个典型,而阿富汉的塔利班、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激进组织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

如何看待这几个月埃及的动荡呢?
我们没有答案,但是如果允许我们多少进行一点点的猜想,那么这个动荡后面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可能是不简单的。当然如果埃及的现政府经过动荡之后保存下来了,我们的猜想就需要延后,而不是将之定位在2011年。
与现政府对抗的核心力量是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这个机构是属于穆斯林极端主义者;他们现在推出一个“西化的”什么博士出来,但如果他们赶走了穆巴拉克之后,是否还能这样向西方示好,并建立一个“世俗化”的政府么?我心中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次抗议活动后面有很强的宗教情节,也正是这种浓厚的宗教情节才是政府军不向示威群众开枪的原因,因为在同一宗教之下大家都是兄弟。军方的无力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支持穆斯林兄弟会,反而可以猜想的成为宗教极权的重要军事支持。

当西方的民主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并没有带给埃及民众任何实际的利益的时候,埃及以及其他中东国家都开始放弃民主而回到宗教极权的传统模式去了。这是圣经预言特别预告过的。

那么容我再进一步猜想一下,如果埃及成为宗教极权国家,代表着什么?
好象多米若骨牌一样,我们会看到一个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就变革而成的中东新格局。

埃及是第一个与以色列停火签约,并承认以色列是独立的国家。因此当年的埃及总统撒达特被军人当着世界媒体的面屠杀了。而穆巴拉特从政这三十多年间也不断遭到暗杀,但他却一直为中东和平进行努力,许多次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重要谈判都是在穆巴拉特的招待之下进行的。他虽然也是穆斯林,但在执政与外交方面并不是那么激进,所以被激进的穆斯林视为敌人。

如果这样的政权倒台了,换上激进的穆斯林当政,首先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相对稳定的格式将被打破,然后是重新洗牌,这个过程中可能将会有一系列的军事冲突,甚至大规模的战争也是可能的。战争最后将有从欧陆来的一位领袖在双方中斡旋,于是将有一份最后的“和平条约”被签定,此时就知道但以理所说的那第七十个七已经开始了。

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但九27)

目前时间到了没有,不确定,但圣经是这样已经讲过的了。所以我们只有静观时局了。将这些猜想留下来(不敢说是预言),立此为记。

总而言之,主再来的日子是近了,有多近?有心人自然知道。

宫景耀
主后2011年元月31日

Tuesday, January 11, 2011

[炒饭]-超女不会上春晚

2011年1月11日
忙了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查查邮件了。一则新闻跳出来,说是央视特别通告不会请“超女”上春晚。于是就又想起五年前写过的博文,到51wish.org上面一找,发现还在那里。就直接转到这边来了,人赖了,没有力量再那么着长篇大论了,就全当给大家炒碗冷饭好了。

超级女声的回想
作者[Daniel] 发表于[2006-10-11 5:45:00]
超级女声的回想

2006年的超级女声结束了,尚雯婕终于成了瞩目的新星,五百多万票的人气让她成为今年的超女冠军。第二名谭维维的得票也四百多万,与尚雯婕相差四十多万票。

仅九月29日一个晚上,观看和参与超女投票的人数远远超过往年,因为去年李雨春的最后得票才只有三百万。湖南卫视和中国的电信是大赚了一笔。

超女结束一周了,在网上对她们的评论并没有降温,不论是赞还是否,大家的关注热点是明显的,与央视的相关海选节目相比,超女更加能够牵动民众的心。

而超女比赛后面有什么特别的时代意义呢?
我认为,超女是在为中国人扫民主盲。虽然中国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国家,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老百姓对“民主”到底是什么,还是几乎是完全无知的。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他们从来不会关注“民主”的理念,而城市人口对选举有所关注的也是少而又少,这还要看各地的街道是不是宣传到位。
问一问经过开国、文革、开放、改革的一代人,他们对“民主”是不是有充足的认识呢?回答还是否定的,特别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民主”概念已经越发淡漠了。问问身边的人,有谁还关心今年的人大代表要选什么人么?那个人是什么样的背景?有什么特长?他可能带来的政策或民间福利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那些宣传民选的人都不一定能说出来。还有谁能回忆起自己上一次投票选举是什么时候呢?虽然选举权是每个公民的权力!!

