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破相几日

终于在迈阿密中午的烈日下完成了最后几个字母的定位。

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不努力向前就永远也不能完工,当然有时也会因此付出一点小小的代价。
开始是眼睛又出现不能看清楚的情况,好象瞳孔正中所看到的只是不断的水晶闪光。到了下午头又开始痛起来,这次止痛药好象也不能解决问题了。

日落黄昏的时候,李大夫出现了,在教会二楼的小教室里面拨了一通的火罐。这回不只是后背和腰,更是加上右肩,特别是额头和面颊。最后是终于能够慢慢地把车子开回家了,到家后发现差不多不需要万圣节的面具了(如果我们过万圣节的话)。脸上的印记不晓得会保留多久。希望不会吓到小朋友们,特别是在礼拜之日。

Tuesday, October 19, 2010

still need 5 hour

根据今天上午的工作进度,全部完成所有字标的定位还需要大约五个工作小时。

如果没有停顿和意外,这周应当可以完工。


美国的人工太贵了,不但安装需要交工时费,就是拆下来也要收费。记得半年多之年收到一个字标公司的传真,大约只是拆下原来的字标就要收费五百美金,按装又需要最少两千美金的手工费,加上字标全部的费用大约五千美金,真的会让人疯狂起来的价钱。(当时的字标还不包括我们的地址,仅仅是名称而已)

前几天拆字的时候,我只是用了一个小榔头,前后大约只要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都敲了下来。一个小时五百块,不可想象!! 不可想象!!

呵呵,对了,还有件事:在我装字标的时候,旁边的一间西班牙语教会的牧师竟然前来打听。我告诉他是在中国定做的,如果他需要,我们可以做他的代理。有趣!

Monday, October 18, 2010

周记(2010-10-18)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应当说“已经开始了”)。

古巴教会正式迁出这个礼拜堂了,所以从上周到现在是彻底地放下了画笔,全力进行礼拜堂的清理和修善工作。感谢主,有几个年青人不定期地会来帮助,反而感觉一下子热闹了不少,心情也好了一些。

从Costco买了一台清洗专用的机器,外面都好就是里面的一条水管设计的时候有些偷工减料,前前后后地又去Costco退了换了,毛病还是一样。最后还得自己进行后期的“加工”,总算是可以用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相应的清洗液,很快用完之后到处也买不到。看来最后不是不想留它,只是没法留,好在只有一个礼拜,Costco对于退货是比很多商家更容易了。不过这次可决对不是想占便宜,真的很需要有一台清洗机在这样的教堂里面随时备用的,但这一台实在是没法“收藏”。

大约三百把高档的麻布椅子,几乎每一把都要清洗,大大小小的污渍,一旦开始洗了,就停不下来。最后那位来帮忙的年青人,几乎因为不断又不断出现的椅子而崩溃。前后一周,总算是了结了这份工程。不过即然已经五年没有这样清洗过,花几天这样洗一洗也是必要的了。

外墙的标志也是五六年没有换过,虽然教会早已经独立自主,并且变更了名字,但外墙的标牌却一直没有换。半年前(实际上是一年多以前就在重新设计和制做了)从中国寄过来的新的标字一直放在那里,这次也一并拿出来,不过前前后后地已经做了差不多两个礼拜了,有时是因为天气,有时是因为工料,有时是因为配套的工具,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被别的事情分了心,时断时续地,到今天才算刚刚将中文的字标定位好安置在墙上。英文的部分尚在进行之中,如果明天不下雨,又不太晒,希望可以完成所有定位的工作。
每个字(每一个单独的笔划)差不多前前后后都要用电钻打上三四个相应的洞,然后用钢钉接连在墙壁上,墙壁上要钻好相对应的洞,能够完全吻合,并且不能让字标错位。最快大约一个字需要十五到三十分钟,笔划多的,时间就更多。所以一天下来,也没有完成几个。
完成定位之后,还需要上胶,彻底地粘在墙上,那时才算完工。目前每个字上面(除了一个“教”字以外)都有一层保护的粘纸,等到完工之后才能揭去,露出本来的面貌。同时我们还要按上晚间的照明灯光。以后每当大家从107街走过的时候都会看到这个新的标牌。静请期待哟!

