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2024年九月“为真华人教会”即将调整主日礼拜安排的过程中,与其中一位陈弟兄交换意见,期间陈弟兄特意问到:如果教会的经济不足的情况下,您是否想过去应聘到其他教会做牧师的可能。
这个问题将我带回到了六年前决定做带职牧师创办新教会的时候,经过这些年月的打拼,从南卡到里士满,多少的艰辛和挑战之后,仍未改变我做“织帐棚的牧师”的选择。特别是为真教会初创的这两年,让我更确定了这个选择的正确,是上帝的带领。
但要具体回答这个选择的原因,却并不容易,于是抽时间梳理了一下,将自己的各项考量展示给各位关心教会发展的肢体同道,也许能够起来他山之石的作用,对未来即将走上事奉工场的仆人们提供一份参考。(末后有广告,请传道人留意!)
聘请牧师的教会
1、什么样的教会有条件去聘请牧师呢?
“为什么要聘请牧师?”这个问题可以有一万个“属灵的”理由,现实的硬指标只有一个:有钱!是稳定的资金。
聘请一个专职牧师的开销对于一个中型有教堂的教会来说,可能会占用80%以上的资金;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北美中产地区,牧师年薪基本上以八万美金为基础,如果计算HR开销(就是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住房等)十万底金是能够聘请一个牧师的前题。注意:按美国的收入标准,华人牧师一定是最低的薪资,能够保证在低收入标准线上的已经是很不错的教会供应了。
对于许多小小教会来说,每月最多几千元的奉献,除去行政开销之外仅够外请讲员,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去聘请一个全职牧师,这是许多小教会面对的现实问题。
那什么样的教会才是“有钱”的呢?首先是年头久又有教堂的,因为足够的历史积累有一群忠实于教会(不一定是忠实于信仰的)的核心人物,他们一般都是教会的长老、执事或者幕后的英雄。他们委身在教堂里,有相对固定的什一/奉献,因此教会的收入也会相对稳定,可以对未来进行年度的经济预算,自然就能预估出牧师需要的年薪,才能有招聘牧师的底气。这是“成熟”的教会形态。这种成熟的教会大多有辉煌的历史、“属灵又委身的”会友,这些条件也是应聘牧师重要的考虑因素。当然对外宣布的最后一定是有上帝的带领。
2、教会聘牧时又会考虑什么是应聘者的首要条件呢?
聘牧委员会中做重要决定和影响的人物,一般不是外面的顾问牧师,不是举手党,而是教会中的实际负责人。理想中这样的负责人应当是比牧师还要有神学素养,比使徒还有扩展教会的决心,对教会的热爱和对传福音的委身;但抛开表面的各种伪装,现实中最大的问题是有实权的领导有没有魄力和远见,并且能够“冒险”地选择一个能力更强大的属灵领袖呢?跳过个人的私心和虚荣,就是能够有一颗公心,确实以教会为念的人,他们为了教堂的稳定也会下意识地对有能力的牧师多了几分提防之心。我们本心都会提防那些年轻、有想法、却没有什么阅历的人,不一定是忌惮他们,而是怕他们的失误引来一系列的“擦屁股”工作。而又不大甘心花钱聘任一个平平无奇庸庸碌碌的人。聘牧的委员会大多都是守城的人,首先考虑的还是要守护多年留下的教堂基业,骨子里对任何冒险的扩展事工都有防范。如果聘牧委员会本心并不是要开疆扩土的团队,自然在聘牧师时实际要考虑的是:这个牧师是不是一个听话的人,是不是我们教会能够驾驭(控制)的人!而表面上所要求的那些事奉的能力、才干、恩赐这些无法量化的东西都是附带考虑的条件,或者说是聘牧委员会内部扯皮推脱的内容。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福音负担的传道人,乐于创新和尝试任何新的方式去不断建立新的事工、拓展福音的领域,那接受一份应聘的工作,就要做好被圈养起来的思想准备。
那做为应聘牧师的好处有什么呢?