对下一代带说,他们头脑中更是不可能有什么“民主”概念。七十年代的人看九十年代的孩子,觉得他们自我中心、娇生惯养没有刻苦的精神等等,但我们自己是否还能体会一百年前举着“德先生”“赛先生”的标牌上街的学生们的心态么?我们对于“德先生”的陌生,又如何影响下一代人呢?

这时出现的超女选秀节目,完全是一个特定时代中特别的历史事件。台上那些参赛者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发一个短信、打一电话就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看到激情时,每个观众都有参与的渴望。如果不是观众这样的激情,在娱乐界和媒体圈中没有什么背景的尚雯婕也不可能最后胜过大有来头的谭维维。尚雯婕从进十的时候以歌声打动了听众,又加上评委一度对她的打压,反而让很多被打动的听众参与到投票中去,结果八进六、六进四都是一路顺利。无论后面有没有黑幕,但场外的支持是今年尚雯婕成功的关健。

其实与很多暗箱操作的“选举”相比,超女大赛是在中国最公开、最透明的比赛,任何一丝一毫的问题都马上可以在网络和各大媒体中“披露”出来,所以就是真想做“黑幕”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单从“作票”这样的事情来说,入围赛、地区赛有作票的可能(听说有“作票”的最后竟然倾家荡产了),但到了全国总决赛时,就不是那个财团有能力、有必要去作那么大的数字了。当然个别省份利用国家媒体为人拉票的事情也是实情,可是拉票不等于“作票”。所以超女大赛还是一个比较公正的大赛,特别在中国可以说是最透明、公正的娱乐竞技比赛了,就是主办方都不能确知最后的结果,这与那些早就已经“内定名次”的比赛相比,可以用“干净”二字来形容了。

五百万票意味着什么?加上第二名的四百多万,再加上刘力杨和艾梦盟的票,仅仅29日一个晚上的投票已经达到一千多万,平均每一百个中国人就有一票,这样的比例和真实性说明了什么?不看其后面的经济利益,单单这股热情就是个值得注意的事情了。如果这样的热情参与从娱乐界转向政坛又将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这样的场面我此前只看到过两次,一次是台湾选举,当时我正在加州,当地的华人电视台是全天跟踪报导,连战没能胜出后,很多台湾民众在广场上要求政府验票,场面热烈;因为当年选举的黑幕一直没有好好的向民众交待,才会有现在这几天的“倒扁”民众活动。看着电视的画面,第一次感受到当地民众对选举的热切与积极性。对了,当时很多在加州华人教会中的普通台湾人(包括牧师)竟然特别情假,从美国飞回到台湾去参加投票。可知他们对参政议政的热情。

第二次就是小布什和克里的总统竞选,身在美国更是可以处处感到选举期间的气氛,从车子后的贴纸,住宅的围墙,任何私人的空间都表示出主人的立场;电视里面也不断有各种的新闻,以及小布什和克里接二连三的辩论等等。那时我又一次看到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在美国“骂总统”是最爱国的表现!这可能是我们永远不能完全理解的表达方式。美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所以在大选期间牧师在讲台上也没有公开支持某个候选人的言论,但在私下里面,在祷告会上却明显地可以看到他们并非对大选充耳不闻;最后的选举结果出来以后,甚至有专家评论说:布什的连任是美国基督教的一次胜利。

第三次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就是这次的超女大赛了。前两年的超女大赛时我都不在国内,就算在国内家中也没有电视,根本不会关注到娱乐界的“超女大赛”。第一次听说超女还是因为一部贺岁电影《春田花花同学会》,在那里知道了周笔畅。但对超女还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直到今年九月初,无意中看到了“复活赛”,此后就渐渐越发关注起来了。“进十强”的比赛中竟被尚雯婕的歌声打动(她翻唱莫文蔚的《爱》);还有已经记不住名字的淘汰选手走下舞台时的场面更是牵动了每个观众的心。湖南卫视真的是赚到了收视率、广告费还有很多人的眼泪。