还有什么,回头再说吧。

Tuesday, October 5, 2010

fourth week(10/04)

不知不觉进入了第四周了。

从第三周开始就进入“瓶颈阶段”了。挣扎到了周五终于可以安稳地睡上一大觉了,一直睡到周六中午。
可是不幸的是,周六的晚上却睡不着了,好不容易有了困意新买的车子又开始捣乱,差不每过一个小时就自动报警一次。就是这样一直到天亮。

周日早上是圣餐礼,到圣餐结束的时候几乎已经不能上楼梯了。
下午原来是有一个浸信会联会的会议,已经没有力量去开会了,休息到五点再去上晚上的课程。

就是这样,周一一早根本不能起来,头颈的疼痛几乎无法忍受。到了晚上去CVS买止痛药,挑来挑去的,品类太多了。最后找到了两瓶,一瓶是白天吃的(带咖啡因),一瓶是晚上吃的(带安定)。结帐的时候,发现那瓶275片的竟然是半价,只有五块半。呵呵!买到便宜的东西总是很开心的。不过,如果一次吃两片,要吃半年,而且还要天天头痛才行。不知道这两瓶药的保质期有多长了。

今天是周二,感觉好象是周一一样,因为昨天差不多是丢掉的一天。一切又恢复正常。重新开始拿起画笔。进入第四周了。不过如果第一周是从周三开始的话,那现在还没有进入第四周。总之,不知道画了多久,因为在恍然间会忘记时间,甚至空间。绘画成了一次旅程的媒介,(如同波拿文士拉所说的《心灵通向上帝之旅》)而旅行与自我放逐常常是同一件事,不同的是最后站在终点时所能留下的回忆。所以到现在,因为还没有到达终点,就不知道自己是在旅行中或是在一次“自我放逐”之中了。

以目前的进展,如果没有大的变化,一个月之内看来是没办法完工的了。感恩节?圣诞节?天哪!最好不要到2011!

A break at Monday, oct 4

放假一天!因为……病了

继续睡觉去了

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2010-9-30

九月的最后一天,一个月就这么着过去了。

周四,差不多一周也这么着过去了。

绘画进入第三周了,比前两周一下子慢了很多,体力上和心理上都明显的软弱。好象长跑者进入“缺氧”的阶段一样。只是不知道会要多久才能冲过去。

深蓝和群青的消耗应当是最大的,其次是大红、深赭。总体上比原先预想的消耗要小,也许因为只是在处理第一层的色彩。
用秃了一只八号的油画笔,昨天开始换上一只新的七号画笔。什么时候用上一号笔就差不多快要完工了。看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一个月之内怕是不能完工了。如果可能,就梦想在感恩节完工;当然了感恩节不成,就圣诞节、要不就元旦、春节。。。。。。呵呵。人总是能为自己的疲懒找到合理的理由和解决方案。

下了一天一夜的雨,今天晚上的天空很美。如果可以,或者可以将自己眼见的天空放在画布上。

十月份将面对很多工作,当然还是不断的压力和挑战。

该做的很多,想做的就更多了。但想做的差不多是没有机会做,除了这张画以外,有机会能全心全意做下去也是不容易。

网上很怪,从流量上看,竟然有从波兰、阿根庭访问我的博客的。不知道是真出于那些地方,还是代理服务器后面的未知者。不过好象“黑客”对我仍有不会逝去的“兴趣”。。。。。。

草草数笔,要回家睡觉去了。累了




“如果超人会飞
那就让我在空中停一停歇
再次俯瞰这个世界
会让我觉得好一些

拯救地球好累
虽然有些疲惫但我还是会
不要问我哭过了没
因为超人不能有眼泪” (发现周董的歌,越来越有趣了)

Thursday, September 23, 2010

Sep 23, 2010

又是月上中秋的时节,平静中的不平静,一切都归于沉寂,因为沉寂反而对那微声更为敏感。。。


每天早早就坐在办公室里,一笔一笔地画画,然后,

听音乐,几首老歌、老曲,反反复复地。从拜占庭的清唱圣咏到巴赫的B小调弥撒,再从享德尔的弥赛亚到莫札特的安魂曲,最后是周杰伦的新专辑(虽然是几年前的,但如果从未听过就还是新的)。结果一大堆的旋律和歌声又混在一起,继续搅动着我的宁寂。

cofeitadi, ma ledi q.....