也是很直白又直接,就是生活有保障!聘书在手,无论牧师的事工做的好坏每月的薪水都是不能停的。在美国,还有IRS的监督,教会不能按时按量发工资是违法的。特别如果牧师还需要去移民局上交工作签证的复核时,发现薪资做假教会将要有更大的麻烦。薪资不能达到IRS基本的标准,连移民局都不答应。这样的保障在如今经济动荡的时期是其他许多职业都很难享受到的,特别是对常常有上顿没有下顿的新移民来说,谁不喜欢旱涝保收的工作?
但是,实际上应聘牧师的困难比想象的更多更大:
1、会友的期待、审视和无声的成见
前面讲过,牧师的年薪根据他的学识和经验以及所在区域和IRS+移民局的要求,都应当在八万以上,这是最低工资;同样的学历如果在其他职业规划中的收入一定远远高于牧师职业,您可以亲自去查证,这些薪资标准在美国都是公开的。所以,每一位牧师都应当是甘愿放弃富足生活,乐于奉献自己的生命和才能,事奉上帝服务教会的人,在我们华人教会里面的牧师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供应和尊重。
为什么呢?
因为会众从来不会认为受聘前来的牧师已经是拿了最低薪水的,他们眼中的牧师只是礼拜天上了讲台,讲一套他们认为自己在网上也能拼接出来的信息,却拿着比自己还高的薪水和福利。
北美华人新移民都在为了生活打拼,他们中有很多人离乡背景来到陌生的地方,要适应很久北美这种不靠关系和背景的生活,同时要面对移民监、经济财政危机等各种不确定性,许多家庭夫妻一起工作一年的平均收入也不一定能保证达到八万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都看见狼吃肉却看不见狼挨打的时候。教会还要求大家每周去奉献,那怕是一元钱都是我们新移民的血汗,而牧师却拿着我们的血汗钱,只是动动嘴就指点江山了,这不是周扒皮、黄世人一样的剥削份子吗!这种内心的成见与不平在北美的华人教会中不是特例,而是通病。那么如果牧师开上一部新车,拿上一部新电话,立刻就会引起全会众的注意和私下的讨论。
有经验的老牧师是会懂得“包装自己”的,就算银行有存款也会去选择开一辆几十年的破车,就是住进了豪宅,也要在屋里摆满了街边拣来的旧家俱,如果再拿上一部翻盖的手机才是最好;总之就是要会“装穷”、会“表演”,为的是这份职业的稳定,当然也会因此感动(忽悠)了不少初信的弟兄姊妹。
但是在北美生活足够时间的朋友其实都是明白,许多令大陆新移民“眼亮的”东西,并没有所想的那么贵;看上去高大上的新东西可能实际上并不需要花更多的钱。美国的生活实际情况是口袋里的现金越来越少,可以刷的卡越来越多;在美国住久了的没有几个能马上从口袋里拿出几百上千的现金出来。
以买汽车为例:新车是可以零首付贷款的,不用花太多的钱就可以开回一部新车;前题是有收入证明和足够好的信用额度,这些对于一位应聘的牧师来说都是最容易和理当具备的条件。新车一般都会有五年或五万英里的保证,各种保养都包在买车时的贷款里面了;经常的修车其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开销都是无法与一部新车相比的,还不算各种可能的意外造成的消耗。牧师的精力时间和金钱用在保养破车上呢?还是更多时间可以随时放心的出门去关注教会更好呢?这些“细帐”没有多少人会想到,特别如果已经在成见中将牧师划为“剥削阶级”,那么没有打倒你已经是很宽忍了。
中华文化中一直对于僧侣有深深的歧视,这也会影响会众对牧师职业的深层审视。应聘的牧师真正要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你自己教会的老会友,特别是那些收入不高,受了很多苦,面对海外生存压力,并在教会里有朋友圈和影响力,还能每周都来奉献一点点的那些清流信徒。而这些人往往也是最消耗你精力占用你时间去牧养和关怀的对象。许多牧师们都有过曾经掏心掏肺地关怀过的会友忽然起来“批斗”你的经历。
2、应聘牧师生存的危机,
应聘牧师的唯一好处是“生活有保障”,但这也是最大的陷井;美国的生活与中国大陆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确定性。今年在纽约明年就搬去加州的事是常见的,教会成员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教会,如果流失了“金主”或是“金主们”,一纸聘书就不过是一张有签名的废纸了。应聘牧师并不必然就真的有生活的保障,教会内的“领导”如果真想要解聘一个牧师是可以有一万个合理而有充满“属灵关怀”的理由,就是个别会友的反对也不过让这件事更决绝。我们常常以为的“优势”有时反而会成为折磨我们的那个短板。
所以做一个应聘的职业牧师很容易就会放下自己做人的低线,一步步地向教会中的掌权者/金主们妥协低头,为五斗米折腰是难免的,特别是家中还有妻儿的时候。而事奉上帝的召命还能找得回来么?