(作者补充:现在已经是2011年,这五年来又经历和观看了多次不同的选举活动,超过三次以上了。只是不能一一再添加进去了)

但是从深层次再看超女,应当引发更深的思考。超女是平民选秀,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一夜间成为身价百万的娱乐明星,这样的事情过去是不可能有的。就是电视剧里面所歌颂的那些如刘傭、韦小保之类平民化的英雄人物,也是需要先有皇帝特别的恩护才可能有发展的机会。平民百姓以一己之力、个人的才华,在广大的民众的欣赏与推举之下登上常人梦想的高峰,在传统文化中是不可能的“幻梦”(科举之梦就是类似这样的,但还是需要皇帝的钦点)。这也正是“超女”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完全冲突的现象。是完全“西化”的民主形式的展现。

我想这也之所以没有一位超女能够走进央视“春晚”的原因(这绝对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超女”的存在与大一统的“媒体皇帝”相冲突,是直接挑战了传统的行业保护和权力集中,归根到底,大权在握的人,还是不能脱去封建小农作坊中积淀出的古老意识。相比而言,同时期郭德刚先生对央视特权的对抗还是采用古典英雄主义的方法,这与他所受的国粹训练不无关系。

无论如何,“超女”的存在是一件新事,超女的观众年龄平均都是三十以下的年青人,这些年青人在十六七年前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小朋友,他们对历史对国家的感情是根本无法与五六十岁上山下乡回来的那几代人相比的。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中国的政治领袖将要从他们中间产生,未来的政治哲学将是什么样的呢?“超女”给他们提供了冰冷的课本所不能提供人生经历,为下一代人填补了“民主”理念的空白。

希望这样的“民主”扫盲还能够不被干扰地继续下去!



做为芝麻的,

Daniel
Oct 11, 2006



个人观点,请勿转用,文责自负,与本站无关。
--------------------------------------------------------

原文地址:http://www.51wish.org/user1/Daniel/archives/2006/475.html

Saturday, January 8, 2011

学习微笑

元月八日,2011年,周六

周末,迈阿密又恢复了炎热的常态。

早上收到一位朋友的邮件,内容是讲到笑的好处,从生理、心理诸多角度分析各种笑的益处。从心理感激这位分享的朋友,是啊,人谁不希望是平安和喜乐的呢?

不过我却没有能找到预期的笑,或许因为自己已经变得“铁石心肠”了吧。

许多年前坐在亚特兰大的一位朋友的小庄园里面谈天说地,其中就提到过一件令这对美国夫妇希奇的事情:他们身边有很多犹太人的朋友,私交甚密,也从未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唯有在大家合影留照之时,在面对镜头的那一瞬间,所有脸上的欢笑即刻消逝。所以他们的影集里面永远找不到一张他们微笑的照片。而且年纪越长的犹太人,他们照片上的形象就越发严肃,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肃穆。我的朋友的不解却留给我一份对犹太群体的特别感受。

文艺复兴时的大师米开朗基罗,象许多其他的大师一样,将自己的形象放在他的作品之中。但在他笔下的自我形象,却找不到达芬奇作品中的那种神秘的微笑(近代有人甚至认为蒙那丽沙是达芬奇的另一种自画像)。
在西斯庭天顶上的壁画中,你可以在“耶利米”的形象中看到米开朗基罗自己,是一个手托着下巴,表情严肃、甚至悲伤的沉思老人。
米开朗基罗临死之前最后的作品(有人认为他尚未完成)是另一个版本的“哀悼基督”,不是那座著名的“圣母哀悼基督”的雕像(那是他中年时的作品,里面充满了宁静的美)。在他最后的作品中,他将自己隐藏在修士的长袍之中,表情是深沉和厚重。
他一生的作品中很难见到大笑的形象,甚至微笑都很难找到。摩西、大卫、夜、昼、奴隶等等。而这些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代表。虽然名为“复兴”,但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出现,让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决不是希腊与罗马的重演,而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时代。