如果超人会飞。。。。。因为超人不能流眼泪。。。。。。

when i disobey the Lord.......

昨天的月很亮,是啊,不亮的时候也叫“月亮”;同样的一天,却是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家庭在面对满月之时,也是不同的感受。唉!几多欢喜、几多愁。
夜晚,点上三只腊烛,来陪伴我的祷告。
烛光伴我酣睡。

(忽然发现有人竟然开始关注起我的博客了。与是用粘着擦不掉油彩的手,在键盘上随着地敲点什么。免着总是让大家失望。)

Daniel
九月廿三,(农历八月十六)

Thursday, August 26, 2010

转贴:穆罕默德

Obama dies and finds himself before the Pearly Gates.

He is very excited; all his life he's had a secret wish & longed to meet the
Prophet Mohammad.

Having arrived at the Gates of Heaven, Barack meets a man with a beard.

'Are you Mohammad?' he asks.

'No, my son, I am Peter. Mohammad is higher up.' Peter then points to a ladder
that rises into the clouds.

Delighted that Mohammad should be higher than Peter, Obama climbs the ladder in
great strides, climbs through the clouds coming to a room where he meets another
bearded man.

He asks again, 'Are you Mohammad?

'No, I am Moses. Mohammad is higher still.' Exhausted, but with a heart full of
joy he climbs the ladder yet again, he discovers an even larger room where he
meets another man with a beard.

Full of hope, he asks again, 'Are you Mohammad?

'No, I am Jesus; you will find Mohammad higher up.'

Mohammad higher than Jesus! Man! Obama can hardly contain his delight and
climbs and climbs, ever higher.

Once again, he reaches a larger room where he meets a man with a beard and
repeats his question: 'Are you Mohammad?...' he gasps as he is, by now, totally
out of breath from all his climbing.

'No, my son, I am Almighty God. But you look exhausted.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

'Yes! Please, my Lord'

God looks behind him, claps his hands and yells out: 'Hey Mohammad -- two
coffees!'

Keep your trust in God; Your government has failed you miserably.=============

Saturday, August 21, 2010

有人开始反对纽约911遗址建清真寺

上周六的新闻明确表示美国现任总统支持在九一一遗址附近兴建穆斯林文化中心和一座清真寺 这个新闻发出之后,引起北美基督徒的大波动,并且各地的基督徒开始进行各种的抗议行动。

今天早上打开电脑,发现在Skype的华人教会领袖小群组中也有相关的表态。有人明确提出要“为反对在911遗址建清真寺祷告”。

于是我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意见,下面是我在skype组群中的回复:

请问:反对的理由是什么?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38:56 PM] Pastor Gong in Miami: 首先有几点我想先请大家明确一下:一、美国不是“基督教的”国家;二、纽约不是耶路撒冷;三、这个国家的总统即不是所罗门(建丘坛),也不是耶罗波安。这几点放在我们的考虑中之后,请那些反对在911遗址建清真寺的基督徒提供一个可以让我们继续反对的理由!谢谢!

[1:44:33 PM] Pastor Gong in Miami: 我有一个反向的思考:中国的皇帝在承德的避暑山庄以皇室为中心外围建了“外八庙”;如果今天的“皇帝”在“外八庙”中又加建了一所基督教堂,那是不是基督徒就应当为“皇帝”歌功颂德呢?