3、应聘牧师事工的挑战
有心事工的牧师更大的困难就是带动教会面对改变、迎接改变、进入改变。无论是新创教会还是老教会都要以福音事工为主导,没有传福音理想的教会是要被上帝审判并挪去灯台的。但面对多变的时代,不可能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福音策略和方法上,于是就需要调整和改变我们的认识和事奉的方式。这是必然的,也是牧师必须的远见和工作,牧师就是要带领教会随时调整在见证上帝恩典的轨道上的仆人。
那成熟的教会,一般也是很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改变的教会,船小好掉头,老破船所能求的只有一个稳字。一个已经很稳定的教会那怕做一点点的调整都会惊动一批人,比如“调整礼拜的程序”、“增加或减少一堂的礼拜、查经班”、“敬拜音乐的改变”、“教堂的维修和扩建”、“宣教金的分配”、“增加或减少日常工作人员”,甚至讲台前的灯光要不要加亮等等,教会里面任何的大事小事都会引起讨论、争论甚至分裂。如果后面有一些元老级“属灵的”人物不愿意面对改变,自然会在暗中利用他们无形的影响力带风向,甚至巧妙地左右事情的进展。许多牧师都有过这种事工无疾而终的惨痛经历,牧师推出的对教会事工或会友灵性有益处的想法,只能停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根本就不能推行,处处掣肘之后,年审时还会加上一句牧师“没有能力”、“不做为”。许多牧师最后只能吞下自己的苦闷和委屈,或者继续苟延残喘地熬下去等着那天媳妇熬成婆,或者默默地离开自己留下许多辛勤的工场,另谋他路。至于起初蒙召(如果有的话)时对于福音的使命、计划和热情,早就不是每天头疼的时候还会去想的问题了。
五年一大关:一年蜜月,二年磨合,三年定生死,四年冲突,五年翻篇;六年后许多人再也不做牧师了,许多人都忍不过五年。如果留在同一个地方牧会十年二十年的,基本上算是媳妇熬成了婆的,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他们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但肯定是“不普通”!所以面对老牧师的时候一定要客气一些,虽然他们看上去没有风芒,谦和柔顺,安贫乐道,好象随时准备好被每个会友都可以欺负一下的那个被动的样子……
当然,后面那些透过“狡兔三窟”、“声东击西”的韬略十几年“卧薪尝胆”与长执周旋最后成功的案例在身边也是有的;一边拿着所聘请教会提供的资源,一边在其他地方以事工为名建立大大小小的“福音团契”,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最终将小团契做大以后再从原来教会跳到自己搭建的小王国去……,这种做法又如何评判呢?是牧师有远见?还是教会太苛刻?后面的是是非非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很难再厘清楚了,只有等到最后宝座前审判时才会揭晓。
小结一下,做“应聘牧师”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容易,除了每月可以见到支票和蜜月期大家对你的容忍以外,所要面对困难远远超过一位带职去拓展和开创教会的牧师。
做为一名带职的牧师有什么艰难呢?
很简单,就是生存压力。一边工作一边事奉,两边都要照顾,两边都要花费他的精力时间和才干;如何找到平衡,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事奉的动力,又能有收入养活自己和家人。带职牧师需要加倍的工作,甚至会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蜡烛两头烧。但其实在北美的新移民中谁不辛苦呢?谁的收入又能有保证呢?前面讲过,那些应聘的牧师其实更多无人可以看到的辛苦(特别是教会聘书里禁止牧师有另一份职业的)!