回想自己接触过的朋友们,有些面孔总是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那一份的苍桑,是无法用言辞来诉说的。
有一位老人家,从小与寡居的母亲一起照顾家庭,十几岁就去工作,将自己五个弟弟带大;平生经历的无数生生死死的危险,后来又半工半读出国留学,成为牧师和博士,到今天虽然已经退休仍然不断地写作出版,供应华人教会的需要。他每次布道都以微笑开始,但回顾和他在一起的影集,却是同样的肃穆。

另一位是在加州教会的老人,生于波兰的德裔。二战时做农夫的父亲,只是因为是成年男子,就无顾从家中托出去当场枪毙;母亲带着几个孩子,一路从波兰逃到德国,再从德国先后逃到美国。当年他坐船到纽约入境的时候一句英文都不会讲。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全家后来到了洛彬矶,他在sers工作,退休。他和他的哥哥以及其他几位长老开始了我们所去的那个教会。
每次想到他总是充满一种厚重的情感。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平日里他是少言寡语的老人,可以看到那一脸的苍桑是自幼而来的苦痛一点一点刻上去的;但是每次合影的时候,总是会留下优美的微笑,那种微笑是一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喜乐,可以医治许多的伤痛。

再回想历世历代的人们所绘制的耶稣形象,从古时的圣像,到中世纪的绘画,直到近代。最后只在美国人当代的作品中才发现开怀大笑的耶稣。这一点或许也可以再次好好的反思一下。因为神学的问题,也就是信仰的问题,总是无处不在的。

当年曾经流行过一段尼采,所以那时看了很多他的奇谈怪论;不过有一段却仍然记得,那就是他用日神与酒神来诠释人类的文明,就是在欢笑与悲伤之间的摆动。不过因此让我更深地体会了另一位大师的心境,所以在加州的时候为了这份心境还曾特地在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缅怀了一番。这几天因为搬家劳累,无法入睡,就常坐在楼下静静地看卓别林默片时代的小品,一来以为不会打扰家人,一来认为不需要太多思考。不过如果你看卓别林的电影只会大笑的话,那是因为是他让你笑;但如果看他的电影让你流泪伤感的话,是因为你读懂了他的心灵。暗夜中,带着泪水看着那一帧一帧黑白的画面跳动而过,虽然没有打扰家人,但思绪却一刻未能止息。

不小心又说了这么多,一封邮件将我的思绪带得好远。

是啊,谁不喜欢欢笑呢?但欢笑后面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只是为了笑而笑么?或是为了更康健一些让自己笑一下呢?心理学家说,如果不开心,强迫自己笑一笑,就会带来心灵的变化。但是表面的笑与心灵深处的情感,特别是长年所积淀的那份灵质之间有没有达成纯一的醇境呢?

学习微笑,是理想,不过,有时感觉。。。真的。。。好难!

楼下礼拜堂中的钢琴声早已经响起了。不要让年轻人太多的等候。所以暂时收笔至此!

Saturday, December 25, 2010

转载的文章for the year

去年在网上有朋友发来的文章,就放在自己原来的博客上了。过了一年,又看了一遍,于是又一次转载到这里。已经不知道出处了。
不是我的文章,但那份感觉却是很熟悉的。
Rev. Daniel

**************************************************************************


这两年已经不大习惯于将自己的心情用文字记录下来,或许是觉得自己文采不够,或许是心情太过复杂,或许是积淀的东西太多,又或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特别能分清心情的感受,没有大喜大悲,太多的事情交织在一起。每天似乎都应该是开心的,因为也没有什么理由去悲伤;用笑脸面对身边的人,但是身边却几乎没有几个真正特别想见到的人;朋友们在远方,本以为自己很用心的对待每个好朋友,但是我又能为他们做什么呢?