[1:49:06 PM] Pastor Gong in Miami: 一方面我们看到政府拆除了很多基督徒的教堂,我们说这是“暴政”;但同时我们有没有看到个别地区也有政府在兴建教堂、寺庙,这是不是“暴政”呢?建与不建只是表面,而内在之因、之理何在?若对此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盲目的反对,那种精神不是“吉哈”(圣战)的翻版么?

-------------------------------

我个对此不以为是,也不以为非。

因为从总统的角度来说,他所考虑的是政治利益,以及这个国家(世俗化的民主主义)的立场,从而他提出支持这个建设是必然的结果。并且也合乎他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前设。

反对的合理理由,其实关不存在。而反对者出于情感,一种是美国人对九一一的伤感,一种是宗教情感。

九一一的伤感,可以理解,而将九一一的破坏者定为穆斯林,就比较危险了;

若是出于宗教情感,不应当!因为当基督徒在佛教、印度教的国家里面兴建一座座教堂的时候,有没有相对当地人的宗教情感呢?特别注意:是佛教国家、印度教国家!而我要强调的是:美国不是基督教国家。只是基督徒比例相对比较高的国家。所以如果美国的基督徒出于基督教的情感来反对在纽约九一一遗址建清真寺的话,那于情、于理都不合宜。

这件事真正有权利反对的是美国公民,但他们也暂时找不到任何一个对应的哲学、政治的理由来批评现任总统的观点!我想,就是换了他的前任,也会做出同样的表态的。


宫牧师 2010年8 月21日

Saturday, July 31, 2010

费城印象

费城印象 清冷的街道,早上阻塞的交通,特别是过于正常人承受的复杂的高速公路系统,让每一位到访的朋友一定可以享受迷路的经验,不单是迷失方向,更要加上几英里必须的基本折返距离. 狭小弯曲并且连接了无数的小山丘,可以想到的是必然的迟缓与不必要的复杂.不过这也许正是古老小城理所应当的风貌. 机场安检口可怕的长列,让我又找回了久违的急切感 留在印象中的还有,就是中国城南面一大片废弃的厂房;同行的故友说怎么看都好象二战的场景,大的轰炸之后的废墟.听说里面的治安非常之差,每天晚上都有枪战. 最遗憾的就是那些为了节省下几块钱停车费,而丢了身家性命的,特别是正打算在中国城享受家乡菜的华人. 可恶的IPAD也会出现丢失文档的事情.刚在飞机上敲出来的字一下子丢失了大半. 不知道还能回忆的起来么. 一些印象而已 -------------- 第一次体验失明,周四深夜,左眼,不是想像中的那样"一片漆黑",而是象隔了一块未经处理过的玻璃石. 还有不到两个小时,迈阿密在前面. 发自我的 iPad

Sunday, July 25, 2010

芒果树与芒果

芒果树与芒果 迈阿密的夏季除了时常伴随的暴风雨之外,就是潮湿的空气和炎热的太阳。不过有一件好事情就是大颗大颗的芒果,不同的品种,颜色形质也有不同。无论品种如何,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和多。 也许是因为教会里面好几家都有芒果树,到芒果熟透时一下子就出现在眼前了。稍不注意甚至会坏掉不少。有些还在树上就已经被小鸟和松鼠光顾过了。 去年是第一次大量地享受芒果的香甜,一是因为算是初到此地,一是因为老马迁入了新居,十几棵高大的芒果树,不仅是让人大吃一番,更是有机会亲自采摘芒果。 不过今年的收成大不如去年,主要的原因是冬季特别的寒冷,听说是三十几年都没有过的(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概念)。因为冬季过于寒冷,各种水果都不及去年,甚至几次去海边垂钓都未有所获。 今年第一颗芒果是在张教授家享受到的,虽然产量不及往年,但味道确是同样的香甜。随后就在街边看到有自家的芒果开始出售了,夏天到了! 因为今年收成少,反而让我留意到这些街边自家的芒果,于是发现了一个特别的规律:敢于将自家芒果摆出来的,他们院中的芒果树多数并不高大,甚至几乎找不到院落中当有的美感。歪歪斜斜的几棵芒果树,零零散散的几片颓丧的叶子,却挂满了即将熟透的芒果。若是不在芒果收获的季节,那些树很可能因为有碍观瞻而被我这样的人彻底清理掉。 对于一棵芒果树,我们的期待是什么?高大雄伟?婀娜美丽?枝繁叶茂?或者很简单地,为要收获美好的果实! 重点在哪里,将决定我们的判断。 外在的华美,最终未能结出果实,只是一时的浮华而已。耶稣当年曾经咒诅过无花果树,就是因为它有美好的枝叶,却找不出什么果实。他用咒诅无花果树的行动来提醒当时的宗教家,而今我们同样的要留意外在的浮华。 许多教会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各种活动,却少有时间进行"基础建设",盲目的跟着西人的教会跑,只学来了西教会的皮毛,却未抓住教会建设的根本。我们更应当学习的是西教会平日间各种的圣经学习,个人的读经祷告生活,以及信徒彼此间在真道中的学习和探讨。 外表可能不够悦人眼目,却能胜过风雨寒冬,而按着时候结出果实来。是以为甄砝! July 25, 2010. On the way to Phil.