那为什么还要做带职牧师?带职牧师有什么好处?
“穷横”(hèng)——因为穷所以横,因为横所以穷。来自中国大陆的朋友都知道这个段子,其源头是毛泽东在一九二〇年代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后,认为真正能够投身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又穷又横的),因为他们没有什么顾忌和框框。这也可以暂时拿来做一下参考,在未来几十年真正伟大的使命——福音扩展与教会建设上,也只有为了基督耶稣不顾一切的人才能为主所用!只有不怕穷并为了主不顾一切的横人,在事工上才会勇敢,敢于尝试和创新,敢于面对全新的社会环境,敢于面对动荡的教会风波,不怕任何来自世界和灵界的各种攻击,无论得时与不得时都可以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呼召。
带职事奉的牧师不怕世间风雨,不怕教会没钱,不怕教会减员,也不怕教会关门。这是应聘牧师完全不能比的。如果应聘的牧师想在风雨动荡中继续生活和事奉,只能有两个选择:或者另谋高就,应聘到另一家教会,或者就留在本地重新创办教会(变成带职牧师)。其实,应聘牧师留在本地成为带职牧师是更困难的!你会背上“分裂教会”的罪名。我们“为真教会”是两年前从零开始的,如此,都成了当地其他华人教会眼中“偷羊的教会”被共同抵制直到今天,我们教会有位会友被其他教会七位牧师长执们规劝的;所以如果原来应聘来的牧师从教会出来又在本地重新开创新教会会是什么结果。
总之,带职牧师可以面对多变的环境,随时进行调整,不用因为担心会友流失、经济困难,而放弃了事工的初心和方向。带职牧师可以更好的以福音为导向,开拓许多教会。并且在教会从零开始,逐渐成熟以后,可以接受教会的供应,做专职牧师,而不是做应聘的职业牧师。
谁可以考虑做带职拓展的牧师?
带职牧师的必要条件:
除了内心清楚自己的召命和使命以外,现实情况下也需要有些要考虑的。
首先是可以在美国合法居住和合法身份问题,这个问题让许多蒙召奉献的新移民牧师无法成为拓展性的牧师。我们“维州华人牧者团契”也在祈祷,能够有能力透过我们的“星链教会”可以协助这些牧者顺利解决身份问题。
其次要有自养的能力,资本主义的美国提供各种各样的工作可能,但如何决定自己工作的时间、体力等消耗却是牧者要留意的,因为如果因为工作太辛苦,而没有时间去准备教会的工作,就需要进行取舍和调整,所以如果做薪资太低的工作不利于教会工作的开展,保罗的榜样是他有一份特别的才能(织帐棚),使他的工作不会占去他主要的精力体力,能够继续一边工作一边事奉。即要放下身段去土中谋食,又不能被世界的财富遮挡了属天的召命,在工作与事奉中如何保持合理的平衡也是极大的挑战。我们“维州华人牧者团契”中大多是带职牧师,他们中许多人为了不影响教会的事奉,放弃了更高薪的工作和机会(如周末的生意),这已经是大家的常态。
第三就是家人的支持和摆上;带职牧师并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个家庭的奉献;任何家庭成员的不理解和不支持都会是对教会事工致命的打击。特别是在向往高收入的新移民群体中,每天面对晒娃、爬藤的会友时,牧师家人的坚持和信念是必须的基础,有时牧师的家人为教会所摆上的甚至会多过牧师本人。当然,对于接受应聘牧师也同样需要家人的支持,没有家人的支持几乎所有事奉都是不可能的!
最后是牧养和带领华人教会足够的经验、神学装备和属灵生命的根基。无需质疑,如果不了解北美华人教会的实际光景,根本无法做带职的拓展牧师。许多人会离开自己原有的教会来“支持”新创教会,但也会不知不觉中将原有教会的习惯和文化带进新创教会,好象病毒一样,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新创教会。牧师们如果没有足够的洞悉和灵敏的直觉,也会落入应聘牧师常要面对的困境。因此,需要足够的经验!但多少才叫够呢?这也是不能量化和比较的,每个人都是在成长中,事奉是我们学习的最好工场。只要清楚是上帝的引导,就不要怕,依靠上帝向前走;是非成败都有上帝的美意和恩典。我们从中可以不断地学习和尝试。
总之:多给的向谁多要,如果上帝已经为你预备了以上的这些条件,那就要快快考虑成为一位拓展牧师吧!(如果您有感动和兴趣,请留意末后的小广告。)
综上所述,如果预先知道将要面对什么之后,我们应当做什么决责呢?做为上帝的仆人,什么是我们做决定的第一首要考虑的呢?是追求收入稳定的生活,还是“先求上帝的国和上帝义”?