每天似乎都很忙碌,真正想做的事情不多,却不得不努力的把每件事做好;人是自私的,每天忙碌看似为老板打拼,实际还不是为了想多拿点钱;人是不知道满足的,总是想找一个轻松地工作,却又害怕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每天做着不得不做的事情,重复,不断地重复,脸上带着自信满满的笑容,天天忙碌在别人的眼睛里,和很多不同的人打交道,但这并不能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空虚与寂寞。

昨天是圣诞节,送了很多祝福,有很多是不想送但是应该送的,有很多是想送的但没有送的。人是复杂的动物,总是要很苛刻的对待自己很在乎的人,很友善的对待漠不相关的人;所以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应该收到某人的祝福却没有收到,有的人却惊奇的收到了没有料想的祝福。但是不论怎样,亲爱的朋友,不要让一个小小的结果成为你下结论的唯一因素,误会就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主观的去分析问题,但是又不会像侦探一样收集好所有的证据。所以很多凄美的误会诞生了,美丽的新娘还在为没有参加婚礼的新郎儿哭泣,却不知道新郎已经躺在血泊之中;可怜的小乞丐还在为哥哥没有拿来食物而生气,却不知道哥哥正在被面包师傅痛打.......所以亲爱的朋友,当你失落的刹那,想想也许有原因就藏在背后,开心起来吧。

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MBTI

今天有人问我MBTI的结果,并且猜测我是infj
天晓得,竟然被测中了,他给了我一个网站,出来的是这样的结果:

INFJ =298
I100 N81 F61 J56

不过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希望下个礼拜之后,过了节,有时间再研究这个东东了。

有哪位知道结果,请告诉我。我的那个朋友不告诉我,让我自己去猜。我怎么猜得出来。

好了,要出去办事了!

祝大家节日快乐

宫牧师

Sunday, December 5, 2010

Dec 5, 2010

周末过去了,新的一周又开始了;更进一步来说,新的一个月又要开始了,而且是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

又到了岁首年终的时候了。2010是个什么样的年日呢?也许要过许多年之后,再回首,才能了解;
只是岁月总会让人淡忘,而继过淡忘的洗礼之后,留下的将是什么?

Wednesday, December 1, 2010

Nov 30, 2010

the last day of November, .....

missing Tianjing my hometown !

曾经走过的那清冷街衢,如今是否依旧....

礼拜堂中那唯一古老的讲台,一定还在那里。二十一年了,曾经无数次站在上面,是否还能再次抚摸那深沉的纹理....

忽然之间,竟然 想家.

也许 一切 复归梦境 ...

冬雪, 街灯, 落叶,马场道.鞍山道,还有....,冬夜, ....

.

是我在梦回故里?还是正在梦中游历北美?

家乡 如此清晰,却又 是片片无法连贯的画面.....

或许只需沉沉睡去, 将答案留给明天。

-----------------------------------

私人记事:
终于完成了教堂外院标志墙的最后一步,灯光。晚上开车经过,不再漆黑一片了。

早上右眼情况又不太好。下午休息。

晚上有运动,算是激烈一些,之后血压能够降到151/102,算是近期最佳状态了,不知能保持多久。胸痛仍在继续,有人建议去做心电图,不过去做的时候基本上查不出什么,除非一天24小时监护;一次心电图马上发现问题的基本上也早就清楚的了。所以,不用浪费心电图了。个人认为,心电图留给急症用比较实际,不会浪费感情,云云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ZT: 《朋党论》(欧阳修)

说明:
十四日晚间的课程中提到这篇《朋党论》,是欧阳修的名篇。转帖于此,做为资料备考。
FYI

---------------------------------------------------------
欧阳修至宋仁宗
庆历四年(主后1044年)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Friday, November 12, 2010

讫语

昨夜睡梦中伤心的讫语竟将爱妻惊醒。
人啊!你是何等的灵物,竟会在存有中忘怀了存在的举动。
在无我之浑然不觉间又将自我的灵境尽然显露。

于是对人的“知见”就越发的“不知”。

上帝啊!永恒的一窥对人的“知见”能否产生影响?或者,是否必须要有所影响?若是“必须”关联到人“知见”的层面,那反而并非是真正对“永恒”有所窥视。

因为人的“知”本身是何等低级的心灵动态啊,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所知的“知”是多么的低级。

人性正在此得以显明:将重要的当成不重要的,又将低级的反当成高等的。

我的灵啊!在上帝那里要探求些什么呢?