Friday, July 23, 2010

July 22, 2010

July 22, 2010 call for fasting 今天是教会公开的禁食日,愿意弟兄姊妹自愿参与禁食祷告这样的操练。 这次的祷告主要目标是为将要受洗的年青人,为他的未来代祷,求主一路保护他;也为教会祷告,让我们众人能以回想我们的信仰是如何开始的。也求能够继续地保守我们和前走,特别是在这末后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上帝的大能膀臂。 一般来说,在禁食的时候,“美味”总会有特别高的出现率。 本来就可能很敏感的情况下,任何的美味都会超出平时对我们的吸引,高出现率加上高度敏感的味觉与嗅觉神经,成为初初尝式禁食时之人最大的挑战。 忙了一天的事工,晚上在聊天室里无意有一位新朋友插了进来。一打听竟然是内蒙巴盟地区的。于是多年前走访当地的情景又重现眼前;只是今天除了想起那一张张亲切、求真的脸孔之外,还想起了那当地特有的筱面,以及内蒙风格的烤肉,特别是在头盔上的“将军烤肉”。 于是从内蒙开始,我的思想又飘过了那些曾经熟悉,如今却感遥远的一个个小镇和村庄。。。。

Monday, June 28, 2010

2010夏季的旅程


2010夏季的旅程
 
主后2010年六月二十一日:第一天
 
中午从迈阿密出发,随行人员有 Samuel, Fei, Shiyang, Weiran
 
一路向北连续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在经过乔治亚和南卡的时候Fei帮助我开了一段时间,我可以在车上休息一会儿。
 
主后2010年六月二十二日:第二天,
 
早上到达北卡的杜克大学,先在麦当劳吃了早餐,因为一路远行在麦当劳里打了个盹。
 
九点钟有黄教授和何牧师前来接应我们,特别是何牧师带着我们在杜克校园中走了走,做了一些介绍。
 
离开北卡之后向北继续进行。中途从手机的GPS上找到了一家中餐自助,只是现在已经不记得是哪个地点了。只记得那附近有一个赛车场。
 
晚上六点之前,实际是五点四十五到达华盛顿附近的宿营地。在当地找了一个中餐馆,简单的晚餐。
然后与Fei一同去里根机场接另两位成员,他们是从迈阿密飞过来的。
接机之后,带他们在华盛顿市区内定购了pizza.
 