创办教会是辛苦的,但应聘于一个已经成型的教会其实更是辛苦的。所以,如果没有上帝特殊的呼召带领与印证,一个有条件的牧者,会很理性地去选择成为了一个创办教会的牧师;这也更合乎神仆人要面对的召命。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事奉体会和感悟,不足之处难免,文责自负,仅供参考。
教会成长的烦恼(从略)
1、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影响,新移民的减少或增加,都会有影响;
2、教会成员的变化
3、现代科技、交通、经济的变化
如何应对这些变化,1、不变应万变?2、随风倒?3、在正确的领导下来应对甚至是预先准备好可能变化。(从略)
华人教会面对的是新移民,不能以教堂的大小来做为福音事工成败的标准。新移民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没有宗教生活经验,加上居住的分散,上个世纪那种从查经班到教堂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华人新移民的需要。因此,如果一个教会没有拓展的眼光,必然会渐渐萎缩下去。
让我们做一个思考题:在一个城市里如何让一千个华人都在礼拜天去敬拜上帝呢?(在华人稀少的地方这就是个不成实际的问题了,因为可能整个城都没有几个讲中文的华人,如我曾居住过的南卡安德森。)
把一千个华人同胞每个礼拜天聚集在同一间教堂做礼拜,需要付出多少时间、金钱、关怀和工作人员?或者将他们分散在自家门口十间不同的教会里,哪一个更容易?哪一个需要更少的时间?哪一个更少的经济开销?哪一个更简单的人事管理?我想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不管是在教会里的还是走过生意场的,甚至在学校读书的年青人,都能看得出来。小而简单的教会,如果遍及各地,必然会在更短的时间和更少的开销中让更多的同胞认识上帝,归回上帝。
今天的美国华人已经不是要扩建教堂来吸引人去教会的时代了!如果想到要接触更多分散的华人同胞(美国的少数民族),最合理可行的办法是:兴建更多的华人教会,而不是扩建已经有的教堂;不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而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后,既然您已经阅读到了这里,就请留意我们的一个小广告:
广告时段开始
“维吉尼亚州华人牧者团契”招募有心人一起来创办“星链教会”。
什么是“星链教会”,数年以前在维吉尼亚州一些有福音负担的华人牧师们从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得到的灵感,马斯克不是在地球上建立一个超极巨大的无线基站,而是将许许多多的小卫星放在地球轨道上,这些小卫星互相关联,形成了目前最有力的无线网络,覆盖了许多从前不敢想象的地方。受此灵感的“星链教会”就是针对北美各地分散的华人同胞福音的需要,将许多小小教会送到每个可以覆盖华人同胞的地方,透过互相的支持和祷告,让海外的同胞有机会认识上帝、事奉上帝,得到上帝的关爱和教会牧养,使上帝的荣耀在华人社群中被彰显。这就是我们的愿景和梦想!
如果您是一位已经清楚蒙召的上帝仆人,特别是正在到处寄简历寻找一个可以应聘的教会,那这篇文章或许为您打开另一个窗户,提供了另一个选项,就是来与我们一起开拓新的教会。我们乐于欢迎你,以我们有限的资源全力支持你,在上帝所呼召你的工场上为神的国开拓全新事奉的平台。
如果有任何问题和回应,欢迎留言与我们联络。(广告结束)
以马内利
宫景耀 牧师
2024年十月九日初稿于里士满·维吉尼亚州
作者简介:
八九年开始在中国大陆传道,
2000年后来美深造
同时期开始在中国的地下神学培训多年;
2008年开始在佛罗里达专职牧会九年,
里士满开创新教会至今两年。