心灵的行动是太高尚而无以言说的,更是无法用世间的法则来量度。。。。因为这一切的存在都太神秘、神圣和神奇,是原于那远初的第一口气息。。。。

于是。。。。复归于沉寂

神圣的父,请继续来牵引在地上这个罪人伤痛的足迹!阿门


Daniel
Nov 12, 2010

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ZT: 关于雷锋的一点点小小的疑问(40岁以上的看)

注:本文是转帖的我一个朋友的博文,是转帖(ZT),不是我写的。特别声明!(因为常有人将我转载的文章误读为我的文章,又在不通知我的情况下转用我的文章,却不用我的署名,所以才有多此一举之劳)


关于雷锋的一点点小小的疑问(40岁以上的看)
石邑刀客

关于雷锋的一点点小小的疑问
雷锋1960年参军,至1962年牺牲,一年多时间里共拍下200多幅照片。有那么多活生生的照片,总可以说是铁证如山了吧!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 1980年代之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拍照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许多人一辈子只拍过一、两张照,毕业照或是结婚照。60-62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老百姓饿得生浮肿病,中南海都要吃窝窝头,全国一共饿死了3700万人。雷锋一年多时间居然能拍下200多照片,不但有工作照和学习照,甚至还有生活照。拍那么多照片,比买一辆自行车还贵。要知道,那时候的老百姓必须积攒好几年才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的。当然,不需要他自己掏腰包,就算他想自掏腰包,凭他当小兵那每月几元钱的津贴,他也付不起。是有公家替他出钱的,可是,按照他自己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忍心用公家的钱和如此珍贵的胶卷,替自己大拍特拍生活照吗?一个小兵腊子得到如此的青睐,就连当年的师长、团长都未必有此高规格待遇,简直像是军区司令了。
即使到今天数码摄影十分普及的时代,有了数码相机后,拍照几乎不需要再花费成本,如果家里没有什么红白喜事、添了小宝宝,或者外出旅游,也没有多少人一年内会替自己拍上两百多张照片的。除非是有特别交情的铁哥们,单位里的摄影师决不会为一个普通小职工拍照,要是替一个普通职工拍上两百多张照片,发觉后,肯定要被单位领导骂得臭要死,“吃饱了没事干是不是?”
看来,雷锋的两百多张照片,只能有三种可能:
1.雷锋与摄影师是铁哥们,偷偷替他拍的,可是,那个时代捞上100多元钱就构成贪污犯,这样大揩国家的油,是“毫不利己”吗?
2.雷锋知道自己不久将牺牲,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预留200多张照片下来,供全国人民今后瞻仰,可是,雷锋虽然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但能如此先知先觉吗?
3.上级知道雷锋不久将牺牲,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为这个小兵预留200多张照片下来,供全国人民今后瞻仰?
再看看所谓的雷锋事迹:
一.雷锋的好人好事
1.收支不平衡。庆祝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成立,他送去200元;辽阳地区遭受洪水之灾,他寄去100元;战友小周的父亲病重,他寄去10元;一位妇女车票和钱丢失,他为这位妇女买了车票。他只在部队2年8个月,当时部队津贴最高每月只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贴标准,合计收入只有256元,仅他的一小部份事迹就已经支出三百多元。2001年还报导过雷锋在抚顺某储蓄所存款100元,雷锋捐款加存款有400元左右,另外雷锋生前有手表、皮箱、毛料衣服等当时罕见的奢侈品,包括当时在天(tuchang)安(tuchang)门前照的相,似乎消费很超前,钱从哪里来的?
2.好事从不留名吗?
报导说,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然而,有案可查的就有:雷锋1961年2月15日,给抚顺市望花区工农人民公社祝贺信;1959年12月13日,雷锋致姑嫂城公社领导的信;1960年8月28日,雷锋致辽阳市委的信;1961年1月18日,告诉看见一堆漏掉的水泥,带回装进节约箱;1961年2月16日,雷锋写慰问信给抚顺市西部医院的全体休养员;60年6月初帮助一个老太太,请老太太吃饭,给老太太买车票。所有这些好事后面都留下7343部队15分队战士雷锋的名字。
3.前后矛盾
一次突然下雨,工地上散放着7200袋水泥,他先说自己和二十多个小伙子,用雨布和芦席盖,避免国家财产受到重大损失。但一年后又说成是“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
4.匪夷所思的节约故事
报导说,雷锋的牙刷使用了七八个月了,毛都掉了一半了,还舍不得丢掉。(仅七八个月毛就掉了一半,部队用的是伪劣产品?)雷锋当兵不到一年,居然毛巾就出了个大窟窿,还继续使用(部队的毛巾是统一摆放的,允许雷锋把大窟窿毛巾挂在营房?)雷锋穿过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完全改样了,还舍不得丢(傻瓜才一层又一层补袜子,真的节约,可以拆掉旧补丁再补新补丁。)他用的部队的搪瓷脸盆、漱口杯,上面的搪瓷几乎全掉光了,也舍不得买新的(雷锋入伍一共两年零八个月,这么短时间,搪瓷怎么会掉光?)
5.荒唐的违反军纪
雷锋做报告说,自己去团里去开会,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衣服很单薄,脱下自己的棉裤,送给了他。可是,部队军纪不允许把武器、被服送给老百姓,而且,当时的棉裤是裤面和裤里加棉花缝在一起的,没有罩裤。难道雷锋穿着衬裤光着大腿到团里开会?
6.难以置信的半夜壮举
雷锋在自己的报告中说:一个严寒的冬天,雷锋等战士睡在一个简陋营房里。半夜,雷锋发现炉子座板把地板烧坏了,立刻,从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火浇灭了,把窗户、门都打开了,屋里变得非常冷。又到外面找来小木头柴,把炉子重新点燃。可是,简陋营房怎么会铺地板?炉子座板是隔绝煤炭的热辐射,防止地板被烤焦,能把地板烧坏?雷锋半夜里那么大动作,他的战友居然一个都没醒?
二.矛盾百出的忆苦思甜