夜晚,萤火虫就在身边。
 
住在小木屋中,第一晚,四位随车而来的小朋友很快就进入了深度睡眠。而两位做飞机而来的,应当是比较痛苦一些。在新的环境中自然无法马上适应。另一方面,一点小苦头也会带来一些好处。
 
一夜无事。
 
六月23日,第三天
 
最热的一天,也是最多活动的一天
 
先是去中国城,解决中饭问题。最后是在海鲜大酒楼吃了中饭。有豆浆
 
然后走了两家博物馆。一个是画像馆,一个是暑名的那个国家艺术馆。只是后来时间到了,他们要很早关门,于是我们就只好走进阳光。
 
国会山,华盛顿记念碑,林肯纪念堂等等。看上去近,每一点者要一大希时间。挑战的一天。
最后是回到中国城,在那里吃汉堡,不过可是一磅重一个。
 
六月24日,第四天
 
前一天太辛苦,所以这一天就减少了活动量。
 
大家也是比较晚起。
 
我们先是找一定中国自助,然后去参观国家大教堂。五角大楼,还有最后晚上继续 吃一磅的汉堡。
 
 

 
六月25日,第五天,
早上去葛底斯堡
AFC
 
 
 

Tuesday, April 20, 2010

the Reading note, April 8, 2010

the Reading note, April 8, 2010
 

How we get in the box

“Self-Betrayal”

  1. An act contrary to what I feel I should do for another is called an act of “self-betrayal”
  2. When I betray myself, I begin to see the world in a way that justifies my self-betrayal.
  3. When I see the world in a self-justifying way, my view of reality becomes distorted.
  4. So—when I betray myself, I enter the box.
  5. Over time, certain boxes become characteristic of me, and I carry them with me.
  6. By being in the box, I provoke others to be in the box.
  7. In the box, we invited mutual mistreatment and obtain mutual justification. We collude in giving each other reason to stay in the box.

 

Box Problems

 

Lack of commitment

Lack of engagement

Troublemaking

Conflict

Lack of motivation

Stress

Poor teamwork

Backbiting/ bad attitudes

Misalignment

Lack of trust

Lack of accountability

Communication problems

 

How we get out of the box?

What DOESN’T work in the box

  1. Trying to change others;
  2. Doing my best to “cope” with others;
  3. Leaving
  4. Communicating
  5. Implementing new skills or techniques
  6. changing my behavior

 

Knowing the material

  • Self-betrayal leads to self-deception and “the box”;
  • When you’re in the box, you can’t focus on results;
  • Your influence and success will depend on being out of the box
  • You get out of the box as you cease resisting other people

 

 

Living the material

  • Don’t try to be perfect. Do try to be better.
  • Don’t use the vocabulary—“the box”, and so on—with people who don’t already know it. Do use the principles in your own life.
  • Don’t look for others’ boxes. Do look for your own.
  • Don’t accuse others of being in the box. Do try to stay out of the box yourself.
  • Don’t give up on yourself when you discover you’ve been in the box. Do keep trying
  • Don’t deny that you’ve been in the box when you have been. Do apologize; then just keep marching forward, trying to be more helpful to others in the future.
  • Don’t focus on what others are doing wrong. Do focus on what you can do right to help.
  • Don’t worry whether others are helping you. Do worry whether you are helping others.
 
 
book information:

The Arbinger Institute, Leadership and Self-Deception, (Getting out of the box).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Inc., 2010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Spiritual Rx for Today:

 

Spiritual Rx for Today:

 

If I regarded my lif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essimist, I should be undone. I should seek in vain for the light that does not visit my eyes and the music that does not ring in my ears. I should beg night and day and never be satisfied. I should sit apart in awful solitude, a prey to fear and despair. But since I consider it a duty to myself and to others to be happy, I escape a misery worse than any physical deprivation.
Helen Keller   Deaf and blind from infancy;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most of the significant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movements of the 20th century.

 

A pessimist sees the difficulty in every opportunity; an optimist sees the opportunity in every difficulty.                                                                                                                                  
 
             Sir Winston Churchill.   The Great Commoner,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one of the greatest statesmen in world history.

 

He raises up the poor from the dust; he lifts the needy from the ash heap to make them sit with princes and inherit a seat of honor; for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are the LORD’s, and on them he has set the world. 1 Samuel 2:8 (from Hannah’s Prayer)

 

To Practice This Thought: Trust, believe and endure. You are the likeness and image of a good and gracious God. Rise up and succ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