1.雷锋母亲是怎样死的

雷锋一会儿说自己母亲被唐地主强奸后自杀。换了一个场合又说,被唐七少爷强奸后自杀。而雷锋的回忆录里,唐地主和唐七少爷是不同的两个人。怎么回事?

2.谁让雷锋活下来的

得到当地一些人证实的说法是,雷锋的母亲死后,本家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为了帮贴六叔奶奶家,他还经常上山去砍柴。

可是,在雷锋嘴里,却说成是:“我7岁时父母双亡……只得给地主放牛。”后来,又变成“到地主家看猪,每天看十头诸,要给猪洗澡,晚上没有地方睡,有时还要同猪睡。”

雷锋究竟是给地主放牛,还是放猪?给猪“洗澡”、晚上“陪猪睡觉”的可能性存在吗?

雷锋居然还把六叔奶奶收养他的事的“养育之恩”一笔抹煞,雷锋总说自己不忘本,他“不忘本”吗?

三.学习毛选的奇效

雷锋对自己学毛选的 “钉子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

“懂得革命道理才能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我也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挤时间学,有时晚上学习太晚,头昏,我就洗一洗脸……利用开饭前后,有时连到厕所也不放过学习。”

还举例说,他学理发,开始时学不会,学过毛选后,就会了。他扔手榴弹,不及格,学毛选后,就及格了。

毛选居然有如此神奇功效!

在那个年代,曾经炮制了一个又一个大谎言,诸如:一亩地可以产十万斤粮食,铁锅可以炒出钢来,超声波可以催产,到后来的盐卤可以包治百病,针灸可以麻醉等等……。雷锋叔叔也是那个年代的产物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Star again

Saw the stars all around the sky, again. Ia night! Wish I can say something. But not. Tired to say talk or smiting so on....

Hope get break tomorrow. One day off!

Wednesday, November 3, 2010

Andrea Bocelli

第一次听到Bocelli的声音还是从教会的图书馆长发来的一封PPT的邮件,是他和Celine Dion合唱的那首《祈祷》,因为是英语和意大利语的,所以对Bocelli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除了他特别的音色。

去年的圣诞,走在街上会忽然冲出同样的声音,诠释着那些古老的圣诞音乐,而且这次是有英语在里面了。

Bocelli的声音很特别,可以听得出意大利人独有的风格,但又不象那些歌唱家那么遥远而不可及。从古典声乐的角度来看,可能不算百分百的“专业”,却正是这样的一种声音刚刚好叫人无法忘却;有些人的声音因为太“专业”,反而让人无法回想起到底是谁在唱歌。

而在Bocelli的高昂中,可以听到他自己,因为是他自己在唱,不是他的技巧在“发声”,所以那么感人。因为他并不遥远,但又无法匹及。

后来又是一次无意之中(因为已经没有去特别留意什么了),看到了一段他的音乐会转播,远远地看着他孤零零地站在舞台中央;那么淡定、沉稳,那份安静会吸引全场人的注意。然后那熟悉的声音再次高飞而起。 起初以为他沉静在自己的音乐中,好象记得的某位拉丁的歌者,闭着眼睛而浑然世外;过了几首歌曲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他是完全没有视觉的盲人。

于是,就这样,心与灵都被他所牵动。

在沃尔马,抓到了他一张专辑,当然,也是无意中发现的;而且是特价(10元)。于是在清晨的雨雾中,又出现了意大利语的歌声;伴随着我的画笔,一路走过了这个早晨。不知道是不是被他的音乐所传染,呵呵,一只眼睛又看不清东西了。

就是这样,擦干了手上的油彩,坐下来,让Andrea的声音继续推动着我的心灵。

I pray you'll be our eyes,
and watch us where we go
And help us to be wise,
in times when we don't know
Let this be our prayer,
when we lose our way
Lead us to the place,
guide us with your grace
To a place where we'll be safe.
La luce che tu dai
I pray we'll find your light
Nel cuore resterà
And hold it in our hearts
A ricordarci che
When stars go out each night
L'eterna stella sei
Nella mia preghiera
Let this be our prayer
Quanta fede c'è
When shadows fill our day
Lead us to a place
Guide us with your grace

Give us faith so we'll be safe
Sognamo un mondo senza più violenza
Un mondo di giustizia e di speranza
Ognuno dia la mano al suo vicino
Simbolo di pace e di fraternità

La forza che ci dia
We ask that life be kind
È il desiderio che
And watch us from above
Ognuno trovi amor
We hope each soul will find
Intorno e dentro a sè
Another soul to love
Let this be our prayer
Let this be our prayer
Just like every child
Just like every child

Need to find a place,
guide us with your grace
Give us faith so we'll be safe
E la fede che
Hai acceso in noi
Sento che ci salverà



2010年十一月三日,迈阿密

Thursday, October 28, 2010

痛失故友

无意中在网络间刚刚得知陈锋卿牧师己经离世而去,一下子不知是何滋味。太意外了,才五十九岁,

虽然一起共事同处的时间很少,少得几乎可以以天来算,但却如多年的老友。甚至不必特别的磨合,特殊的"往来"。见面时就象清早走进办公室的同事。

因为有这么一份的默契,人在北美反而没有了联系。以为他还在纽约新泽西。才知道他又回亚特兰大了。以为都在同一个国家,早晚还会有机会再见面。不想就这样离去了。

这样的执友平生并无几位,灵魂中一下子被抽去什么。

想他!一份特别的想

要是知道他会这么快离去,或许……
如果知道他葬礼的时间,一定要亲去话别…

陈锋卿牧师,和你在一起总是那么开心轻松,但今夜却让我泪流不止。

今生无缘再见,祝你天家安息!

真个是应了那句"说再见却发现再也见不到"……


小弟 景耀
2010年十月廿八 夜 静缅


--------------------------------------------------------------




2010年9月23日(星期四)下午三时十分,经过数月与病魔的征战,神所喜爱的仆人——陈锋卿牧师——亚特兰大北区华人浸信会主任安息主怀,享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